第49章 夕夜聽琴憶流年
關燈
小
中
大
十二月三十日。
今日的慶華宮是整個皇宮中最熱鬧的。
大殿顯然經過一番修飾,殿頂之上高高挂起琉璃宮燈,照得殿内亮如白晝,豔紅的紗幔沿着璧柱垂下,拂撩起時,輕曼如煙,幾案軟榻整齊有緻的列于殿中,大殿正前方的玉座在燈下華光燦燦,宮人輕盈穿梭,侍者匆忙奔走,為着即将開始的年宴而準備着。
而忙得最起勁的便是豐葦了,但見他一會兒吆喝着宮人别碰壞那枝珊瑚盆景,一會兒指揮着侍者擺正那盆紫玉竹,一會兒說屏風太素得換那張碧湖紅梅紗屏,一會兒又說那青葉蘭生必得配那霧山的雲夢玉杯………叫叫嚷嚷,忙忙碌碌,至酉時末,終于一切忙妥。
“雍王、青王駕到!” 當殿外侍者的唱呼響起時,殿内恭候的文臣武将齊齊轉身,躬身迎接。
殿外,兩王并肩緩緩行來,在這樣的大日子,兩人皆着正式的禮服,頭上也端正的戴着七旒冕冠,玉旒垂落,随着兩人的步伐,若流水般輕輕晃動。
“臣等參見雍王、青王!” “平身!” 君臣就座,華宴開始,舉杯共飲,歡賀一堂,佳肴如珍,美酒如露,絲竹如籁,舞者如花。
景炎二十七年的最後一天,青王、雍王與兩州及帝都的臣将于慶華宮共進年宴。
日後有朝臣回憶起那一次的年宴,總如霧中看花,無法将當日的一切情景憶個清楚明白,卻偏因其迷蒙缥缈,而更讓人念念不忘。
那一次的宴會到底有何不同呢? 宴會并不見得如何的奢華,昔日任何一次皇家宴會都比其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并不見得如何的熱鬧,隻是一殿君臣,可也并非冷清,玉座上的兩王親切随和,殿下的臣子談笑對飲,一切都是那麼的和諧……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特别之處,那麼便是——平靜! 皇家的宴會不是奢绮喧嘩,也不是莊嚴沉穆,而是平靜如水,沒有一絲波瀾,沒有一絲起伏,一種恰到好處的平靜。
從宴會的開始到結束,一切都是平靜而自然的度過,品禦廚做出的珍肴,互敬百年的佳釀,聽宮廷樂師的絕妙佳曲,賞如花宮女的曼妙舞姿……當子時臨近之時,君臣前往東華樓,與百姓共度這一年的最後時刻,與百姓共迎新年。
東華樓前的廣場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帝都的百姓幾乎已全聚集于此,頂着刺骨的寒風翹首以待,隻為着見一見青王、雍王,那仿如傳說中的王者。
終于,當百官擁簇的兩王登上城樓,那一刻,廣場上原本喧嘩如沸的百姓全都安靜下來,仰首而望,城上雍容高貴的兩王含笑向百姓揮手緻意,霎時樓下萬民跪拜,恭賀聲如山呼海嘯般響起。
這一拜融合了帝都百姓所有的敬愛與感恩。
感謝青王、雍王将他們自北軍手中解救出來,幫他們治療傷痛,幫他們重建家園,幫他們尋找失散的親人……他們感激、崇愛……他們以最樸實的動作表達。
當兩王溫柔的撫慰、激勵與祝福輕輕而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耳中時,那一刻,寒風忽化春風,拂去所有的寒意,身心皆暖。
那一刻,萬民傾拜,那一刻“萬歲”響徹九天,那已不隻是感激,那是完完全全的拜服!拜服于那仁德兼備、品貌無雙的王者腳下! 當煙花升起之時,所有的人都擡首,看着那一朵朵的火花在夜空綻開,絢麗的點亮整個夜空,然後化為璀璨的星雨落下。
霎時臣民皆歡,全城振奮,便是任穿雨、久微,此刻也是含笑撫額,為這亂世中難得的盛典。
鳳栖梧的目光從絢爛的煙花移向城樓最前的兩王身上。
城樓上,朝臣們都隔着一定的距離立于他們身後或者左右,然後還有内侍、宮女、侍衛,城下則有萬千百姓,那麼多的人擁簇着他們,但他們卻似脫離了人群。
他們并肩而立,仰首看着天幕上的花開花滅,臉上都是雍容的淡笑,天上雖無數璀璨煙花,卻無法遮掩那兩人個的光芒,那種淡雅卻高于一切的風華。
朝臣、百姓、喧嘩、笑語忽然全都消失,城樓之上隻剩那兩人,襯着身後那滿天煙花,那兩個人是如此的耀不可視,是如此超脫絕倫……他們是如此相配的人,可為什麼他們卻是如此的疏離?雖百官環繞、萬民歡擁,可為何那兩人流露出如此孤絕的氣息? 鳳栖梧默默地注視着。
在煙花似海,在歡聲如沸中,那刻高高在上的豐蘭息、風惜雲,心頭卻同時湧上空寂孤絕之感。
無論人如何多、周圍的氣氛多麼熱鬧,他們卻遠遠了在此之外。
側首,隻是看到對方模糊的笑臉。
他們并肩而立,他們隻有一拳之距,他們靠得如此的近,他們又離得如此的遠,仿佛隔着一面透明的鏡牆,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面的人,觸手卻是無法逾越的冰涼! “今天其實也是主上的生辰呢,隻是主上從來沒有慶祝過。
” 身後忽然傳來端木文聲的喃喃輕歎,鳳栖梧全身一震,心頭湧起一片無法言喻的酸楚。
子時,宮中
今日的慶華宮是整個皇宮中最熱鬧的。
大殿顯然經過一番修飾,殿頂之上高高挂起琉璃宮燈,照得殿内亮如白晝,豔紅的紗幔沿着璧柱垂下,拂撩起時,輕曼如煙,幾案軟榻整齊有緻的列于殿中,大殿正前方的玉座在燈下華光燦燦,宮人輕盈穿梭,侍者匆忙奔走,為着即将開始的年宴而準備着。
而忙得最起勁的便是豐葦了,但見他一會兒吆喝着宮人别碰壞那枝珊瑚盆景,一會兒指揮着侍者擺正那盆紫玉竹,一會兒說屏風太素得換那張碧湖紅梅紗屏,一會兒又說那青葉蘭生必得配那霧山的雲夢玉杯………叫叫嚷嚷,忙忙碌碌,至酉時末,終于一切忙妥。
“雍王、青王駕到!” 當殿外侍者的唱呼響起時,殿内恭候的文臣武将齊齊轉身,躬身迎接。
殿外,兩王并肩緩緩行來,在這樣的大日子,兩人皆着正式的禮服,頭上也端正的戴着七旒冕冠,玉旒垂落,随着兩人的步伐,若流水般輕輕晃動。
“臣等參見雍王、青王!” “平身!” 君臣就座,華宴開始,舉杯共飲,歡賀一堂,佳肴如珍,美酒如露,絲竹如籁,舞者如花。
景炎二十七年的最後一天,青王、雍王與兩州及帝都的臣将于慶華宮共進年宴。
日後有朝臣回憶起那一次的年宴,總如霧中看花,無法将當日的一切情景憶個清楚明白,卻偏因其迷蒙缥缈,而更讓人念念不忘。
那一次的宴會到底有何不同呢? 宴會并不見得如何的奢華,昔日任何一次皇家宴會都比其有過之而無不及,也并不見得如何的熱鬧,隻是一殿君臣,可也并非冷清,玉座上的兩王親切随和,殿下的臣子談笑對飲,一切都是那麼的和諧……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特别之處,那麼便是——平靜! 皇家的宴會不是奢绮喧嘩,也不是莊嚴沉穆,而是平靜如水,沒有一絲波瀾,沒有一絲起伏,一種恰到好處的平靜。
從宴會的開始到結束,一切都是平靜而自然的度過,品禦廚做出的珍肴,互敬百年的佳釀,聽宮廷樂師的絕妙佳曲,賞如花宮女的曼妙舞姿……當子時臨近之時,君臣前往東華樓,與百姓共度這一年的最後時刻,與百姓共迎新年。
東華樓前的廣場上早已是人山人海,帝都的百姓幾乎已全聚集于此,頂着刺骨的寒風翹首以待,隻為着見一見青王、雍王,那仿如傳說中的王者。
終于,當百官擁簇的兩王登上城樓,那一刻,廣場上原本喧嘩如沸的百姓全都安靜下來,仰首而望,城上雍容高貴的兩王含笑向百姓揮手緻意,霎時樓下萬民跪拜,恭賀聲如山呼海嘯般響起。
這一拜融合了帝都百姓所有的敬愛與感恩。
感謝青王、雍王将他們自北軍手中解救出來,幫他們治療傷痛,幫他們重建家園,幫他們尋找失散的親人……他們感激、崇愛……他們以最樸實的動作表達。
當兩王溫柔的撫慰、激勵與祝福輕輕而清晰地傳入每一個人耳中時,那一刻,寒風忽化春風,拂去所有的寒意,身心皆暖。
那一刻,萬民傾拜,那一刻“萬歲”響徹九天,那已不隻是感激,那是完完全全的拜服!拜服于那仁德兼備、品貌無雙的王者腳下! 當煙花升起之時,所有的人都擡首,看着那一朵朵的火花在夜空綻開,絢麗的點亮整個夜空,然後化為璀璨的星雨落下。
霎時臣民皆歡,全城振奮,便是任穿雨、久微,此刻也是含笑撫額,為這亂世中難得的盛典。
鳳栖梧的目光從絢爛的煙花移向城樓最前的兩王身上。
城樓上,朝臣們都隔着一定的距離立于他們身後或者左右,然後還有内侍、宮女、侍衛,城下則有萬千百姓,那麼多的人擁簇着他們,但他們卻似脫離了人群。
他們并肩而立,仰首看着天幕上的花開花滅,臉上都是雍容的淡笑,天上雖無數璀璨煙花,卻無法遮掩那兩人個的光芒,那種淡雅卻高于一切的風華。
朝臣、百姓、喧嘩、笑語忽然全都消失,城樓之上隻剩那兩人,襯着身後那滿天煙花,那兩個人是如此的耀不可視,是如此超脫絕倫……他們是如此相配的人,可為什麼他們卻是如此的疏離?雖百官環繞、萬民歡擁,可為何那兩人流露出如此孤絕的氣息? 鳳栖梧默默地注視着。
在煙花似海,在歡聲如沸中,那刻高高在上的豐蘭息、風惜雲,心頭卻同時湧上空寂孤絕之感。
無論人如何多、周圍的氣氛多麼熱鬧,他們卻遠遠了在此之外。
側首,隻是看到對方模糊的笑臉。
他們并肩而立,他們隻有一拳之距,他們靠得如此的近,他們又離得如此的遠,仿佛隔着一面透明的鏡牆,可以清楚地看到對面的人,觸手卻是無法逾越的冰涼! “今天其實也是主上的生辰呢,隻是主上從來沒有慶祝過。
” 身後忽然傳來端木文聲的喃喃輕歎,鳳栖梧全身一震,心頭湧起一片無法言喻的酸楚。
子時,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