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仁心無畏堪所求
關燈
小
中
大
《東書·列侯·青王惜雲傳》中,那位号稱“劍筆”的史官昆吾淡也不吝贊其“天姿鳳儀,才華絕代,用兵如神”。
她一生經曆大小戰役數百場,幾乎未有敗績,與同代之皇朝、豐蘭息并稱亂世三王。
但不論在當時是何等驚天動地的戰鬥,到了惜墨如金的史官筆下,也隻是三言兩語即表過。
但景炎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風惜雲于鹿門谷内,以一萬之衆襲殲冀州五萬争天騎,這以少敵多并大獲全勝的一戰,史書上除卻簡略的記載外,還留下了這樣一句:青王射皇将于箭下定勝局,然半刻裡神癡智迷,險遭流矢! 這句話給後世留下了一個神秘的謎團,那一戰裡到底有什麼使得風惜雲會“神癡智迷”? 體貼的人猜測說,那是因為急行軍一夜後又遭暴雨淋體,青王身為女子,且素來羸弱,當是發病所緻;浪漫的人則猜測說,青王一箭射死的青銅皇将與其有情,是以心神大恸;還有些離譜的猜測說,那一戰裡青王殺人太多,惹怒上蒼,因此遭了雷擊以緻神志不清…… 無論那些猜測有多少,卻無人能确定自己所猜為實,就連那一戰跟随青王身側的風雲騎都不知為何他們的主上會有那種反應,隻知那一戰之後,他們的主上很久都沒有笑過。
五月二十六日醜時,風惜雲抵晏城。
五月二十七日辰時,風惜雲攻晏城。
申時,晏城破,風惜雲入城。
在晏城的郊外,有一座小小的德光寺,僧人們在争天騎攻破晏城時便逃走了,偌大的寺院此時一片空寂。
風惜雲推開虛掩的寺門,穿過院子,一眼便看到佛堂正中擺放的一副薄棺。
她擡步跨入佛堂,看着那副薄棺,眼睛一陣刺痛。
立上棺材前,她擡手撫着冷硬的棺木,恍然間想起了少時的初遇。
少年的她遊走在青州王都的小巷裡,然後一個黑小子追上來,黑臉腫得高高的,棕眸裡卻燃着不屈的怒火,叫嚷着,“你别跑,還沒打完呢!再來,這回我定能赢你!這回咱們比力氣,你要是還赢了我,我就一輩子都聽你的……” “包承……”風惜雲眼前模糊,聲音破碎。
門口忽傳來輕響,難道是包承的魂魄知曉她來而求一見?風惜雲猛地回首,淡薄曙光中,一個年約十五六的小和尚,懷抱着一捆幹柴站在佛堂前。
“女……女施主……”小和尚呆愣愣地看着眼前這個立于棺木前的人,雖為女子,卻一身銀甲,難道是個将軍?臉上猶有淚痕,定是剛才哭過了,是為包将軍哭的?那她應該是個好人。
“你是這寺中的僧人?”少頃,風惜雲恢複了平靜。
“是的,小僧仁誨。
”小和尚放下懷中抱着的幹柴,然後向她合掌行了個禮。
“包将軍是你收殓的?”風惜雲低頭看着棺木,眼神一黯。
“是的,小僧去找冀州的将軍,想收殓包将軍的遺骸,冀州的将軍答應了。
”仁誨也看着棺木,“小僧無能,隻找着這副棺木,委屈包将軍了。
” “城破時你沒有逃走嗎?小小年紀,竟也敢去要回包将軍的遺骸。
”風惜雲打量着小和尚,他穿着灰色舊僧袍,平凡樸實的臉,無甚出奇之處,唯有一雙眼睛純然溫善,那樣的眼神,讓她想起了玉無緣,“你不怕死嗎?” “主持吩咐小僧留下來看護寺院,小僧自然要留下。
”仁誨被風惜雲的目光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頭,摸摸自己光光的腦袋,然後再擡首看一眼她,小小聲地道,“冀州的人也是人,小僧不為惡,他們不會無故殺害小僧的,而且他們說包将軍是英雄,所以将包将軍的遺骸交予了小僧安葬。
” 風惜雲深深打量着小和尚,最後微微颔首,“仁誨,好名字。
” 仁誨聽得風惜雲贊他,不由咧嘴一笑,敬畏的心情稍稍緩和。
這時,寺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然後便見徐淵疾步跨入寺門,身後跟着上百風雲騎的将士,待見到風惜雲安然無恙,才似松了一口氣。
“主上,您已經兩天兩夜未曾合眼,不好好歇息,怎麼獨自跑來了這裡?若是城内還藏有争天騎殘孽,您豈不危險!”徐淵以少有的急促語氣倒豆子似的說完,目帶苛責地看着年輕的女王。
“好了,孤知道了,這就回去。
”風惜雲手一揮,阻止他再說教下去。
“主……主上?”一旁的小和尚仁誨滿臉驚愕。
難道眼前的女子就是青州的女王? 風惜雲轉頭看向仁誨,神色溫和地道:“仁誨小師父,孤謝謝你。
” “謝謝小僧?”仁誨依舊呆愕。
“謝謝小師父收留了包将軍。
”風惜雲目光哀傷地掃過堂中的棺木。
徐淵目光看着黑色的棺木,臉上掠過悲痛,雙唇卻緊緊一抿,垂下目光望着地面,似看不到那黑色的棺木,便可以否認他的兄弟躺在了那裡。
“這個……主上不用謝小僧。
”仁誨的十根手指絞在一塊,不自覺地越絞越緊,“小僧不過憑心而為。
” “小師父仁心無畏,日後必能成佛。
”風惜雲微微勾起唇角,想給他一個和藹的笑容,但終究失敗,一雙眼眸瞬間浮現而出的,是深沉的凄哀。
年輕的小和尚仁誨那時隻覺得女王的笑太過沉重,仿佛有千斤重擔壓在女王纖細的肩膀上,而女王卻依然要微笑着挑起。
那一刻,他很想如師父開導來寺中禮佛的那些施主一樣,跟女王講幾句佛語,讓女王輕松地笑笑,隻是那時候他腦中一片空白,最後他隻是輕輕地說了一句:“主上亦是仁心無畏之人,日後必得善果。
” 說罷,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露齒一笑,不知是他的話還是他的笑,女王也終于綻顔笑了笑,雖然笑容很淺,但很真實。
她一生經曆大小戰役數百場,幾乎未有敗績,與同代之皇朝、豐蘭息并稱亂世三王。
但不論在當時是何等驚天動地的戰鬥,到了惜墨如金的史官筆下,也隻是三言兩語即表過。
但景炎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風惜雲于鹿門谷内,以一萬之衆襲殲冀州五萬争天騎,這以少敵多并大獲全勝的一戰,史書上除卻簡略的記載外,還留下了這樣一句:青王射皇将于箭下定勝局,然半刻裡神癡智迷,險遭流矢! 這句話給後世留下了一個神秘的謎團,那一戰裡到底有什麼使得風惜雲會“神癡智迷”? 體貼的人猜測說,那是因為急行軍一夜後又遭暴雨淋體,青王身為女子,且素來羸弱,當是發病所緻;浪漫的人則猜測說,青王一箭射死的青銅皇将與其有情,是以心神大恸;還有些離譜的猜測說,那一戰裡青王殺人太多,惹怒上蒼,因此遭了雷擊以緻神志不清…… 無論那些猜測有多少,卻無人能确定自己所猜為實,就連那一戰跟随青王身側的風雲騎都不知為何他們的主上會有那種反應,隻知那一戰之後,他們的主上很久都沒有笑過。
五月二十六日醜時,風惜雲抵晏城。
五月二十七日辰時,風惜雲攻晏城。
申時,晏城破,風惜雲入城。
在晏城的郊外,有一座小小的德光寺,僧人們在争天騎攻破晏城時便逃走了,偌大的寺院此時一片空寂。
風惜雲推開虛掩的寺門,穿過院子,一眼便看到佛堂正中擺放的一副薄棺。
她擡步跨入佛堂,看着那副薄棺,眼睛一陣刺痛。
立上棺材前,她擡手撫着冷硬的棺木,恍然間想起了少時的初遇。
少年的她遊走在青州王都的小巷裡,然後一個黑小子追上來,黑臉腫得高高的,棕眸裡卻燃着不屈的怒火,叫嚷着,“你别跑,還沒打完呢!再來,這回我定能赢你!這回咱們比力氣,你要是還赢了我,我就一輩子都聽你的……” “包承……”風惜雲眼前模糊,聲音破碎。
門口忽傳來輕響,難道是包承的魂魄知曉她來而求一見?風惜雲猛地回首,淡薄曙光中,一個年約十五六的小和尚,懷抱着一捆幹柴站在佛堂前。
“女……女施主……”小和尚呆愣愣地看着眼前這個立于棺木前的人,雖為女子,卻一身銀甲,難道是個将軍?臉上猶有淚痕,定是剛才哭過了,是為包将軍哭的?那她應該是個好人。
“你是這寺中的僧人?”少頃,風惜雲恢複了平靜。
“是的,小僧仁誨。
”小和尚放下懷中抱着的幹柴,然後向她合掌行了個禮。
“包将軍是你收殓的?”風惜雲低頭看着棺木,眼神一黯。
“是的,小僧去找冀州的将軍,想收殓包将軍的遺骸,冀州的将軍答應了。
”仁誨也看着棺木,“小僧無能,隻找着這副棺木,委屈包将軍了。
” “城破時你沒有逃走嗎?小小年紀,竟也敢去要回包将軍的遺骸。
”風惜雲打量着小和尚,他穿着灰色舊僧袍,平凡樸實的臉,無甚出奇之處,唯有一雙眼睛純然溫善,那樣的眼神,讓她想起了玉無緣,“你不怕死嗎?” “主持吩咐小僧留下來看護寺院,小僧自然要留下。
”仁誨被風惜雲的目光盯得有些不好意思,低下頭,摸摸自己光光的腦袋,然後再擡首看一眼她,小小聲地道,“冀州的人也是人,小僧不為惡,他們不會無故殺害小僧的,而且他們說包将軍是英雄,所以将包将軍的遺骸交予了小僧安葬。
” 風惜雲深深打量着小和尚,最後微微颔首,“仁誨,好名字。
” 仁誨聽得風惜雲贊他,不由咧嘴一笑,敬畏的心情稍稍緩和。
這時,寺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然後便見徐淵疾步跨入寺門,身後跟着上百風雲騎的将士,待見到風惜雲安然無恙,才似松了一口氣。
“主上,您已經兩天兩夜未曾合眼,不好好歇息,怎麼獨自跑來了這裡?若是城内還藏有争天騎殘孽,您豈不危險!”徐淵以少有的急促語氣倒豆子似的說完,目帶苛責地看着年輕的女王。
“好了,孤知道了,這就回去。
”風惜雲手一揮,阻止他再說教下去。
“主……主上?”一旁的小和尚仁誨滿臉驚愕。
難道眼前的女子就是青州的女王? 風惜雲轉頭看向仁誨,神色溫和地道:“仁誨小師父,孤謝謝你。
” “謝謝小僧?”仁誨依舊呆愕。
“謝謝小師父收留了包将軍。
”風惜雲目光哀傷地掃過堂中的棺木。
徐淵目光看着黑色的棺木,臉上掠過悲痛,雙唇卻緊緊一抿,垂下目光望着地面,似看不到那黑色的棺木,便可以否認他的兄弟躺在了那裡。
“這個……主上不用謝小僧。
”仁誨的十根手指絞在一塊,不自覺地越絞越緊,“小僧不過憑心而為。
” “小師父仁心無畏,日後必能成佛。
”風惜雲微微勾起唇角,想給他一個和藹的笑容,但終究失敗,一雙眼眸瞬間浮現而出的,是深沉的凄哀。
年輕的小和尚仁誨那時隻覺得女王的笑太過沉重,仿佛有千斤重擔壓在女王纖細的肩膀上,而女王卻依然要微笑着挑起。
那一刻,他很想如師父開導來寺中禮佛的那些施主一樣,跟女王講幾句佛語,讓女王輕松地笑笑,隻是那時候他腦中一片空白,最後他隻是輕輕地說了一句:“主上亦是仁心無畏之人,日後必得善果。
” 說罷,他有些不好意思地露齒一笑,不知是他的話還是他的笑,女王也終于綻顔笑了笑,雖然笑容很淺,但很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