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暗伏神機割恩遣婢 明昭毀辱舍命投崖
關燈
小
中
大
蔡幺妹一聽玉嬌龍說出要去看看梁大爺那句話後,真使她驚愕萬分,心裡顧慮重重,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隻張大眼望着香姑。
玉嬌龍卻淡淡地笑了笑,對蔡幺妹說道:“你盡管安排去,有我在,量也無妨。
” 蔡幺妹雖仍滿腹疑慮,但她卻從玉嬌龍那鎮定的神态裡,不容置疑地應允下來。
她又警覺地向周圍環顧一下,便告别玉嬌龍和香姑,匆匆走進樹林去了。
玉嬌龍帶着香姑從容移步徑向廟裡走去。
當她二人穿過大壩時,早已聚集在茶棚裡的那些香客,不由都擡頭來注視着她二人。
玉嬌龍盡管穿的是一身素服,頭上也無耀眼珠飾,但她那凝重矜持的步履,雍容自若的神态,以及她那恰似帶雨梨花般的姿色,在積雪未化的大壩上姗姗行來,卻有如天外飛來的仙鶴,競把那些香客驚得呆了。
鬧鬧雜雜的茶棚,突然靜了下來。
直至她和香姑已踏完石階進入廟内以後,茶棚裡才又傳來一片充滿驚歎和猜議的嘈雜之聲。
神殿上幔绶懸垂,香煙缭繞,燭光搖曳,紙灰飄飛。
元君娘娘的金身神像,端坐殿上,凝目下視,含笑欲語。
神殿裡充滿一種莊嚴肅穆而又親藹無拘的氣氛。
跟随着玉嬌龍前來的老家院,早已候在殿上,他見玉小姐到來,便忙上前點燃香燭;玉嬌龍站在神像面前,仰視肅立片刻,然後虔誠下拜,默默地禱告着:“願娘娘聖靈保佑:保佑我父親病體早愈,百年長壽;保佑玉門遭遇的風波早息;保佑羅小虎遇難呈祥,逢兇化吉;保佑……保佑半天雲改邪歸正,早成正果,福祿綿綿。
願娘娘垂念嬌龍一片孝心、癡情,開恩成全,嬌龍願減十年之壽。
”玉嬌龍默禱已畢,又拜了兩拜,才站起身來,命家院去告知主持道長,她去到玉母靈柩前祭奠。
道長聞說,這才知她原來卻是玉府千金,慌了手腳,趕忙來至殿前恭恭敬敬地将玉嬌龍迎入丹房就坐,一面忙命人沏茶,一面又忙命香火去後殿安排一切。
玉嬌龍趁在丹房小憩時,問了道長一些有關進香以及山上、廟裡的情況。
道長興緻勃勃地一一說來,狀年年香火之盛貌,誇元君娘娘之靈應,說得色舞眉飛,滔滔不絕。
玉嬌龍一邊聽着,一邊舉目向四壁望去。
正環顧間,東壁上挂的一幅水墨人像畫忽然映入她的眼簾。
玉嬌龍注目一看,隻見那畫中人像,乃一道人,長眉鳳目,大袖寬袍,三绺長須飄拂胸前,更加顯得道骨仙鳳,神情清逸。
玉嬌龍乍一入眼,還以為是呂洞賓畫像,但觀那道人背上無劍,不覺犯起疑來,便指着畫像問道長道:“這畫像是誰?”道長肅然答道:“這是早年廟裡主持道人、先師一塵道人,已于四十年前飛升仙去了。
” 玉嬌龍驚奇地問道:“怎的‘飛升仙去’?” 道長說道:“四十年前的三月初間,上山進香的人盛況空前,把廟壩茶棚都擠滿了。
初五那天,一塵先師剛領着我們做完道場,他忽然對我們說道:“我修煉一生,現已年過七旬,本當屍解去了,可就是掙不脫這塊臭皮囊,以緻羁遲至今,尚不得去。
趁今日進香人多,我已決意舍身而去,爾等可召集進香居士們到廟後崖邊一送,也是一番緣法。
‘一塵先師說了這番話後,便去更衣。
我當時年紀尚輕,不解他意欲何為,隻好遵命周知進香居士們同到廟後崖邊等候。
不一會,一塵先師換了一身杏黃袍,來到崖邊,對着衆居士一稽首,返身一縱,便跳到崖下去了。
“香姑在旁聽得呆了,不禁插口問道:”那麼高的懸崖,老道長豈不摔得粉身碎骨!“道長不悅地看了香姑一眼,說道:”一塵道長是借此飛升仙去,哪能如此。
“接着他又說道:”當時進香的居上中還有不少人看到他腳踏祥雲,從崖谷中冉冉升起,直上雲霄;有人還聽到天空中奏起仙樂。
自那以後,每年三月初五,上山進香的人特多。
“ 香姑半信半疑地望着玉嬌龍,玉嬌龍卻凝視着那幅畫像在默默沉思,她眼前正閃現着老道長縱身下崖的情景,耳邊也不斷響起道長适才所說的“本當屍解去了”的那句話來。
正在這時,香火進房來說:“一切均已準備停當,隻等玉小姐前去祭奠了。
” 玉嬌龍站起身來,由道長陪同着向後殿走去。
玉夫人的靈柩停放在後殿旁邊的一間偏殿裡。
黑漆的巨大香杉棺木,停放在一座石台上,棺木前懸垂着厚厚的黑幔,幔前設有香桌,桌上供有玉夫人的靈位;香桌旁點了一盞長明燈,這間偏殿由于長年關鎖着,平時除香火去上油外,很少打開,因而殿裡充滿一股帶潮的油蠟味,使整座偏殿變得陰森森的。
玉嬌龍來到母親靈柩前,觸景生情,心裡不由一陣凄楚,便跪在母親靈柩前,哀哀痛哭起來,她想到母親對她的撫育之思,想到母親為她所受的折騰,又想到自身的種種不幸,以及眼前的處境,她更是痛定思痛,悲上加悲,直哭到淚下如雨,濕透襟衫。
香姑在旁,也陪着流了許多淚水。
她直等小姐哭得夠了,才上前強着扶起她來,為她理發整衣,半依半偎挽扶着她回到丹房裡。
玉嬌龍剛休息片刻,道長便命香火送來了幾盤素點。
她在香姑的苦勸下,勉強吃了些兒,便由道長陪送着,去到廟後小樓上一間雅靜的客房裡休息去了。
這間客房不大,卻布置得極為淡雅,鋪被用具也很精緻整潔。
推開窗戶,可以眺望妙峰山群峰景色。
玉嬌龍本已有些神倦,但她坐到窗前一望,見那一座座積雪未化的山峰,有如擎天玉柱,拔地挺立,秀偉無比;極目北望,但見山巒起伏連綿,莽莽疊疊,直入天際。
遠遠萬重山中,隐隐現出一帶,有似巨龍,蜿蜒西去,不見首尾,雄奇已極。
玉嬌龍不禁驚呼道:“看,長城!” 香姑聞聲,也湊過身來,順着玉嬌龍手捐望去,她看着看着,不禁自語般地說道:“沿着長城西去,走到盡頭,大概離西疆也不遠了。
”香姑語畢,不免有些怅然起來,玉嬌龍也默默無語了。
玉嬌龍和香姑就這樣默默地望着長城,彼此依偎着,神馳,向往,系念,沉思,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刻。
直至玉嬌龍似覺有個身影在窗下晃動時,她才俯下頭來,一看,原來是蔡幺妹正站在牆外的一株大樹下向她招手。
玉嬌龍忙向她點頭示意,随即帶着香姑走出廟來,又随着蔡幺妹一道向廟後樹林中走去。
路上,蔡幺妹有意無意地對香姑說道:“那位沈大爺興許是他私自進香還願才上山來的。
适才你劉哥還見他獨自坐在壩角茶棚裡,你和玉小姐進廟後,他又一瘸一瘸地下山去了。
” 玉嬌龍不等香姑答話,卻突然問道:“我想見見梁大爺的事,你可對他說過了?” 蔡幺妹:“已告知他了。
開始他不肯見你,後來……後來我和泰保再三勸說,他才答應了。
我已和他約定,就在林子那面的崖邊等你。
不過……” 玉嬌龍:“不過什麼?” 蔡幺妹:“不過,他說,見了你後,他便要下山另奔他鄉去了。
” 玉嬌龍感到微微一震,立即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浸進心頭。
是苦是甜,是酸是澀,她也弄不清楚。
隻感到在羞愧中又是一陣肅悚。
她默然了。
她三人穿過樹林,來到崖邊,隻見那兒靜悄悄的,并無人影。
玉嬌龍正詫異間,忽見從石碑後轉出一個人來,她注目一看,原來正是梁巢父。
玉嬌龍見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比半年多前顯得蒼老多了。
梁巢父警覺地看了看玉嬌龍,又向周圍看了看,然後才慢慢走了過來,欠一欠身,說道:“聽說玉小姐要見見我,不知有何見教?” 玉嬌龍:“梁先生的所行所為,我也略知一二,真可稱得上是位義士,令人欽佩。
前番我母親病危,家兄曾派人去請先生,先生卻不肯前來,我想先生興許是為誤傳羅小虎之死,錯怪及家兄了,其實,這卻都與家兄無關。
“梁巢
玉嬌龍卻淡淡地笑了笑,對蔡幺妹說道:“你盡管安排去,有我在,量也無妨。
” 蔡幺妹雖仍滿腹疑慮,但她卻從玉嬌龍那鎮定的神态裡,不容置疑地應允下來。
她又警覺地向周圍環顧一下,便告别玉嬌龍和香姑,匆匆走進樹林去了。
玉嬌龍帶着香姑從容移步徑向廟裡走去。
當她二人穿過大壩時,早已聚集在茶棚裡的那些香客,不由都擡頭來注視着她二人。
玉嬌龍盡管穿的是一身素服,頭上也無耀眼珠飾,但她那凝重矜持的步履,雍容自若的神态,以及她那恰似帶雨梨花般的姿色,在積雪未化的大壩上姗姗行來,卻有如天外飛來的仙鶴,競把那些香客驚得呆了。
鬧鬧雜雜的茶棚,突然靜了下來。
直至她和香姑已踏完石階進入廟内以後,茶棚裡才又傳來一片充滿驚歎和猜議的嘈雜之聲。
神殿上幔绶懸垂,香煙缭繞,燭光搖曳,紙灰飄飛。
元君娘娘的金身神像,端坐殿上,凝目下視,含笑欲語。
神殿裡充滿一種莊嚴肅穆而又親藹無拘的氣氛。
跟随着玉嬌龍前來的老家院,早已候在殿上,他見玉小姐到來,便忙上前點燃香燭;玉嬌龍站在神像面前,仰視肅立片刻,然後虔誠下拜,默默地禱告着:“願娘娘聖靈保佑:保佑我父親病體早愈,百年長壽;保佑玉門遭遇的風波早息;保佑羅小虎遇難呈祥,逢兇化吉;保佑……保佑半天雲改邪歸正,早成正果,福祿綿綿。
願娘娘垂念嬌龍一片孝心、癡情,開恩成全,嬌龍願減十年之壽。
”玉嬌龍默禱已畢,又拜了兩拜,才站起身來,命家院去告知主持道長,她去到玉母靈柩前祭奠。
道長聞說,這才知她原來卻是玉府千金,慌了手腳,趕忙來至殿前恭恭敬敬地将玉嬌龍迎入丹房就坐,一面忙命人沏茶,一面又忙命香火去後殿安排一切。
玉嬌龍趁在丹房小憩時,問了道長一些有關進香以及山上、廟裡的情況。
道長興緻勃勃地一一說來,狀年年香火之盛貌,誇元君娘娘之靈應,說得色舞眉飛,滔滔不絕。
玉嬌龍一邊聽着,一邊舉目向四壁望去。
正環顧間,東壁上挂的一幅水墨人像畫忽然映入她的眼簾。
玉嬌龍注目一看,隻見那畫中人像,乃一道人,長眉鳳目,大袖寬袍,三绺長須飄拂胸前,更加顯得道骨仙鳳,神情清逸。
玉嬌龍乍一入眼,還以為是呂洞賓畫像,但觀那道人背上無劍,不覺犯起疑來,便指着畫像問道長道:“這畫像是誰?”道長肅然答道:“這是早年廟裡主持道人、先師一塵道人,已于四十年前飛升仙去了。
” 玉嬌龍驚奇地問道:“怎的‘飛升仙去’?” 道長說道:“四十年前的三月初間,上山進香的人盛況空前,把廟壩茶棚都擠滿了。
初五那天,一塵先師剛領着我們做完道場,他忽然對我們說道:“我修煉一生,現已年過七旬,本當屍解去了,可就是掙不脫這塊臭皮囊,以緻羁遲至今,尚不得去。
趁今日進香人多,我已決意舍身而去,爾等可召集進香居士們到廟後崖邊一送,也是一番緣法。
‘一塵先師說了這番話後,便去更衣。
我當時年紀尚輕,不解他意欲何為,隻好遵命周知進香居士們同到廟後崖邊等候。
不一會,一塵先師換了一身杏黃袍,來到崖邊,對着衆居士一稽首,返身一縱,便跳到崖下去了。
“香姑在旁聽得呆了,不禁插口問道:”那麼高的懸崖,老道長豈不摔得粉身碎骨!“道長不悅地看了香姑一眼,說道:”一塵道長是借此飛升仙去,哪能如此。
“接着他又說道:”當時進香的居上中還有不少人看到他腳踏祥雲,從崖谷中冉冉升起,直上雲霄;有人還聽到天空中奏起仙樂。
自那以後,每年三月初五,上山進香的人特多。
“ 香姑半信半疑地望着玉嬌龍,玉嬌龍卻凝視着那幅畫像在默默沉思,她眼前正閃現着老道長縱身下崖的情景,耳邊也不斷響起道長适才所說的“本當屍解去了”的那句話來。
正在這時,香火進房來說:“一切均已準備停當,隻等玉小姐前去祭奠了。
” 玉嬌龍站起身來,由道長陪同着向後殿走去。
玉夫人的靈柩停放在後殿旁邊的一間偏殿裡。
黑漆的巨大香杉棺木,停放在一座石台上,棺木前懸垂着厚厚的黑幔,幔前設有香桌,桌上供有玉夫人的靈位;香桌旁點了一盞長明燈,這間偏殿由于長年關鎖着,平時除香火去上油外,很少打開,因而殿裡充滿一股帶潮的油蠟味,使整座偏殿變得陰森森的。
玉嬌龍來到母親靈柩前,觸景生情,心裡不由一陣凄楚,便跪在母親靈柩前,哀哀痛哭起來,她想到母親對她的撫育之思,想到母親為她所受的折騰,又想到自身的種種不幸,以及眼前的處境,她更是痛定思痛,悲上加悲,直哭到淚下如雨,濕透襟衫。
香姑在旁,也陪着流了許多淚水。
她直等小姐哭得夠了,才上前強着扶起她來,為她理發整衣,半依半偎挽扶着她回到丹房裡。
玉嬌龍剛休息片刻,道長便命香火送來了幾盤素點。
她在香姑的苦勸下,勉強吃了些兒,便由道長陪送着,去到廟後小樓上一間雅靜的客房裡休息去了。
這間客房不大,卻布置得極為淡雅,鋪被用具也很精緻整潔。
推開窗戶,可以眺望妙峰山群峰景色。
玉嬌龍本已有些神倦,但她坐到窗前一望,見那一座座積雪未化的山峰,有如擎天玉柱,拔地挺立,秀偉無比;極目北望,但見山巒起伏連綿,莽莽疊疊,直入天際。
遠遠萬重山中,隐隐現出一帶,有似巨龍,蜿蜒西去,不見首尾,雄奇已極。
玉嬌龍不禁驚呼道:“看,長城!” 香姑聞聲,也湊過身來,順着玉嬌龍手捐望去,她看着看着,不禁自語般地說道:“沿着長城西去,走到盡頭,大概離西疆也不遠了。
”香姑語畢,不免有些怅然起來,玉嬌龍也默默無語了。
玉嬌龍和香姑就這樣默默地望着長城,彼此依偎着,神馳,向往,系念,沉思,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刻。
直至玉嬌龍似覺有個身影在窗下晃動時,她才俯下頭來,一看,原來是蔡幺妹正站在牆外的一株大樹下向她招手。
玉嬌龍忙向她點頭示意,随即帶着香姑走出廟來,又随着蔡幺妹一道向廟後樹林中走去。
路上,蔡幺妹有意無意地對香姑說道:“那位沈大爺興許是他私自進香還願才上山來的。
适才你劉哥還見他獨自坐在壩角茶棚裡,你和玉小姐進廟後,他又一瘸一瘸地下山去了。
” 玉嬌龍不等香姑答話,卻突然問道:“我想見見梁大爺的事,你可對他說過了?” 蔡幺妹:“已告知他了。
開始他不肯見你,後來……後來我和泰保再三勸說,他才答應了。
我已和他約定,就在林子那面的崖邊等你。
不過……” 玉嬌龍:“不過什麼?” 蔡幺妹:“不過,他說,見了你後,他便要下山另奔他鄉去了。
” 玉嬌龍感到微微一震,立即有種說不出的滋味浸進心頭。
是苦是甜,是酸是澀,她也弄不清楚。
隻感到在羞愧中又是一陣肅悚。
她默然了。
她三人穿過樹林,來到崖邊,隻見那兒靜悄悄的,并無人影。
玉嬌龍正詫異間,忽見從石碑後轉出一個人來,她注目一看,原來正是梁巢父。
玉嬌龍見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比半年多前顯得蒼老多了。
梁巢父警覺地看了看玉嬌龍,又向周圍看了看,然後才慢慢走了過來,欠一欠身,說道:“聽說玉小姐要見見我,不知有何見教?” 玉嬌龍:“梁先生的所行所為,我也略知一二,真可稱得上是位義士,令人欽佩。
前番我母親病危,家兄曾派人去請先生,先生卻不肯前來,我想先生興許是為誤傳羅小虎之死,錯怪及家兄了,其實,這卻都與家兄無關。
“梁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