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半夜推窗雪中送炭 同僚懷恨浪裡興風
關燈
小
中
大
魯府内折騰了半夜,不但未将羅小虎捉住,反而被他奪過刀去劈傷數人,可憐那些家院、跟班、轎夫、馬仆,平時在市民百姓面前,狐假虎威,倒也顯得驕悍不凡,可哪見過羅小虎這般氣勢,更怎能抵敵他這般猛勇。
大家見他一連劈翻數人,誰還敢向他靠近一步,隻眼睜睜地看着他向府門外跑去。
當他剛跑到府門口時,正碰上九門千總聞報派一名百夫長率領着一隊兵勇湧進府門來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羅小虎大吼一聲,舞動奪來的砍刀便向那群兵勇撲去。
那些兵勇見他來勢兇猛,措手不及,頓時潰散開去。
羅小虎沖出大門,與尚在門外的二十餘名兵勇猝然相遇,彼此便砍殺起來。
門内那些兵勇,驚魂梢定,重新蟻聚,又湧出門來,将羅小虎團團圍住。
一時間,隻見閃閃刀光千片,槍頭紅纓萬點,直殺得神嚎鬼哭,魄動心驚。
魯府門前大街上,因日間花轎在虎幄街口被攔出事,本已聚集着不少好獵奇聞的閑漢,雖已時過二更,卻猶聚在街邊搜羅話柄,千方百計打探府内消息,遲遲不肯散去。
羅小虎撞進書房驚死魯翰林的消息,已在家院出來報案時便被這群人所獲悉,并很快就在街上傳開。
因此,好事的人越聚越多,等兵勇趕來時,街旁約已聚集了數百群衆。
大家站立得遠遠的,屏息靜氣地觀看着這場厮殺。
偶爾也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助威的呐喊,隻是他們向着的卻并非兵勇,而是那被圍在核心的漢子。
再說羅小虎被幾十名兵勇團團圍住,他雖人單勢孤,卻毫無懼色,把一把刀舞得有如旋風一般,片片寒光夾着陣陣尖厲的刃嘯,東突西撞,銳不可當。
不一會功夫,便已被他砍翻幾個,吓得兵勇們隻是輪轉般的圍住他,用長槍亂刺亂戳,誰也不敢正面和他交鋒。
正僵持間,忽從西邊人群裡傳來一聲操着蒙古話的呼喊:“兄弟,快,突出來,别上當。
”這聲音羅小虎聽來是那樣熟悉,他一下想起來了,這喊話的正是他曾在新鎮救過的那位販馬的蒙古漢子。
接着又從西邊人群裡傳來幾聲胡吼亂叫,他也聽出來了,那是劉泰保和蔡幺妹的聲音。
羅小虎心裡明白了,向西突圍出去,有他們在那邊接應。
于是,他退到核心,收刀吸氣,略停一瞬,然後,向着西邊一排兵勇用刀一指,大吼一聲,猛撲過去,吓得那排兵勇連連後退,羅小虎眼疾手快,用左手抓住一杆長槍,往懷裡猛力一拉,竟連人帶槍拉了過來,還不等那人站穩,突又猛力,一送,竟又把那兵勇彈了回去。
他趁勢在前一縱,跳到那排兵勇中間,一連劈倒兩人,隻一眨眼間,便被他殺開一條缺口。
羅小虎身随刀進,沖出缺口,飛身往西邊人群跑去。
那密集的人群,發出一片驚呼,頓時騷亂起來,跑的跑,竄的竄,跌跌撞撞,攘攘推推,隻見人影浮動,竄向各條胡同,早已混入人群的羅小虎,一晃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場風波,頃刻就傳遍京城各部衙門,最先得報的當然還是九門提督衙署。
玉大人憂憤交集,惱怒異常,當即派人飛馬傳令九門各營軍馬,關閉城門,加強盤哨,并派出得力捕快和彪騎悍卒,四處巡查授捕。
一霎時,滿城大街小巷、寺廟胡同,到處是鐵蹄奔逐,到處有巡卒穿梭。
平時車馬從容,衫袖翩翩的繁華京都,頓時呈現出一片肅殺之氣。
再說魯府,一夜之間,喜事竟變成了喪事。
昨天還是彩紅高挂,鼓樂悠悠,今天卻變成素幔低垂,奠煙袅袅;昨天還是車水馬龍,冠蓋雲集,今天卻變成門前冷落,庭院蕭疏。
魯老夫人直哭得死去活來,悲痛已極,她明知這場禍難來得蹊跷,也懷疑與玉嬌龍隐有牽連,但畢竟未曾探出根源,也未能拿到憑據,雖郁積了滿腔怨債,但又向誰說去。
她也曾請來幾位魯府至親和魯翰林生前好友,對他們說出了自己的疑窦,請他們出謀劃策,為死者報仇雪恨。
無奈那般親友或久處宦場,老于世故,或溺于章句,直是書呆。
老于世故者,雖也心知有異,但一來懾于玉帥的權威,二來毫無憑據,誰敢妄言輕動,以緻招來傾軋;書呆們聽後隻是口呆目瞪,認是無稽。
因此,謀劃半天,毫無一得。
魯老夫人無奈,隻好回到靈前,一字一涕,數數落落,含沙射影,且詛且咒,以此來消洩胸中的積憤。
玉嬌龍在魯府的日子當然就更難過了。
魯老夫人恨之入骨,把她視作眼中之釘,這且不說,就連府裡的上下人等,也都把她視為禍水災星,一個個對她側目而視,每日除了送茶送飯,誰也不願進她房裡,簡直是避她如避蛇蠍。
玉嬌龍終日枯坐房中,時而感到如烤爐上,時而又覺如居冰窟。
魯老夫人的霜容毒語,仆婢們的冷言奚落,有如透骨寒風,不時向她襲來。
平素過慣養尊處優、母嬌父寵的玉嬌龍;突然落到這種境地,真是難堪已極。
可玉矯龍終日隻默坐沉思,不悲不怒,毫無哀怨之聲,不露忿懑之色,對房外傳來的種種風言異響,置若罔聞,對上下人等所露的冷顔怪色,視如不見,竟似突然大徹大悟,已覺四大皆空一般。
她這一反常情的神态,使香姑都感到不解和疑怪,深伯她會從此消沉下去,落得個玉損香銷。
香姑也曾好多次趁夜深人靜的時候,象過去在出走途中那樣,偎着她,給她說些體己話,用許多足以軟心柔腸的話去寬慰她,可玉嬌龍竟似未曾聽着一般,仍然一言不答。
香姑無奈,隻好輕輕歎息一陣,獨自悄悄睡去。
魯翰林的喪事辦得冷冷清清,前來吊孝祭奠的,也隻是少數至親好友。
玉玑也曾過府吊孝,受到的卻還是同樣的冷遇和難堪。
因魯老夫人稱病未出,隻由一個年老家院,将他引到靈堂,依禮祭奠一番,竟無一語問及嬌龍,更未到她房裡坐坐,便各自回府去了。
香姑得知這一情況後,傷心不已,便來告知小姐,邊哭邊說道:“大老爺也是讀書做官人,平時講的是仁義孝悌,自己的親骨肉被踐踏到這等地步,他連一點顧盼都沒有,未免太絕情了。
” 不料玉嬌龍聽了卻如無事一般,隻淡淡地說了句:“這哪能怪他。
他有他的難處。
” 魯翰林出殡後的第二天,魯老夫人率領着一群仆婢到玉嬌龍房裡來了。
緊跟在魯老夫人後面的兩位仆婦,一人捧着一件孝服,一人手裡端着魯翰林的靈牌。
魯老夫人兩眼深陷,悲痛中隐含挑釁之色,冷冷地說道:“嬌龍,你父親雖是武職,可你玉
大家見他一連劈翻數人,誰還敢向他靠近一步,隻眼睜睜地看着他向府門外跑去。
當他剛跑到府門口時,正碰上九門千總聞報派一名百夫長率領着一隊兵勇湧進府門來了。
狹路相逢勇者勝,羅小虎大吼一聲,舞動奪來的砍刀便向那群兵勇撲去。
那些兵勇見他來勢兇猛,措手不及,頓時潰散開去。
羅小虎沖出大門,與尚在門外的二十餘名兵勇猝然相遇,彼此便砍殺起來。
門内那些兵勇,驚魂梢定,重新蟻聚,又湧出門來,将羅小虎團團圍住。
一時間,隻見閃閃刀光千片,槍頭紅纓萬點,直殺得神嚎鬼哭,魄動心驚。
魯府門前大街上,因日間花轎在虎幄街口被攔出事,本已聚集着不少好獵奇聞的閑漢,雖已時過二更,卻猶聚在街邊搜羅話柄,千方百計打探府内消息,遲遲不肯散去。
羅小虎撞進書房驚死魯翰林的消息,已在家院出來報案時便被這群人所獲悉,并很快就在街上傳開。
因此,好事的人越聚越多,等兵勇趕來時,街旁約已聚集了數百群衆。
大家站立得遠遠的,屏息靜氣地觀看着這場厮殺。
偶爾也從人群中爆發出一陣助威的呐喊,隻是他們向着的卻并非兵勇,而是那被圍在核心的漢子。
再說羅小虎被幾十名兵勇團團圍住,他雖人單勢孤,卻毫無懼色,把一把刀舞得有如旋風一般,片片寒光夾着陣陣尖厲的刃嘯,東突西撞,銳不可當。
不一會功夫,便已被他砍翻幾個,吓得兵勇們隻是輪轉般的圍住他,用長槍亂刺亂戳,誰也不敢正面和他交鋒。
正僵持間,忽從西邊人群裡傳來一聲操着蒙古話的呼喊:“兄弟,快,突出來,别上當。
”這聲音羅小虎聽來是那樣熟悉,他一下想起來了,這喊話的正是他曾在新鎮救過的那位販馬的蒙古漢子。
接着又從西邊人群裡傳來幾聲胡吼亂叫,他也聽出來了,那是劉泰保和蔡幺妹的聲音。
羅小虎心裡明白了,向西突圍出去,有他們在那邊接應。
于是,他退到核心,收刀吸氣,略停一瞬,然後,向着西邊一排兵勇用刀一指,大吼一聲,猛撲過去,吓得那排兵勇連連後退,羅小虎眼疾手快,用左手抓住一杆長槍,往懷裡猛力一拉,竟連人帶槍拉了過來,還不等那人站穩,突又猛力,一送,竟又把那兵勇彈了回去。
他趁勢在前一縱,跳到那排兵勇中間,一連劈倒兩人,隻一眨眼間,便被他殺開一條缺口。
羅小虎身随刀進,沖出缺口,飛身往西邊人群跑去。
那密集的人群,發出一片驚呼,頓時騷亂起來,跑的跑,竄的竄,跌跌撞撞,攘攘推推,隻見人影浮動,竄向各條胡同,早已混入人群的羅小虎,一晃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場風波,頃刻就傳遍京城各部衙門,最先得報的當然還是九門提督衙署。
玉大人憂憤交集,惱怒異常,當即派人飛馬傳令九門各營軍馬,關閉城門,加強盤哨,并派出得力捕快和彪騎悍卒,四處巡查授捕。
一霎時,滿城大街小巷、寺廟胡同,到處是鐵蹄奔逐,到處有巡卒穿梭。
平時車馬從容,衫袖翩翩的繁華京都,頓時呈現出一片肅殺之氣。
再說魯府,一夜之間,喜事竟變成了喪事。
昨天還是彩紅高挂,鼓樂悠悠,今天卻變成素幔低垂,奠煙袅袅;昨天還是車水馬龍,冠蓋雲集,今天卻變成門前冷落,庭院蕭疏。
魯老夫人直哭得死去活來,悲痛已極,她明知這場禍難來得蹊跷,也懷疑與玉嬌龍隐有牽連,但畢竟未曾探出根源,也未能拿到憑據,雖郁積了滿腔怨債,但又向誰說去。
她也曾請來幾位魯府至親和魯翰林生前好友,對他們說出了自己的疑窦,請他們出謀劃策,為死者報仇雪恨。
無奈那般親友或久處宦場,老于世故,或溺于章句,直是書呆。
老于世故者,雖也心知有異,但一來懾于玉帥的權威,二來毫無憑據,誰敢妄言輕動,以緻招來傾軋;書呆們聽後隻是口呆目瞪,認是無稽。
因此,謀劃半天,毫無一得。
魯老夫人無奈,隻好回到靈前,一字一涕,數數落落,含沙射影,且詛且咒,以此來消洩胸中的積憤。
玉嬌龍在魯府的日子當然就更難過了。
魯老夫人恨之入骨,把她視作眼中之釘,這且不說,就連府裡的上下人等,也都把她視為禍水災星,一個個對她側目而視,每日除了送茶送飯,誰也不願進她房裡,簡直是避她如避蛇蠍。
玉嬌龍終日枯坐房中,時而感到如烤爐上,時而又覺如居冰窟。
魯老夫人的霜容毒語,仆婢們的冷言奚落,有如透骨寒風,不時向她襲來。
平素過慣養尊處優、母嬌父寵的玉嬌龍;突然落到這種境地,真是難堪已極。
可玉矯龍終日隻默坐沉思,不悲不怒,毫無哀怨之聲,不露忿懑之色,對房外傳來的種種風言異響,置若罔聞,對上下人等所露的冷顔怪色,視如不見,竟似突然大徹大悟,已覺四大皆空一般。
她這一反常情的神态,使香姑都感到不解和疑怪,深伯她會從此消沉下去,落得個玉損香銷。
香姑也曾好多次趁夜深人靜的時候,象過去在出走途中那樣,偎着她,給她說些體己話,用許多足以軟心柔腸的話去寬慰她,可玉嬌龍竟似未曾聽着一般,仍然一言不答。
香姑無奈,隻好輕輕歎息一陣,獨自悄悄睡去。
魯翰林的喪事辦得冷冷清清,前來吊孝祭奠的,也隻是少數至親好友。
玉玑也曾過府吊孝,受到的卻還是同樣的冷遇和難堪。
因魯老夫人稱病未出,隻由一個年老家院,将他引到靈堂,依禮祭奠一番,竟無一語問及嬌龍,更未到她房裡坐坐,便各自回府去了。
香姑得知這一情況後,傷心不已,便來告知小姐,邊哭邊說道:“大老爺也是讀書做官人,平時講的是仁義孝悌,自己的親骨肉被踐踏到這等地步,他連一點顧盼都沒有,未免太絕情了。
” 不料玉嬌龍聽了卻如無事一般,隻淡淡地說了句:“這哪能怪他。
他有他的難處。
” 魯翰林出殡後的第二天,魯老夫人率領着一群仆婢到玉嬌龍房裡來了。
緊跟在魯老夫人後面的兩位仆婦,一人捧着一件孝服,一人手裡端着魯翰林的靈牌。
魯老夫人兩眼深陷,悲痛中隐含挑釁之色,冷冷地說道:“嬌龍,你父親雖是武職,可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