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亦悲亦壯慨陳往事 如醉如癡難蔔今生
關燈
小
中
大
虧高遠舉将他們收留下來,送衣供食,義重恩長。
當高遠舉知道他全家受害的遭遇後,更是義憤慷慨,深抱不平,并把他身世編寫成歌,以讓他永遠記住這一仇恨。
在高家住了月餘,一日秦七從交河城内歸來,告訴他在城裡看到滄州捕快和陶馱镖行夥計數人在酒館飲酒,身邊都藏有兵器,多是孫人仲已得到風聲,遣人前來追害他們。
他又随着秦七倉皇離開高家,向阜城奔去。
不料走到萬壽橋時,捕快和镖行數人已從後面趕來。
秦七将心一橫,拔出短刀,一面急叫他趕快過橋逃走,一面獨自立在橋頭,準備以死相拼。
他在秦七的一再急催以至喝斥下,含着眼淚,跑過橋頭,轉過林坡,恰好那邊大道上有一牛車拉着一車草料向這邊走來。
他趁趕車人不備,從後面輕輕爬上豐去,鑽進草内,又向橋頭走來。
剛到橋頭,牛車突然停下,耳裡傳來趕車人的驚呼聲,橋上的怒喝聲,刀刃憧擊聲和慘叫聲。
他拔開草料一看,見秦七滿身是血,揮動獨臂,正和四人拼殺。
橋上已被砍倒兩人、接着,又有一人被秦七砍傷,正在這時,秦七也連中兩刀,隻見他搖晃幾下,口裡似乎還在喊着什麼,便慢慢地倒下去了…… 羅小虎講到這裡,眼裡包滿了淚,再也講不下去了。
玉嬌龍緊靠着他的臂膀,也在輕輕抽泣。
是對羅小虎的同情,還是有感于秦七的義烈,她自己也弄不清楚。
她想不到這種隻有在書本上的忠臣義士中才有的壯舉,竟然在這樣一些市井小人中也會發生。
羅小虎略停片刻又繼續說:“最使我永遠難忘的是秦爺爺倒下去後,還昂起頭來,睜大着眼,死死盯着橋頭這邊,好像在看我已跑遠了沒有!” 玉嬌龍便咽着:“你定是出乎他們所料,伏在草料裡又随牛牢回過橋這頭來了。
” 羅小虎點點頭。
玉嬌龍焦急地問:“後來呢?” 羅小虎:“我就這樣逃離虎口,四處漂泊,給人放過牛,牧過馬,為投師學藝,渡黃河,闖關東,一來因為窮,二來生性犟,總是讨沒趣,呆不長。
十五歲時我已經長得身強力壯了,曾想回滄刊報仇,可聽說孫人仲已改放到湖北去了。
我又去山東找尋弟妹下落,整整三年裡,我踏遍全山東,連一點消息都未打聽到。
在返回滄州的路上,碰上官府征夫去蒙古解馬,我被捉押去,在風雪涼州道上,我不堪解馬官的虐待,串通幾位弟兄,乘夜殺了解馬官,盜了官馬,便逃到西疆來了。
” 玉嬌龍“啊”了聲,說:“你這可是犯的叛逆罪呀!” 羅小虎忿然說:“那孫人仲又是犯的什麼罪?” 玉嬌龍:“王法無私,孫人仲雖是州官,既已犯法,理應與庶民同罪。
隻是你已成罪人,就難以出頭告他了。
” 羅小虎“哼”了兩聲,冷冷說:“朝廷有朝廷的王法,我羅某也有我羅某的王法,那就是我的刀和馬!” 玉嬌龍不由感到心裡一陣冷,一下把緊靠着羅小虎的身子拉開,張大了眼看着羅小虎,還是昨夜那個漢子,還是昨夜那張面孔一隻是神情變了,全身罩臨着一股秋肅之氣。
玉嬌龍心想:“哪有以刀和馬代替王法之理!我也有劍和馬,難道也可代王法?!” 羅小虎微仰着頭,出神地望着草原遠方,神情由秋肅轉為悲涼,慢慢地,他用低沉的聲音又唱起那隻歌來:“天蒼蒼,地茫茫,無端奇禍起蕭牆。
我父含冤刑下死,我母飲恨投井亡,弟名曰豹妹名燕,逃難失散在他鄉。
仗義撫孤賴秦七,舍身扶危赴火湯。
人面獸心孫人仲,血海深仇永不忘。
“歌聲随着微風散向草原四野。
玉嬌龍心裡突然湧起一陣悲憫。
就在她自己身旁這樣一條堂堂七尺漢子,竟曾經曆了人間這多苦難,真難令人想象他是怎樣熬挺過來的。
她眼前閃現出了他幼年那趴在井邊嚎呼慘哭的情景;那半夜從烈火中醒來驚惶失措的神态;那在風雪中饑寒交迫的境況;那伏在草料中看到秦七慘死的感受……一縷縷疼和借、憐與愛之情在她心裡油然升起,她側過身去将羅小虎的膀臂抱在懷裡,用她的腮在他的肩臂上輕輕地擦着,以此去傾注她全部的溫存。
此時此刻的玉嬌龍真美極了。
草原上靜靜的,天空中也看不見一隻飛鳥,整個天地都是他二人的了。
不知不覺間,一縷淡淡的青煙從草原那邊升起。
羅小虎立即注意到了。
他掙脫玉嬌龍的偎抱站起身來,指着那縷青煙說:“那是布達旺老爹升起的暗号,有官兵在那邊出現了。
”他回頭看看玉嬌龍,眼裡閃露出一種奇特的神情,既有玉嬌龍熟悉的嘲諷,也有她見過的警覺。
玉嬌龍又驚又喜,忙說:“有我在,你别急!” 羅小虎說:“我倒不怯他們。
隻是我不願在這裡和他們照面。
你上馬斜插過去,就能迎上他們。
你我已緣盡于此,該分手了。
” 他最後兩句的話音裡充滿感傷,神情也不禁顯得有些黯然。
玉嬌龍偏着頭,任性地說:“我不去,我要随你走。
” 羅小虎驚詫地問:“随我走?!” 玉嬌龍固執地凝視着他,點點頭,說:“我要你送我去迪化。
” 羅小虎略略遲疑了下,然後充滿溫情地說:“好。
我們這就起程。
” 隻一刻功夫,羅小虎便一切都已收拾停當。
他二人跨上馬,并騎向南馳去。
羅小虎的黑馬極神駿,沒跑多遠便漸漸把玉嬌龍和她的小花馬抛到後面。
玉嬌龍是個好強人,不
當高遠舉知道他全家受害的遭遇後,更是義憤慷慨,深抱不平,并把他身世編寫成歌,以讓他永遠記住這一仇恨。
在高家住了月餘,一日秦七從交河城内歸來,告訴他在城裡看到滄州捕快和陶馱镖行夥計數人在酒館飲酒,身邊都藏有兵器,多是孫人仲已得到風聲,遣人前來追害他們。
他又随着秦七倉皇離開高家,向阜城奔去。
不料走到萬壽橋時,捕快和镖行數人已從後面趕來。
秦七将心一橫,拔出短刀,一面急叫他趕快過橋逃走,一面獨自立在橋頭,準備以死相拼。
他在秦七的一再急催以至喝斥下,含着眼淚,跑過橋頭,轉過林坡,恰好那邊大道上有一牛車拉着一車草料向這邊走來。
他趁趕車人不備,從後面輕輕爬上豐去,鑽進草内,又向橋頭走來。
剛到橋頭,牛車突然停下,耳裡傳來趕車人的驚呼聲,橋上的怒喝聲,刀刃憧擊聲和慘叫聲。
他拔開草料一看,見秦七滿身是血,揮動獨臂,正和四人拼殺。
橋上已被砍倒兩人、接着,又有一人被秦七砍傷,正在這時,秦七也連中兩刀,隻見他搖晃幾下,口裡似乎還在喊着什麼,便慢慢地倒下去了…… 羅小虎講到這裡,眼裡包滿了淚,再也講不下去了。
玉嬌龍緊靠着他的臂膀,也在輕輕抽泣。
是對羅小虎的同情,還是有感于秦七的義烈,她自己也弄不清楚。
她想不到這種隻有在書本上的忠臣義士中才有的壯舉,竟然在這樣一些市井小人中也會發生。
羅小虎略停片刻又繼續說:“最使我永遠難忘的是秦爺爺倒下去後,還昂起頭來,睜大着眼,死死盯着橋頭這邊,好像在看我已跑遠了沒有!” 玉嬌龍便咽着:“你定是出乎他們所料,伏在草料裡又随牛牢回過橋這頭來了。
” 羅小虎點點頭。
玉嬌龍焦急地問:“後來呢?” 羅小虎:“我就這樣逃離虎口,四處漂泊,給人放過牛,牧過馬,為投師學藝,渡黃河,闖關東,一來因為窮,二來生性犟,總是讨沒趣,呆不長。
十五歲時我已經長得身強力壯了,曾想回滄刊報仇,可聽說孫人仲已改放到湖北去了。
我又去山東找尋弟妹下落,整整三年裡,我踏遍全山東,連一點消息都未打聽到。
在返回滄州的路上,碰上官府征夫去蒙古解馬,我被捉押去,在風雪涼州道上,我不堪解馬官的虐待,串通幾位弟兄,乘夜殺了解馬官,盜了官馬,便逃到西疆來了。
” 玉嬌龍“啊”了聲,說:“你這可是犯的叛逆罪呀!” 羅小虎忿然說:“那孫人仲又是犯的什麼罪?” 玉嬌龍:“王法無私,孫人仲雖是州官,既已犯法,理應與庶民同罪。
隻是你已成罪人,就難以出頭告他了。
” 羅小虎“哼”了兩聲,冷冷說:“朝廷有朝廷的王法,我羅某也有我羅某的王法,那就是我的刀和馬!” 玉嬌龍不由感到心裡一陣冷,一下把緊靠着羅小虎的身子拉開,張大了眼看着羅小虎,還是昨夜那個漢子,還是昨夜那張面孔一隻是神情變了,全身罩臨着一股秋肅之氣。
玉嬌龍心想:“哪有以刀和馬代替王法之理!我也有劍和馬,難道也可代王法?!” 羅小虎微仰着頭,出神地望着草原遠方,神情由秋肅轉為悲涼,慢慢地,他用低沉的聲音又唱起那隻歌來:“天蒼蒼,地茫茫,無端奇禍起蕭牆。
我父含冤刑下死,我母飲恨投井亡,弟名曰豹妹名燕,逃難失散在他鄉。
仗義撫孤賴秦七,舍身扶危赴火湯。
人面獸心孫人仲,血海深仇永不忘。
“歌聲随着微風散向草原四野。
玉嬌龍心裡突然湧起一陣悲憫。
就在她自己身旁這樣一條堂堂七尺漢子,竟曾經曆了人間這多苦難,真難令人想象他是怎樣熬挺過來的。
她眼前閃現出了他幼年那趴在井邊嚎呼慘哭的情景;那半夜從烈火中醒來驚惶失措的神态;那在風雪中饑寒交迫的境況;那伏在草料中看到秦七慘死的感受……一縷縷疼和借、憐與愛之情在她心裡油然升起,她側過身去将羅小虎的膀臂抱在懷裡,用她的腮在他的肩臂上輕輕地擦着,以此去傾注她全部的溫存。
此時此刻的玉嬌龍真美極了。
草原上靜靜的,天空中也看不見一隻飛鳥,整個天地都是他二人的了。
不知不覺間,一縷淡淡的青煙從草原那邊升起。
羅小虎立即注意到了。
他掙脫玉嬌龍的偎抱站起身來,指着那縷青煙說:“那是布達旺老爹升起的暗号,有官兵在那邊出現了。
”他回頭看看玉嬌龍,眼裡閃露出一種奇特的神情,既有玉嬌龍熟悉的嘲諷,也有她見過的警覺。
玉嬌龍又驚又喜,忙說:“有我在,你别急!” 羅小虎說:“我倒不怯他們。
隻是我不願在這裡和他們照面。
你上馬斜插過去,就能迎上他們。
你我已緣盡于此,該分手了。
” 他最後兩句的話音裡充滿感傷,神情也不禁顯得有些黯然。
玉嬌龍偏着頭,任性地說:“我不去,我要随你走。
” 羅小虎驚詫地問:“随我走?!” 玉嬌龍固執地凝視着他,點點頭,說:“我要你送我去迪化。
” 羅小虎略略遲疑了下,然後充滿溫情地說:“好。
我們這就起程。
” 隻一刻功夫,羅小虎便一切都已收拾停當。
他二人跨上馬,并騎向南馳去。
羅小虎的黑馬極神駿,沒跑多遠便漸漸把玉嬌龍和她的小花馬抛到後面。
玉嬌龍是個好強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