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亦悲亦壯慨陳往事 如醉如癡難蔔今生
關燈
小
中
大
,翻飛騰躍,開始猶能略辨劍路,後來劍勢越緊,簡直好似一團亮花,全身閃吐電舌。
羅小虎看得呆了,到情緊處,不禁拍手助興,大聲喝彩。
玉嬌龍直把全套劍路舞完,才收劍運氣立于原地。
她略帶嬌氣地注視着羅小虎問道:“你看可有破綻?” 羅小虎面露驚異之色,把玉嬌龍盯了一會才答非所問地說:“我看出來了,你的劍法和高大爺的劍法準是同出一脈。
” 這下,該輪到玉嬌龍驚異了。
她把眼睛張得大大的:羅小虎竟能看出自己的劍法和高老師同出一脈,這是她沒有料到的。
随着驚異之後,她感到一種難言的欣慰,這欣慰竟把适才的羞愧之感一掃而空。
羅小虎像忽然明白過來似的,說:“我正不解高大爺哪來那麼高超的武藝,原來卻是你教的。
你的武藝又是跟誰學的呢?兩年前你受巴格欺負時,卻連那麼一隻黃鼠狼都制不了啊!” 玉嬌龍忙接着問道:“你怎識出我和高……你高大爺是同出一脈?” 羅小虎爽朗地笑了,說:“我羅某是迎着鋒刃長大的,在上百次的砍殺中,三刀換兩命,見多了,哪能識不破。
” 玉嬌龍心裡又激起一陣欣慰。
她又問:“那晚在草坪上,我聽你說起高大爺名叫高遠舉,怎的現在又改名高雲鶴了呢?” 羅小虎說:“他改名總有他的難處,正如我和你一樣。
不過,他和你我都一樣,是好人。
” 玉嬌龍的臉微微紅了起來。
又緊問道:“高大爺是你什麼人?” 羅小虎說:“恩人。
”這一聲略帶沙啞的聲音裡,充滿了感激和深情。
他勾起往事的回憶,頓使他的神情變得憂郁起來。
玉嬌龍已觸察到眼前這人内心的傷痛,她心裡也頓時充滿了疼惜。
她将劍插在地上,慢慢地走了過來,緊靠着他的肩膀,柔聲地說:“把你的身世全告訴我,我要分擔你的憂和愁!” 他二人肩并肩地坐了下來,羅小虎把玉嬌龍的手緊捏在他的手掌裡,咬着牙哼了聲,說:“我沒有憂,沒有愁,心裡裝的隻是仇和恨!……”接着便把自己十二年前家裡遭遇到的一場慘禍傾訴出來:那時他才八歲。
父親羅宏遠,也是一個讀書人,周家境清寒,在滄州衙内謀到一個典吏之職,他一家便由滄州鄉下搬進滄州城裡來了。
母親張氏,為人心性溫賢,生得别具姿色。
一日,他父親進衙值宿,忽遇大雪,他母親為送棉衣進衙,适被州官孫人仲看見。
不料孫人仲竟起邪心,多次借故派人來請她母親進衙陪眷飲宴,都遭到他父母親拒絕。
孫竟因此惱羞成怒,暗暗包藏禍心,意在必得。
正在這時,恰逢監内有名收監候斬的大盜越獄逃跑,孫人仲便誣陷系他父親串通暗縱,連夜酷刑逼供,竟将他父親活活置死刑下。
他母親聞此兇訊,頓時神色慘變,已料難逃毒掌,将他叫到眼前,抱着他痛哭一場,叮囑他要看照好弟妹,記下這血海深仇,還說了兩句:“我不能讓你父在地下蒙羞,讓你兄妹在世上受辱!”接着連連呼“天”三聲,便沖出房門,一頭投進井裡去了。
可憐他兄妹三人,隻有趴在井邊嚎呼痛哭。
街坊四鄰,大家都懼怕孫人仲權勢,惟恐惹火燒身,誰敢出頭憐顧,一任他兄妹孤苦無依,痛驚巨變。
同街有個以趕騾馬為生的獨臂秦七,平時曾多次受到他父母的周濟體恤,因此人生性孤耿,雖常受他家恩惠,卻很少到他家行走。
恰在他家遭到禍變後的第三天,秦七從外地回來,聞訊後便立即趕至他家,招來他在騾馬幫的幾位窮朋難友,将他母親屍體撈起,又去州衙把他父親屍體領出,送至城外官山埋葬。
街坊見秦七如此義烈,為他所感,也有些人放大膽漸漸聚到他家門前議論州官不是。
秦七當衆慷慨陳飼,申言一定要為他家報仇,騾馬幫幾位朋友勸他,說隻憑隻獨臂,恐難得逞,還是先以撫孤為重。
不料這事又惹出一個陶馱來了。
這陶馱為人豪霸,在城内開設一家全德镖行,專門結交一些江湖亡命,在地方上掌紅吃黑,又時在州衙行走,與孫人仲互為狼狽,在滄州城内确也算得一霸。
陶馱聞說秦七出面為他家仗義,不知何故竟勃然忽惱,親自帶領镖行數人前來幹涉尋釁。
秦七攘臂上前和他争論,眼看勢将動武,騾馬行的幾位朋友怕秦七吃虧,死活将他拉走。
陶馱忿忿而去。
過了幾天,衙内有個名叫梁巢父的師爺,因與他父親生前十分交好,偷偷前來報信,說孫人仲連日均把陶馱請到衙内密談,心懷叵測,揣度他們可能要對他兄妹暗下毒手,以便斬草除根,免留後患。
梁巢父和秦七相商,決定送他兄妹離開滄州,去奔一條生路,他一心要為父母報仇,死也不肯離開滄州,終日不言不語,經常獨自去到父母墳前呆立,有時終夜不歸。
秦七無奈,隻好将他弟妹送去交托梁巢父,梁又輾轉托人将他倆送到山東去了。
他當時整日如癡似呆,欲哭無淚,一心隻想和孫人仲以死相拼,對弟妹下落也無心過問。
一夜,他正在夢中,忽然房内四處火起,烈焰騰空,滿屋濃煙,他從夢中驚醒,竟張目不開,喘氣不得。
正在危急之際,秦七突火冒煙闖來,用獨臂将他挾在腋下,從後窗躍出,又踢倒圍牆,打從後巷逃走。
在關帝廟内躲至天明,才混出城外,直奔交河而去。
在路上,秦七才告訴他,放火之人正是陶馱。
他和秦七一路忍饑受凍,全靠乞讨過活。
一日,來到交河外高家村,天上下着大雪,正在饑寒交迫之際,多
羅小虎看得呆了,到情緊處,不禁拍手助興,大聲喝彩。
玉嬌龍直把全套劍路舞完,才收劍運氣立于原地。
她略帶嬌氣地注視着羅小虎問道:“你看可有破綻?” 羅小虎面露驚異之色,把玉嬌龍盯了一會才答非所問地說:“我看出來了,你的劍法和高大爺的劍法準是同出一脈。
” 這下,該輪到玉嬌龍驚異了。
她把眼睛張得大大的:羅小虎竟能看出自己的劍法和高老師同出一脈,這是她沒有料到的。
随着驚異之後,她感到一種難言的欣慰,這欣慰竟把适才的羞愧之感一掃而空。
羅小虎像忽然明白過來似的,說:“我正不解高大爺哪來那麼高超的武藝,原來卻是你教的。
你的武藝又是跟誰學的呢?兩年前你受巴格欺負時,卻連那麼一隻黃鼠狼都制不了啊!” 玉嬌龍忙接着問道:“你怎識出我和高……你高大爺是同出一脈?” 羅小虎爽朗地笑了,說:“我羅某是迎着鋒刃長大的,在上百次的砍殺中,三刀換兩命,見多了,哪能識不破。
” 玉嬌龍心裡又激起一陣欣慰。
她又問:“那晚在草坪上,我聽你說起高大爺名叫高遠舉,怎的現在又改名高雲鶴了呢?” 羅小虎說:“他改名總有他的難處,正如我和你一樣。
不過,他和你我都一樣,是好人。
” 玉嬌龍的臉微微紅了起來。
又緊問道:“高大爺是你什麼人?” 羅小虎說:“恩人。
”這一聲略帶沙啞的聲音裡,充滿了感激和深情。
他勾起往事的回憶,頓使他的神情變得憂郁起來。
玉嬌龍已觸察到眼前這人内心的傷痛,她心裡也頓時充滿了疼惜。
她将劍插在地上,慢慢地走了過來,緊靠着他的肩膀,柔聲地說:“把你的身世全告訴我,我要分擔你的憂和愁!” 他二人肩并肩地坐了下來,羅小虎把玉嬌龍的手緊捏在他的手掌裡,咬着牙哼了聲,說:“我沒有憂,沒有愁,心裡裝的隻是仇和恨!……”接着便把自己十二年前家裡遭遇到的一場慘禍傾訴出來:那時他才八歲。
父親羅宏遠,也是一個讀書人,周家境清寒,在滄州衙内謀到一個典吏之職,他一家便由滄州鄉下搬進滄州城裡來了。
母親張氏,為人心性溫賢,生得别具姿色。
一日,他父親進衙值宿,忽遇大雪,他母親為送棉衣進衙,适被州官孫人仲看見。
不料孫人仲竟起邪心,多次借故派人來請她母親進衙陪眷飲宴,都遭到他父母親拒絕。
孫竟因此惱羞成怒,暗暗包藏禍心,意在必得。
正在這時,恰逢監内有名收監候斬的大盜越獄逃跑,孫人仲便誣陷系他父親串通暗縱,連夜酷刑逼供,竟将他父親活活置死刑下。
他母親聞此兇訊,頓時神色慘變,已料難逃毒掌,将他叫到眼前,抱着他痛哭一場,叮囑他要看照好弟妹,記下這血海深仇,還說了兩句:“我不能讓你父在地下蒙羞,讓你兄妹在世上受辱!”接着連連呼“天”三聲,便沖出房門,一頭投進井裡去了。
可憐他兄妹三人,隻有趴在井邊嚎呼痛哭。
街坊四鄰,大家都懼怕孫人仲權勢,惟恐惹火燒身,誰敢出頭憐顧,一任他兄妹孤苦無依,痛驚巨變。
同街有個以趕騾馬為生的獨臂秦七,平時曾多次受到他父母的周濟體恤,因此人生性孤耿,雖常受他家恩惠,卻很少到他家行走。
恰在他家遭到禍變後的第三天,秦七從外地回來,聞訊後便立即趕至他家,招來他在騾馬幫的幾位窮朋難友,将他母親屍體撈起,又去州衙把他父親屍體領出,送至城外官山埋葬。
街坊見秦七如此義烈,為他所感,也有些人放大膽漸漸聚到他家門前議論州官不是。
秦七當衆慷慨陳飼,申言一定要為他家報仇,騾馬幫幾位朋友勸他,說隻憑隻獨臂,恐難得逞,還是先以撫孤為重。
不料這事又惹出一個陶馱來了。
這陶馱為人豪霸,在城内開設一家全德镖行,專門結交一些江湖亡命,在地方上掌紅吃黑,又時在州衙行走,與孫人仲互為狼狽,在滄州城内确也算得一霸。
陶馱聞說秦七出面為他家仗義,不知何故竟勃然忽惱,親自帶領镖行數人前來幹涉尋釁。
秦七攘臂上前和他争論,眼看勢将動武,騾馬行的幾位朋友怕秦七吃虧,死活将他拉走。
陶馱忿忿而去。
過了幾天,衙内有個名叫梁巢父的師爺,因與他父親生前十分交好,偷偷前來報信,說孫人仲連日均把陶馱請到衙内密談,心懷叵測,揣度他們可能要對他兄妹暗下毒手,以便斬草除根,免留後患。
梁巢父和秦七相商,決定送他兄妹離開滄州,去奔一條生路,他一心要為父母報仇,死也不肯離開滄州,終日不言不語,經常獨自去到父母墳前呆立,有時終夜不歸。
秦七無奈,隻好将他弟妹送去交托梁巢父,梁又輾轉托人将他倆送到山東去了。
他當時整日如癡似呆,欲哭無淚,一心隻想和孫人仲以死相拼,對弟妹下落也無心過問。
一夜,他正在夢中,忽然房内四處火起,烈焰騰空,滿屋濃煙,他從夢中驚醒,竟張目不開,喘氣不得。
正在危急之際,秦七突火冒煙闖來,用獨臂将他挾在腋下,從後窗躍出,又踢倒圍牆,打從後巷逃走。
在關帝廟内躲至天明,才混出城外,直奔交河而去。
在路上,秦七才告訴他,放火之人正是陶馱。
他和秦七一路忍饑受凍,全靠乞讨過活。
一日,來到交河外高家村,天上下着大雪,正在饑寒交迫之際,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