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三十八章 斬草除根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三十八章君恩九鼎重
公既就縛,權相命捕其黨羽,以諸将皆握兵權,且緩圖之。
公長子雲,年十六,從石觀戰于淮西,素以勇武著稱,觀多得其力,甚愛之。
觀有女字玉錦,年十七,亦善戰,每着銀甲,騎白馬,提槍攜弓,與雲并肩出,不分軒瑾。
同泰十三年,太後欲令雲尚淑甯公主,主賢淑以聞,人皆羨之,雲獨不願,語父曰:“願娶志同道合者為妻。
”公與觀早已心照,遂許之。
欽使至壽春,時公愛女避禍壽春,觀欲将其交付欽使監押,玉錦聞之震怒,不顧身重,抱女出城去,義烈堪敬,欽使遣兵追之,死傷殆盡,兩女亦無所蹤。
欽使畏懼,恐雲不肯就縛,促令觀提軍至鐘離。
觀故遲之,過五日乃起兵,至鐘離,雲久待矣,聞诏旨,曰:“陸氏忠心,天人共鑒。
”乃坦然就縛。
時雲領飛騎營,精銳冠于江淮,衆軍欲截之,雲饬令歸營,皆不敢相阻,聲威至此矣。
——《南朝楚史。
忠武公傳》 十月初三,楚州。
裴雲立在鎮淮樓上,心思郁結,眼前的秋色都失去了光彩,荊襄戰事的結果早已到了他耳中,戰事的撲朔迷離令他瞠目結舌,陸燦兵出義陽,趁虛而入攻取襄陽,以及之後的谷城鏖戰,襄陽對峙,種種變化都令人側目,襄陽的一失一得更是令人不解,直到得知陸燦被南楚國主趙隴解除兵權,召入建業的消息之後,裴雲才隐隐明白荊襄血戰、襄陽易手都是為了一個陸燦。
可是即使想通這一點,裴雲心中卻是越發驚駭。
兵家有言,荊襄乃是天下要沖之地,長江橫貫東西,連接吳蜀,由大江入湘、入贛,亦無不便捷;漢水由江夏逶迤而北以至西北,自襄陽西北行入漢中、關中,北行入南陽、洛陽,或水或陸,皆有通道,欲得天下,必須據有荊襄,每至天下四分五裂,諸侯割據之時,荊襄更是首當其沖的戰場。
荊襄境内,襄陽、江陵、江夏,皆是軍事重鎮,而襄陽更是最重要的軍鎮,南楚據有襄陽,可以北上中原,大雍據有襄陽,可以威懾荊襄。
早在大雍立國之初,就時時窺伺襄陽,可是那時襄陽在德親王趙珏鎮守之下,穩如泰山,雍軍在襄陽堅城深壘之下屢屢受挫,不知多少勇士折戟沉沙,襄陽乃是大雍将士心中之恨。
直到隆盛八年江哲設下計謀,利用楊秀攻淮東的機會,誘敵北上,才趁隙奪得了襄陽。
襄陽一入大雍之手,南楚就再無反攻的機會,雖然陸燦将江南守得固若金湯,可是卻也無力危及大雍的根基。
以襄陽的重要,縱然是雍帝禦駕親征,也斷然不敢輕易舍棄如此重鎮,可是江哲居然将如此重地當作誘餌,輕輕放手,雖然最後收回襄陽,可是大火之後,隻留下殘破孤城,襄陽之民又紛紛南渡,數年之内襄陽難以恢複舊觀,姑且不論江哲的手筆之大,更令裴雲憂心的是,根據他從少林得到的消息,這一戰雍帝李贽事先竟然毫不知情,江哲乃是矯命為之。
姑且不論這一戰的驚險之處,隻是江哲的膽量就令裴雲心中驚駭欲絕,若是雍帝責問下來,恐怕是難以绾回的重罪。
若是旁人,或者還會冷眼旁觀,江哲恩寵之重,早令許多人不滿,他在戰事膠結之時,仍然嬉遊于山水之間,不問軍務,便令雍帝案上多了許多彈劾的奏章,如今犯下這般大罪,恐怕就是甯國長樂公主也護不住他。
或許有人會想趁機落井下石,可是裴雲卻不能這麼想,姑且不論江哲之子江慎乃是恩師關門弟子,就是他這幾年也多得江哲照應。
三年前楊秀攻楚州、泗州之戰,裴雲可以說是敗了,而且事前楚州郡守羅景遇刺,此事又是大大的得罪了國舅高融,再加上揚州戰敗,朝中多有大臣上書,欲令雍帝降罪裴雲,若非得到江哲支持,雍帝又念昔日救駕之功,隻怕裴雲如今已經是缧绁罪臣。
這幾年,裴雲養精蓄銳,徐州大營戰力全複,正是求戰心切之時,若是江哲遭貶,裴雲深恐自己也遭到連累,一旦丢了兵權,豈不是再無洗刷敗戰之辱的機會,所以比起尋常人來,裴雲心中最是憂慮江哲的處境。
心中憂慮重重的裴雲,就連杜淩峰上樓的足聲也未聽到,直到耳中傳來杜淩峰的聲音,他才反應過來,隻聽見杜淩峰禀報道:“将軍,徐州有書至,皇上下了旨意,申斥齊王爺和太子殿下,以及長孫将軍,江侯則被降了兩級爵位,後來又下诏将侯爺江南行轅參贊之職也免去了。
” 裴雲心中一震,但是卻将心中憂慮隐藏起來,面沉如水地道:“聖上如此震怒,也是難免的,隻是朝中難道就沒有人保奏麼,無論如何,襄陽還在我軍手中。
” 杜淩峰猶豫了一下道:“從長安傳來的消息說,皇上得知戰報便是勃然大怒,雖然石相和諸位大人多有緩頰,但是明鑒司夏侯沅峰卻趁機上奏,攻讦江侯怠慢職守,更将江侯三年來的行蹤一一奏明,皇上這才龍顔震怒,下旨申斥,更要将侯爺除爵免職,若非是石相苦苦求情,隻怕就連鄉侯爵位也保不住了。
” 裴雲心中輕歎,目光一轉,卻見杜淩峰面上也有不安之意,便笑道:“你自從上次随侍江侯去襄陽之後,就是提起江侯的名字也是戰戰兢兢,如今江侯獲罪,你理應歡喜才是,怎麼倒是這般情狀。
” 杜淩峰赧然道:“這也怪不得淩峰,師叔不知道,上一次随
公長子雲,年十六,從石觀戰于淮西,素以勇武著稱,觀多得其力,甚愛之。
觀有女字玉錦,年十七,亦善戰,每着銀甲,騎白馬,提槍攜弓,與雲并肩出,不分軒瑾。
同泰十三年,太後欲令雲尚淑甯公主,主賢淑以聞,人皆羨之,雲獨不願,語父曰:“願娶志同道合者為妻。
”公與觀早已心照,遂許之。
欽使至壽春,時公愛女避禍壽春,觀欲将其交付欽使監押,玉錦聞之震怒,不顧身重,抱女出城去,義烈堪敬,欽使遣兵追之,死傷殆盡,兩女亦無所蹤。
欽使畏懼,恐雲不肯就縛,促令觀提軍至鐘離。
觀故遲之,過五日乃起兵,至鐘離,雲久待矣,聞诏旨,曰:“陸氏忠心,天人共鑒。
”乃坦然就縛。
時雲領飛騎營,精銳冠于江淮,衆軍欲截之,雲饬令歸營,皆不敢相阻,聲威至此矣。
——《南朝楚史。
忠武公傳》 十月初三,楚州。
裴雲立在鎮淮樓上,心思郁結,眼前的秋色都失去了光彩,荊襄戰事的結果早已到了他耳中,戰事的撲朔迷離令他瞠目結舌,陸燦兵出義陽,趁虛而入攻取襄陽,以及之後的谷城鏖戰,襄陽對峙,種種變化都令人側目,襄陽的一失一得更是令人不解,直到得知陸燦被南楚國主趙隴解除兵權,召入建業的消息之後,裴雲才隐隐明白荊襄血戰、襄陽易手都是為了一個陸燦。
可是即使想通這一點,裴雲心中卻是越發驚駭。
兵家有言,荊襄乃是天下要沖之地,長江橫貫東西,連接吳蜀,由大江入湘、入贛,亦無不便捷;漢水由江夏逶迤而北以至西北,自襄陽西北行入漢中、關中,北行入南陽、洛陽,或水或陸,皆有通道,欲得天下,必須據有荊襄,每至天下四分五裂,諸侯割據之時,荊襄更是首當其沖的戰場。
荊襄境内,襄陽、江陵、江夏,皆是軍事重鎮,而襄陽更是最重要的軍鎮,南楚據有襄陽,可以北上中原,大雍據有襄陽,可以威懾荊襄。
早在大雍立國之初,就時時窺伺襄陽,可是那時襄陽在德親王趙珏鎮守之下,穩如泰山,雍軍在襄陽堅城深壘之下屢屢受挫,不知多少勇士折戟沉沙,襄陽乃是大雍将士心中之恨。
直到隆盛八年江哲設下計謀,利用楊秀攻淮東的機會,誘敵北上,才趁隙奪得了襄陽。
襄陽一入大雍之手,南楚就再無反攻的機會,雖然陸燦将江南守得固若金湯,可是卻也無力危及大雍的根基。
以襄陽的重要,縱然是雍帝禦駕親征,也斷然不敢輕易舍棄如此重鎮,可是江哲居然将如此重地當作誘餌,輕輕放手,雖然最後收回襄陽,可是大火之後,隻留下殘破孤城,襄陽之民又紛紛南渡,數年之内襄陽難以恢複舊觀,姑且不論江哲的手筆之大,更令裴雲憂心的是,根據他從少林得到的消息,這一戰雍帝李贽事先竟然毫不知情,江哲乃是矯命為之。
姑且不論這一戰的驚險之處,隻是江哲的膽量就令裴雲心中驚駭欲絕,若是雍帝責問下來,恐怕是難以绾回的重罪。
若是旁人,或者還會冷眼旁觀,江哲恩寵之重,早令許多人不滿,他在戰事膠結之時,仍然嬉遊于山水之間,不問軍務,便令雍帝案上多了許多彈劾的奏章,如今犯下這般大罪,恐怕就是甯國長樂公主也護不住他。
或許有人會想趁機落井下石,可是裴雲卻不能這麼想,姑且不論江哲之子江慎乃是恩師關門弟子,就是他這幾年也多得江哲照應。
三年前楊秀攻楚州、泗州之戰,裴雲可以說是敗了,而且事前楚州郡守羅景遇刺,此事又是大大的得罪了國舅高融,再加上揚州戰敗,朝中多有大臣上書,欲令雍帝降罪裴雲,若非得到江哲支持,雍帝又念昔日救駕之功,隻怕裴雲如今已經是缧绁罪臣。
這幾年,裴雲養精蓄銳,徐州大營戰力全複,正是求戰心切之時,若是江哲遭貶,裴雲深恐自己也遭到連累,一旦丢了兵權,豈不是再無洗刷敗戰之辱的機會,所以比起尋常人來,裴雲心中最是憂慮江哲的處境。
心中憂慮重重的裴雲,就連杜淩峰上樓的足聲也未聽到,直到耳中傳來杜淩峰的聲音,他才反應過來,隻聽見杜淩峰禀報道:“将軍,徐州有書至,皇上下了旨意,申斥齊王爺和太子殿下,以及長孫将軍,江侯則被降了兩級爵位,後來又下诏将侯爺江南行轅參贊之職也免去了。
” 裴雲心中一震,但是卻将心中憂慮隐藏起來,面沉如水地道:“聖上如此震怒,也是難免的,隻是朝中難道就沒有人保奏麼,無論如何,襄陽還在我軍手中。
” 杜淩峰猶豫了一下道:“從長安傳來的消息說,皇上得知戰報便是勃然大怒,雖然石相和諸位大人多有緩頰,但是明鑒司夏侯沅峰卻趁機上奏,攻讦江侯怠慢職守,更将江侯三年來的行蹤一一奏明,皇上這才龍顔震怒,下旨申斥,更要将侯爺除爵免職,若非是石相苦苦求情,隻怕就連鄉侯爵位也保不住了。
” 裴雲心中輕歎,目光一轉,卻見杜淩峰面上也有不安之意,便笑道:“你自從上次随侍江侯去襄陽之後,就是提起江侯的名字也是戰戰兢兢,如今江侯獲罪,你理應歡喜才是,怎麼倒是這般情狀。
” 杜淩峰赧然道:“這也怪不得淩峰,師叔不知道,上一次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