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二十五章 卻泛扁舟

關燈
琵琶聲一變,卻是變得激昂壯烈,宛若鐵騎突出,銀瓶乍破,琵琶聲中,我隻覺得心跳加速,氣血翻湧,面上頓時沒了血色,珠簾飛起,原本在後艙入定的小順子突然現身,飛身掠到我身後,一掌按在我背心,一縷真氣渡入,片刻,我才長出一口氣,平靜了下來。

    呼延壽則是面色一寒,向外走去,顯然是查探敵蹤去了。

     小順子目中寒光四射,望向琵琶傳來的方向,周身透出隐隐的殺氣,這時,湖上傳來一個男子引吭高歌的聲音道:“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 我微微一愣,這原本是我在江夏見陸信練兵所作之詞,後來為德親王所獲,他十分喜愛,每于軍中吟唱,我的詞風并不以豪邁為主,這一首卻是蒼勁雄渾,隻是自從德親王殁後,我又投了大雍,雖然我的詩詞仍然在南楚流傳,但是這一首卻很少有人傳唱,或者是覺得我不配寫出“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這樣的句子吧,尤其是現在,我已經公然領軍攻吳越,還有人敢高聲吟唱這首詞,倒也難得。

    想到此處,方才險些被琴音所乘的惱意漸漸散去。

     一曲未終,呼延壽已經回艙禀報道:“公子,三裡之外有一艘遊船,樂聲是從那裡傳出的。

    ” 我聞言透過珠簾向外望去,以我的目力,一眼便看到一艘沒有船篷的小舟正在湖上随波起伏,舟上隻有兩人,一個是布衣儒服的男子,一個是黃冠的道士,那道士手中拿着撐船的竹竿,在船尾臨風而立,雙臂較為颀長,那男子卻是高據船頭,手執琵琶,背上背着長劍,正仰頭向那道士說着什麼,從我的方向隻能看到二人側面,但是也可看出二人氣度便覺不凡,吳越乃是江南繁盛之地,地靈人傑,英才輩出,隻是不能盡為南楚所用罷了。

    而且這兩人能以琴歌震人魂魄,若非有小順子相護,我恐怕已經受傷了。

     想到此處,我興奮地道:“這樣文武雙全的人物,可不能不見。

    ”話音剛落,還不等呼延壽出言反對,身後已經傳來一聲冷哼,我身子一抖,回頭對小順子笑道:“下不為例,僅此一次。

    ”眼巴巴地望着他,隻怕他出言反對,這次出走可是我費了許多力氣才說服小順子的,各種理由擺了半天,才讓小順子勉強點頭,但是一路上也是悶悶不樂,我在畫舫小住,他始終在後艙入定,就是和我鬥氣呢,否則他曆來都是在我身邊伺候的。

     小順子心中本來是很不高興的,本不願江哲再惹是非,但是見到公子神采煥然,舉止間更是多了放縱逍遙之意,再想到公子身在雍都,縱然是繁華深處,天倫之樂,卻也掩不住淡淡的倦意,隻有在暫時擺脫紅塵瑣事之後才能如此開懷,心中生出不忍,歎氣道:“見就見吧。

    ” 我聞言心中一喜,令呼延壽出去吩咐一聲,将畫舫靠近遊船,挑簾走出船艙,揚聲道:“這位仁兄彈得好琵琶,道長一曲高歌也是驚破世間閑鷗鹭,在下嘉興雲無蹤,相請兩位過來喝杯清茶,不知道兩位可肯賞光麼?” 那黃冠道士偏過臉來望了我一眼,冷笑道:“我們是貧寒之人,不配作世家子弟的嘉賓,閣下既是祖籍嘉興,當知日前嘉興遭劫之事,可是貧道不見閣下有悲憤難言之态,卻在這仲春時分,嬉遊湖上,當真是沒有心肝之人,這等薄情寡義,怎配和我們說話。

    ” 呼延壽聞言大怒,雙目炯炯望着那道士,雙手緊握,指節發出輕響,似猛虎将欲擇人而噬。

    那道士冷冷一笑,一雙利眼毫不示弱地迎上呼延壽的目光,周身透出沉凝的殺氣。

     那布衣儒士略一皺眉,放下琵琶,也向畫舫望來,他身上一縷劍氣沖天而起,卻不是和那道士的殺氣彙合,而是将兩人暗鬥阻斷,雖然如此,呼延壽也是面色蒼白,似乎受到重擊,不過他心志堅毅,又是常常面對宗師級高手的氣勢淩逼(小順子的特訓),眉宇間絲毫沒有示弱,反而更是露出敵意。

    那道士被同伴劍氣阻撓,他對這同伴素來尊重,卻沒有生出惱意,但是見到呼延壽竟也能不減威勢,倒是心中佩服,眉宇間緩和了許多。

     那布衣儒士溫和地道:“閣下請勿見怪,敝友性直,多有冒犯,不過我等江湖野人,不便和世家豪門相交,還請閣下見諒。

    ”言辭和緩,雖然暗藏疏遠拒絕之意,聽起來卻不那麼刺耳了。

     說話之時,那布衣儒士也是目光炯炯地望着對面畫舫上面的錦衣公子,心中暗暗探究這人來曆。

    這艘畫舫乃是吳州最大的繡莊“撷繡坊”所有,“撷繡坊”幾乎壟斷了江南五成的蘇繡,南楚名繡顧繡娘七大弟子,“撷繡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