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二十四章 金蟬脫殼
關燈
小
中
大
受陸燦調遣,要求陸燦全力剿滅占據定海的雍軍,當然還有一個要求,尚維鈞嚴令陸燦鏟除心腹之患——江哲。
尚維鈞平日雖然明裡暗裡指責陸燦對江哲有師徒故舊之情,不過是為了争權奪利,實際上他内心深處并不認為如此,陸氏數代輔佐趙氏王族,絕無背國的可能。
對于江哲在大雍的地位,尚維鈞也是心知肚明。
尚維鈞雖然争權奪勢的私心,可是他畢竟不是全然無能,對于江哲的厲害之處他清楚得很,若非如此,從前也不會對嘉興荊氏留情,如果不是如今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他也不一定會對荊氏下手。
如今他既然認定了大雍的主攻方向乃是吳越,也就顧不上甯海的軍權了,雖然隻是允許陸燦調動甯海水營,而非是将軍權全部交付,但是對他來說已經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陸燦既不能辜負尚維鈞的“好意”,而且他也有相同的看法,想到雍軍在吳越劫擄的手段,不似東海水軍原有的魯莽粗率,而是精密狠辣,陸燦也相信江哲定是在定海指揮吳越水戰。
既然如此,就不能按照原來的計劃放任雍軍占據定海,若是拖個三年兩載,隻怕自己的精兵還未練成,雍軍已經占據吳越兩郡了。
因為江哲一人,原本可能暫時陷入僵持局面的杭州灣掀起了滔天戰火,尚、陸兩人再次捐棄前嫌,一心對外,餘杭水營和甯海水營聯手向定海發起了猛攻。
碧海之上,剛剛結束的一場惡戰留下了無數的戰船殘骸,海面上浮屍處處,随着海流向外海漂去,敵我雙方的船隊向兩個方向駛去,不過旬日之間,雙方已經大戰連場,卻是未分勝負,若論水戰,能與吳越水軍對戰的本就隻有怒海求生的東海水軍。
站在船頭,感受着冰涼的海風,霍琮青衣飄飄,面色有些蒼白,作戰之時的颠簸疾行對他來說未免有些難耐,畢竟他不是常年在海上作戰行船的東海軍士。
遠處天際之下,海鳥掠波飛過,海浪滾滾,掩去了方才海戰的痕迹,霍琮心中感慨萬千,想及行蹤不明的恩師,又是湧起無限煩惱。
劫擄吳越本是一件十分成功的壯舉,可是回到定海之後,霍琮便挨了當頭一棒,差點被壞消息擊懵了,本來早應該返回的江哲居然影蹤不見,隻有百餘名虎贲衛垂頭喪氣地回到定海,姜海濤和霍琮盤問之下,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卻原來江哲離開嘉興之後,不僅沒有返回定海的意思,還準備由嘉興北上,經江南運河至震澤湖,再經運河至京口,渡江穿越南楚控制的淮東,轉道徐州,奔赴襄陽戰場,這如何能讓虎贲衛接受,此去千裡迢迢,而且一路上多半都是南楚的勢力範圍,若是江哲的身份被南楚發覺,隻怕性命不保。
呼延壽出面谏止,卻是無濟于事。
江哲說得很明白,若是呼延壽想要強行阻攔,他就要讓邪影李順帶着他獨自上路。
争論糾纏了半天,最後呼延壽知道阻止不了,隻得退讓一步要求随行保護,懇求了半天,江哲才答應帶上五個虎贲衛士,呼延壽隻得選了四個武藝高強的侍衛和自己一同随行,而其他的虎贲衛士則被迫返回定海掩護江哲的行蹤。
得知詳情之後,姜海濤和霍琮差點氣暈,尤其是姜海濤,當初江哲要先随水軍南下,雍帝已經是頗為擔心,臨行之前曾有書信給姜海濤,讓他保護江哲的安全,想不到初到吳越,就被江哲擺了一道,若是江哲有什麼三長兩短,他如何向李贽、李顯和長樂公主交待。
霍琮也是頭痛萬分,但是他畢竟是江哲最得意的弟子,倒是覺得江哲不是輕身赴險之人,這樣決定必有緣故,所以反而勸姜海濤不要擔憂。
那些虎贲衛奉命暫時留在霍琮身邊,并帶了江哲書信回來,江哲信上囑咐二人,将他身在定海的消息傳出來,九_九_藏_書_網 不要讓南楚軍發覺他不在定海,而且說明消息傳出之後,南楚軍将對定海發起猛攻,讓姜海濤小心。
二人思索再三,隻得遵行,為了作出江哲仍在定海的假相,甚至霍琮曾經染了鬓角,扮作江哲模樣在船上出現。
而南楚軍的猛攻也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幸而寶劍越磨越是鋒利,幾次海戰,南楚軍都沒有占到身邊便宜,畢竟南楚水軍多半都在内陸江河作戰,對于海戰,還是不如東海水軍。
雙方便這樣僵持住了,幸而定海已經在普陀建立了補給根基,又奪取了吳越錢糧,雖然甯海軍山阻斷北上歸途,卻也占不到什麼便宜。
雖然陸燦也曾有意取普陀,奪回吳越之民,但是一來普陀難攻,二來東海水軍屢次在其攻擊時從後襲擊,三來就是攻下普陀,想要将五十萬吳越之民運回陸上,在東海水軍窺伺下也殊不可能,所以最終陸燦放棄了這樣的做法,隻能以海戰為要,茫茫碧海,化作血火戰場,東南局勢,俱被東海水軍牽制住了,陸燦雖然善戰,也無法分心襄樊戰事,隻能全部托付容淵負責。
尚維鈞平日雖然明裡暗裡指責陸燦對江哲有師徒故舊之情,不過是為了争權奪利,實際上他内心深處并不認為如此,陸氏數代輔佐趙氏王族,絕無背國的可能。
對于江哲在大雍的地位,尚維鈞也是心知肚明。
尚維鈞雖然争權奪勢的私心,可是他畢竟不是全然無能,對于江哲的厲害之處他清楚得很,若非如此,從前也不會對嘉興荊氏留情,如果不是如今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他也不一定會對荊氏下手。
如今他既然認定了大雍的主攻方向乃是吳越,也就顧不上甯海的軍權了,雖然隻是允許陸燦調動甯海水營,而非是将軍權全部交付,但是對他來說已經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陸燦既不能辜負尚維鈞的“好意”,而且他也有相同的看法,想到雍軍在吳越劫擄的手段,不似東海水軍原有的魯莽粗率,而是精密狠辣,陸燦也相信江哲定是在定海指揮吳越水戰。
既然如此,就不能按照原來的計劃放任雍軍占據定海,若是拖個三年兩載,隻怕自己的精兵還未練成,雍軍已經占據吳越兩郡了。
因為江哲一人,原本可能暫時陷入僵持局面的杭州灣掀起了滔天戰火,尚、陸兩人再次捐棄前嫌,一心對外,餘杭水營和甯海水營聯手向定海發起了猛攻。
碧海之上,剛剛結束的一場惡戰留下了無數的戰船殘骸,海面上浮屍處處,随着海流向外海漂去,敵我雙方的船隊向兩個方向駛去,不過旬日之間,雙方已經大戰連場,卻是未分勝負,若論水戰,能與吳越水軍對戰的本就隻有怒海求生的東海水軍。
站在船頭,感受着冰涼的海風,霍琮青衣飄飄,面色有些蒼白,作戰之時的颠簸疾行對他來說未免有些難耐,畢竟他不是常年在海上作戰行船的東海軍士。
遠處天際之下,海鳥掠波飛過,海浪滾滾,掩去了方才海戰的痕迹,霍琮心中感慨萬千,想及行蹤不明的恩師,又是湧起無限煩惱。
劫擄吳越本是一件十分成功的壯舉,可是回到定海之後,霍琮便挨了當頭一棒,差點被壞消息擊懵了,本來早應該返回的江哲居然影蹤不見,隻有百餘名虎贲衛垂頭喪氣地回到定海,姜海濤和霍琮盤問之下,才知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卻原來江哲離開嘉興之後,不僅沒有返回定海的意思,還準備由嘉興北上,經江南運河至震澤湖,再經運河至京口,渡江穿越南楚控制的淮東,轉道徐州,奔赴襄陽戰場,這如何能讓虎贲衛接受,此去千裡迢迢,而且一路上多半都是南楚的勢力範圍,若是江哲的身份被南楚發覺,隻怕性命不保。
呼延壽出面谏止,卻是無濟于事。
江哲說得很明白,若是呼延壽想要強行阻攔,他就要讓邪影李順帶着他獨自上路。
争論糾纏了半天,最後呼延壽知道阻止不了,隻得退讓一步要求随行保護,懇求了半天,江哲才答應帶上五個虎贲衛士,呼延壽隻得選了四個武藝高強的侍衛和自己一同随行,而其他的虎贲衛士則被迫返回定海掩護江哲的行蹤。
得知詳情之後,姜海濤和霍琮差點氣暈,尤其是姜海濤,當初江哲要先随水軍南下,雍帝已經是頗為擔心,臨行之前曾有書信給姜海濤,讓他保護江哲的安全,想不到初到吳越,就被江哲擺了一道,若是江哲有什麼三長兩短,他如何向李贽、李顯和長樂公主交待。
霍琮也是頭痛萬分,但是他畢竟是江哲最得意的弟子,倒是覺得江哲不是輕身赴險之人,這樣決定必有緣故,所以反而勸姜海濤不要擔憂。
那些虎贲衛奉命暫時留在霍琮身邊,并帶了江哲書信回來,江哲信上囑咐二人,将他身在定海的消息傳出來,
二人思索再三,隻得遵行,為了作出江哲仍在定海的假相,甚至霍琮曾經染了鬓角,扮作江哲模樣在船上出現。
而南楚軍的猛攻也讓他們吃盡了苦頭。
幸而寶劍越磨越是鋒利,幾次海戰,南楚軍都沒有占到身邊便宜,畢竟南楚水軍多半都在内陸江河作戰,對于海戰,還是不如東海水軍。
雙方便這樣僵持住了,幸而定海已經在普陀建立了補給根基,又奪取了吳越錢糧,雖然甯海軍山阻斷北上歸途,卻也占不到什麼便宜。
雖然陸燦也曾有意取普陀,奪回吳越之民,但是一來普陀難攻,二來東海水軍屢次在其攻擊時從後襲擊,三來就是攻下普陀,想要将五十萬吳越之民運回陸上,在東海水軍窺伺下也殊不可能,所以最終陸燦放棄了這樣的做法,隻能以海戰為要,茫茫碧海,化作血火戰場,東南局勢,俱被東海水軍牽制住了,陸燦雖然善戰,也無法分心襄樊戰事,隻能全部托付容淵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