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 天長地久 第十四章 問是誰家子

關燈
父親戰袍道:“爹爹,我哪裡比雲弟差,他都能上陣,我為什麼不能,最多我也呆在爹爹身邊護衛就是了,再說我可不嫁給那些娘親選的官宦子弟,要嫁便嫁給能夠和我一起上陣殺敵的英雄好漢。

    ”說到最後一句,她的臉上也有了一絲羞意,可是雙目目光炯炯,竟是沒有一絲退縮。

     陸雲被她神光所攝,不由道:“伯父,玉錦武藝那樣出衆,就讓她一起吧,在戰場上我一定會好好保護她的。

    ” 誰知石繡不領情,飛腳踢去,道:“誰要你保護,我武藝比你差麼。

    ”陸雲不敢閃躲,隻是苦着臉硬受了這一腳。

     石觀忍住狂笑的沖動,再看看石繡一副你不讓我上陣,我便自己跟去的模樣,心道,也罷,還是留在自己身邊放心些,便道:“好吧,你們兩個一起都去,不過不許離開我的左右。

    ” 陸雲和石繡都是十分欣喜,自然而然牽着手跑去整理馬匹和兵器,渾然沒有察覺應該避嫌。

    石觀眼中閃過喜悅的神色,然後面色沉靜下來,又看向那張字條,“丙”,那麼至少已經失落了“甲”、“乙”兩份傳書,雍軍的防範很嚴密啊,不過就算是字條落入雍軍之手又有什麼關系,這張字條不過是個信号罷了。

     第二日,陸雲和石繡都是全副披挂,偏偏一日都沒有任何意外,雍軍和南楚軍都已經熟悉了對方的戰術,幾乎是敵軍一動,便知道如何應對,厮殺雖然慘烈,卻是全無新意。

    日落時分,崔珏随手丢去手上的兩張字條,道:“果然是無稽之談,定是南楚軍有意迷惑人心,陸燦就是天大的膽子,現在也不敢離開京口。

    ”一陣風吹過,那字條在風中翻轉,露出上面的金印。

     十一月二十一日,石觀仍然令将士披挂好,準備随時出戰,更是抽出一部精兵,讓他們養精蓄銳,雙方戰到午時,太陽移到南面的天空,今日是難得的晴朗天氣,雖然冬日天氣有些寒冷,可是城上城下的将士都是汗透重衣,雙方都已經是強弩之末,幾乎全憑毅力在苦鬥,十幾日毫不間斷的攻守,實在是消磨人的體力和意志。

     崔珏和董山對望一眼,都看到對方眼中的憂慮,董山猶豫地道:“裴将軍和陸燦在揚州對峙,我們攻略淮西,這本是既定之策,可是淮西戰況這樣艱難,真是始料未及。

    ” 崔珏道:“那也沒有辦法,反正壽春沒有援軍,總歸是我們占優勢。

    罷了,再猛攻一次,趁着中午守軍疲憊加把力。

    ” 董山點點頭,這本是慣例,這一次攻擊若是不能得手,便會撤退休息到未時,然後再一鼓作氣攻擊到日暮。

     崔珏催動三軍,開始攻城,換下來的疲軍幾乎是倒地便睡,連日來的疲憊不僅僅在身體上,也在精神上,看着這種情況,崔珏動動嘴唇,終于沒有下令讓那些軍士警戒。

     這一次的攻勢似乎效果很不錯,壽春的防守有些軟弱,在雍軍不遺餘力的猛攻下有了潰敗的迹象,崔、董兩人都是心中一喜,交換了一個眼色,派出最精銳的敢死營,準備給壽春守軍決定性的一擊,或者今日就可攻破壽春,這不僅是兩位将軍的想法,就是攻城的軍士也感覺到了城頭守軍的力竭,都是拼命攻去。

     就在這時,數裡之外的山坡林木之後,一雙眼睛閃現出殺機,輕輕舉手,身後傳來有些帶着緊張的呼吸和戰馬輕微的喘氣聲。

    然後那人斷然揮手,一馬當先繞過緩坡,繞了一個弧形,向雍軍後陣沖去。

     “殺!”高亢入雲的喊聲、震耳欲聾的馬蹄踏地的聲音以及戰鼓隆隆的聲音同一時間響徹雲霄,崔珏和董山心中一驚,向側面望去,隻見遠處煙塵滾滾,一支騎兵正在襲來,一時之間看不出人數,但是總在五千之上,那些騎兵皆着銀甲,衣甲映着明亮的陽光,令人幾乎無法睜開雙眼。

     怎會這樣,兩人心中都是驚駭莫名,南楚長于舟師,對于騎兵并不十分重視,據他們所知,如今整個南楚,除了襄陽的九千騎兵,江夏大營的三千騎兵之外,整個南楚幾乎再也尋不出一支有足夠戰力的騎兵,這些騎兵多半是當年德親王打下的底子,可是這支騎兵是從哪裡來的?千萬種思緒一閃而過,兩人都是同聲高呼道:“退,撤退。

    ” 可是這時候那支銀铠騎兵已經沖入了雍軍後陣,雍軍本已疲憊不堪,又在促不及防的時候,一觸之下,雍軍立刻陷入了混亂和崩潰的局面,那支騎兵肆無忌憚的沖殺着,仿佛利刃一般将雍軍切得四分五裂,就在這時,壽春原本已經從裡面封住的城門開了,這原本是雍軍的期望,可是如今卻是雪上加霜。

    站在城門口高據馬上的大将正是石觀,在他左右,兩個白衣白甲的少年将軍一左一右相護,兩人手中都是一杆銀槍,背上挂着雕弓,馬上懸着箭囊,就連兩人的戰馬也都是極為相似的白龍馬,面甲都是放下的,看不到兩人相貌,雖然身材有些不同,可是在戰甲掩蓋下看不出來,這兩人竟似是一對雙生兄弟,許多看到的雍軍心中都無端生出“原來如此”的念頭,腦海裡閃過這些日子活躍在壽春城頭的少年勇士的形象。

     隻是這些雍軍馬上就看到那将領揮刀前指,城内的五千生力軍沖入了雍軍前陣。

    壽春守軍并沒有成建制的騎兵,除了石觀身邊這支百人左右的親衛之外,再無戰馬,可是他們的戰力并不弱,而他們的出戰讓雍軍心靈受到的重創并不弱于後面沖陣的騎兵,原本困在網中的鳥雀破網而出,那麼獵人的心情可想而知。

     在南楚軍兩面夾攻之下,六萬雍軍岌岌可危,攻城的損耗太大了,崔珏和董山對視一眼,目光交彙之處,已經是争吵了無數次,然後董山一抱拳,高聲道:“随我來。

    ”然後便向南楚軍迎去,崔珏目中閃過悲色,也高聲道:“随我來。

    ”然後向東南方向沖去。

    随着兩人的分頭行動,徐州軍下意識地跟随着董山斷後,南陽軍則随着崔珏突圍。

     天地間殺聲震耳,南楚兩軍仿佛是兩隻鐵拳,相互呼應着殺戮着雍軍,而雍軍畢竟是百戰精兵,在董山的拼死斷後下,崔珏終于成功地帶着三萬多人殺了出去,轉道向北而去。

    南楚軍沒有追擊,而是專心緻志地消滅董山部,留下斷後的一萬七千徐州軍和沒有來得及逃走的一萬餘南陽軍雖然舍命相博,但是養精蓄銳的精兵對着久戰之後的疲兵,又是占了先機,勝負已定。

    當太陽西垂的時候,戰場上已經隻剩下數千殘軍。

    而南楚軍卻是越戰越多,城中休息過的淮西軍也加入了戰場,兩萬多淮西軍加上來援的九千騎兵,将雍軍困在陣中。

     董山隻覺得鮮血蒙住了眼睛,忍不住用袍袖擦拭,定睛瞧去,南楚軍的騎兵雖然騎射出衆,武藝高強,可是仍然能看出一絲生疏,這是經過良好訓練,但是沒有真正上過戰場的軍隊,隻不過今日之後就不同了,這場勝仗将讓他們成為真正的雄兵。

    耳邊傳來同袍的微弱的呻吟聲和低沉的咒罵聲,董山的目光落到了一雙并肩作戰的少年将軍身上,他們手中的銀槍上下翻飛,一剛一柔,配合得天衣無縫,一個如同蛟龍出海,一個幻化出點點梨花,在他們身後,留下的是一片血海。

     這時,南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