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關燈
有時目不轉睛地向它望着,他望着,望着,忽然很痛苦地長歎道: “唉,俄羅斯,俄羅斯,你難道就這樣地死亡了嗎?!” 我真是不忍看着他這種可憐的神情!他在我的面前,總是說着一些有希望的硬話,但是我相信在他的心裡,他已是比我更軟弱的人了。

    我時常勸他同我一塊兒去遊玩,但他答應我的時候很少,總是将兩眉一皺,說道: “我不高興……” 他完全變了。

    往日的活潑而好遊玩的他,富于青春活力的他,現在變成孤僻的,靜寂的老人了。

    這對于我是怎樣地可怕!天哪!我的青春的美夢為什麼是這樣容易地消逝!往日的白根是我的幸福,是我的驕傲,現在的白根卻是我的苦痛了。

     如果我出門的話,那我總是和米海諾夫伯爵夫人同行。

    我和她成了異常親密的,不可分離的朋友。

    這在事實上,也逼得我們不得不如此:我們同是異邦的零落人,在這生疏的上海,尋不到一點兒安慰和同情,因此我們相互之間,就不得不特别增加安慰和同情了。

    她的大耳環依舊地戴着,她依舊不改貴婦人的态度。

    無事的時候,她總是為我叙述着關于她的過去的生活:她的父親是一個有聲望的地主,她的母親也出自于名門貴族。

    她在十八歲時嫁與米海諾夫伯爵……伯爵不但富于财産,而且是一個極有教養的紳士。

    她與他同居了十年,雖然沒有生過孩子,但是他們夫妻倆是異常地幸福…… 有時她忽然問我道: “麗莎,你相信我們會回到俄羅斯嗎?” 不待我的回答,她又繼續說道: “我不相信我們能再回到俄羅斯去……也許我們的階級,貴族,已經完結了自己的命運,現在應是黑蟲們擡頭的時候了。

    ”停一會兒,她搖一搖頭,歎着說道:“是這樣地突然!是這樣地可怕!” 我靜聽着她說,不參加什麼意見。

    我在她的眼光裡,看出很悲哀的絕望,這種絕望有時令我心神戰栗。

    我想安慰她,但同時又覺得我自己也是熱烈地需要着安慰…… 虹口公園,梵王渡公園,法國公園,黃浦灘公園,遍滿了我和米海諾夫伯爵夫人的足迹。

    我們每日無事可做,隻得借着逛公園以消磨我們客中的寂苦的時光,如果我們有充足的銀錢時,那我們盡可逍遙于精美的咖啡館,出入于寬敞的電影院,或徘徊于各大百貨公司之門,随意購買自己心愛的物品,但是我們……我們昔日雖然是貴族,現在卻變成異鄉的零落人了,昔日的彼得格勒的奢華生活,對于我們已成了過去的夢幻,不可複現了。

    這異邦的上海雖好,雖然華麗不減于那當年的彼得格勒,但是它隻對着有錢的人們展着歡迎的微笑,它可以給他們以安慰,給他們以溫柔,并給他們滿足一切的欲望。

    但是我們……我們并不是它的貴客呵。

     在公園中,我們看到異鄉的花木——它們的凋殘與繁茂。

    在春天,它們就發青了;在夏天,它們就繁茂了;在秋天,它們就枯黃了;在冬天,它們就凋殘了。

    仿佛異鄉季候的更疊,并沒與祖國有什麼巨大的差異。

    但是異鄉究竟是異鄉,祖國究竟是祖國。

    在上海我們看不見那連天的白雪,在上海我們再也得不到那在紛紛細雪中散步的興緻。

    這對于别國人,白雪或者并不是什麼可貴的寶物,但這對于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是在白雪中生長的呵,他們是習慣于白雪的擁抱了。

    他們無論如何不能身在異鄉,忘懷那祖國的連天的白雪! 有一次,那已經是傍晚了,夕陽返射着它的無力的,黃色的輝光。

    虹口公園已漸漸落到寂靜的懷抱裡,稀少了遊人的蹤影。

    我與米海諾夫伯爵夫人并坐在池邊的長靠椅上,兩人隻默默地呆望着池中的,被夕陽返射着的金色的波紋。

    這時我回憶起來彼得格勒的尼娃河,那在夕陽返照中尼娃河上的景物……我忽然莫明其妙地向伯爵夫人說道: “伯爵夫人!我們還是回到俄羅斯去罷,回到我們的彼得格勒去罷……讓波爾雪委克把我們殺掉罷;……這裡是這樣地孤寂!一切都是這樣地生疏!我不能在這裡再生活下去了!” 伯爵夫人始而詫異地逼視着我,似乎不明白我的意思,或以為我發了神經病,後來她低下頭來,歎着說道: “當然,頂好是回到俄羅斯去……但是白很呢?”她忽然将頭擡起望着我說道,“他願意回到俄羅斯去嗎?” 我沒有回答她。

     夕陽漸漸地隐藏了自己的金影。

    夜幕漸漸地無聲無嗅地展開了。

    公園中更加異常地靜寂了。

    我覺得目前展開的,不是昏黑的夜幕,而是我的不可突破的鄉愁的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