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談老
關燈
小
中
大
:千萬不要讓腦筋懶惰,腦筋要永遠不停地思考問題。
我已年屆耄耋,但是,專就北京大學而論,倚老賣老,我還沒有資格。
在教授中,按年齡排隊,我恐怕還要排到二十多位以後。
我幻想眼前有一個按年齡順序排列的向八寶山進軍的北大教授隊伍。
我後面的人當然很多。
但是向前看,我還算不上排頭,心裡頗得安慰,并不着急。
可是偏有一些排在我後面的比我年輕的人,風風火火,搶在我前面,越過排頭,登上山去。
我心裡實在非常惋惜,又有點怪他們,今天我國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你們正在精力旺盛時期,為國效力,正是好時機,為什麼非要搶先登山不行呢?這我無法阻攔,恐怕也非本人所願。
不過我已下定決心,絕不搶先加塞。
不搶先加塞活下去目的何在呢?要幹些什麼事呢?我一向有一個自己認為是正确的看法:人吃飯是為了活着,但活着卻不是為了吃飯。
到了晚年,更是如此。
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對人民對祖國都還是有利的,不管這個“利”是大是小。
我要把這些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才。
我仍然要老老實實幹活,清清白白做人;絕不幹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要盡量多為别人着想,少考慮自己的得失。
人過了80,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絕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
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于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要說的話已經說完,但是我還想借這個機會發點牢騷。
我在上面提到“老齡社會”這個詞兒。
這個概念我是懂得的,有一些措施我也是贊成的。
什麼幹部年輕化,教師年輕化,我都舉雙手贊成。
但是我對報紙上天天大聲叫嚷“老齡社會”,卻有極大的反感。
好像人一過60就成了社會的包袱,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我看有點危言聳聽,不知道用意何在。
我自己已是老人,我也觀察過許多别的老人。
他們中遊手好閑者有之,躺在醫院裡不能動的有之,天天提鳥籠持釣竿者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這隻是少數,并不是老人的全部。
還有不少老人雖然已經壽登耄耋,年逾期頤,向着米壽甚至茶壽進軍,但仍然勤勤懇懇,焚膏繼晷,兀兀窮年,難道這樣一些人也算是社會的包袱嗎?我倒不一定贊成“姜是老的辣”這樣一句話。
年輕人朝氣蓬勃,是我們未來希望之所在,讓他們登上要路津,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對老年人也不必天天絮絮叨叨,耳提面命:“你們已經老了!你們已經不行了!對老齡社會的形成你們不能辭其咎呀!”這樣做有什麼用處呢?随着生活的日益改善,人們的平均壽命還要提高,将來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還要提高。
即使你認為這是一件壞事,你也沒有法子改變。
聽說從前錢玄同先生主張,人過40一律槍斃。
這隻是憤激之辭,有人作詩諷刺他自己也活過了40而照樣活下去。
我們有人老是為社會老齡化擔憂,難道能把60歲以上的人統統賜自盡嗎?老齡化同人口多不是一碼事。
擔心人口爆炸,用計劃生育的辦法就能制止。
老齡化是自然趨勢,而且無法制止。
既然無法制止,就不必瞎嚷,這是徒勞無益的。
我總懷疑,“老齡化”這玩意兒也是從外國進口的舶來品。
西方人有同我們不同的倫理概念。
我們大可以不必東施效颦。
質諸高明,以為如何? 牢騷發完,文章告終,過激之處,萬望包容。
1991年7月15日
我已年屆耄耋,但是,專就北京大學而論,倚老賣老,我還沒有資格。
在教授中,按年齡排隊,我恐怕還要排到二十多位以後。
我幻想眼前有一個按年齡順序排列的向八寶山進軍的北大教授隊伍。
我後面的人當然很多。
但是向前看,我還算不上排頭,心裡頗得安慰,并不着急。
可是偏有一些排在我後面的比我年輕的人,風風火火,搶在我前面,越過排頭,登上山去。
我心裡實在非常惋惜,又有點怪他們,今天我國的平均壽命已經超過70歲,比解放前增加了一倍,你們正在精力旺盛時期,為國效力,正是好時機,為什麼非要搶先登山不行呢?這我無法阻攔,恐怕也非本人所願。
不過我已下定決心,絕不搶先加塞。
不搶先加塞活下去目的何在呢?要幹些什麼事呢?我一向有一個自己認為是正确的看法:人吃飯是為了活着,但活着卻不是為了吃飯。
到了晚年,更是如此。
我還有一些工作要做,這些工作對人民對祖國都還是有利的,不管這個“利”是大是小。
我要把這些工作做完,同時還要再給國家培養一些人才。
我仍然要老老實實幹活,清清白白做人;絕不幹對不起祖國和人民的事;要盡量多為别人着想,少考慮自己的得失。
人過了80,金錢富貴等同浮雲,要多為下一代操心,少考慮個人名利,寫文章絕不剽竊抄襲,欺世盜名。
等到非走不行的時候,就順其自然,坦然離去,無愧于個人良心,則吾願足矣。
要說的話已經說完,但是我還想借這個機會發點牢騷。
我在上面提到“老齡社會”這個詞兒。
這個概念我是懂得的,有一些措施我也是贊成的。
什麼幹部年輕化,教師年輕化,我都舉雙手贊成。
但是我對報紙上天天大聲叫嚷“老齡社會”,卻有極大的反感。
好像人一過60就成了社會的包袱,成了阻礙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我看有點危言聳聽,不知道用意何在。
我自己已是老人,我也觀察過許多别的老人。
他們中遊手好閑者有之,躺在醫院裡不能動的有之,天天提鳥籠持釣竿者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但這隻是少數,并不是老人的全部。
還有不少老人雖然已經壽登耄耋,年逾期頤,向着米壽甚至茶壽進軍,但仍然勤勤懇懇,焚膏繼晷,兀兀窮年,難道這樣一些人也算是社會的包袱嗎?我倒不一定贊成“姜是老的辣”這樣一句話。
年輕人朝氣蓬勃,是我們未來希望之所在,讓他們登上要路津,是完全必要的。
但是對老年人也不必天天絮絮叨叨,耳提面命:“你們已經老了!你們已經不行了!對老齡社會的形成你們不能辭其咎呀!”這樣做有什麼用處呢?随着生活的日益改善,人們的平均壽命還要提高,将來老年人在社會中所占的比例還要提高。
即使你認為這是一件壞事,你也沒有法子改變。
聽說從前錢玄同先生主張,人過40一律槍斃。
這隻是憤激之辭,有人作詩諷刺他自己也活過了40而照樣活下去。
我們有人老是為社會老齡化擔憂,難道能把60歲以上的人統統賜自盡嗎?老齡化同人口多不是一碼事。
擔心人口爆炸,用計劃生育的辦法就能制止。
老齡化是自然趨勢,而且無法制止。
既然無法制止,就不必瞎嚷,這是徒勞無益的。
我總懷疑,“老齡化”這玩意兒也是從外國進口的舶來品。
西方人有同我們不同的倫理概念。
我們大可以不必東施效颦。
質諸高明,以為如何? 牢騷發完,文章告終,過激之處,萬望包容。
1991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