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倫理道德

關燈
現在,以德治國的口号已經響徹祖國大地。

    大家都認為,這個口号提得正确,提得及時,提得響亮,提得明白。

    但是,什麼叫“德”呢?根據我的觀察,籠統言之,大家都理解得差不多。

    如果仔細一追究,則恐怕是言人人殊了。

     我不揣谫陋,想對“德”字進一新解。

     但是,我既不是倫理學家,對哲學家們那些冗見别扭的分析闡釋又不感興趣,我隻能用自己慣常用的野狐參禅的方法來談這個問題。

    既稱野狐,必有其不足之處;但同時也必有其優越之處,他沒有教條,不見框框,宛如天馬行空,馳騁自如,興之所至,靈氣自生,談言微中,搔着癢處,恐亦難免。

    坊間倫理學書籍為數必多,我一不購買,二不借閱,唯恐讀了以後“污染”了自己觀點。

     近若幹年以來,我一直在考慮一個問題。

    人生一世,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也就是天人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也就是社會關系;第三,個人身、口、意中正确與錯誤的關系,也就是修身問題。

    這三個關系緊密聯系,互為因果,缺一不可。

    這些說法也許有人認為太空洞,太玄妙。

    我看有必要分别加以具體地說明。

     首先談人與大自然的關系。

    在人類成為人類之前,他們是大自然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等到成為人類之後,就同自然鬧起獨立性來,把自己放在自然的對立面上。

    尤有甚者,特别是在西方,自從産業革命以後,通過所謂發明創造,從大自然中得到了一些甜頭,于是遂誅求無餍,最終提出了“征服自然”的口号。

    他們忘記了一個基本事實,人類的衣、食、住、行的所有資料都必須取自大自然。

    大自然不會說話,“天何言哉!”但是卻能報複。

    恩格斯說過: 我們不能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複了我們。

     在一百多年以前,大自然的報複還不十分明顯,恩格斯竟能說出這樣準确無誤又含意深遠的話,真不愧是馬克思主義偉大的奠基人之一!到了今天,大自然的報複已經十分明顯,十分觸目驚心,舉凡臭氧出洞,溫室效應,全球變暖,淡水短缺,生态失衡,物種滅絕,人口爆炸,資源匮乏,新疾病産生,環境污染,如此等等,不勝枚舉。

    其中哪一項如果得不到控制,都能影響人類的生存前途。

    到了這種危機關頭,世界上一些有識之士才幡然醒悟,開了一些會,采取了一些措施。

    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也知道要注意環保問題了,這都是好事。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看法,還都是不夠的。

    我們必須努力發出獅子吼,對全世界發聾振聩。

     其次,我想談一談人與人的關系。

    自從人成為人以後,就逐漸形成了一些群體,也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社會的組織。

    這些群體形形色色,組織形式不同,組織原則也不同。

    但其為群體則一也。

    人與人之間,有時候利益一緻,有時候也難免産生矛盾。

    舉一個極其簡單的例子,比如講民主,講自由,都不能說是壞東西,但又都必須加以限制。

    就拿大城市交通來說吧,絕對的自由是行不通的,必須有紅綠燈,這就是限制。

    如果沒有這個限制,大城市一天也存在不下去。

    這裡撞車,那裡撞人,弄得人人自危,不敢出門,社會活動會完全停止,這還能算是一個社會嗎?這隻是一個小例子,類似的大小例子還能舉出一大堆來。

    因此,我們必須強調要處理好社會關系。

     最後,我要談一談個人修身問題。

    一個人,對大自然來講,是它的對立面;對社會來講,是它的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它的細胞。

    因此,在宇宙間,在社會上,一個人所處的地位是十分關鍵的。

    一個人的思想、語言和行動方向的正确或錯誤是有重要意義的。

    一個人進行修身的重要性也就昭然可見了。

     寫到這裡,也許有人要問:你不是談倫理道德問題嗎,怎麼跑野馬跑到正确處理三個關系上去了?我敬謹答曰:我談正确處理三個關系,正是談倫理道德問題。

    因為,三個關系處理得好,人類才能順利發展,社會才能闊步前進,個人生活才能快樂幸福。

    這是最高的道德,其餘那些無數的煩瑣的道德教條都是從屬于這個最高道德标準的。

    這個道理,即使是粗粗一想,也是不難明白的。

    如果這三個關系處理不好,就要根據“不好”的程度而定為道德上有缺乏、不道德或“缺德”,嚴重的“不好”,就是犯罪。

    這個道理也是容易理解的。

     全世界都承認,中國是倫理道德的理論和實踐最發達的國家。

    中國倫理道德的基礎是先秦時期的儒家打下的,在其後發展的過程中,又摻雜進來了一些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終于形成了現在這樣一個倫理體系,仍在支配着我們的社會行動。

    這個體系貌似清楚,實則是一個頗為模糊的體系。

    三教信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絕不是泾渭分明的。

    但仍以儒家為主,則是可以肯定的。

     儒家的倫理體系在先秦初打基礎時可以孔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