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第六節
關燈
小
中
大
尤其是這幫國托的,文化程度高,放開了玩的時候鬼點子真多,而且做出來的又很有意思。
女同事上去唱歌,下面男同事早拿了桌上的一朵假花下面等着,等女同事唱完,男同事沖上去單膝下跪鮮花,引來一堂喝彩,那女同事走下來時候眼睛亮亮的,高興得不得了。
還有個男同事學張學友學得好,可以跟着帶子裡的張學友一邊唱《吻别》一邊跳,跳得象模象樣的,又是引來滿堂喝彩,女同事們都興沖沖從旁邊桌收集了假花一起去鮮花,搞得非常熱鬧。
大家一直唱到OK廳關門才罷手,一個個三更半夜還不知道累。
好在他們都有摩托車,楊巡不需要送。
但楊巡還是殷勤地開車跟在一個有權的中年女科長後面,一直把人送到家門口,殷勤地幫人把摩托車推進車庫,看着人家上樓到家,才自個兒回家去。
楊巡從那幫難得接觸一起玩的高文化水平人那兒,學到一句英語,“Ladyfirst”。
這與他從小在農村受的根深蒂固的教育不同,那幫高文化水平的男人别看工作時候看不起女同事,可見面時候裝得體面,好像是事事以女人為先,事事以女人為重似的,别說,女人們還最吃這一套。
比如他開車慢吞吞跟女科長後面送她到家,第二天就獲得女科長另眼相待。
楊巡心說,女人可比男人容易糊弄多了。
錢拿到手前,楊巡就已經就第二個項目的展開跑開了。
他第二個項目還是市場,他嘗足市場的甜頭了。
而在轟轟烈烈的輕紡市場、羊毛衫市場、小商品市場風潮中,楊巡看到他以前做熟的電器市場居然還沒人開始做,電器還是市裡的國營五交化市場占大頭,他決定重操舊業。
重操舊業實在省心,找位置,做設計,都是心中自有乾坤。
楊巡找的是火車貨運站旁的一個村子,那村子給新建通往東海項目的火車路一分為二,自家村子從東走到西都還得經常被道口叮當叮當地攔住堵上十來分鐘,搞什麼都不好,窮得有名。
可楊巡看中那地方,那地方好啊,既有貨運站的便利,又是地塊便宜。
楊巡想問村裡要二十畝地,十畝在火車路東,做市場,十畝在火車路西,做倉庫。
村裡看見他如看見财神。
可即便是區裡也在村領導們央求下痛快答應批地,那批地手續卻千難萬難,不知得敲上多少章才行,因是農地征用,條框太多。
眼看着手續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批下,市場的建築設計卻已經完成,如今更是國托的借款也已到位,他怎能眼看着每天利息嘩嘩地往外流,而自己的市場卻無法上馬。
他心急如焚之下尋找出路,四處燒香拜佛,獲取區裡相關頭腦的默許,應允他沒拿到批文前開工而不找他茬。
楊巡的電器市場這才得以安心上馬,先上車,後補票。
尋建祥看着燒香拜佛的開銷,心疼得什麼似的,在宋運輝面前埋怨楊巡手指縫太松,花錢如流水。
宋運輝卻知道楊巡的品性,楊巡該花錢的地方大撒把,送出去的東西都能讓對方拿着内疚,拿得一輩子記住楊巡這個人,但摳的地方卻是一毛不拔,而且别說是一毛不拔,即使是數錢的聲音都不會讓你看到。
但宋運輝擔心一點,就像他剛上班時候不懂得利潤一樣,他以前以為隻要銀行帳戶裡有錢,就可以可心地拿來做事,從來不注意還有成本那麼回事,那還是水書記把他教育出來的。
他懷疑楊巡也是如此,隻求成事,不計成本,以緻前期成本太高,以後再怎麼掙錢也隻是替銀行忙碌,收入全部上繳利息。
但宋運輝更知道,如今楊巡已經在全市上下混熟,有時候他都還要打個電話問問誰跟誰究竟是什麼關系,為什麼拿出來的批示彼此打架。
也就是說,他在楊巡面前已經缺乏一年前那種舉重輕重的分量。
尋建祥的抱怨,宋運輝隻能聽過作罷,而不能像以前一樣一個電話把楊巡招來,細細關切一番。
時過境遷,宋運輝不相信楊巡似的浮滑人能因為惦記他以前的好處而繼續一如既往地待他,人跟人之間,他從小便知,沒什麼溫情可言。
但宋運輝沒想到,楊巡卻在忙得屁股冒煙之時,抽時間出來一定要邀他吃飯。
而讓宋運輝更沒想到的是,楊巡找他也是為告狀,告尋建祥的狀。
楊巡雖說如今已經不很需要宋運輝幫他引見要人,可對宋運輝還是一樣的客氣恭敬。
他提議上最好的賓館吃飯,可一見宋運輝不肯,說是懶得與熟人打招呼,他就立馬想出一個替代方案,帶着宋運輝開車到一家河邊小飯店,那家飯店人少清雅,卻有養在河裡的活魚活蝦,非常生猛。
宋運輝看着喜歡,他從小吃河鮮長大,對于東海附近特有的海鮮雖然也喜歡,可吃多了卻想河鮮,與楊巡的口味一拍即合。
店家從河裡撈岀一把黃蚬,一條鳊魚,一斤帶青苔的老河蝦讓兩人過目,宋運輝看了笑道:“吃了那麼多蛏子螃蟹,反而怪想黃蚬河蝦什麼的。
這條鳊魚就清蒸,别的都不用加,隻放少許醬油黃酒生姜蔥。
” 楊巡連忙道:“對,就吃它新鮮,還有這麼大河蝦油爆可惜,老闆你就多加些鹽燒得幹幹的拿來。
宋廠長,我們小時候釣來河蝦,小的油爆,入味,大的加鹽幹燒,肉幹幹的耐嚼。
” 宋運輝小時候比楊巡文氣得多,再加出身不好,從無釣魚摸蝦的曆史,對于河蝦之味便少了研究。
聞言笑道:“你們一家兄弟出馬,整個河沿得讓你們占遍了。
” 楊巡笑道:“我哪會那麼文氣地釣蝦,我一般都是給妹妹裝好蚯蚓,讓她釣,我們兄弟三個水底摸螺蛳摸河蚌,運氣好能摸些蝦來。
我們家養的鴨子,一個夏天下來,隻隻肥得流油,生出來的鴨蛋黃都是紅的。
哎呀,說着說着又想了,總算是摸到這麼個飯店,有時候海鮮吃多了嫌腥氣,就來這兒調和調和。
他們本地人笑我嘴巴長得與衆不同,他們說海鮮不腥,河鮮才腥。
什麼嘛。
” 宋運輝聽着笑,他爸媽也是這麼說,他們一家還奇怪縣菜場的海鮮賣得那麼貴卻還賣得那麼俏,可他們的宋引卻愛吃海鮮,大夥兒隻能跟着她吃,家裡宋引的嘴最大。
“習慣問題,可能從小吃慣的東西最好吃,人念舊。
你呢?你好像也是念舊地開電器市場了?做得順吧?” 楊巡笑道:“怎麼可能做得不順,太順了,依樣畫葫蘆就行。
隻有一條麻煩,以前都是拆了舊房子蓋新市場,或者舊房子改裝了開市場,現在麻煩,得征用農田,那要蓋的章多了去了,即使一天能讓我成功蓋岀一個章,我也得忙差不多一年。
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幸好宋廠長去年帶我結識規劃局和建委的上層,現在天天得找他們。
” “呵呵,難怪全市飯店讓你摸個底兒透,這家飯店這麼偏僻都能讓你摸到。
原來天天都得燒香啊。
” “可不是
女同事上去唱歌,下面男同事早拿了桌上的一朵假花下面等着,等女同事唱完,男同事沖上去單膝下跪鮮花,引來一堂喝彩,那女同事走下來時候眼睛亮亮的,高興得不得了。
還有個男同事學張學友學得好,可以跟着帶子裡的張學友一邊唱《吻别》一邊跳,跳得象模象樣的,又是引來滿堂喝彩,女同事們都興沖沖從旁邊桌收集了假花一起去鮮花,搞得非常熱鬧。
大家一直唱到OK廳關門才罷手,一個個三更半夜還不知道累。
好在他們都有摩托車,楊巡不需要送。
但楊巡還是殷勤地開車跟在一個有權的中年女科長後面,一直把人送到家門口,殷勤地幫人把摩托車推進車庫,看着人家上樓到家,才自個兒回家去。
楊巡從那幫難得接觸一起玩的高文化水平人那兒,學到一句英語,“Ladyfirst”。
這與他從小在農村受的根深蒂固的教育不同,那幫高文化水平的男人别看工作時候看不起女同事,可見面時候裝得體面,好像是事事以女人為先,事事以女人為重似的,别說,女人們還最吃這一套。
比如他開車慢吞吞跟女科長後面送她到家,第二天就獲得女科長另眼相待。
楊巡心說,女人可比男人容易糊弄多了。
錢拿到手前,楊巡就已經就第二個項目的展開跑開了。
他第二個項目還是市場,他嘗足市場的甜頭了。
而在轟轟烈烈的輕紡市場、羊毛衫市場、小商品市場風潮中,楊巡看到他以前做熟的電器市場居然還沒人開始做,電器還是市裡的國營五交化市場占大頭,他決定重操舊業。
重操舊業實在省心,找位置,做設計,都是心中自有乾坤。
楊巡找的是火車貨運站旁的一個村子,那村子給新建通往東海項目的火車路一分為二,自家村子從東走到西都還得經常被道口叮當叮當地攔住堵上十來分鐘,搞什麼都不好,窮得有名。
可楊巡看中那地方,那地方好啊,既有貨運站的便利,又是地塊便宜。
楊巡想問村裡要二十畝地,十畝在火車路東,做市場,十畝在火車路西,做倉庫。
村裡看見他如看見财神。
可即便是區裡也在村領導們央求下痛快答應批地,那批地手續卻千難萬難,不知得敲上多少章才行,因是農地征用,條框太多。
眼看着手續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批下,市場的建築設計卻已經完成,如今更是國托的借款也已到位,他怎能眼看着每天利息嘩嘩地往外流,而自己的市場卻無法上馬。
他心急如焚之下尋找出路,四處燒香拜佛,獲取區裡相關頭腦的默許,應允他沒拿到批文前開工而不找他茬。
楊巡的電器市場這才得以安心上馬,先上車,後補票。
尋建祥看着燒香拜佛的開銷,心疼得什麼似的,在宋運輝面前埋怨楊巡手指縫太松,花錢如流水。
宋運輝卻知道楊巡的品性,楊巡該花錢的地方大撒把,送出去的東西都能讓對方拿着内疚,拿得一輩子記住楊巡這個人,但摳的地方卻是一毛不拔,而且别說是一毛不拔,即使是數錢的聲音都不會讓你看到。
但宋運輝擔心一點,就像他剛上班時候不懂得利潤一樣,他以前以為隻要銀行帳戶裡有錢,就可以可心地拿來做事,從來不注意還有成本那麼回事,那還是水書記把他教育出來的。
他懷疑楊巡也是如此,隻求成事,不計成本,以緻前期成本太高,以後再怎麼掙錢也隻是替銀行忙碌,收入全部上繳利息。
但宋運輝更知道,如今楊巡已經在全市上下混熟,有時候他都還要打個電話問問誰跟誰究竟是什麼關系,為什麼拿出來的批示彼此打架。
也就是說,他在楊巡面前已經缺乏一年前那種舉重輕重的分量。
尋建祥的抱怨,宋運輝隻能聽過作罷,而不能像以前一樣一個電話把楊巡招來,細細關切一番。
時過境遷,宋運輝不相信楊巡似的浮滑人能因為惦記他以前的好處而繼續一如既往地待他,人跟人之間,他從小便知,沒什麼溫情可言。
但宋運輝沒想到,楊巡卻在忙得屁股冒煙之時,抽時間出來一定要邀他吃飯。
而讓宋運輝更沒想到的是,楊巡找他也是為告狀,告尋建祥的狀。
楊巡雖說如今已經不很需要宋運輝幫他引見要人,可對宋運輝還是一樣的客氣恭敬。
他提議上最好的賓館吃飯,可一見宋運輝不肯,說是懶得與熟人打招呼,他就立馬想出一個替代方案,帶着宋運輝開車到一家河邊小飯店,那家飯店人少清雅,卻有養在河裡的活魚活蝦,非常生猛。
宋運輝看着喜歡,他從小吃河鮮長大,對于東海附近特有的海鮮雖然也喜歡,可吃多了卻想河鮮,與楊巡的口味一拍即合。
店家從河裡撈岀一把黃蚬,一條鳊魚,一斤帶青苔的老河蝦讓兩人過目,宋運輝看了笑道:“吃了那麼多蛏子螃蟹,反而怪想黃蚬河蝦什麼的。
這條鳊魚就清蒸,别的都不用加,隻放少許醬油黃酒生姜蔥。
” 楊巡連忙道:“對,就吃它新鮮,還有這麼大河蝦油爆可惜,老闆你就多加些鹽燒得幹幹的拿來。
宋廠長,我們小時候釣來河蝦,小的油爆,入味,大的加鹽幹燒,肉幹幹的耐嚼。
” 宋運輝小時候比楊巡文氣得多,再加出身不好,從無釣魚摸蝦的曆史,對于河蝦之味便少了研究。
聞言笑道:“你們一家兄弟出馬,整個河沿得讓你們占遍了。
” 楊巡笑道:“我哪會那麼文氣地釣蝦,我一般都是給妹妹裝好蚯蚓,讓她釣,我們兄弟三個水底摸螺蛳摸河蚌,運氣好能摸些蝦來。
我們家養的鴨子,一個夏天下來,隻隻肥得流油,生出來的鴨蛋黃都是紅的。
哎呀,說着說着又想了,總算是摸到這麼個飯店,有時候海鮮吃多了嫌腥氣,就來這兒調和調和。
他們本地人笑我嘴巴長得與衆不同,他們說海鮮不腥,河鮮才腥。
什麼嘛。
” 宋運輝聽着笑,他爸媽也是這麼說,他們一家還奇怪縣菜場的海鮮賣得那麼貴卻還賣得那麼俏,可他們的宋引卻愛吃海鮮,大夥兒隻能跟着她吃,家裡宋引的嘴最大。
“習慣問題,可能從小吃慣的東西最好吃,人念舊。
你呢?你好像也是念舊地開電器市場了?做得順吧?” 楊巡笑道:“怎麼可能做得不順,太順了,依樣畫葫蘆就行。
隻有一條麻煩,以前都是拆了舊房子蓋新市場,或者舊房子改裝了開市場,現在麻煩,得征用農田,那要蓋的章多了去了,即使一天能讓我成功蓋岀一個章,我也得忙差不多一年。
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幸好宋廠長去年帶我結識規劃局和建委的上層,現在天天得找他們。
” “呵呵,難怪全市飯店讓你摸個底兒透,這家飯店這麼偏僻都能讓你摸到。
原來天天都得燒香啊。
” “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