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 第十節
關燈
小
中
大
。
回頭,楊巡睡到倉庫,一則是一個人回去那個家,看到熟悉的一切,他會想起戴嬌鳳,心裡更難過,二則,他需要看着倉庫,提防風吹草動。
楊巡晚上躺在塑料臭氣濃重的倉庫裡想,沒有生意怎麼辦?戴嬌鳳給他的八千塊,付去運輸費,還有修理倉庫費,已經所剩無幾。
而看來那些煤礦工人并無罷休的意思,如果天天請老李徒弟過來押陣,那筆酒水費他哪裡還掏得起?這種隻岀不進的日子,他算了算口袋裡的錢,最多隻夠維持兩三天。
那麼,他是不是必須做點什麼來找回過去的人氣,并打消老顧客的顧慮?可是,他有什麼辦法? 楊巡思來想去,夜不能寐,反而覺着傷臂隐隐作痛。
受傷之後,幾乎沒有好生将養,反而更加操勞,而且沒時間去醫院複診,楊巡都不知道他的手臂會不會廢。
傷痛更消睡意,楊巡睡不着,索性起來走出門去。
整條路沒一盞路燈,隻有一輪彎月淡淡照着,左右的倉庫保留毀損原樣,依然沒門沒窗,環顧看去,黑洞洞地碜人,好像藏着什麼鬼怪一般。
楊巡雖然從小膽大,為了生計,小學開始就放學後滿山采山貨貼補家用,經常天黑才摸下山頭,可此時站在空無一人的電器街,夜風吹進他的領子,他不由泛起一身雞皮疙瘩。
他在這清冷的月光下,對着自己拖在地上長長的影子,竟是滿心的害怕,滿心的無助,滿心的冷。
壓力大得無邊無涯,心裡全是看不見希望的憂慮。
才剛不久前與戴嬌鳳那輕裘快馬的日子,現在想來如隔世一般的遙遠。
想到戴嬌鳳,楊巡的眼睛更深,他不明白,非常不明白,他發誓,總有一天他要問個水落石出。
可是,眼下又如何結束這隻岀不進的困局? 二十二歲的楊巡從街頭走到街尾,又從街尾走到街頭,一會兒拖着影子走,一會兒踩着影子走,也不知走了幾趟,差點愁到白頭。
重新開門三天,三天銷售額連吃三個鴨蛋,連以往熱熱鬧鬧的零售生意都沒有,門可羅雀。
即使偶爾進來的雀,看看樣品,卻扔下一句“你們這裡拿出來的東西質量能相信嗎”,便絕塵離去。
消息被老李的徒弟傳到老李耳朵裡,老李也一齊擔心,下班親自拐來一趟問楊巡,建議要不換個地方隐姓埋名地經營,或者包個櫃台,别再呆這種名氣做臭的地方堅持。
上次遭搶的事合着煤礦瓦斯爆炸的事,鬧得全城人民都知道,現在誰還相信江南電器街的東西啊。
楊巡不敢寒老李的心,不敢告訴老李他拿不出租櫃台的錢,他隻能說他再看幾天,等一周過去如果還是老樣子,他立刻撤。
一周,是他的大限,可以預測,到時他的口袋肯定一白如洗,不再有一分錢。
可是,怎樣讓生意走出困局?怎麼才能消除顧客心頭疑慮,恢複名聲?而且,還必須在一周内完成。
如何做得到如此幾乎一鳴驚人的效果?楊巡夜夜徘徊在月色下的電器街上,絞盡腦汁。
白天,他深陷的眼窩周圍一圈墨黑,一雙眼睛更是鬼影瞳瞳。
第五天的夜晚,他決定再也不能等待天上掉機會,也不能等待有人發善心接濟,他必須有所作為。
如何才能一鳴驚人?那就是做人所不能做不願做又不敢做的匪夷所思事,否則,何以造成轟動。
第五天的夜晚,楊巡作出孤注一擲的舉動。
他将左臂綁在身上,以免一個不小心用了力,又添新傷。
又将皮帶緊緊系到外面,将一把手電插在皮帶裡,随身照明。
他遊走于這條荒涼街道的各個空廓倉庫,卸下一塊旁邊倉庫的内門闆,糊上白紙,蘸墨水用他媽監督下練就的一手好字寫下一門闆的公告。
在公告裡,他有所選擇地寫出,以前電器街裡面産品的貓膩,僞劣産品的橫行現象,比如說該絕緣的電器沒絕緣,該繞線圈的地方用水泥紙替代,大家互相串通隐瞞,串聯銷售彼此作坊産品等等。
他後面說,他意識到此事的危害,決定徹底改變經營手法,徹底斷絕與原有不合格供貨商的聯系,從此選用有保障的産品滿足市民需求。
最後,他介紹了一下他如今精選經營的小雷家登峰電線電纜廠,說明一下小雷家這幾年的輝煌社會成就和帶頭人的光榮事迹,及其社會頭銜,以此擡高登峰的地位。
寫完,他艱難地将此門闆挪到路口,那裡上班下班人來人往比較多,也算是熱鬧的路口,将門闆明顯地倚在牆上,以便人來人往看個清楚。
然後,他漏夜進出所有倉庫,一隻一隻收集起連撿破爛的都不屑的被砸爛的電器膠木殼子,當然又投機取巧地拆了一些木窗框木架子,一起堆到電器街砂石路的中央,又回去一趟家裡,把那些當樣品放着的電器也拿來扔進那個堆裡。
等把爛電器堆碼到有點規模的大約一人多高的大堆時候,天已發亮。
他滿頭大汗,筋疲力盡地喝着涼水看着一夜的成果,兩隻眼睛不時瞟向手表,看時間一分一秒從六點滑向七點,等七點半,路口那條街道人聲鼎沸,人來人往時,他往爛電器堆澆上一瓶綠瓶二鍋頭,扔下一枚燃燒的火柴。
火焰,白煙,還有膠木燃燒的臭氣,城市裡如此奇突的一個突發事件,打破尋常按部就班的步伐,立刻招緻路人駐足指指點點。
大家看了路口文字未必通暢的公告,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有好事者當然火燒熱辣地進來楊巡的電器店巡看一周,滿足好奇。
楊巡當然殷勤遞上新茶泡的茶水,一遍遍眉飛色舞地介紹現在精選經營的電線電纜,他說話比寫字不知道流利多少,聽得進來參觀的人個個頻頻颔首,承認楊巡這個斷然與過去、與那些不争氣同行劃清界線的行動可圈可點,值得贊揚。
一時,楊巡倉庫門口圍滿圍觀的人,都好像是看白戲一般的熱鬧。
事件一傳十,十傳百,迅速随着大家上班聊天傳播開去,大家都正等着看電器街被砸的下文呢,楊巡這一轟動舉動,一下滿足大家的心理需求,一次傳播更快更廣。
楊巡安排老李的一個徒弟差點是敲鑼打鼓地進來店裡,當衆掏出錢買去兩捆家用電線,誇張地操跟扁擔挑着,又大着嗓門在門口宣揚一番支持有錯必改者半天,才拿電線離去。
接近中午時候,才有街道辦事人員過來要求楊巡滅火,說不安全。
楊巡從小燒竈,明白燒火手法,明着答應街道辦事人員,卻是借口左手臂受傷,拿隻臉盆每次隻能接半臉盆的水去潑火堆。
結果,火沒撲滅,雖然稍微暗了一點下去,可煙卻更濃更多,老遠就能看見此地一股黑煙扶搖直上,誰都想過來看個究竟,誰不愛看放火。
竟然,因此招來報社的
回頭,楊巡睡到倉庫,一則是一個人回去那個家,看到熟悉的一切,他會想起戴嬌鳳,心裡更難過,二則,他需要看着倉庫,提防風吹草動。
楊巡晚上躺在塑料臭氣濃重的倉庫裡想,沒有生意怎麼辦?戴嬌鳳給他的八千塊,付去運輸費,還有修理倉庫費,已經所剩無幾。
而看來那些煤礦工人并無罷休的意思,如果天天請老李徒弟過來押陣,那筆酒水費他哪裡還掏得起?這種隻岀不進的日子,他算了算口袋裡的錢,最多隻夠維持兩三天。
那麼,他是不是必須做點什麼來找回過去的人氣,并打消老顧客的顧慮?可是,他有什麼辦法? 楊巡思來想去,夜不能寐,反而覺着傷臂隐隐作痛。
受傷之後,幾乎沒有好生将養,反而更加操勞,而且沒時間去醫院複診,楊巡都不知道他的手臂會不會廢。
傷痛更消睡意,楊巡睡不着,索性起來走出門去。
整條路沒一盞路燈,隻有一輪彎月淡淡照着,左右的倉庫保留毀損原樣,依然沒門沒窗,環顧看去,黑洞洞地碜人,好像藏着什麼鬼怪一般。
楊巡雖然從小膽大,為了生計,小學開始就放學後滿山采山貨貼補家用,經常天黑才摸下山頭,可此時站在空無一人的電器街,夜風吹進他的領子,他不由泛起一身雞皮疙瘩。
他在這清冷的月光下,對着自己拖在地上長長的影子,竟是滿心的害怕,滿心的無助,滿心的冷。
壓力大得無邊無涯,心裡全是看不見希望的憂慮。
才剛不久前與戴嬌鳳那輕裘快馬的日子,現在想來如隔世一般的遙遠。
想到戴嬌鳳,楊巡的眼睛更深,他不明白,非常不明白,他發誓,總有一天他要問個水落石出。
可是,眼下又如何結束這隻岀不進的困局? 二十二歲的楊巡從街頭走到街尾,又從街尾走到街頭,一會兒拖着影子走,一會兒踩着影子走,也不知走了幾趟,差點愁到白頭。
重新開門三天,三天銷售額連吃三個鴨蛋,連以往熱熱鬧鬧的零售生意都沒有,門可羅雀。
即使偶爾進來的雀,看看樣品,卻扔下一句“你們這裡拿出來的東西質量能相信嗎”,便絕塵離去。
消息被老李的徒弟傳到老李耳朵裡,老李也一齊擔心,下班親自拐來一趟問楊巡,建議要不換個地方隐姓埋名地經營,或者包個櫃台,别再呆這種名氣做臭的地方堅持。
上次遭搶的事合着煤礦瓦斯爆炸的事,鬧得全城人民都知道,現在誰還相信江南電器街的東西啊。
楊巡不敢寒老李的心,不敢告訴老李他拿不出租櫃台的錢,他隻能說他再看幾天,等一周過去如果還是老樣子,他立刻撤。
一周,是他的大限,可以預測,到時他的口袋肯定一白如洗,不再有一分錢。
可是,怎樣讓生意走出困局?怎麼才能消除顧客心頭疑慮,恢複名聲?而且,還必須在一周内完成。
如何做得到如此幾乎一鳴驚人的效果?楊巡夜夜徘徊在月色下的電器街上,絞盡腦汁。
白天,他深陷的眼窩周圍一圈墨黑,一雙眼睛更是鬼影瞳瞳。
第五天的夜晚,他決定再也不能等待天上掉機會,也不能等待有人發善心接濟,他必須有所作為。
如何才能一鳴驚人?那就是做人所不能做不願做又不敢做的匪夷所思事,否則,何以造成轟動。
第五天的夜晚,楊巡作出孤注一擲的舉動。
他将左臂綁在身上,以免一個不小心用了力,又添新傷。
又将皮帶緊緊系到外面,将一把手電插在皮帶裡,随身照明。
他遊走于這條荒涼街道的各個空廓倉庫,卸下一塊旁邊倉庫的内門闆,糊上白紙,蘸墨水用他媽監督下練就的一手好字寫下一門闆的公告。
在公告裡,他有所選擇地寫出,以前電器街裡面産品的貓膩,僞劣産品的橫行現象,比如說該絕緣的電器沒絕緣,該繞線圈的地方用水泥紙替代,大家互相串通隐瞞,串聯銷售彼此作坊産品等等。
他後面說,他意識到此事的危害,決定徹底改變經營手法,徹底斷絕與原有不合格供貨商的聯系,從此選用有保障的産品滿足市民需求。
最後,他介紹了一下他如今精選經營的小雷家登峰電線電纜廠,說明一下小雷家這幾年的輝煌社會成就和帶頭人的光榮事迹,及其社會頭銜,以此擡高登峰的地位。
寫完,他艱難地将此門闆挪到路口,那裡上班下班人來人往比較多,也算是熱鬧的路口,将門闆明顯地倚在牆上,以便人來人往看個清楚。
然後,他漏夜進出所有倉庫,一隻一隻收集起連撿破爛的都不屑的被砸爛的電器膠木殼子,當然又投機取巧地拆了一些木窗框木架子,一起堆到電器街砂石路的中央,又回去一趟家裡,把那些當樣品放着的電器也拿來扔進那個堆裡。
等把爛電器堆碼到有點規模的大約一人多高的大堆時候,天已發亮。
他滿頭大汗,筋疲力盡地喝着涼水看着一夜的成果,兩隻眼睛不時瞟向手表,看時間一分一秒從六點滑向七點,等七點半,路口那條街道人聲鼎沸,人來人往時,他往爛電器堆澆上一瓶綠瓶二鍋頭,扔下一枚燃燒的火柴。
火焰,白煙,還有膠木燃燒的臭氣,城市裡如此奇突的一個突發事件,打破尋常按部就班的步伐,立刻招緻路人駐足指指點點。
大家看了路口文字未必通暢的公告,才明白是怎麼回事,有好事者當然火燒熱辣地進來楊巡的電器店巡看一周,滿足好奇。
楊巡當然殷勤遞上新茶泡的茶水,一遍遍眉飛色舞地介紹現在精選經營的電線電纜,他說話比寫字不知道流利多少,聽得進來參觀的人個個頻頻颔首,承認楊巡這個斷然與過去、與那些不争氣同行劃清界線的行動可圈可點,值得贊揚。
一時,楊巡倉庫門口圍滿圍觀的人,都好像是看白戲一般的熱鬧。
事件一傳十,十傳百,迅速随着大家上班聊天傳播開去,大家都正等着看電器街被砸的下文呢,楊巡這一轟動舉動,一下滿足大家的心理需求,一次傳播更快更廣。
楊巡安排老李的一個徒弟差點是敲鑼打鼓地進來店裡,當衆掏出錢買去兩捆家用電線,誇張地操跟扁擔挑着,又大着嗓門在門口宣揚一番支持有錯必改者半天,才拿電線離去。
接近中午時候,才有街道辦事人員過來要求楊巡滅火,說不安全。
楊巡從小燒竈,明白燒火手法,明着答應街道辦事人員,卻是借口左手臂受傷,拿隻臉盆每次隻能接半臉盆的水去潑火堆。
結果,火沒撲滅,雖然稍微暗了一點下去,可煙卻更濃更多,老遠就能看見此地一股黑煙扶搖直上,誰都想過來看個究竟,誰不愛看放火。
竟然,因此招來報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