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第四節
關燈
小
中
大
“我不怕他們因為年輕出錯,我不怕輸,我輸得起。
”水書記睥睨自得,一點不謙虛。
宋運輝這才知道,平日在工廠道貌岸然的大領導們,到另一個場合,說話那叫一個肆無忌憚。
外面兩個喝上了酒,就沒個完了,宋運輝在裡面不得不集中精力,避免去聽外面兩個的有趣講話。
程開顔早打着哈欠靠宋運輝背上睡眼朦胧了,隻有程母依然打點精神,進出廚房做好後勤。
好不容易等宋運輝把第二份建議書拿出來,兩個人才停止喝酒,原來他們是等着建議書。
看宋運輝有些疑問似的看着他們,水書記問他還想問什麼,宋運輝問沒喝醉嗎,水書記真真假假地教育宋運輝,說做領導的不會喝酒是極大欠缺。
宋運輝将信将疑。
送走水書記,程廠長關上門就教育了宋運輝,一是不能透露看他文件的事;二是以後在任何場合遇見水書記依然不能随便,他自己與水書記多年老友都沒随便;三是掩蓋鋒芒,再懂也得稍微掩蓋一下。
宋運輝受教。
但宋運輝心中向往的依然是水書記豪邁的放肆。
金州是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小社會,水書記前腳上飛機去北京,各色有關新車間的傳聞便後腳傳遍金州。
本來,新車間就像天之驕子,是國民黨軍的新編美式裝備軍團,新車間走出去的人腰闆都比别人挺直一些,找對象也比旁人多幾分勝算,可一夜之間,卻成了被人取笑的中看不中用笑柄。
否則,水書記心急火燎地跑北京幹什麼,不是才開會回來嗎。
新車間工人也在總控室内部的議論中沮喪,為什麼花大錢花大力氣建起來的新車間卻成了總廠虧損大戶?為什麼前幾天忽然自甘堕落降低産成品質量?其實,新車間的獎金工資并不比其他車間高,大家在新車間工作得士氣昂揚,無非是因為新車間有新意,有奔頭,可如今,忽然如幻夢走向現實,原來自己一團熱心迎娶的公主,隻是人家調包的宮女。
誰都知道,這時該做思想工作,擺事實講道理。
可是,當懷疑在人們心中孳生的時候,道理豈是那麼容易被接受。
何況,當初建設新車間,已經将該講的新設備優勢全部講完,把大家的情緒激發出來,就像人早早亢奮完畢,熱情早在安裝時候燃燒到最燦爛,除非現在拿真正的成績出來,否則何以形成刺激?以前,起碼還可以在質量上傲視一車間,可現在,質量的優勢也被迫自我扼殺,所謂價格雙軌制與外銷都還隻是水書記竭盡全力向上争取的東西,成不成還是未知數,而且還不能事先拿出來說。
宋運輝遇到思想工作的難題。
按說,車間思想工作本是書記該管的事,可宋運輝心中一向把新車間當自己的戰場,自己的資本,新車間就像是他自己生出來的兒子,長得好看難看,他攬到自己頭上,養得好不好,他也攬到自己頭上,他對新車間,有着與旁人不一樣的感情和責任。
因此,他才分外頭痛該如何調動工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于是,他小家才和諧美滿了三四天的生活又被工作取代,沒辦法,他必須想出妥善的解決方案,他需要單獨思考策劃。
宋運輝有三種選擇,直面問題,還是粉刷問題,或者甚至是逃避問題。
最保險的是逃避問題,不作為,任工人人心浮動,隻要不出生産事故,所有問題都可以推給總廠決策。
總廠都解決不了的事,他一個車間副主任哪有什麼責任。
第二選擇是粉刷問題。
掩蓋事實,往往使流言更加泛濫,還不如逃避。
最險的選擇是直面問題,最難預料結果的選擇也是直面問題。
可宋運輝以年輕人的血氣,選擇了這個最險的選擇。
不是說理解萬歲嗎?隻要如實向工人說明,工人應該會理解新車間的難處。
隻要理解,就會産生責任感。
這是他把看電視的程小貓關在客廳,自己躺床上将心比心地考慮衆人對三種選擇的反應,想了兩夜的結果。
他甚至沒與程廠長商量,因為他估計,以程廠長的保守,肯定會對他說,看看吧,先觀察一段時間,等水書記回來看政策取向再作定奪。
可宋運輝怎麼等得住,當初設備引進審批報告遞上去多久才批複,這回的兩個建議書申請周期也可想而知。
可是,新車間的士氣不等人,他不願無所作為。
吃夠小時候被動挨打的苦頭,他如今絲毫都不願放棄主動權。
他可以隐忍不發,但他必須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軌迹。
在班前會議上,他将真實情況向大家如實交待。
他明确告訴大家,新車間設備在國際上的定位,在國内的地位,新車間産品目前在流通中遭遇的政策局限,為什麼總廠為攤消成本暫時做出降低質量提高産量的決定,新車間設備虧損點主要在哪裡。
他發動大家讨論,群策群力,拿出如何不把雞蛋當作土豆賣的措施。
他也在最後勉勵大家,國家政策一直在朝着給企業松綁,開放企業自主權的道路上前進,政策趨勢是對企業的約束将越來越少,企業的自主權将越來越大,所以新車間的前景依然是樂觀的。
但新車間目前處于黎明前的黑暗,或許有各種不利因素在這個時段出現,我們現在很艱難,這個時期更是需要大家抱成一團,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流言總是難以在真實的土壤上存活。
宋運輝将事實攤開來講,立刻消除了流傳在各班組間各種版本的流言。
大家也在無聊而悲觀地盯着儀表盤的間隙,大聲就事實展開讨論。
說到流通渠道的局限,大家就把周邊親戚朋友所在企業那邊的活躍變化拿出來講,對比之下,越發悲憤于新車間這麼好設備所遭受的不平待遇,都說這是鳳凰迫降草雞窩,而并不是鳳凰本身岀問題。
宋運輝将他自己的聲音傳遍每個新車間職工之後,自己并不參與讨論,而是通過與個别職工的談話密切關注輿論動态,看應該做出何種糾正或補充。
令他沒想到的是,不到兩天,這些以往自诩總廠精英的新車間職工中間居然産生一種悲情情緒,悲情發酵,卻令那些工人自覺多花精力在限定産量基礎上,相對提高産品質量。
他們都說,樹掙一張皮,人掙一口氣,不能讓一車間甚至其他動力車間等輔助車間的人給看扁了。
宋運輝本來隻想以開誠布公來消滅流言,讓大家安心工作,不要自亂陣腳,沒想到,效果卻走向他無法預測的一端。
所謂人心叵測,誰也無法預料人心帶動下的輿論會走向何處。
沒想到悲情,會把衆人團結在一起,迸發岀一種獨特的力量。
宋運輝心中納罕,思前想後總結一番,将這一實例記在心裡。
他即使不是有意識地記住,他估計自己也長久不會忘記這個實例,他通過這一實例,才清楚,原來人心的動員,既可以通過正面鼓動來刺激,也可以通過反面壓抑來刺激,全在因地制宜。
但是,宋運輝的選擇卻給他自己帶來麻煩。
他的頂頭上司一分廠廠長在每周例會上批評宋運輝,說在總廠還沒拿出最終處理意見之前,他怎麼可以擅自将總廠小範圍會議上讨論的内容公布于衆,完全是沒有組織紀律意識的表現。
宋運輝沒有解釋,也沒有反駁,隻低頭聽訓,心中不服與煩悶。
一分廠廠長的司馬昭之心他清楚,可他和一分廠廠長都是水書記嫡系,嫡系内部怎麼可以當衆打架。
如今既然一分廠廠長是他上司,當然隻有他忍。
就像去年水書記手中沒有技術優勢,即使有人事優勢,可面對劉總工與費廠長的咄咄逼人,水書記這樣強勢的人也會選擇忍。
想要做成一件事,宋運輝越來越覺得,有一句話沒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隻要看準了,咬緊牙關排除萬難也要走下去。
可一邊的,隻要想到小雷家的飛速前進,宋運輝有時又會覺得氣餒。
在金州這樣的大工廠做事,牽絆太多,内耗太大,成效太差。
他有時在想,如果他去小雷家,又會怎樣? 可宋運輝不知道,小雷家并不像他想象的那麼一帆風順。
雷東寶回去小雷家,與村幹部開了幾次會,将村集體企業機構改革方案的調子定下來,又起草完畢,便交給鄉領導審批。
那些鄉領導看到以宋運輝思路為藍本的草案,都是對裡面的陌生論調大為傾倒,于是,草案又送交縣裡。
陳平原看了草案,将雷東寶叫上去詢問,雷東寶叫上雷士根去解釋,免得他自己被問急了當場急躁。
縣裡最主流的反對意見,是有關分配問題。
剛從平均主義走出來的領導們雖然已經接受了包幹到戶,适應了工廠承包,适應了多勞多得,可是,對于以村幹部為首的鄉鎮企業領導拿高額提成的做法卻非常不理解,很多縣領導當場提出質問,問以村集體資源獲取的利益,可以讓村幹部多享嗎?村幹部作為一村的領導,憑借職權制定向村幹部一邊倒的規矩,為自己謀取利益,是否合理? 也有人問,依照小雷家村目前的經營情況,諸位村幹部同時作為企業負責人,大約可以拿多少。
雷士根給了數目,大家都說高了。
雷士根解釋說,企業工作的村民工資也将提高,有人又提出,把原本屬于村集體的那部分資金拿來瓜分給私人,比較不合理,不能用改革的名義挖社會主義集體的牆角。
雷東寶一直沉着臉不說,該說的反正雷士根都知道,而且他聽得心煩氣躁,恨不得打人,還是不說為好。
但他聽了兩個多小時辯論後,終于忍無可忍,問如果不相應提高管理者的收入,管理者的能力又體現在哪裡?這話是宋運輝教他的,他背下來了。
他緊接着的第二個問題是,管理者的收入不與效益挂鈎,又該用什麼辦法來阻止類似已經自殺的老書記這樣的以權謀私呢?雷東寶說,縣領導們既然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倒是拿個辦法出來消除貪污。
有領導對于雷東寶這樣一個小小村幹部的嚣張不以為然,說農村工作目前兩眼隻盯着發展經濟,忘記
”水書記睥睨自得,一點不謙虛。
宋運輝這才知道,平日在工廠道貌岸然的大領導們,到另一個場合,說話那叫一個肆無忌憚。
外面兩個喝上了酒,就沒個完了,宋運輝在裡面不得不集中精力,避免去聽外面兩個的有趣講話。
程開顔早打着哈欠靠宋運輝背上睡眼朦胧了,隻有程母依然打點精神,進出廚房做好後勤。
好不容易等宋運輝把第二份建議書拿出來,兩個人才停止喝酒,原來他們是等着建議書。
看宋運輝有些疑問似的看着他們,水書記問他還想問什麼,宋運輝問沒喝醉嗎,水書記真真假假地教育宋運輝,說做領導的不會喝酒是極大欠缺。
宋運輝将信将疑。
送走水書記,程廠長關上門就教育了宋運輝,一是不能透露看他文件的事;二是以後在任何場合遇見水書記依然不能随便,他自己與水書記多年老友都沒随便;三是掩蓋鋒芒,再懂也得稍微掩蓋一下。
宋運輝受教。
但宋運輝心中向往的依然是水書記豪邁的放肆。
金州是個麻雀雖小,五髒俱全的小社會,水書記前腳上飛機去北京,各色有關新車間的傳聞便後腳傳遍金州。
本來,新車間就像天之驕子,是國民黨軍的新編美式裝備軍團,新車間走出去的人腰闆都比别人挺直一些,找對象也比旁人多幾分勝算,可一夜之間,卻成了被人取笑的中看不中用笑柄。
否則,水書記心急火燎地跑北京幹什麼,不是才開會回來嗎。
新車間工人也在總控室内部的議論中沮喪,為什麼花大錢花大力氣建起來的新車間卻成了總廠虧損大戶?為什麼前幾天忽然自甘堕落降低産成品質量?其實,新車間的獎金工資并不比其他車間高,大家在新車間工作得士氣昂揚,無非是因為新車間有新意,有奔頭,可如今,忽然如幻夢走向現實,原來自己一團熱心迎娶的公主,隻是人家調包的宮女。
誰都知道,這時該做思想工作,擺事實講道理。
可是,當懷疑在人們心中孳生的時候,道理豈是那麼容易被接受。
何況,當初建設新車間,已經将該講的新設備優勢全部講完,把大家的情緒激發出來,就像人早早亢奮完畢,熱情早在安裝時候燃燒到最燦爛,除非現在拿真正的成績出來,否則何以形成刺激?以前,起碼還可以在質量上傲視一車間,可現在,質量的優勢也被迫自我扼殺,所謂價格雙軌制與外銷都還隻是水書記竭盡全力向上争取的東西,成不成還是未知數,而且還不能事先拿出來說。
宋運輝遇到思想工作的難題。
按說,車間思想工作本是書記該管的事,可宋運輝心中一向把新車間當自己的戰場,自己的資本,新車間就像是他自己生出來的兒子,長得好看難看,他攬到自己頭上,養得好不好,他也攬到自己頭上,他對新車間,有着與旁人不一樣的感情和責任。
因此,他才分外頭痛該如何調動工人們的工作積極性。
于是,他小家才和諧美滿了三四天的生活又被工作取代,沒辦法,他必須想出妥善的解決方案,他需要單獨思考策劃。
宋運輝有三種選擇,直面問題,還是粉刷問題,或者甚至是逃避問題。
最保險的是逃避問題,不作為,任工人人心浮動,隻要不出生産事故,所有問題都可以推給總廠決策。
總廠都解決不了的事,他一個車間副主任哪有什麼責任。
第二選擇是粉刷問題。
掩蓋事實,往往使流言更加泛濫,還不如逃避。
最險的選擇是直面問題,最難預料結果的選擇也是直面問題。
可宋運輝以年輕人的血氣,選擇了這個最險的選擇。
不是說理解萬歲嗎?隻要如實向工人說明,工人應該會理解新車間的難處。
隻要理解,就會産生責任感。
這是他把看電視的程小貓關在客廳,自己躺床上将心比心地考慮衆人對三種選擇的反應,想了兩夜的結果。
他甚至沒與程廠長商量,因為他估計,以程廠長的保守,肯定會對他說,看看吧,先觀察一段時間,等水書記回來看政策取向再作定奪。
可宋運輝怎麼等得住,當初設備引進審批報告遞上去多久才批複,這回的兩個建議書申請周期也可想而知。
可是,新車間的士氣不等人,他不願無所作為。
吃夠小時候被動挨打的苦頭,他如今絲毫都不願放棄主動權。
他可以隐忍不發,但他必須主動掌握自己的人生軌迹。
在班前會議上,他将真實情況向大家如實交待。
他明确告訴大家,新車間設備在國際上的定位,在國内的地位,新車間産品目前在流通中遭遇的政策局限,為什麼總廠為攤消成本暫時做出降低質量提高産量的決定,新車間設備虧損點主要在哪裡。
他發動大家讨論,群策群力,拿出如何不把雞蛋當作土豆賣的措施。
他也在最後勉勵大家,國家政策一直在朝着給企業松綁,開放企業自主權的道路上前進,政策趨勢是對企業的約束将越來越少,企業的自主權将越來越大,所以新車間的前景依然是樂觀的。
但新車間目前處于黎明前的黑暗,或許有各種不利因素在這個時段出現,我們現在很艱難,這個時期更是需要大家抱成一團,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流言總是難以在真實的土壤上存活。
宋運輝将事實攤開來講,立刻消除了流傳在各班組間各種版本的流言。
大家也在無聊而悲觀地盯着儀表盤的間隙,大聲就事實展開讨論。
說到流通渠道的局限,大家就把周邊親戚朋友所在企業那邊的活躍變化拿出來講,對比之下,越發悲憤于新車間這麼好設備所遭受的不平待遇,都說這是鳳凰迫降草雞窩,而并不是鳳凰本身岀問題。
宋運輝将他自己的聲音傳遍每個新車間職工之後,自己并不參與讨論,而是通過與個别職工的談話密切關注輿論動态,看應該做出何種糾正或補充。
令他沒想到的是,不到兩天,這些以往自诩總廠精英的新車間職工中間居然産生一種悲情情緒,悲情發酵,卻令那些工人自覺多花精力在限定産量基礎上,相對提高産品質量。
他們都說,樹掙一張皮,人掙一口氣,不能讓一車間甚至其他動力車間等輔助車間的人給看扁了。
宋運輝本來隻想以開誠布公來消滅流言,讓大家安心工作,不要自亂陣腳,沒想到,效果卻走向他無法預測的一端。
所謂人心叵測,誰也無法預料人心帶動下的輿論會走向何處。
沒想到悲情,會把衆人團結在一起,迸發岀一種獨特的力量。
宋運輝心中納罕,思前想後總結一番,将這一實例記在心裡。
他即使不是有意識地記住,他估計自己也長久不會忘記這個實例,他通過這一實例,才清楚,原來人心的動員,既可以通過正面鼓動來刺激,也可以通過反面壓抑來刺激,全在因地制宜。
但是,宋運輝的選擇卻給他自己帶來麻煩。
他的頂頭上司一分廠廠長在每周例會上批評宋運輝,說在總廠還沒拿出最終處理意見之前,他怎麼可以擅自将總廠小範圍會議上讨論的内容公布于衆,完全是沒有組織紀律意識的表現。
宋運輝沒有解釋,也沒有反駁,隻低頭聽訓,心中不服與煩悶。
一分廠廠長的司馬昭之心他清楚,可他和一分廠廠長都是水書記嫡系,嫡系内部怎麼可以當衆打架。
如今既然一分廠廠長是他上司,當然隻有他忍。
就像去年水書記手中沒有技術優勢,即使有人事優勢,可面對劉總工與費廠長的咄咄逼人,水書記這樣強勢的人也會選擇忍。
想要做成一件事,宋運輝越來越覺得,有一句話沒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隻要看準了,咬緊牙關排除萬難也要走下去。
可一邊的,隻要想到小雷家的飛速前進,宋運輝有時又會覺得氣餒。
在金州這樣的大工廠做事,牽絆太多,内耗太大,成效太差。
他有時在想,如果他去小雷家,又會怎樣? 可宋運輝不知道,小雷家并不像他想象的那麼一帆風順。
雷東寶回去小雷家,與村幹部開了幾次會,将村集體企業機構改革方案的調子定下來,又起草完畢,便交給鄉領導審批。
那些鄉領導看到以宋運輝思路為藍本的草案,都是對裡面的陌生論調大為傾倒,于是,草案又送交縣裡。
陳平原看了草案,将雷東寶叫上去詢問,雷東寶叫上雷士根去解釋,免得他自己被問急了當場急躁。
縣裡最主流的反對意見,是有關分配問題。
剛從平均主義走出來的領導們雖然已經接受了包幹到戶,适應了工廠承包,适應了多勞多得,可是,對于以村幹部為首的鄉鎮企業領導拿高額提成的做法卻非常不理解,很多縣領導當場提出質問,問以村集體資源獲取的利益,可以讓村幹部多享嗎?村幹部作為一村的領導,憑借職權制定向村幹部一邊倒的規矩,為自己謀取利益,是否合理? 也有人問,依照小雷家村目前的經營情況,諸位村幹部同時作為企業負責人,大約可以拿多少。
雷士根給了數目,大家都說高了。
雷士根解釋說,企業工作的村民工資也将提高,有人又提出,把原本屬于村集體的那部分資金拿來瓜分給私人,比較不合理,不能用改革的名義挖社會主義集體的牆角。
雷東寶一直沉着臉不說,該說的反正雷士根都知道,而且他聽得心煩氣躁,恨不得打人,還是不說為好。
但他聽了兩個多小時辯論後,終于忍無可忍,問如果不相應提高管理者的收入,管理者的能力又體現在哪裡?這話是宋運輝教他的,他背下來了。
他緊接着的第二個問題是,管理者的收入不與效益挂鈎,又該用什麼辦法來阻止類似已經自殺的老書記這樣的以權謀私呢?雷東寶說,縣領導們既然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倒是拿個辦法出來消除貪污。
有領導對于雷東寶這樣一個小小村幹部的嚣張不以為然,說農村工作目前兩眼隻盯着發展經濟,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