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第二節
關燈
小
中
大
楊巡從各個廠家發來貨,可暫時押着不走,他到處找去東北運貨的車,滿市運輸公司地找,鄰市的運輸公司也跑了,到處留下電話,那電話是他所住村村辦的電話。
他有耐心,直等了快一星期,才等到幾輛糧管所去東北拉大豆的車。
司機是偷偷找上他偷偷地拉私活,因此運費比尋常便宜不少。
這些貨色發到東北,楊巡沒在運費上做手腳,但是在進貨價上,他想,他既然憑本事拿到比衆人叮囑的價格更低的進貨價,那麼,其中産生的差價理所當然該由他吃下。
但是,低于想象的運費已經令在東北的同鄉欣喜,衆人沒計較楊巡小賺一筆差價,歡天喜地拿了自己的貨色回去。
這筆差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件都是幾分幾厘不到一角的差價,可是,積少成多,軍綠色解放大卡車一車的貨色,夠楊巡賺得開心。
電線上做的手腳,也讓楊巡稍稍地賺,賺得開開心心。
他讓弟弟依然管着别人的櫃台,他開始專門側重于推銷電線。
他手頭積累的企業名單越來越長,直接問他這個小鬼頭要貨的企業越來越多,他買了一輛二手三輪車,幾乎天天都有貨要送。
北方短暫的夏天才剛結束,他就不得不再回一次家,進他的電線。
這回,依然有人要他帶貨,他當然帶,可是,這回放來的一車,大多是他的電線,是他用自己初中畢業兩年多掙來的錢和問親戚朋友借來的錢,從登峰電線廠進的電線。
他還從家鄉帶來剛成熟的碧綠的桔子,去工廠拜訪時候,這兒送一網兜,那兒送一網兜,異常受歡迎。
他索性叫弟弟不再守櫃台,專門守着自家倉庫,專管發貨送貨。
跟隔壁一家小廠攀上交情,每月送給私人二十塊錢,接來一根隻能接聽不能打出的電話線。
他們的電話經常很忙碌。
楊巡拿出來的電線質量與普通的差不多,但價格很低;楊巡這人腳頭勤快,會得自己尋上門來問要不要貨色,介紹又有什麼新品種;楊巡這人嘴巴甜不說,小恩小惠不斷,上門時候,什麼桔子茶葉米膏上海奶糖之類江南特産總是小小帶上一點,讓衆人笑納;楊巡這人送貨又最及時,風雨無阻,下刀子也不耽誤。
隻要被楊巡沾上的客戶,都被楊巡伺候得舒舒服服,沒想再改換門庭。
很快又到年底,楊巡隐隐已成當地電線大戶。
他不僅零售,他還批發。
不僅那些老鄉們問他批發,本地人也問他批發。
不僅本市老鄉問他拿貨,鄰市老鄉也聽聞風聲問他要貨。
他不得不一次一次地跑回家,運電線北上。
随着他資金滾雪球般地增加,到年底時,他可以腰纏十萬貫,硬卧回老家。
過完年回東北,發去整整兩車電線,那已經用的全是他自己的錢了。
人們都喊他“楊小倒爺”,楊巡都是挺得意地答應。
他弟弟楊速,人稱“楊二倒爺”。
從小楊饅頭,到楊小倒爺,楊巡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時間。
那速度,跟夏天發面似的快。
宋運輝以一個技術人員的精細,勾勒小雷家村辦企業的管理架構。
他先是用一張圖表,畫出從上到下的結構分布,在連線上非常簡單扼要地指出相互間的制約關系、監督關系、人事關系、以及最要緊的資金往來關系和分配核算關系。
宋運輝不是個自說自話的理想主義者,除了将框架圖拿去與丈人程廠長讨論,獲得富有大工廠管理經驗的丈人的指點之外,他還得顧及小雷家的現狀,讓小雷家的執行者能夠認可這一管理框架。
他将管理框架圖整理出來,整成三頁信紙,一頁是圖,兩頁是文字說明。
雖然明知雷東寶可能不耐煩看那麼複雜的框架,可他還是寄給雷東寶,不可能越過雷東寶直接寄給雷士根,不過在信上注明這是應雷士根的要求而做,要雷東寶拿去與雷士根商量。
因老書記的自殺,和小雷家村民的無理而有點消沉的雷東寶,接到宋運輝這封傾注心血的來信,又看到雷士根一直與他風雨同舟,一顆心終于溫暖起來,臉上恢複昂揚鬥志。
一個好漢三個幫,人怎能沒有朋友。
出乎宋運輝的意料,雷東寶拿到信,沒立刻找雷士根,而是自個兒細細研究了一天一夜。
這封信,正是他眼下急需的,是急需的,再硬的骨頭雷東寶也啃。
經曆他信賴、甚至尊重的老書記的貪污事件後,他心中“用人不疑”的信條發生動搖。
他考慮到,是不是該限制士根、紅偉他們手中的權,免得他們哪天也落個上吊結局。
但他隻去過部隊,參觀過蛇口,看過大城市風光,即使是見過大工廠隆隆作響的機器,可他沒見識過工廠的管理。
他隻是知道,如果繼續沿用過去縣管鄉、鄉管村那樣的機關管理方式,以後老書記貪污自殺之類的事還會發生。
他正需要宋運輝這樣的來信。
他以為這就是金州這樣萬人大廠的管理方式了,他想這樣很好,金州不是據說一個總廠下面三個分廠嗎?他是一個村下面好幾個分廠,差不多的結構,套用金州那一套剛剛好。
他不知道,這其實是宋運輝捧着書本學習國外企業管理體系後,動腦筋想辦法,與金州現有管理體系的結合。
宋運輝給的架構,比金州現有的管理體系,不知先進幾倍。
雷東寶自己研究清楚,心中對有些可行有些不可行做了大緻判斷,才拿着信找雷士根商議。
雷士根與紅偉一起看了,也是考慮一天。
雷士根想把三個人的想法記錄下來,寫信與宋運輝讨論,雷東寶說要那麼費勁幹什麼,他們幾個又不是像宋運輝一樣被工廠捆死的,他們花三天時間找上去直接談不就得了。
程開顔下班時間與宋運輝相同,但宋運輝上班一向早到晚走,一般都是程開顔先到家。
程開顔騎車回家,正想跳下車,耳邊傳來霹靂般一聲招呼,驚得她雙手一軟,連車帶人一起歪斜,幸好來人伸出六隻手扶住,她才脫厄。
一看,才知是宋運輝的姐夫雷東寶,她認識這個人,印象太深刻了,挺大男子主義,卻對宋運輝很好。
共見過兩次,一次是春節前夕去宋家那趟,一次是她結婚,這個姐夫開了一部拖拉機,拉來一隻電冰箱送禮。
其他兩個都是衣冠簇新,出門作客的樣子,不過甚有派頭,衣服料子好,樣式也新。
程開顔忙将人往家裡讓,端茶倒水。
雷東寶進門轉來轉去看看,道:“分出來過了?挺好,夠住。
怎麼一個房間還全空着?” 程開顔忙道:“我們結婚花錢挺多,我問我爸媽借了一些,爸媽說不用還了,小輝一定要還。
小輝雖然是科長,工資級别算高了,可是他工作時間短,工齡工資少。
嘻嘻,我更少。
我們每個月工資拿來隻夠還債呢。
” 雷士根邊上看着,心說那麼老成的宋運輝找的老婆跟洋娃娃一樣嫩。
不過态度真好,聽說還是總廠副廠長的女兒,她爸相當于地級市局長級别,可一點不傲氣,說起還債還笑嘻嘻的像開玩笑。
雷東寶一點不客氣,道:“叫小輝快點回來。
晚上給我們吃什麼?不能說還債就虧待我們。
” 程開顔聽了忍俊不禁:“怎麼會虧待大哥呢?小輝這家夥最不肯虧待自己的胃呢。
大哥送我們的冰箱真好,省得我們每天一早起床去買菜。
我看看有什麼。
”
他有耐心,直等了快一星期,才等到幾輛糧管所去東北拉大豆的車。
司機是偷偷找上他偷偷地拉私活,因此運費比尋常便宜不少。
這些貨色發到東北,楊巡沒在運費上做手腳,但是在進貨價上,他想,他既然憑本事拿到比衆人叮囑的價格更低的進貨價,那麼,其中産生的差價理所當然該由他吃下。
但是,低于想象的運費已經令在東北的同鄉欣喜,衆人沒計較楊巡小賺一筆差價,歡天喜地拿了自己的貨色回去。
這筆差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件都是幾分幾厘不到一角的差價,可是,積少成多,軍綠色解放大卡車一車的貨色,夠楊巡賺得開心。
電線上做的手腳,也讓楊巡稍稍地賺,賺得開開心心。
他讓弟弟依然管着别人的櫃台,他開始專門側重于推銷電線。
他手頭積累的企業名單越來越長,直接問他這個小鬼頭要貨的企業越來越多,他買了一輛二手三輪車,幾乎天天都有貨要送。
北方短暫的夏天才剛結束,他就不得不再回一次家,進他的電線。
這回,依然有人要他帶貨,他當然帶,可是,這回放來的一車,大多是他的電線,是他用自己初中畢業兩年多掙來的錢和問親戚朋友借來的錢,從登峰電線廠進的電線。
他還從家鄉帶來剛成熟的碧綠的桔子,去工廠拜訪時候,這兒送一網兜,那兒送一網兜,異常受歡迎。
他索性叫弟弟不再守櫃台,專門守着自家倉庫,專管發貨送貨。
跟隔壁一家小廠攀上交情,每月送給私人二十塊錢,接來一根隻能接聽不能打出的電話線。
他們的電話經常很忙碌。
楊巡拿出來的電線質量與普通的差不多,但價格很低;楊巡這人腳頭勤快,會得自己尋上門來問要不要貨色,介紹又有什麼新品種;楊巡這人嘴巴甜不說,小恩小惠不斷,上門時候,什麼桔子茶葉米膏上海奶糖之類江南特産總是小小帶上一點,讓衆人笑納;楊巡這人送貨又最及時,風雨無阻,下刀子也不耽誤。
隻要被楊巡沾上的客戶,都被楊巡伺候得舒舒服服,沒想再改換門庭。
很快又到年底,楊巡隐隐已成當地電線大戶。
他不僅零售,他還批發。
不僅那些老鄉們問他批發,本地人也問他批發。
不僅本市老鄉問他拿貨,鄰市老鄉也聽聞風聲問他要貨。
他不得不一次一次地跑回家,運電線北上。
随着他資金滾雪球般地增加,到年底時,他可以腰纏十萬貫,硬卧回老家。
過完年回東北,發去整整兩車電線,那已經用的全是他自己的錢了。
人們都喊他“楊小倒爺”,楊巡都是挺得意地答應。
他弟弟楊速,人稱“楊二倒爺”。
從小楊饅頭,到楊小倒爺,楊巡用了短短一年半的時間。
那速度,跟夏天發面似的快。
宋運輝以一個技術人員的精細,勾勒小雷家村辦企業的管理架構。
他先是用一張圖表,畫出從上到下的結構分布,在連線上非常簡單扼要地指出相互間的制約關系、監督關系、人事關系、以及最要緊的資金往來關系和分配核算關系。
宋運輝不是個自說自話的理想主義者,除了将框架圖拿去與丈人程廠長讨論,獲得富有大工廠管理經驗的丈人的指點之外,他還得顧及小雷家的現狀,讓小雷家的執行者能夠認可這一管理框架。
他将管理框架圖整理出來,整成三頁信紙,一頁是圖,兩頁是文字說明。
雖然明知雷東寶可能不耐煩看那麼複雜的框架,可他還是寄給雷東寶,不可能越過雷東寶直接寄給雷士根,不過在信上注明這是應雷士根的要求而做,要雷東寶拿去與雷士根商量。
因老書記的自殺,和小雷家村民的無理而有點消沉的雷東寶,接到宋運輝這封傾注心血的來信,又看到雷士根一直與他風雨同舟,一顆心終于溫暖起來,臉上恢複昂揚鬥志。
一個好漢三個幫,人怎能沒有朋友。
出乎宋運輝的意料,雷東寶拿到信,沒立刻找雷士根,而是自個兒細細研究了一天一夜。
這封信,正是他眼下急需的,是急需的,再硬的骨頭雷東寶也啃。
經曆他信賴、甚至尊重的老書記的貪污事件後,他心中“用人不疑”的信條發生動搖。
他考慮到,是不是該限制士根、紅偉他們手中的權,免得他們哪天也落個上吊結局。
但他隻去過部隊,參觀過蛇口,看過大城市風光,即使是見過大工廠隆隆作響的機器,可他沒見識過工廠的管理。
他隻是知道,如果繼續沿用過去縣管鄉、鄉管村那樣的機關管理方式,以後老書記貪污自殺之類的事還會發生。
他正需要宋運輝這樣的來信。
他以為這就是金州這樣萬人大廠的管理方式了,他想這樣很好,金州不是據說一個總廠下面三個分廠嗎?他是一個村下面好幾個分廠,差不多的結構,套用金州那一套剛剛好。
他不知道,這其實是宋運輝捧着書本學習國外企業管理體系後,動腦筋想辦法,與金州現有管理體系的結合。
宋運輝給的架構,比金州現有的管理體系,不知先進幾倍。
雷東寶自己研究清楚,心中對有些可行有些不可行做了大緻判斷,才拿着信找雷士根商議。
雷士根與紅偉一起看了,也是考慮一天。
雷士根想把三個人的想法記錄下來,寫信與宋運輝讨論,雷東寶說要那麼費勁幹什麼,他們幾個又不是像宋運輝一樣被工廠捆死的,他們花三天時間找上去直接談不就得了。
程開顔下班時間與宋運輝相同,但宋運輝上班一向早到晚走,一般都是程開顔先到家。
程開顔騎車回家,正想跳下車,耳邊傳來霹靂般一聲招呼,驚得她雙手一軟,連車帶人一起歪斜,幸好來人伸出六隻手扶住,她才脫厄。
一看,才知是宋運輝的姐夫雷東寶,她認識這個人,印象太深刻了,挺大男子主義,卻對宋運輝很好。
共見過兩次,一次是春節前夕去宋家那趟,一次是她結婚,這個姐夫開了一部拖拉機,拉來一隻電冰箱送禮。
其他兩個都是衣冠簇新,出門作客的樣子,不過甚有派頭,衣服料子好,樣式也新。
程開顔忙将人往家裡讓,端茶倒水。
雷東寶進門轉來轉去看看,道:“分出來過了?挺好,夠住。
怎麼一個房間還全空着?” 程開顔忙道:“我們結婚花錢挺多,我問我爸媽借了一些,爸媽說不用還了,小輝一定要還。
小輝雖然是科長,工資級别算高了,可是他工作時間短,工齡工資少。
嘻嘻,我更少。
我們每個月工資拿來隻夠還債呢。
” 雷士根邊上看着,心說那麼老成的宋運輝找的老婆跟洋娃娃一樣嫩。
不過态度真好,聽說還是總廠副廠長的女兒,她爸相當于地級市局長級别,可一點不傲氣,說起還債還笑嘻嘻的像開玩笑。
雷東寶一點不客氣,道:“叫小輝快點回來。
晚上給我們吃什麼?不能說還債就虧待我們。
” 程開顔聽了忍俊不禁:“怎麼會虧待大哥呢?小輝這家夥最不肯虧待自己的胃呢。
大哥送我們的冰箱真好,省得我們每天一早起床去買菜。
我看看有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