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第一節

關燈
張跟雷東寶商量蓋新房子的事。

    雷東寶已不再計較宋運輝叫他另娶,兩人當着宋家二老的面商量,最後争論結果,宋運輝出錢買全部材料,雷東寶叫來人工蓋房。

    房子式樣是宋運輝畫出來的,有點西德見過那些别墅的味道,兩層樓,屋頂和窗搞得很複雜,但被雷東寶否認一半,最後的定案四不像。

    兩人當場計算水泥石灰磚瓦等用料的數量價錢,宋運輝讓父母年後就把錢從銀行取出交給雷東寶。

    如果不交,他以後每個月從工資裡扣給雷東寶。

    宋家父母無奈,隻好答應。

     宋運輝也跟雷東寶說了西德人居住的環境有多美,房屋道路規劃多好,雷東寶要他有本事把小雷家規劃好,他也能把小雷家搞得像大花園。

    宋運輝大有興趣。

    他是個閑不住的人,當天就去小雷家山頭看了半天,可看着村裡密密麻麻的村屋,覺得無從下手。

    中國畢竟人多。

     閑時問起媽媽,小楊饅頭還來不來,宋母說夏天時候小楊饅頭跟幾個常買他饅頭的告了别,還真帶着他弟弟闖東北去了。

    宋運輝心下有點佩服這個小楊,年紀那麼小,竟能闖去東北,不過,現在是春節,小楊饅頭應該回家過節了吧,不知他在東北做得好不好。

     小楊饅頭姓楊,叫楊巡,弟弟楊速。

    楊速初中畢業,兄弟兩就帶上兩擔家鄉産的插座插頭等小電器,坐火車趕去東北。

    一路聊天,楊巡感慨,爸爸起的好名字,害他們兄弟挑着饅頭擔子拎着雞蛋籃子天天走走走,現在又走走走,越走越遠,走去東北。

     有早年走出去的老鄉們在東北一個城市花錢找關系地租下百貨商店裡的電器櫃台,小楊兄弟前去替他們看櫃台。

    賣掉多,兩兄弟掙得多,賣掉少,兩兄弟掙得少。

    兩兄弟看一隻櫃台,楊巡嫌太閑,就帶上樣品走街串巷找單位去推銷。

    門房們見楊巡人小可憐,笑得又甜,常肯私下指點一二,告訴楊巡該找哪個關鍵人物。

    楊巡雖然人小,膽子卻大,再說已經做了一年的饅頭生意,嘴皮子靈光得很,即使面對嚴肅的老頭都不畏懼,常能把人說得心軟。

    可他才開始做電器,不懂什麼單位用得着這些電器,經常磨半天嘴皮子,人家才勉強看他這個人的份上買兩隻插座。

    不過即使如此,也比他弟弟守櫃台的生意好一些。

    楊巡想,這就算是守兩隻櫃台掙兩份工錢的意思。

     這樣子東奔西跑兩個多星期,終于一家工廠供銷科長被大熱天汗流滿面的小小楊巡感動,寫出五種電器問楊巡有沒有,楊巡忙說有,從包裡拿出兩種符合規格的讓科長試用,說其他三種沒帶着,等下立刻拿來。

    其實其他三種楊巡管的櫃台沒有,但他們老鄉在本市做電器的多的是,他找一下就在另一處櫃台找到那三種電器,跟經理叫老王的人老鄉見老鄉,拿家鄉話商量下分成,他就背上那三種電器飛快送去那家工廠,正好趕在下班前。

    那家廠供銷科長挺感動,要楊巡三天後來問問,看試用結果怎麼樣。

    楊巡三天後一問,科長一下要了五種七十多件,可把楊巡樂壞了,自行車整整送了四趟,花了兩天才送完。

     拿來一筆不菲的分成,楊巡高高興興地去農貿市場買了一斤最便宜的豬肚皮肉,和弟弟敞開肚子吃了一頓紅燒肉。

    然後他依然走街串巷,尋找蹲伏在角角落落的機會。

    依然是有時有收獲,有時沒收獲,但是那些要貨多的廠家他都好好記下來,隔三岔五上門去喊着叔叔伯伯地拜訪一趟,陪個笑臉,總能有點收獲。

    時間長了,手頭的單子越來越長,不得不在百貨商店買一本小筆記本記錄。

    這些都成了他手頭的法寶。

    兩兄弟的夥食也漸漸好起來,菜裡越來越多見葷腥。

     但好景不長,很快,東北的冬天就來了。

    東北的冬天嚴酷得令人絕望,漫長得令人絕望,從不長凍瘡的小楊家兄弟先是四隻手腫得跟他們以前賣的饅頭一般,然後破皮潰爛,偶爾見骨。

    兩人努力抗寒,努力适應環境,購買本地人的衣服禦寒,購買特殊的煤爐放屋裡取暖,零零碎碎添置下來,花去他們好多剛掙的錢。

    等他們學會伺候煤爐,他們手上的凍瘡才好歹慢慢痊愈。

    又摔了不知多少跤,兩兄弟終于把冰上騎自行車的絕招也學會,終于适應東北的嚴寒。

     終于等到他們期盼已久的春節。

    元旦後,老鄉們就聚在一起談論回家的事,說到回家大家都興奮,可想到租房或者倉庫裡放的貨物,大家又擔心一個春節回來都給小賊清了。

    楊巡不知道多想家,可考慮幾天後,跟大家提出,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要不大家把貨物都放到老王那隻最大的倉庫裡,他不回家,由他守着倉庫。

    要老王他們帶他弟弟楊速回去回來。

    他經常從那些老鄉手裡拿貨,大家大多認識他,相信他為人,再說又是摸得到家門的老鄉,岀什麼事有地方算帳,大家于是都感謝了楊巡,紛紛回去取貨,将東西堆到老王倉庫。

    貨物太多,好不容易才能塞進楊巡的一張床,又剩下小小一角給他生煤爐。

     楊巡一個人度過最凄清的冬天,每天鑽被窩裡看大家留給他生煤爐用的報紙雜志書,餓了在煤爐上烤兩隻饅頭,隻有大年初一那天他才吃一頓餃子。

    春節後全城老鄉隻有他一個櫃台營業,生意倒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