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第七節

關燈
子侄輩的孩子。

    因此他對尋建祥說,如果不是水書記對他不錯,他也是沒機會跟水書記說這些話的,換作虞山卿,哪敢去說,不自取其辱嗎? 此時,新分配大學生的報到工作已經完成,對于第二批大學生的接收,總廠有了規矩。

    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培訓學習,這幫大學生被分配到各車間基層進行鍛煉,就是倒班。

    宋運輝當然也在一車間接觸到兩個新來大學生,當然,那兩個大學生的年齡照樣還是比他大。

    看着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意氣昂揚的眼睛,宋運輝才能意識到自己在這一年裡成熟多少。

    當年讀書時候了解政策,學習知識,能精确掌握機會,在學生會做了一件又一件有影響的事,還自以為是多了不起多厲害的事,到社會上一瞧,才知以前那都是過家家。

    這一年,崎岖曲折,可他還是個有水書記支持着的人。

     但水書記深思熟慮之後,還是在秋風高揚的一天,找上劉總工的辦公室。

    此後幾天,沒有消息。

    但是宋運輝這半個當事人卻覺得有異,因為與劉總工在樓道走廊相遇時候,劉總工一改以往的客氣微笑,見面竟然開口寒暄似的問一下進度。

    宋運輝不會忽略劉總工看他的眼睛,那眼神,很有探究意味。

    憑此,宋運輝想到,水書記将對劉總工有所安排了,否則,水書記不會将他倆之間的對話告訴劉總工,水書記從不做無的放矢的事。

     國慶節休假兩天,正好又遇到一個星期天,宋運輝又加上兩天調休假,搭總廠運銷處車子回家五天。

    運銷處本來沒安排去宋運輝家那邊的運輸,但宋運輝一問,處長行了個方便,将後天的車子提前安排到國慶前一天傍晚出發,于是宋運輝在家足足地呆了幾天。

    雷東寶送來好多吃的,還有應景的月餅,月餅是不常見的廣月,而不是常見的蘇式酥皮月餅。

    但雷東寶自己沒法來,他被市裡組織着去蛇口參觀考察取經去了。

     宋家兩老生了一兒一女,隻兒子碩果僅存,因此分外疼愛。

    兒子回家,什麼都不讓兒子做,隻要兒子敞開胃口吃就行。

    宋母更是片刻都不願兒子離開眼前,沒事時候總跟進跟岀跟着兒子唠叨,即使手裡拿着個米蘿挑米裡的砂子,也要找到兒子身邊,戴着老花鏡邊聊邊挑。

     回家第二天,宋運輝陪着爸媽去市裡買電視機。

    他已是第二次去市裡買電視機,第一次是陪着姐姐去,第一百貨商店還在,可是物是人非。

    其實物也不是了,短短時間過去,可以說光陰荏弱,如今的國産電視機做得跟日本貨似的,樣子很是漂亮,價錢也比日本貨便宜。

    他們一家挑了一隻上海産的凱歌電視。

    等着商店發貨的時候,宋運輝去趟隔壁沒多遠的新華書店,一口氣買了四本書,《第三次浪潮》,《大趨勢》,《領導者》,《超越革命》。

    這幾本書他聞名已久,今日終于得閑逛書店買來。

    姐姐不在,宋運輝也就沒了買小說的興趣。

    但是出來到門口,看到櫃台玻璃下豆沙綠封面的《紅樓夢》時候,宋運輝還是心中一動,掏錢買下一套。

    他想到梁思申,那個小姑娘年紀小小就被送到遙遠的外婆家去,景況倒是與黛玉有得一比,不過,梁思申在她外婆家估計扮演的是同樣也去投靠親戚的寶钗的角色。

    宋運輝有梁思申在美國的地址,準備回廠裡後将書寄給她看。

     想到寶钗,宋運輝又想起姐姐,想起當年與姐姐就寶钗與焦大關系的争論,日子過得真快,轉眼春秋。

     回家這幾天,宋運輝的日子過得極端糜爛,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早上非得媽媽叫他才起床,起床已見臉盆有水,牙刷塗了牙膏。

    宋運輝都覺得不好意思,可早上他就是起不來,他很困,好像要用這幾天時間把畢業一年來的辛苦都補睡回來似的。

    不讓他媽幫他臉盆接水,他媽還不幹,宋運輝又是反抗無效。

    他好歹現在在金州總廠都是有點名氣的人物,可回到家裡就得受媽媽如此“小看”。

     十月三日早上,宋運輝還睡得迷迷糊糊的,又被媽媽準時叫醒,他媽熱切地問兒子要吃甜饅頭還是淡饅頭,宋運輝記得媽不會發饅頭,就偏說要吃花卷,他媽應一聲好就跑出去。

    宋運輝好奇了,難道家裡來了田螺姑娘?跳下床就跟出去看,門外果然有人,可不是什麼田螺,而是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男孩黝黑的臉上有明亮的眼睛,和陽光般的笑容。

     宋母見兒子出來,就道:“你看,一隻雞蛋換四隻淡包或者三隻甜包,花卷沒有,你吃什麼?甜包好吃一點。

    ” 宋運輝問那男孩:“淡包幾兩一隻?” 男孩笑道:“淡包甜包都是一兩一隻,我們不要糧票,價錢就稍微貴一點。

    ” 宋運輝奇道:“你買面粉就不用糧票?” 男孩爽快地笑道:“我們鄉下人出力多胃口大飯不夠吃,但糠多雞多蛋多可以拿來換吃的,城裡男人吃得比鄉下女人還少,家裡多出來的糧票正好可以換雞蛋。

    ” 宋運輝恍然大悟,“真聰明。

    媽,我們買十二隻淡包吧,我給你們做紅燒肉夾淡包,我在廠裡常這麼吃,還是大學裡問西安同學學來的。

    ” 男孩好奇地問:“怎麼夾?要不要把肉湯也澆進去?” 宋運輝拿起一隻饅頭,大緻示範了一下給男孩看,男孩點頭表示學會,男孩又舉一反三地說,夾鹹菜夾酸菜也都可以。

    宋運輝很喜歡男孩的機靈勁,趁媽媽挑了饅頭拿進去,準備拿出雞蛋來,他問那男孩:“國慶節放假出來幫爸媽做點生意嗎?小夥子很能幹啊。

    ” 男孩搖頭:“我今年初中畢業不讀了,爸去世早,家裡窮,下面還有三個弟妹,我得幹活養活弟妹們。

    ” 宋運輝聽了很替這男孩可惜,挺機靈一個孩子,要是讀書,成績肯定好。

    他指指自己家門,道:“養兔也是很不錯的掙錢辦法,你們孩子多,放學了每人揪一把草回家,夠兔子吃。

    放棄讀書多可惜。

    ” 男孩道:“養了,歸小弟小妹管着。

    可爸去世欠下一屁股債,靠幾隻兔子沒用。

    ”正好宋母拿了五隻雞蛋出來,男孩又幫宋母挑了八隻淡包,這可是今天的大買賣了。

    男孩高興,就話多了一點,“明年等我大弟初中畢業可以接我班了,我跟人去東北做生意,聽說那兒人富。

    ” 宋運輝道:“東北吃工資的人多,可東北太冷。

    小夥子去闖闖也好。

    ” 男孩又開心地笑道:“是啊,我把換來的全國糧票都存着呢,等明年用。

    大哥,我姓楊,我走啦。

    饅頭好吃,我後天再來。

    ” 宋家母子看着小楊吆喝着挑擔離開,都是挺感慨,宋母說,自夏天開始這個小楊挑擔來買饅頭,大家貪方便都不去鎮上早餐店了,再說小楊這人與人自來熟,誰見他都說得上話,一個月下來就混出人緣,大夥兒都叫他饅頭專業戶,生意極好。

    宋運輝說,小時候雖然成分不好,可好歹吃穿沒短,書可以讀到大學,小楊可要辛苦得多。

     宋運輝回廠路上,想到紅紅火火的小雷家,想到機靈掙錢的小楊,再想金州,總覺得金州一片黑暗。

    沒回家看看還不覺得,回家一看,見農村日新月異地變化,金州卻前不久才剛開始啟動,很多人依然以傳遞小道消息為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