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萬竹街和城隍廟
關燈
小
中
大
在城隍廟還能買到一種米粒大小的甲蟲,名叫養蟲。
其實我隻知其發音,我揣摩是營養的養字,因為據說這種小蟲是大補,而它們也專吃蓮子、紅棗等滋補食品。
吃這種小蟲的方法很特别,抓一把活活放進嘴裡,讓它們自己順着咽喉和食道爬到腹中。
我們班上真有同學這樣吃過,我可不敢。
我隻是養着玩,上課時把小紙盒擱在課桌裡,不時偷偷打開蓋子看它們一眼。
它們有驚人的繁殖力,弄幾隻放在那種裝針劑的小紙盒裡,幾天後就是滿滿一盒了。
養這種小蟲的最大樂趣就在這裡,看它們的數量像變魔術似地日新月異。
其實,我小時候的最大夢想是養鳥。
鳥兒在天空飛,來無影,去無蹤,在我的想象中,如果能和它們親密接觸,會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在城隍廟也能買到鳥和鳥籠,但很貴,我是買不起的。
我家搬到人民廣場以後,我終于有了一次養鳥的幸運,然而隻是短暫的幾天。
有一天,我在樹林裡撿到一隻漂亮的小黃雀,它似乎飛不動了,在地上吃力地跳躍。
捧着這隻小鳥,我激動萬分地回家,把它放在一隻借來的鳥籠裡。
鳥籠的栅欄間隙太大,為了防止它飛走,我用線将它的腳拴住,然後把鳥籠挂在窗口。
誰知到了第二天,它的父母找來了,那是一對更加漂亮的大黃雀,它們飛來飛去,口銜小蟲,來哺養它們被俘的幼兒。
看到這個情景,我很感動,也覺得好玩,就任其飛來飛去。
大黃雀的膽量漸漸變大,後來索性從栅欄的間隙鑽到鳥籠裡去了。
這使我很高興,我以為它們從此要在這鳥籠裡安家了。
可是,有一天早晨起來,我一看鳥籠,發現它已經空了,兩隻大黃雀不見了,那一隻小黃雀也不見了,栅欄上還拴着那根斷了的線頭。
我有些失落,又感到欣慰,相信自己無意中救了那隻受傷的小黃雀,它在我這裡養好了傷,我的使命已經完成。
解放初,城隍廟口上有一家劇團,專門演大頭小頭戲。
毛家叔叔認識守門人,帶我進去觀看過一回。
場地很小,沒有舞台,也沒有座位,觀衆都站着看。
所謂演員,其實是三個畸形人。
一個侏儒女人,頭極大,相當于正常人的兩倍。
兩個男人是兄弟,頭極小,相當于正常人的一半。
他們都穿着花衣服,臉上抹濃彩,在鑼鼓聲中咿咿呀呀亂唱一氣。
不多久,這個劇團被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動物園,展出雙頭蛇之類怪物。
後來我多次見到那一對小頭兄弟,發現他們也住在侯家路,據說已經安排了正當的工作。
城隍廟現在仍是上海的一個熱鬧場所,那裡有九曲橋和蘇州式園林豫園,有許多傳統小吃店和特色小商場。
但是,廟早已拆除,如同今天許多地名一樣,城隍廟已經名不副實。
在我小時候,廟是完好無損的,而且長年燃着香燭,煙霧缭繞。
廟分二層,有好幾進,供着來曆不同的衆多神像。
一樓是陽間,儒佛兼收并蓄,有玉皇也有觀音,當然有城隍老爺,還有劉備、諸葛亮、關公之類。
二樓是陰司,光線特别暗,展示下油鍋之類陰森的地獄景象,角落裡藏着拖長舌的白無常和黑無常。
我經常進廟裡玩,心情恐懼而興奮,一旦踏進去又後悔,目不敢旁視,硬着頭皮穿過一個個燭光昏暗的殿堂,魂飛魄散地從另一個門口逃出來。
直到搬離侯家路後,長達二十年之久,我經常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在廟裡迷路,被無數神像包圍,殿堂一間連着一間,仿佛沒有盡頭,怎麼也找不到出口,最後在驚恐中醒來。
其實我隻知其發音,我揣摩是營養的養字,因為據說這種小蟲是大補,而它們也專吃蓮子、紅棗等滋補食品。
吃這種小蟲的方法很特别,抓一把活活放進嘴裡,讓它們自己順着咽喉和食道爬到腹中。
我們班上真有同學這樣吃過,我可不敢。
我隻是養着玩,上課時把小紙盒擱在課桌裡,不時偷偷打開蓋子看它們一眼。
它們有驚人的繁殖力,弄幾隻放在那種裝針劑的小紙盒裡,幾天後就是滿滿一盒了。
養這種小蟲的最大樂趣就在這裡,看它們的數量像變魔術似地日新月異。
其實,我小時候的最大夢想是養鳥。
鳥兒在天空飛,來無影,去無蹤,在我的想象中,如果能和它們親密接觸,會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情。
在城隍廟也能買到鳥和鳥籠,但很貴,我是買不起的。
我家搬到人民廣場以後,我終于有了一次養鳥的幸運,然而隻是短暫的幾天。
有一天,我在樹林裡撿到一隻漂亮的小黃雀,它似乎飛不動了,在地上吃力地跳躍。
捧着這隻小鳥,我激動萬分地回家,把它放在一隻借來的鳥籠裡。
鳥籠的栅欄間隙太大,為了防止它飛走,我用線将它的腳拴住,然後把鳥籠挂在窗口。
誰知到了第二天,它的父母找來了,那是一對更加漂亮的大黃雀,它們飛來飛去,口銜小蟲,來哺養它們被俘的幼兒。
看到這個情景,我很感動,也覺得好玩,就任其飛來飛去。
大黃雀的膽量漸漸變大,後來索性從栅欄的間隙鑽到鳥籠裡去了。
這使我很高興,我以為它們從此要在這鳥籠裡安家了。
可是,有一天早晨起來,我一看鳥籠,發現它已經空了,兩隻大黃雀不見了,那一隻小黃雀也不見了,栅欄上還拴着那根斷了的線頭。
我有些失落,又感到欣慰,相信自己無意中救了那隻受傷的小黃雀,它在我這裡養好了傷,我的使命已經完成。
解放初,城隍廟口上有一家劇團,專門演大頭小頭戲。
毛家叔叔認識守門人,帶我進去觀看過一回。
場地很小,沒有舞台,也沒有座位,觀衆都站着看。
所謂演員,其實是三個畸形人。
一個侏儒女人,頭極大,相當于正常人的兩倍。
兩個男人是兄弟,頭極小,相當于正常人的一半。
他們都穿着花衣服,臉上抹濃彩,在鑼鼓聲中咿咿呀呀亂唱一氣。
不多久,這個劇團被解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小動物園,展出雙頭蛇之類怪物。
後來我多次見到那一對小頭兄弟,發現他們也住在侯家路,據說已經安排了正當的工作。
城隍廟現在仍是上海的一個熱鬧場所,那裡有九曲橋和蘇州式園林豫園,有許多傳統小吃店和特色小商場。
但是,廟早已拆除,如同今天許多地名一樣,城隍廟已經名不副實。
在我小時候,廟是完好無損的,而且長年燃着香燭,煙霧缭繞。
廟分二層,有好幾進,供着來曆不同的衆多神像。
一樓是陽間,儒佛兼收并蓄,有玉皇也有觀音,當然有城隍老爺,還有劉備、諸葛亮、關公之類。
二樓是陰司,光線特别暗,展示下油鍋之類陰森的地獄景象,角落裡藏着拖長舌的白無常和黑無常。
我經常進廟裡玩,心情恐懼而興奮,一旦踏進去又後悔,目不敢旁視,硬着頭皮穿過一個個燭光昏暗的殿堂,魂飛魄散地從另一個門口逃出來。
直到搬離侯家路後,長達二十年之久,我經常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在廟裡迷路,被無數神像包圍,殿堂一間連着一間,仿佛沒有盡頭,怎麼也找不到出口,最後在驚恐中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