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上課愛做小動作
關燈
小
中
大
我上幼兒園和讀小學都在紫金小學。
這是一所私立學校,離我家很近,在短短的卵石路上拐兩個彎就到了。
小學最後一個學年,在公私合營運動中,紫金小學由私立改為公立。
奇怪的是,校名也改成了晏海路第二小學,雖然它明明在紫金路上,而并不在晏海路上。
我覺得紫金小學這個名字好聽,改名讓我不舒服。
我畢業後,那裡的馬路擴修,并入河南南路,校名又改成了河南南路第二小學。
學校改公立那天,我放學回家,看見人們在街上敲鑼打鼓,毛家伯伯表情嚴肅地站在120号門口放鞭炮,他的襪廠也被合營了。
解放初期政治運動不斷,除了公私合營外,留下印象的還有三反五反。
大約七八歲時,父親帶我到他工作的稅務局玩,一個伯伯笑眯眯地問我:“想不想看老虎?”我點頭,他就領我到一個房間門口,把門推開。
我正害怕,卻發現屋裡沒有老虎,隻有幾個和這個伯伯差不多的人坐着或站着。
他告訴我,這些人就是老虎。
我莫名其妙,許多年後才知道,當時把貪污犯稱作老虎。
紫金小學附設幼兒園,當時叫幼稚班,我是三歲被送進那裡的。
據說三歲是一條分界線,此時大腦發育可能有一個特殊的過程,啟動了記憶功能,同時把三歲前的事遺忘,徹底封存在了無意識之中。
我最早的記憶也隻能追溯到三歲上幼稚班時。
我記得老師姓俞,是一個三十來歲的溫和女子,戴一副度數很淺的近視鏡。
我是和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同時入幼稚班的,為了便于照顧我,老師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我的旁邊。
可是,這個不懂事的弟弟老是欺負姐姐,上着課就和姐姐打了起來。
老師便把她的位置調開,但我仍然會離座去她那裡打架,最後老師隻好把我們編在不同的班裡。
那時候,幼稚班的孩子也要參加考試,如獲通過,便能升入一年級。
我記得考試時的一個場景:我坐在課桌前,老師和我的母親站在我身邊,我拿着鉛筆在考卷上亂塗一氣,直到把空白都塗滿。
現在我很難推測當時為什麼這樣做,因為那時我肯定已經認了一些字。
當然,我未獲通過,事實上是留級了。
其後我在家裡呆了半年,再讀了半年幼稚班,才成為小學生。
如果不留級,我上小學的年齡就不是五歲,而應該是四歲。
那一年剛解放,對于上小學的年齡還沒有限制。
解放無疑是那一年發生的最重大事件,但我對它毫無印象。
在我的記憶中,可以和它聯系起來的惟一事情是國民黨時期發行的紙币不能用了。
家裡有成箱這樣的嶄新的小面額紙币,一捆一捆整整齊齊,父親說是假鈔票,不時拿一些給我們玩,很長時間才玩光。
後來知道,解放前夕通貨膨脹嚴重,這些鈔票本來就不值錢。
我上小學時已經解放,有了許多公立學校,每學期的學費是六元,而紫金小學的學費是二十四元。
但是,父親認為這所小學教學質量好,就讓我接着上。
不過我享受減免學費的待遇,每學期繳八元。
其實這所學校規模很小,隻有一座二層小樓和幾間平房,幾乎沒有空地。
校長是一位姓汪的女士,總是很嚴厲的模樣,有一回把我叫到她的辦公室裡,為了一件什麼事情狠訓了我一頓。
我很怕她,好在不常見到她。
每當我在記憶中沿着上學的路線走到校門前時,眼前出現的不是這位校長,而是教體育的李亞民老師。
當時李老師已是一個白發老婦,戴着瓶子底般的厚鏡片,極喜歡孩子,一到上學的時間就坐在校門口,親切地與每一個學生打招呼和開玩笑。
小學六年中,我的班主任一直是陸秀群。
除了當班主任,她還教我們語文課。
她大約四十歲上下,對學生也相當嚴厲,我常常因為上課愛做小動作而被她點名批評。
在每學期我的學生手冊上,這一條缺點也是逃不掉的,我已習以為常。
現在我知道,即使一個大人坐四十五分鐘也很難不做小動作,何況一個孩子,可知這個要求之荒謬。
反正我一輩子也改不掉這個缺點,凡屬我的身體失去自由的正經場合,我的手便忍不住要為身體偷回一點兒自由。
嚴厲的陸老師有一回邀請幾個學生去她家,其中有我,這使我受寵若驚。
記得她家在冠生園路一所頗講究的平房裡,院子裡有花有草,這在當年不多見。
她好像沒有孩子,丈夫是海軍軍官,常年
這是一所私立學校,離我家很近,在短短的卵石路上拐兩個彎就到了。
小學最後一個學年,在公私合營運動中,紫金小學由私立改為公立。
奇怪的是,校名也改成了晏海路第二小學,雖然它明明在紫金路上,而并不在晏海路上。
我覺得紫金小學這個名字好聽,改名讓我不舒服。
我畢業後,那裡的馬路擴修,并入河南南路,校名又改成了河南南路第二小學。
學校改公立那天,我放學回家,看見人們在街上敲鑼打鼓,毛家伯伯表情嚴肅地站在120号門口放鞭炮,他的襪廠也被合營了。
解放初期政治運動不斷,除了公私合營外,留下印象的還有三反五反。
大約七八歲時,父親帶我到他工作的稅務局玩,一個伯伯笑眯眯地問我:“想不想看老虎?”我點頭,他就領我到一個房間門口,把門推開。
我正害怕,卻發現屋裡沒有老虎,隻有幾個和這個伯伯差不多的人坐着或站着。
他告訴我,這些人就是老虎。
我莫名其妙,許多年後才知道,當時把貪污犯稱作老虎。
紫金小學附設幼兒園,當時叫幼稚班,我是三歲被送進那裡的。
據說三歲是一條分界線,此時大腦發育可能有一個特殊的過程,啟動了記憶功能,同時把三歲前的事遺忘,徹底封存在了無意識之中。
我最早的記憶也隻能追溯到三歲上幼稚班時。
我記得老師姓俞,是一個三十來歲的溫和女子,戴一副度數很淺的近視鏡。
我是和比我大兩歲的姐姐同時入幼稚班的,為了便于照顧我,老師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我的旁邊。
可是,這個不懂事的弟弟老是欺負姐姐,上着課就和姐姐打了起來。
老師便把她的位置調開,但我仍然會離座去她那裡打架,最後老師隻好把我們編在不同的班裡。
那時候,幼稚班的孩子也要參加考試,如獲通過,便能升入一年級。
我記得考試時的一個場景:我坐在課桌前,老師和我的母親站在我身邊,我拿着鉛筆在考卷上亂塗一氣,直到把空白都塗滿。
現在我很難推測當時為什麼這樣做,因為那時我肯定已經認了一些字。
當然,我未獲通過,事實上是留級了。
其後我在家裡呆了半年,再讀了半年幼稚班,才成為小學生。
如果不留級,我上小學的年齡就不是五歲,而應該是四歲。
那一年剛解放,對于上小學的年齡還沒有限制。
解放無疑是那一年發生的最重大事件,但我對它毫無印象。
在我的記憶中,可以和它聯系起來的惟一事情是國民黨時期發行的紙币不能用了。
家裡有成箱這樣的嶄新的小面額紙币,一捆一捆整整齊齊,父親說是假鈔票,不時拿一些給我們玩,很長時間才玩光。
後來知道,解放前夕通貨膨脹嚴重,這些鈔票本來就不值錢。
我上小學時已經解放,有了許多公立學校,每學期的學費是六元,而紫金小學的學費是二十四元。
但是,父親認為這所小學教學質量好,就讓我接着上。
不過我享受減免學費的待遇,每學期繳八元。
其實這所學校規模很小,隻有一座二層小樓和幾間平房,幾乎沒有空地。
校長是一位姓汪的女士,總是很嚴厲的模樣,有一回把我叫到她的辦公室裡,為了一件什麼事情狠訓了我一頓。
我很怕她,好在不常見到她。
每當我在記憶中沿着上學的路線走到校門前時,眼前出現的不是這位校長,而是教體育的李亞民老師。
當時李老師已是一個白發老婦,戴着瓶子底般的厚鏡片,極喜歡孩子,一到上學的時間就坐在校門口,親切地與每一個學生打招呼和開玩笑。
小學六年中,我的班主任一直是陸秀群。
除了當班主任,她還教我們語文課。
她大約四十歲上下,對學生也相當嚴厲,我常常因為上課愛做小動作而被她點名批評。
在每學期我的學生手冊上,這一條缺點也是逃不掉的,我已習以為常。
現在我知道,即使一個大人坐四十五分鐘也很難不做小動作,何況一個孩子,可知這個要求之荒謬。
反正我一輩子也改不掉這個缺點,凡屬我的身體失去自由的正經場合,我的手便忍不住要為身體偷回一點兒自由。
嚴厲的陸老師有一回邀請幾個學生去她家,其中有我,這使我受寵若驚。
記得她家在冠生園路一所頗講究的平房裡,院子裡有花有草,這在當年不多見。
她好像沒有孩子,丈夫是海軍軍官,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