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在星光下
關燈
小
中
大
各個地區,都散布開了宗喀巴這些早期弟子的身影,他們要在廣大的青藏高原上弘傳這一新的清潔的教法。
他們要在人心中培植吸收着日精月華,生命旺盛的新的菩提。
在被後世信徒弄得雲山霧罩的宗喀巴傳記中,我找到了有關家鄉這位前苯教巫師的記載。
那是很不起眼的一個段落。
這個段落說,這位前苯教巫師這時已經深味菩提精神,是一位功業日益精進的黃教喇嘛了。
于是,宗喀巴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株巨大的冠如傘蓋的檀香樹在黑雲蔽天的藏區東北部拔地而起。
那枝枝葉葉都是佛教教義高懸,燦爛的光華驅散了那些翻滾的黑雲。
大師的夢總是有很多意味的。
而且這個夢的寓言是那麼明顯,藏區東北,正是溫波·阿旺的家鄉查柯,那裡是俗稱黑教的苯教的繁盛地帶,所以,即或在平常時候,在宗喀巴看來那地方也定會是黑焰熾天。
無巧不成書,阿旺紮巴也在相同的時候做了一個夢。
他夢見兩隻大海螺從天上降落在他手中,于是,他便面東朝着家鄉的方向吹響了海螺。
海螺聲深長嘹亮。
阿旺紮巴請大師詳夢。
大師谕示說:你的佛緣在你東方家鄉。
這時,阿旺紮巴已經随從大師前後凡二十八年。
于是,阿旺紮巴做好回鄉的打算,來到了大師的座前。
大師賜他一串佛珠,阿旺紮巴當着衆弟子的面發下宏願,要在家鄉嘉絨建立與佛珠同樣數量的格魯派寺院。
而佛珠是一百零八顆。
這就是說,他要回到家鄉,建立起一百零八座佛教寺院。
阿旺紮巴再次穿越青藏高原時,已經是十五世紀初葉了。
就像當年甯瑪派的高僧毗盧遮那一樣,整個嘉絨大地上都留下了阿旺紮巴的身影與傳說。
他建立的一百零八座寺院中就包括了眼下供奉着他靈塔的這一座。
我曾經與宗教史研究人員和地方史專家一起,循着他傳法建寺的路線實地追蹤他的足迹。
我不是地方宗教史的專家,也沒有成為這種專家的志向和必要的學術上的訓練。
我隻是要追憶一種精神流布的過程。
實際情形跟我的想象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很多傳說中他曾建立起寺院的地方,今天都隻剩下了繁茂的草木,有些地方,荒蕪的叢林中還能看見一點廢墟與殘牆。
是的,這種情形符合我的想象,也符合曆史的狀況。
其實,真正能找到确切地點,或者至今仍然存在于嘉絨土地上的阿旺紮巴所建的格魯派寺院大概就是三十餘所。
最後一所,在距查果寺近百公裡的大藏鄉,寺廟名叫達昌。
“達昌”的意思,就是完成,功德圓滿。
也就是說,阿旺紮巴建成了達昌寺後,便已完成了自己的誓言,功德圓滿。
達昌,也許是我所見過的傳說為阿旺紮巴所建的寺院裡最壯觀的一所。
不過,當我前去瞻仰時,那裡隻是很宏大的一片廢墟。
那所古老寺廟毀滅于“文革”。
而眼前這所僻居于深山之中的查果寺,同樣沒有逃過“文革”的浩劫。
據說,紅衛兵們就曾把阿旺紮巴保全完整的骨殖從靈塔中拖出來,踐踏之後,摒棄在荒草之中。
後來,信徒們又将其裝入靈塔。
“文革”結束之後,才又重新受到供養。
至今我還清楚記得,正午強烈的陽光下,我坐在達昌寺的一根巨大的殘柱上,看着地上四散于蔓草中的彩繪壁畫殘片,陷入了沉思默想。
後來,達昌寺的住持從國外回來,重新建立這座寺院,我一個出生在寺院附近的朋友,常常來向我描繪恢複工程的進度。
我還聽到很多老百姓議論這個住持的權威與富有。
過了一段不是太短的時間,終于傳來了重建寺院已經大功告成的消息。
據說,寺院的開光典禮極一時之盛。
不但信衆如雲如蟻,還去了很多的官員與記者,甚至還去了一些洋人。
但我沒有前去躬逢其盛。
我想阿旺紮巴當年落成任何一座寺廟時,都不會有這樣的光彩耀眼。
要知道,他當時是在異教的敵視的包圍之中傳播佛音,撥轉法輪的啊! 達昌在舉行盛典的那些日子,我想起的卻是這個清靜之地,而且,很少想起那座靈塔。
眼前更多浮現的是那些草地與草地上的柏樹,想起柏樹下清澈的泉水。
而在今夜的星光下,我聽着風拂動着柏樹的枝葉,在滿天星光下,懷念一個古人,一個先賢,他最後閉上眼睛,也是在這樣的星光之下。
雖然,那是在中世紀的星光之下,但對于整個宇宙來說,就算是一千年的時光流逝又算得了什麼呢? 是的,今夜滿天都是眼淚般的星光,都是鑽石般的星光。
在這樣晴朗的夜晚眺望夜空,星光像針一樣刺痛了心房裡某個隐秘的地方。
我就在柏樹下打開睡袋,露宿在這滿天寒露一樣的星光之下。
快要入睡前,我還要暗想,這些星光中是否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而且這智慧又能在這樣一個月白風清的夜晚,降臨在我的身上。
他們要在人心中培植吸收着日精月華,生命旺盛的新的菩提。
在被後世信徒弄得雲山霧罩的宗喀巴傳記中,我找到了有關家鄉這位前苯教巫師的記載。
那是很不起眼的一個段落。
這個段落說,這位前苯教巫師這時已經深味菩提精神,是一位功業日益精進的黃教喇嘛了。
于是,宗喀巴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株巨大的冠如傘蓋的檀香樹在黑雲蔽天的藏區東北部拔地而起。
那枝枝葉葉都是佛教教義高懸,燦爛的光華驅散了那些翻滾的黑雲。
大師的夢總是有很多意味的。
而且這個夢的寓言是那麼明顯,藏區東北,正是溫波·阿旺的家鄉查柯,那裡是俗稱黑教的苯教的繁盛地帶,所以,即或在平常時候,在宗喀巴看來那地方也定會是黑焰熾天。
無巧不成書,阿旺紮巴也在相同的時候做了一個夢。
他夢見兩隻大海螺從天上降落在他手中,于是,他便面東朝着家鄉的方向吹響了海螺。
海螺聲深長嘹亮。
阿旺紮巴請大師詳夢。
大師谕示說:你的佛緣在你東方家鄉。
這時,阿旺紮巴已經随從大師前後凡二十八年。
于是,阿旺紮巴做好回鄉的打算,來到了大師的座前。
大師賜他一串佛珠,阿旺紮巴當着衆弟子的面發下宏願,要在家鄉嘉絨建立與佛珠同樣數量的格魯派寺院。
而佛珠是一百零八顆。
這就是說,他要回到家鄉,建立起一百零八座佛教寺院。
阿旺紮巴再次穿越青藏高原時,已經是十五世紀初葉了。
就像當年甯瑪派的高僧毗盧遮那一樣,整個嘉絨大地上都留下了阿旺紮巴的身影與傳說。
他建立的一百零八座寺院中就包括了眼下供奉着他靈塔的這一座。
我曾經與宗教史研究人員和地方史專家一起,循着他傳法建寺的路線實地追蹤他的足迹。
我不是地方宗教史的專家,也沒有成為這種專家的志向和必要的學術上的訓練。
我隻是要追憶一種精神流布的過程。
實際情形跟我的想象沒有太大的差異。
在很多傳說中他曾建立起寺院的地方,今天都隻剩下了繁茂的草木,有些地方,荒蕪的叢林中還能看見一點廢墟與殘牆。
是的,這種情形符合我的想象,也符合曆史的狀況。
其實,真正能找到确切地點,或者至今仍然存在于嘉絨土地上的阿旺紮巴所建的格魯派寺院大概就是三十餘所。
最後一所,在距查果寺近百公裡的大藏鄉,寺廟名叫達昌。
“達昌”的意思,就是完成,功德圓滿。
也就是說,阿旺紮巴建成了達昌寺後,便已完成了自己的誓言,功德圓滿。
達昌,也許是我所見過的傳說為阿旺紮巴所建的寺院裡最壯觀的一所。
不過,當我前去瞻仰時,那裡隻是很宏大的一片廢墟。
那所古老寺廟毀滅于“文革”。
而眼前這所僻居于深山之中的查果寺,同樣沒有逃過“文革”的浩劫。
據說,紅衛兵們就曾把阿旺紮巴保全完整的骨殖從靈塔中拖出來,踐踏之後,摒棄在荒草之中。
後來,信徒們又将其裝入靈塔。
“文革”結束之後,才又重新受到供養。
至今我還清楚記得,正午強烈的陽光下,我坐在達昌寺的一根巨大的殘柱上,看着地上四散于蔓草中的彩繪壁畫殘片,陷入了沉思默想。
後來,達昌寺的住持從國外回來,重新建立這座寺院,我一個出生在寺院附近的朋友,常常來向我描繪恢複工程的進度。
我還聽到很多老百姓議論這個住持的權威與富有。
過了一段不是太短的時間,終于傳來了重建寺院已經大功告成的消息。
據說,寺院的開光典禮極一時之盛。
不但信衆如雲如蟻,還去了很多的官員與記者,甚至還去了一些洋人。
但我沒有前去躬逢其盛。
我想阿旺紮巴當年落成任何一座寺廟時,都不會有這樣的光彩耀眼。
要知道,他當時是在異教的敵視的包圍之中傳播佛音,撥轉法輪的啊! 達昌在舉行盛典的那些日子,我想起的卻是這個清靜之地,而且,很少想起那座靈塔。
眼前更多浮現的是那些草地與草地上的柏樹,想起柏樹下清澈的泉水。
而在今夜的星光下,我聽着風拂動着柏樹的枝葉,在滿天星光下,懷念一個古人,一個先賢,他最後閉上眼睛,也是在這樣的星光之下。
雖然,那是在中世紀的星光之下,但對于整個宇宙來說,就算是一千年的時光流逝又算得了什麼呢? 是的,今夜滿天都是眼淚般的星光,都是鑽石般的星光。
在這樣晴朗的夜晚眺望夜空,星光像針一樣刺痛了心房裡某個隐秘的地方。
我就在柏樹下打開睡袋,露宿在這滿天寒露一樣的星光之下。
快要入睡前,我還要暗想,這些星光中是否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而且這智慧又能在這樣一個月白風清的夜晚,降臨在我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