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
關燈
小
中
大
我是在夜裡到達這個地方的。
黑暗中,憑氣味我知道自己是到了一個草原小鎮。
這種氣味是馬匹和街道上黃土的氣味。
白天,馬匹們在陽光下穿過滿是浮塵的街道,或者停留或者不停留,如今,已在某片草原上沐浴清風與星光,卻把壯健與自由的氣息留在了這個地方。
在即将關門的回民飯館吃那一盤牛肉時,小鎮正漸漸睡去。
遠處草原上傳來牧羊狗的吠叫。
感覺不到有風,卻聽見很高遠的地方有風在呼嘯。
不禁叫人恍然覺得已在時間邊緣和世界盡頭。
就在這麼美好的自然中,總是這樣粗糙的飲食,這樣簡陋而肮髒的房子,好在小飯店的後門打開,我就聽到了潺潺的水聲,夜的清涼之氣立即席卷而至。
走出這小門,背後的燈光把身影拉長,投射到一道小橋上面。
橋那頭又是一道門,那就是我睡覺的地方了。
店主人說:“小心,過了橋就是我們甘肅了。
” 這條小溪在這時充當了我們人類無數界限中的一種。
在此地流連的幾天裡,我都不斷被人提醒:這溪流是一條界河,北岸是甘肅南面是四川。
提醒者多是胸前别着鋼筆的人物。
老百姓卻告訴我:過去,溪水滋潤的是同一個部落的牧場,現在卻為牛羊過界,或者一幢房子修錯了地方而不斷發生沖突。
沖突不斷增加着鄰居間的仇恨,從民間,到官方。
當然,我隻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這些事是不容我置喙的。
當地一個民政幹部向我出示幾張流血的照片時,就受到他的領導訓斥。
而我實在無須這個長官如此防範。
我隻是一個徒有吟遊詩人的心靈,而沒有吟遊詩人歌喉與琴弦的人。
我隻是一個沉默的旅人。
隻是因為一種盲目的渴求與孤寂的驅使,十分偶然地來到這個地方。
我關心的隻是,辛勤采撷到的言辭是永恒的寶石還是轉瞬即逝的露珠。
在沒有桌子的房間裡,我點燃随身攜帶的蠟燭。
電燈也就在這時漸漸熄滅,這過程就像一聲長長的歎息。
按時停電是這類小鎮的習慣。
新的一天開始時,周圍的世界陷入了夢境。
我在燭光下打開地圖,找到自己此時在世界上的準确位置,一顆心就得到了些許撫慰。
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随着大地的呼吸緩緩跳動,伸出手指,在圖上順着一條藍色細線左右蜿蜒。
在我栖身的地方溪流還沒有名字。
隻是當它和若爾蓋草原上衆多的同樣溪流彙聚起來後,才有了一個名字叫白龍江。
白龍江彙入嘉陵江,嘉陵江彙入長江,長江彙入大海。
甯靜的夜晚,大海中鹽在生長,珊瑚在生長。
這樣很好,叫人對自己的生命有了确實的把握。
我想,夢中的自己一定有甜美的笑容。
早晨起來,隻見滿天大霧。
濕漉漉的霧氣緩緩流淌,帶走了小鎮上不好的氣息,帶來了曠野上泥土和水草的氣息。
霧還遮住了許多我所不願看到的東西。
擡頭向四周環顧,發現這裡已是若爾蓋草原的邊緣了。
幾座山在東南方相依相扶,綿延而起。
眼睛看見它們時,雙腳已不由自主向它們移動了。
第一個山頭隻是一個渾圓的小丘。
可就這小小的一次登高,竟也讓我看見一次草原的日出:一個紅球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到了确信眺望它的人已經十分渴望它的光明與溫暖時,才猛一下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衆多的鳴禽都在這一刻開始了歡快的啼叫。
雲雀歡叫着筆直地向上飛升,把無比清亮的聲音從天上和太陽的金光一起抛灑下來。
就是這樣,草原的早晨變成了光和聲輝煌的交響。
就在這華美的晨曲中,馬匹、牛群從白霧中走了出來。
每一葉綠草,每一片花瓣上都有露水在閃閃發光。
可惜這個世界并不僅僅隻有馬匹、牛羊和它們賴以生存的水草。
這世界上還有人。
面前這倚在山灣裡的小鎮就充分顯示了人類闖入這個世界時的倉促與盲目。
現在就讓我來勾勒一下這叫做納摩的小鎮的面貌吧。
霧氣還未完全散開時,最先是溪流兩岸山坡上的兩座寺廟跌入了眼簾,一樣的琉璃寶塔,一樣的銅鹿在金色的屋頂上守護着法輪,法輪運轉了地、水、火、風等等所有的東西;南北對峙的兩座藏傳佛教寺廟規模也大體相當,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有顯宗學院、密宗學院和時輪金剛學院。
在這片不算貧窮但也算不得富庶的草原上咫尺之間修起兩座同宗同派的寺廟該要百姓們多少供養!但從視覺上講,這些建築絕不會破壞自然的美感。
當霧氣進一步散開,輝煌大殿下面那些木瓦蓋頂的低矮僧舍就有些破敗的味道了。
好在這些不規則的僧舍之間有高大的雲杉和柏樹遮蔽掩映,才減輕了這種感覺。
問一個出來練習唢呐的小喇嘛,為什麼這麼小的地方要建兩個如此龐大的寺院,小和尚深怪我的無知,說:“四川一個,甘肅一個嘛!” 寺院下面是一村
黑暗中,憑氣味我知道自己是到了一個草原小鎮。
這種氣味是馬匹和街道上黃土的氣味。
白天,馬匹們在陽光下穿過滿是浮塵的街道,或者停留或者不停留,如今,已在某片草原上沐浴清風與星光,卻把壯健與自由的氣息留在了這個地方。
在即将關門的回民飯館吃那一盤牛肉時,小鎮正漸漸睡去。
遠處草原上傳來牧羊狗的吠叫。
感覺不到有風,卻聽見很高遠的地方有風在呼嘯。
不禁叫人恍然覺得已在時間邊緣和世界盡頭。
就在這麼美好的自然中,總是這樣粗糙的飲食,這樣簡陋而肮髒的房子,好在小飯店的後門打開,我就聽到了潺潺的水聲,夜的清涼之氣立即席卷而至。
走出這小門,背後的燈光把身影拉長,投射到一道小橋上面。
橋那頭又是一道門,那就是我睡覺的地方了。
店主人說:“小心,過了橋就是我們甘肅了。
” 這條小溪在這時充當了我們人類無數界限中的一種。
在此地流連的幾天裡,我都不斷被人提醒:這溪流是一條界河,北岸是甘肅南面是四川。
提醒者多是胸前别着鋼筆的人物。
老百姓卻告訴我:過去,溪水滋潤的是同一個部落的牧場,現在卻為牛羊過界,或者一幢房子修錯了地方而不斷發生沖突。
沖突不斷增加着鄰居間的仇恨,從民間,到官方。
當然,我隻是個無足輕重的人物,這些事是不容我置喙的。
當地一個民政幹部向我出示幾張流血的照片時,就受到他的領導訓斥。
而我實在無須這個長官如此防範。
我隻是一個徒有吟遊詩人的心靈,而沒有吟遊詩人歌喉與琴弦的人。
我隻是一個沉默的旅人。
隻是因為一種盲目的渴求與孤寂的驅使,十分偶然地來到這個地方。
我關心的隻是,辛勤采撷到的言辭是永恒的寶石還是轉瞬即逝的露珠。
在沒有桌子的房間裡,我點燃随身攜帶的蠟燭。
電燈也就在這時漸漸熄滅,這過程就像一聲長長的歎息。
按時停電是這類小鎮的習慣。
新的一天開始時,周圍的世界陷入了夢境。
我在燭光下打開地圖,找到自己此時在世界上的準确位置,一顆心就得到了些許撫慰。
在這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随着大地的呼吸緩緩跳動,伸出手指,在圖上順着一條藍色細線左右蜿蜒。
在我栖身的地方溪流還沒有名字。
隻是當它和若爾蓋草原上衆多的同樣溪流彙聚起來後,才有了一個名字叫白龍江。
白龍江彙入嘉陵江,嘉陵江彙入長江,長江彙入大海。
甯靜的夜晚,大海中鹽在生長,珊瑚在生長。
這樣很好,叫人對自己的生命有了确實的把握。
我想,夢中的自己一定有甜美的笑容。
早晨起來,隻見滿天大霧。
濕漉漉的霧氣緩緩流淌,帶走了小鎮上不好的氣息,帶來了曠野上泥土和水草的氣息。
霧還遮住了許多我所不願看到的東西。
擡頭向四周環顧,發現這裡已是若爾蓋草原的邊緣了。
幾座山在東南方相依相扶,綿延而起。
眼睛看見它們時,雙腳已不由自主向它們移動了。
第一個山頭隻是一個渾圓的小丘。
可就這小小的一次登高,竟也讓我看見一次草原的日出:一個紅球從地平線上緩緩升起,到了确信眺望它的人已經十分渴望它的光明與溫暖時,才猛一下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
衆多的鳴禽都在這一刻開始了歡快的啼叫。
雲雀歡叫着筆直地向上飛升,把無比清亮的聲音從天上和太陽的金光一起抛灑下來。
就是這樣,草原的早晨變成了光和聲輝煌的交響。
就在這華美的晨曲中,馬匹、牛群從白霧中走了出來。
每一葉綠草,每一片花瓣上都有露水在閃閃發光。
可惜這個世界并不僅僅隻有馬匹、牛羊和它們賴以生存的水草。
這世界上還有人。
面前這倚在山灣裡的小鎮就充分顯示了人類闖入這個世界時的倉促與盲目。
現在就讓我來勾勒一下這叫做納摩的小鎮的面貌吧。
霧氣還未完全散開時,最先是溪流兩岸山坡上的兩座寺廟跌入了眼簾,一樣的琉璃寶塔,一樣的銅鹿在金色的屋頂上守護着法輪,法輪運轉了地、水、火、風等等所有的東西;南北對峙的兩座藏傳佛教寺廟規模也大體相當,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有顯宗學院、密宗學院和時輪金剛學院。
在這片不算貧窮但也算不得富庶的草原上咫尺之間修起兩座同宗同派的寺廟該要百姓們多少供養!但從視覺上講,這些建築絕不會破壞自然的美感。
當霧氣進一步散開,輝煌大殿下面那些木瓦蓋頂的低矮僧舍就有些破敗的味道了。
好在這些不規則的僧舍之間有高大的雲杉和柏樹遮蔽掩映,才減輕了這種感覺。
問一個出來練習唢呐的小喇嘛,為什麼這麼小的地方要建兩個如此龐大的寺院,小和尚深怪我的無知,說:“四川一個,甘肅一個嘛!” 寺院下面是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