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

關燈
的小額頭說:“再見。

    ” 旦科最後囑咐我:“見到哥哥叫他回來。

    ” 他父親說:“我曉得你什麼話都對這個叔叔講了,有些話你是不肯對我說的。

    ” 語調中有一股無可奈何的凄涼。

     孩子把一張照片掏出來,他争辯說:“你看,叔叔老家的磨坊跟我們村子裡的那座一模一樣。

    ” 濁重的大渡河水由北而南洶湧流過,縣城依山傍河而建。

    這些山地建築的曆史都不太長,它的布局、色調,以及建築的質量都充分展示出急功近利、草率倉促的痕迹。

    我是第一次到達這個地方,但同時又對它十分谙熟。

    因為它和我在這片群山中抵達的許多城鎮一模一樣。

    它和我們思想的雜亂無章也是十分吻合的。

     僅僅半個小時多一點,我已兩趟來回走遍了狹窄曲折的街道。

    第一次我到車站,被告知公路塌方,三天以後再來打聽車票的事情。

    第二次我去尋找鞋店。

    第三次走過時有幾個行人的面孔已經變得熟識了。

    最後我打算到書店買本書來打發這幾天漫長的日子,但書店已經關了。

    這時是上午十一點半。

     “書店怎麼在上班時間關門,這個地方!”因為灰塵,強烈的陽光,前途受阻,我心中有火氣升騰。

     終于,我在一家茶館裡坐了下來。

     一切都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樣。

    無論是茶館的布置、它的清潔程度、那種備受烈日照射地區特有的萎靡情調。

    隻有沖茶的井水十分潔淨,茶葉一匹匹以原先在植株上的形态舒展開來。

    我沒有租茶館的武俠小說,我看我自己帶的書《世界野人之謎》,一個叫邁拉·沙克利的英國人寫的。

    第四章一開始的材料就來自《星期日郵報》文章《中國士兵吃掉一個野人》,而那家報紙的材料又來自我國的考古學雜志《化石》。

    這引起我的推想,就在現在這個茶館坐落的地方,百年之前肯定滿被森林,野人肯定在這些林間出沒,尋找食物和潔淨的飲水。

    現在,茶館裡很安靜,那偶爾一兩聲深長的哈欠可能也是過去野人打過的深長哈欠。

    這時,我感到對面有一個人坐下來了,感到他的目光漸漸集中到了我的書本上面。

    我擡起頭來,看到他的目光定定地落到了那張野人腳印的照片上。

    這個人給我以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個人又和這一地區的大部分人一樣皮膚粗糙黝黑,眼球渾濁而鼻梁一概挺括。

     “野人!”他驚喜地說。

    “是你的書嗎?”他擡起頭來說。

     “對。

    ” “啊,是你?” “是我,可你是誰?” “你不認得我了?”他臉上帶着神秘的神情傾過身子,口中的熱氣直撲到我臉上。

    我避開一點。

    他說:“金子!” 我記起來了。

    他是我在泸定車站遇見的那個自稱有十幾斤金子的人,加上他對野人的特别興趣,我有點知道他是誰了。

     我試探着問:“你是旦科的哥哥?” “你怎麼知道?”他明顯吃了一驚。

     “我還知道你沒有什麼金子,隻有待會兒會放出來的屁。

    ”不知為什麼我一下子對這個年輕人顯得嚴厲起來了,“還有你想捕捉野人的空想。

    野人是捉不住的!”我以替野人感到驕傲的口吻說。

     “能捉到。

    用一種竹筒,我爺爺會用的方法。

    ” 他得意地笑了,眼中又燃起了幻想的瘋狂火苗,“我要回家看我弟弟去了。

    ” 我望着他從其中很快消失的那片陽光,感到瀝青路面變軟,鼓起焦泡,然後緩緩流淌。

    我走出茶館,一隻手突然拍拍我的肩膀:“夥計!” 是一個穿制服的胖子。

    他笑着說:“你拿了一個高級照相機啊。

    ”那懶洋洋的笑容後面大有深意。

     “珠江牌不是什麼高級照相機。

    ” “我們到那邊陰涼地坐坐吧。

    ” 我們走向臨河的空蕩蕩的停車場,惟一的一輛卡車停放在那裡的時間看來已經很久。

     我背倚着卡車輪胎坐下來,面向滔滔的大渡河水。

    兩個制服同志撇開我展開了别出心裁的對話。

     “昨天上面來電話說一個黃金販子從泸定到這裡來了。

    他在車站搞倒賣,有人聽見報告了。

    ” “好找,到這裡來的人不多,再說路又不通了。

    ” 胖子一直望着河面。

     瘦子則毫不客氣地逼視着我,他說:“我想我們已經發現他了。

    ” 兩人的右手都捂在那種制服的寬敞的褲兜裡,但他們的手不會熱得難受,因為他們撫弄着的肯定是某種冰涼的具有威脅性的金屬制品。

    而我的鼻腔中卻充滿了汽車那受到炙烤後散發出的橡膠以及油漆的味道。

     我以我的采訪證證實了身份後,說:“到處聲稱有十幾斤金子的人隻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