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關于作者其人
關燈
小
中
大
我上學時,國家在北朝鮮戰敗,父親被召集入伍,與我們生離死别。
家裡就剩下我們兄妹個,靠着賣家裡過去的衣服和寶石維持生計,但坐吃山空,生活很快陷入困境。
我隻去幹各種苦力,或在黑市扒竊,或去蘇聯軍隊的貨物列車上偷取糧食以使自己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戰敗一年半以後,我乘燃船越過三八線,在收容所裡營養完全失調,離開北朝鮮返回日本以前,我的鼻子都凹了進去,整個頭型都變了。
那時為了尋找血清,醫治妹妹患的白喉症,我背着妹妹連續走了兩天,因此脊骨從那次後給搞壞了,現在肩膀發僵就是那時造成的。
就這樣,我的作品成了冷酷無情的文學,由此可以想象我是一個堅韌不拔的硬漢子,其實我滿身創傷。
但是,能将現實中的煩惱和艱辛在作品中正面反映出來,我得感謝神靈的幫助。
如果我滿足于現狀,耽于逸樂,就不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為不滿日本現狀的讀者解除一點壓力。
雖然有人認為作者的人生體驗與作品關系不大,但是,作品的深層内涵裡有作者的人生體驗(雖然讀者感覺不出來)會更能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心,這是不用多說的。
從這種意義上講,大薮春彥的作品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本文的開始引用了作者的發言。
他的毎一部作品都強烈地充滿了反抗的堅韌精神,這就是大薮春彥作品的特色。
這與作者簡單地創造出來的人物不同,也不是什麼抽象論,而是作者經過戰敗以後實際體驗出來的人物形象。
反抗精神、鐵的意志、堅決行動的鬥争精神就是大薮春彥的禁欲主義哲學,這就是他冷酷文學的連接點。
在開始刮秋風時,二妹夏子開始莫明其妙地咳嗽起來,而且越咳越厲害,口裡和舌頭上開始長白苔。
外行一看就知道是白喉,一起居住的人都害怕自己的小孩給傳染上,都叫我快想辦法。
因此,我隻好背着妹妹到處去尋找有白喉血清的日本醫生: 但醫院已變成了朝鮮人的,他們冷酷無情地拒絕道: “沒有給日本人住的床位,更何況是貴重的白喉血清,更不能給日本人注射。
” 雖說開始刮秋風了,但白天仍然是大陸性的酷熱,我背着随時可能斷氣的妹妹,在酷熱的太陽下邊哭邊走,連續走了兩天。
當時大薮還是一個少年,五年級小學生,由于日本打了敗仗,家被沒收,沒有吃的,營養失調。
在那種境況中真是可憐極了。
聽說後來有一家醫院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妹妹才得救了。
不僅如此,朝鮮人對曾經統治過他們的日本人進行了瘋狂的報複:暴行、掠奪、殺人……,許多日本人被關在倉庫裡,一家人與另一家之間隻隔着一張草席,第二天就有一些人被凍餓而死。
即使這樣,人們還是相信天皇會想辦法救他們出去,等啊,等,日本政府還是沒派船來接他們回國。
“那時不知道救援船永遠不會來。
但對日本政府失去了信心,我這種信念也許從那時起就形成了。
” 作者這樣說。
在去難民營的漫長道路中不斷有人死去,但是那時人人自危,誰也顧不了誰,我由于營養失調很嚴重,又連續拉肚子,倒下去了好幾日。
即使這樣,我還是頑強地背着妹妹,堅持了下來,終于走到了難民營。
就這樣活了下來,那時的體驗給了我的作品的根本思想很大影響。
一
家裡就剩下我們兄妹個,靠着賣家裡過去的衣服和寶石維持生計,但坐吃山空,生活很快陷入困境。
我隻去幹各種苦力,或在黑市扒竊,或去蘇聯軍隊的貨物列車上偷取糧食以使自己苟延殘喘地活下去。
戰敗一年半以後,我乘燃船越過三八線,在收容所裡營養完全失調,離開北朝鮮返回日本以前,我的鼻子都凹了進去,整個頭型都變了。
那時為了尋找血清,醫治妹妹患的白喉症,我背着妹妹連續走了兩天,因此脊骨從那次後給搞壞了,現在肩膀發僵就是那時造成的。
就這樣,我的作品成了冷酷無情的文學,由此可以想象我是一個堅韌不拔的硬漢子,其實我滿身創傷。
但是,能将現實中的煩惱和艱辛在作品中正面反映出來,我得感謝神靈的幫助。
如果我滿足于現狀,耽于逸樂,就不可能寫出這樣的作品,為不滿日本現狀的讀者解除一點壓力。
雖然有人認為作者的人生體驗與作品關系不大,但是,作品的深層内涵裡有作者的人生體驗(雖然讀者感覺不出來)會更能吸引讀者,抓住讀者的心,這是不用多說的。
從這種意義上講,大薮春彥的作品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本文的開始引用了作者的發言。
他的毎一部作品都強烈地充滿了反抗的堅韌精神,這就是大薮春彥作品的特色。
這與作者簡單地創造出來的人物不同,也不是什麼抽象論,而是作者經過戰敗以後實際體驗出來的人物形象。
反抗精神、鐵的意志、堅決行動的鬥争精神就是大薮春彥的禁欲主義哲學,這就是他冷酷文學的連接點。
在開始刮秋風時,二妹夏子開始莫明其妙地咳嗽起來,而且越咳越厲害,口裡和舌頭上開始長白苔。
外行一看就知道是白喉,一起居住的人都害怕自己的小孩給傳染上,都叫我快想辦法。
因此,我隻好背着妹妹到處去尋找有白喉血清的日本醫生: 但醫院已變成了朝鮮人的,他們冷酷無情地拒絕道: “沒有給日本人住的床位,更何況是貴重的白喉血清,更不能給日本人注射。
” 雖說開始刮秋風了,但白天仍然是大陸性的酷熱,我背着随時可能斷氣的妹妹,在酷熱的太陽下邊哭邊走,連續走了兩天。
當時大薮還是一個少年,五年級小學生,由于日本打了敗仗,家被沒收,沒有吃的,營養失調。
在那種境況中真是可憐極了。
聽說後來有一家醫院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妹妹才得救了。
不僅如此,朝鮮人對曾經統治過他們的日本人進行了瘋狂的報複:暴行、掠奪、殺人……,許多日本人被關在倉庫裡,一家人與另一家之間隻隔着一張草席,第二天就有一些人被凍餓而死。
即使這樣,人們還是相信天皇會想辦法救他們出去,等啊,等,日本政府還是沒派船來接他們回國。
“那時不知道救援船永遠不會來。
但對日本政府失去了信心,我這種信念也許從那時起就形成了。
” 作者這樣說。
在去難民營的漫長道路中不斷有人死去,但是那時人人自危,誰也顧不了誰,我由于營養失調很嚴重,又連續拉肚子,倒下去了好幾日。
即使這樣,我還是頑強地背着妹妹,堅持了下來,終于走到了難民營。
就這樣活了下來,那時的體驗給了我的作品的根本思想很大影響。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