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證詞
關燈
小
中
大
,“我自己來開車。
” 司機心想,今天真是好運氣,先待在暖和的汽車裡,現在又在溫暖的咖啡館裡,正是喝杯茶、抽支煙的好機會。
“我要跟他坐一起嗎?”他問道,“他身上有股味兒。
” “看着他。
”漢利重複道。
他自己則開車回到了梅奧路的工地上。
施工隊早就準備好了,他們不想浪費時間。
承包商的工人從房子裡進進出出,把原主人那些髒兮兮的家什物件都搬出來堆在路邊,任憑雨淋。
現在雨下大了,房管局局長撐起雨傘,在一邊看着。
停車場裡,兩輛橡膠輪子的挖土機正在待命,準備從屋後開始,把後院和茅廁逐一碾平。
挖土機的後邊是一排翻鬥卡車,一共十輛,準備運走房子的磚瓦碎片。
屋裡的水、電和煤氣供應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切斷了,所以,房子裡又潮又髒。
那裡從來沒有裝過下水道,所以,配有地下化糞池的露天茅廁也很快會被填埋起來,澆上永久性混凝土。
看到漢利又從汽車上下來,房管局局長向他走去,并朝一輛敞着後門的市政局貨車示意了一下。
“我已經把稍微值點錢的東西都收拾起來了,”他主動介紹,“舊照片、硬币、幾枚獎章、一些衣物,還有裝在一個雪茄盒裡的一些私人證件,大部分都已經發黴了。
至于那些家具……”他指着雨中的一堆老古董,“都在那兒,衛生局官員建議一把火全燒了。
那東西值不了幾個錢。
” “好的。
”漢利說。
那官員說得對,但那是他自己的事。
漢利似乎還是想在道義上幫老人一把。
“他能拿到一點賠償費嗎?”漢利問道。
“噢,當然。
”局長急切地說,極力解釋他的部門并不是沒人性的禽獸,“房子是他的私有财産,家具、設施、固定設備以及一切個人物品所受的損失,我們都作了一個合理的估價。
還有搬家安置的補貼……雖然坦率地說,相比于他長時間拒絕搬遷給我們造成的損失,他的這點損失算不上什麼。
” 這時,一名工人從房子一側走出來,雙手各拎着一隻雞,都耷拉着腦袋。
“這些家夥怎麼辦呢?”他問道,并不是特别在問什麼人。
他的一個同事回答了他。
巴尼·凱萊赫抓拍了一張照片。
不錯的照片,他心裡想——“梅奧路隐士”最後的幾個夥伴,很好的注釋。
一名承包方的人說,他家裡也養着雞,可以讓這幾隻加入到他那裡的雞群中。
于是,他找來一個紙箱子,把這兩隻濕漉漉的雞塞到裡邊後放到了面包車上,以便之後送到家裡去。
不到一個小時東西就搬完了,這座小房子已被清理一空。
身穿閃閃發亮的黃色油布雨衣的大個子工頭走到市政官員面前。
“我們可以開始了嗎?”他問道,“老闆要求停車場完工,并用栅欄圍起來。
如果今晚澆上混凝土,明天一早我們就可以鋪瀝青了。
” 官員歎了一口氣。
“開始吧。
”他說。
工頭轉過身去,朝一輛移動式吊車揮了揮手。
吊車的吊臂下懸挂着一隻半噸重的大鐵球,現在它正慢慢向房子的側面開過去。
定位後,随着一陣輕柔的咝咝聲,車身被液壓腳擡了起來。
鐵球開始擺動,起初很慢,然後擺動的幅度加大了。
人群饒有興趣地觀望着。
他們已經見識過自己的房子被這樣拆毀,但這種情景總是看不厭的。
終于,鐵球撞向煙囪附近的房子側面,打飛了十多塊磚頭,在牆面上留下兩條裂縫,一路向下延伸。
“啊……”人群發出一陣長長的低沉感歎。
對于閑得無聊的人來說,沒有比搞破壞更振奮人心的事了。
在第四次撞擊時,樓上的兩扇窗戶從窗框上掉下來,落到停車場上。
房子的一角與其餘部分分裂開來,慢慢地轉了半圈後,倒向後院。
過了一會兒,結實的磚砌煙囪也被攔腰撞斷,上半部分砸穿屋頂和地闆,落在一樓地面上。
這座舊房子已經四分五裂,人們就喜歡這樣的場面。
漢利警長重新坐上汽車,回到那個小飯館。
小飯館裡比原先更溫暖潮濕了。
他的司機坐在吧台前,喝着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
漢利走進去時,司機掐滅了手中的煙頭,從凳子上滑下來。
老頭似乎還在角落裡忙活。
“他吃完了嗎?”漢利問道。
“他吃了好長時間了,長官,”司機說,“那些黃油面包下肚的速度,就好像他明天沒飯吃了似的。
” 漢利看到,老頭又把一塊黃油抹在又白又軟的面包上,開始咀嚼起來。
“面包得另外加錢,”店老闆說,“他已經吃了三份了。
” 漢利看了看手表,現在十一點半。
他歎了一口氣,坐上一張凳子。
“來一杯茶。
”他說。
他已經通知衛生福利部門的官員三十分鐘後來碰頭,把老人轉給市政廳去照管。
然後,他就可以回辦公室,去處理他的案頭工作。
他很欣慰這件事馬上要了結了。
巴尼·凱萊赫和他的見習小記者走了進來。
“你給他買了早飯?”巴尼問道。
“我會把錢要回來的。
”漢利說,雖然凱萊赫知道他是不會這樣做的,“拍了幾張照片了吧?” 巴尼聳了聳肩。
“還可以,”他說,“雞的那張很不錯,還有煙囪倒下來的,還有他裹在毯子裡被弄出來的。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我還記得一萬人住在這個鑽石小區的日子。
那時候,他們都有工作。
錢是少得可憐,但都在工作。
當時,把一個地方變成貧民窟要花五十年時間;現在隻要五年就夠了。
” 漢利哼了一聲。
“這是進步。
”他說。
第二輛警車在門前停下來。
剛才在梅奧路的一名年輕警官下了車,透過玻璃看到他的長官與記者在一起,便猶豫地停住了腳步。
小記者沒有注意到這些,巴尼·凱萊赫則裝作沒看見。
漢利從高凳上滑下來,走向門口。
在門外的雨中,那名警察對他說:“您最好回去一下,長官。
他們……發現了一點情況。
” 漢利招呼他的司機,兩個人一起來到外面的人行道上。
“我要回去一趟,”他說,“看住那個老頭兒。
”他又朝咖啡館裡看了一眼。
遠處的角落裡,老頭已經停止了進食。
他一手拿着叉子,一手拿着卷了半截香腸的一塊面包,一動不動地默默盯着人行道上三個穿制服的人。
工地上,所有動作都停了下來。
身穿雨衣、戴着安全帽的承包隊工人在房子的廢墟旁邊圍成一圈,剩下的那名警察也與他們在一起。
漢利下了車,從瓦礫堆穿行過來,走向正往下看的那一圈人。
身後,還未散去的人群中傳來了七嘴八舌的議論。
“一定是那老頭的寶貝!”人群中一個人大聲說。
有人應聲附和着:“他把财寶都藏在那裡,怪不得死也不肯搬走呢。
” 漢利走到那夥人中間,去看引起他們注意的地方。
剩下的半截煙囪仍然矗立着,有五英尺高,周圍是一堆瓦礫。
煙囪底部,一個黑乎乎的舊壁爐依然可見。
在一邊,還有兩三英尺的房屋外牆仍舊豎立着;内側的牆根邊上是一堆倒下的磚頭,裡面伸出一條幹枯萎縮但依然清晰可辨的人腿,一片像是長統襪的布條還依附在膝蓋下面。
“是誰發現的?”漢利問。
工頭走上前來:“湯米用鎬頭在壁爐腔那兒幹活。
他清掉了幾塊磚,這樣掄鎬頭更順手些。
他看到這個,就向我報告了。
” 漢利一眼就找出了那名目擊證人。
“那麼,是在地闆下面發現的嗎?”漢利問道。
“不。
這裡整個住宅區都是建在沼澤地上面的,屋子裡是水泥地。
” “那麼是在哪裡?” 工頭彎下腰,指向壁爐的殘餘部分:“從客廳裡看過來,壁爐好像是與牆壁齊平的,但其實不是。
這壁爐原本是從房牆裡突出來的,後來,有人在煙囪突出部位和房間盡頭之間砌了一道簡易的磚牆,一直通到天花闆,形成一個十二英寸深的夾層。
為了對稱,壁爐的另一邊也砌了一道牆,但那一邊是空的。
屍體就在假牆與屋牆的夾層裡。
為了掩飾,這個房間還重新貼過牆紙。
你看,煙囪的突出部位與假牆用了同樣的牆紙。
” 漢利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幾片破碎的牆紙都帶着相同的黴斑,不但依附着壁爐架上方的壁爐腔正面,也貼滿了磚牆,包括掩蓋了屍體的那部分。
這是一種老舊的牆紙,上面印有玫瑰花蕾的圖案,但在壁爐旁邊,在房屋原先的牆壁上,一層年代更加久遠的肮髒條紋圖案牆紙也依稀可辨。
漢利站起身來。
“好吧,”他說,“你們今天的工作到此結束。
你最好把工人們叫下來,讓他們回去。
這裡現在由我們接管。
”工人們紛紛走出瓦礫堆。
漢利轉向他手下的兩名警察。
“繼續保留警戒線,”他說,“把這個地方封鎖起來。
再多叫點人來,多設幾個路障。
我要你們把這個地方四面都圍起來,誰也不準進來。
我去加派更多人手來這裡,還有刑事技術人員。
未經他們允許,什麼也不要碰。
明白嗎?” 兩個警察敬了禮。
漢利又回到汽車裡,給總部打電話。
他吩咐了幾件事,然後,又把電話轉到刑事調查部門的技術科。
技術科設在赫斯頓火車站後面一座模樣刻闆的維多利亞式舊兵營裡。
他很幸運,接電話的是刑偵隊長奧基夫,他們是多年的老相識了。
漢利告訴他自己的發現以及需要的幫助。
“我這就派他們過去,”奧基夫的聲音在電話裡噼啪作響,“你要謀殺組的人也去嗎?” 漢利抽了抽鼻子:“不用了,謝謝。
我認為我們分局可以應付。
” “那麼,你們有疑犯了嗎?”奧基夫問道。
“噢,是的,我們已經有了一個。
”漢利說。
他又自己開車返回那個小飯店。
他從巴尼·凱萊赫身邊駛過,凱萊赫正試圖穿過警戒線到裡面去。
這一次,值勤的巡警可沒這麼好商量了。
在餐館裡,漢利發現司機還坐在吧台前。
那老頭坐在後面,已經吃完了飯,正小口喝着茶。
他凝視着這位向他走來的高大警察。
“我們已經找到她了。
”漢利說。
他朝桌子俯下身去,說話的聲音很輕,不讓餐廳裡的其他人聽到。
“我們還是走吧,嗯?拉金先生?去局裡,怎麼樣?我們要談談,行嗎?” 老頭一言不發地迎視着他。
漢利意識到,到現在為止他還沒開過口。
老頭的眼睛閃爍了一下。
恐懼?放心?很可能是恐懼。
怪不得那麼多年來他一直在害怕。
他默默地站了起來,漢利一隻手堅定地挽住他的胳膊,他們一起朝警車走去。
司機跟過去,坐到方向盤後面。
雨已經停了,蕭瑟的寒風把太妃糖紙吹得滿街飛舞,就像秋天的落葉,但街上沒有一棵樹木。
汽車駛離了街邊。
老頭躬身坐着,默默地凝視着前方。
“回局裡。
”漢利說。
任何國家的謀殺案調查都不會像電視裡放的那樣,充滿振奮和猜測。
實際上,百分之九十都是單調乏味的程式和手續,還有行政工作,大量的行政工作。
大個子比爾·漢利親眼看着老頭被關進拘留所後面的一間拘禁室裡。
老頭沒有提出任何抗議,也不要求找律師。
漢利還不想起訴老頭,畢竟,他還能以嫌疑人的名義拘留老頭至少二十四個小時。
首先,他需要的是更多事實。
他坐到自己的辦公桌前,開始打電話。
“按規章辦事,小夥子,按規章辦事。
” 司機心想,今天真是好運氣,先待在暖和的汽車裡,現在又在溫暖的咖啡館裡,正是喝杯茶、抽支煙的好機會。
“我要跟他坐一起嗎?”他問道,“他身上有股味兒。
” “看着他。
”漢利重複道。
他自己則開車回到了梅奧路的工地上。
施工隊早就準備好了,他們不想浪費時間。
承包商的工人從房子裡進進出出,把原主人那些髒兮兮的家什物件都搬出來堆在路邊,任憑雨淋。
現在雨下大了,房管局局長撐起雨傘,在一邊看着。
停車場裡,兩輛橡膠輪子的挖土機正在待命,準備從屋後開始,把後院和茅廁逐一碾平。
挖土機的後邊是一排翻鬥卡車,一共十輛,準備運走房子的磚瓦碎片。
屋裡的水、電和煤氣供應早在幾個月前就已經切斷了,所以,房子裡又潮又髒。
那裡從來沒有裝過下水道,所以,配有地下化糞池的露天茅廁也很快會被填埋起來,澆上永久性混凝土。
看到漢利又從汽車上下來,房管局局長向他走去,并朝一輛敞着後門的市政局貨車示意了一下。
“我已經把稍微值點錢的東西都收拾起來了,”他主動介紹,“舊照片、硬币、幾枚獎章、一些衣物,還有裝在一個雪茄盒裡的一些私人證件,大部分都已經發黴了。
至于那些家具……”他指着雨中的一堆老古董,“都在那兒,衛生局官員建議一把火全燒了。
那東西值不了幾個錢。
” “好的。
”漢利說。
那官員說得對,但那是他自己的事。
漢利似乎還是想在道義上幫老人一把。
“他能拿到一點賠償費嗎?”漢利問道。
“噢,當然。
”局長急切地說,極力解釋他的部門并不是沒人性的禽獸,“房子是他的私有财産,家具、設施、固定設備以及一切個人物品所受的損失,我們都作了一個合理的估價。
還有搬家安置的補貼……雖然坦率地說,相比于他長時間拒絕搬遷給我們造成的損失,他的這點損失算不上什麼。
” 這時,一名工人從房子一側走出來,雙手各拎着一隻雞,都耷拉着腦袋。
“這些家夥怎麼辦呢?”他問道,并不是特别在問什麼人。
他的一個同事回答了他。
巴尼·凱萊赫抓拍了一張照片。
不錯的照片,他心裡想——“梅奧路隐士”最後的幾個夥伴,很好的注釋。
一名承包方的人說,他家裡也養着雞,可以讓這幾隻加入到他那裡的雞群中。
于是,他找來一個紙箱子,把這兩隻濕漉漉的雞塞到裡邊後放到了面包車上,以便之後送到家裡去。
不到一個小時東西就搬完了,這座小房子已被清理一空。
身穿閃閃發亮的黃色油布雨衣的大個子工頭走到市政官員面前。
“我們可以開始了嗎?”他問道,“老闆要求停車場完工,并用栅欄圍起來。
如果今晚澆上混凝土,明天一早我們就可以鋪瀝青了。
” 官員歎了一口氣。
“開始吧。
”他說。
工頭轉過身去,朝一輛移動式吊車揮了揮手。
吊車的吊臂下懸挂着一隻半噸重的大鐵球,現在它正慢慢向房子的側面開過去。
定位後,随着一陣輕柔的咝咝聲,車身被液壓腳擡了起來。
鐵球開始擺動,起初很慢,然後擺動的幅度加大了。
人群饒有興趣地觀望着。
他們已經見識過自己的房子被這樣拆毀,但這種情景總是看不厭的。
終于,鐵球撞向煙囪附近的房子側面,打飛了十多塊磚頭,在牆面上留下兩條裂縫,一路向下延伸。
“啊……”人群發出一陣長長的低沉感歎。
對于閑得無聊的人來說,沒有比搞破壞更振奮人心的事了。
在第四次撞擊時,樓上的兩扇窗戶從窗框上掉下來,落到停車場上。
房子的一角與其餘部分分裂開來,慢慢地轉了半圈後,倒向後院。
過了一會兒,結實的磚砌煙囪也被攔腰撞斷,上半部分砸穿屋頂和地闆,落在一樓地面上。
這座舊房子已經四分五裂,人們就喜歡這樣的場面。
漢利警長重新坐上汽車,回到那個小飯館。
小飯館裡比原先更溫暖潮濕了。
他的司機坐在吧台前,喝着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
漢利走進去時,司機掐滅了手中的煙頭,從凳子上滑下來。
老頭似乎還在角落裡忙活。
“他吃完了嗎?”漢利問道。
“他吃了好長時間了,長官,”司機說,“那些黃油面包下肚的速度,就好像他明天沒飯吃了似的。
” 漢利看到,老頭又把一塊黃油抹在又白又軟的面包上,開始咀嚼起來。
“面包得另外加錢,”店老闆說,“他已經吃了三份了。
” 漢利看了看手表,現在十一點半。
他歎了一口氣,坐上一張凳子。
“來一杯茶。
”他說。
他已經通知衛生福利部門的官員三十分鐘後來碰頭,把老人轉給市政廳去照管。
然後,他就可以回辦公室,去處理他的案頭工作。
他很欣慰這件事馬上要了結了。
巴尼·凱萊赫和他的見習小記者走了進來。
“你給他買了早飯?”巴尼問道。
“我會把錢要回來的。
”漢利說,雖然凱萊赫知道他是不會這樣做的,“拍了幾張照片了吧?” 巴尼聳了聳肩。
“還可以,”他說,“雞的那張很不錯,還有煙囪倒下來的,還有他裹在毯子裡被弄出來的。
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
我還記得一萬人住在這個鑽石小區的日子。
那時候,他們都有工作。
錢是少得可憐,但都在工作。
當時,把一個地方變成貧民窟要花五十年時間;現在隻要五年就夠了。
” 漢利哼了一聲。
“這是進步。
”他說。
第二輛警車在門前停下來。
剛才在梅奧路的一名年輕警官下了車,透過玻璃看到他的長官與記者在一起,便猶豫地停住了腳步。
小記者沒有注意到這些,巴尼·凱萊赫則裝作沒看見。
漢利從高凳上滑下來,走向門口。
在門外的雨中,那名警察對他說:“您最好回去一下,長官。
他們……發現了一點情況。
” 漢利招呼他的司機,兩個人一起來到外面的人行道上。
“我要回去一趟,”他說,“看住那個老頭兒。
”他又朝咖啡館裡看了一眼。
遠處的角落裡,老頭已經停止了進食。
他一手拿着叉子,一手拿着卷了半截香腸的一塊面包,一動不動地默默盯着人行道上三個穿制服的人。
工地上,所有動作都停了下來。
身穿雨衣、戴着安全帽的承包隊工人在房子的廢墟旁邊圍成一圈,剩下的那名警察也與他們在一起。
漢利下了車,從瓦礫堆穿行過來,走向正往下看的那一圈人。
身後,還未散去的人群中傳來了七嘴八舌的議論。
“一定是那老頭的寶貝!”人群中一個人大聲說。
有人應聲附和着:“他把财寶都藏在那裡,怪不得死也不肯搬走呢。
” 漢利走到那夥人中間,去看引起他們注意的地方。
剩下的半截煙囪仍然矗立着,有五英尺高,周圍是一堆瓦礫。
煙囪底部,一個黑乎乎的舊壁爐依然可見。
在一邊,還有兩三英尺的房屋外牆仍舊豎立着;内側的牆根邊上是一堆倒下的磚頭,裡面伸出一條幹枯萎縮但依然清晰可辨的人腿,一片像是長統襪的布條還依附在膝蓋下面。
“是誰發現的?”漢利問。
工頭走上前來:“湯米用鎬頭在壁爐腔那兒幹活。
他清掉了幾塊磚,這樣掄鎬頭更順手些。
他看到這個,就向我報告了。
” 漢利一眼就找出了那名目擊證人。
“那麼,是在地闆下面發現的嗎?”漢利問道。
“不。
這裡整個住宅區都是建在沼澤地上面的,屋子裡是水泥地。
” “那麼是在哪裡?” 工頭彎下腰,指向壁爐的殘餘部分:“從客廳裡看過來,壁爐好像是與牆壁齊平的,但其實不是。
這壁爐原本是從房牆裡突出來的,後來,有人在煙囪突出部位和房間盡頭之間砌了一道簡易的磚牆,一直通到天花闆,形成一個十二英寸深的夾層。
為了對稱,壁爐的另一邊也砌了一道牆,但那一邊是空的。
屍體就在假牆與屋牆的夾層裡。
為了掩飾,這個房間還重新貼過牆紙。
你看,煙囪的突出部位與假牆用了同樣的牆紙。
” 漢利順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幾片破碎的牆紙都帶着相同的黴斑,不但依附着壁爐架上方的壁爐腔正面,也貼滿了磚牆,包括掩蓋了屍體的那部分。
這是一種老舊的牆紙,上面印有玫瑰花蕾的圖案,但在壁爐旁邊,在房屋原先的牆壁上,一層年代更加久遠的肮髒條紋圖案牆紙也依稀可辨。
漢利站起身來。
“好吧,”他說,“你們今天的工作到此結束。
你最好把工人們叫下來,讓他們回去。
這裡現在由我們接管。
”工人們紛紛走出瓦礫堆。
漢利轉向他手下的兩名警察。
“繼續保留警戒線,”他說,“把這個地方封鎖起來。
再多叫點人來,多設幾個路障。
我要你們把這個地方四面都圍起來,誰也不準進來。
我去加派更多人手來這裡,還有刑事技術人員。
未經他們允許,什麼也不要碰。
明白嗎?” 兩個警察敬了禮。
漢利又回到汽車裡,給總部打電話。
他吩咐了幾件事,然後,又把電話轉到刑事調查部門的技術科。
技術科設在赫斯頓火車站後面一座模樣刻闆的維多利亞式舊兵營裡。
他很幸運,接電話的是刑偵隊長奧基夫,他們是多年的老相識了。
漢利告訴他自己的發現以及需要的幫助。
“我這就派他們過去,”奧基夫的聲音在電話裡噼啪作響,“你要謀殺組的人也去嗎?” 漢利抽了抽鼻子:“不用了,謝謝。
我認為我們分局可以應付。
” “那麼,你們有疑犯了嗎?”奧基夫問道。
“噢,是的,我們已經有了一個。
”漢利說。
他又自己開車返回那個小飯店。
他從巴尼·凱萊赫身邊駛過,凱萊赫正試圖穿過警戒線到裡面去。
這一次,值勤的巡警可沒這麼好商量了。
在餐館裡,漢利發現司機還坐在吧台前。
那老頭坐在後面,已經吃完了飯,正小口喝着茶。
他凝視着這位向他走來的高大警察。
“我們已經找到她了。
”漢利說。
他朝桌子俯下身去,說話的聲音很輕,不讓餐廳裡的其他人聽到。
“我們還是走吧,嗯?拉金先生?去局裡,怎麼樣?我們要談談,行嗎?” 老頭一言不發地迎視着他。
漢利意識到,到現在為止他還沒開過口。
老頭的眼睛閃爍了一下。
恐懼?放心?很可能是恐懼。
怪不得那麼多年來他一直在害怕。
他默默地站了起來,漢利一隻手堅定地挽住他的胳膊,他們一起朝警車走去。
司機跟過去,坐到方向盤後面。
雨已經停了,蕭瑟的寒風把太妃糖紙吹得滿街飛舞,就像秋天的落葉,但街上沒有一棵樹木。
汽車駛離了街邊。
老頭躬身坐着,默默地凝視着前方。
“回局裡。
”漢利說。
任何國家的謀殺案調查都不會像電視裡放的那樣,充滿振奮和猜測。
實際上,百分之九十都是單調乏味的程式和手續,還有行政工作,大量的行政工作。
大個子比爾·漢利親眼看着老頭被關進拘留所後面的一間拘禁室裡。
老頭沒有提出任何抗議,也不要求找律師。
漢利還不想起訴老頭,畢竟,他還能以嫌疑人的名義拘留老頭至少二十四個小時。
首先,他需要的是更多事實。
他坐到自己的辦公桌前,開始打電話。
“按規章辦事,小夥子,按規章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