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 外科醫生的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出來,來到沙地賽道上。
因為這是無鞍賽馬會,它們身上配有缰繩,但沒有馬鞍。
賽馬會的旗幟在裁判的看台前升起,人群中掀起一陣更響亮的歡呼聲。
院子裡,遊客的妻子站起來試了一下她那受傷的腳踝。
“我覺得我能這樣慢慢走。
”她說。
“再等一會兒,甜心,”她丈夫說,“然後我發誓,我們一定趕過去看熱鬧。
那麼第二個晚上呢?” “我為最後二十個,也就是最後那批德國傷員動手術,然後我用新到的設備和藥品,去給頭天晚上的傷員作進一步治療。
我現在有嗎啡和抗生素,對于那些最痛苦的危重傷員,我至少可以幫助他們走得平靜些。
” “有人死去嗎?” “沒有。
他們在生死線上掙紮,但沒人死去。
那天晚上沒有。
整個夜晚,那位年輕的修女一直在他們中間走來走去,一言未發,微笑着,用清涼的井水擦拭他們的臉,觸摸他們的傷口。
他們向她表示感謝,想去拉拉她的手,但她微笑着輕輕走開了。
” “我二十四小時咀嚼安非他命提神,但下半夜,藥品用完,我已經無事可做,勤務兵們也已經在牆邊睡着了。
我的罩衣、手上和臉上沾滿了其他年輕人的鮮血,我坐在那張錫耶納居民曾經用來吃飯的手術台旁,腦袋枕着雙臂睡了過去。
太陽升起時,我被一名勤務兵推醒了。
他一直在尋找食物,帶回來滿滿一罐正宗意大利咖啡,那一定是戰争開始時就貯藏起來的。
這是我一生中喝過的最好的咖啡。
” “那個姑娘,那個年輕的修女呢?” “她走了。
” “那麼傷員們呢?” “我很快巡視了遍院子,俯身檢查每一位戰士。
都還活着。
” “你肯定很高興。
” “太高興了,高興得難以置信。
這根本不可能。
設施那麼簡陋,這裡的條件那麼艱苦,戰士們的傷勢那麼嚴重,我的經驗又是那麼少。
” “這天是七月二日對嗎?解放日?” “對。
” “那麼同盟國軍隊最後攻進來了?” “錯。
他們沒有進攻錫耶納。
你聽說過陸軍元帥凱塞林嗎?” “沒有。
” “以我的觀點,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被低估的指揮官之一。
他在一九四零年獲得元帥軍杖,但在當時,任何德軍上将都能在西線打勝仗。
而在節節落敗時,要在抗擊具有優勢的敵軍過程中撤退則比較難。
” “有一類将軍能夠乘勝前進,另一類将軍能夠制訂邊戰邊退的計劃。
隆美爾屬于第一類,凱塞林屬于第二類。
他邊戰邊退,從西西裡退到奧地利。
到一九四四年,憑着絕對的空中優勢、先進的坦克、無窮無盡的燃料和供應品,以及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同盟國軍隊本應在仲夏時就已橫掃整個意大利,是凱塞林讓他們步履艱難。
” “但與某些人不同,凱塞林不是野蠻人。
他富有文化涵養,鐘愛意大利。
希特勒命令他炸毀橫跨台伯河的羅馬市内橋梁。
那都是建築瑰寶。
凱塞林拒絕執行命令,這幫助了同盟國軍隊向前推進。
” “那天上午我捧着咖啡坐在院子裡時,凱塞林元帥命令施勒姆上将不放一槍一彈,把整個德軍第一空降軍團撤出錫耶納。
沒有任何東西遭到損毀或破壞。
我還不知道的是,教皇庇護十二世請求過夏爾·戴高樂,在他的自由法蘭西部隊奉命占領城市時,不要破壞它。
至于利默爾森與朱安之間是否訂立過秘密協定,這我們永遠無從知曉。
他們誰也沒有承認過,而且現在都已去世,但他們都接到過相同的命令:保住錫耶納。
” “沒打一槍?沒發一炮?沒扔一顆炸彈?” “沒有。
我們的傘兵在中午之前開始撤出。
整天都在撤兵。
下午三點鐘光景,外邊巷子裡響起一陣皮靴走路的腳步聲,第十四集團軍的軍醫出現了。
馮·斯特格利茨軍醫總監在戰前曾是一位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
在總醫院時,他連續幾天都在做手術,也已經累得筋疲力盡。
” “他站在拱門下,驚奇地凝視着四周。
和我在一起的有六名勤務兵,其中兩名在負責取水。
他打量我那沾滿血迹的白大褂,以及那張已被放回亮堂處的廚房餐桌。
他打量放在角落裡的那堆散發着異味的肢體:手掌、手臂和腿,有些腳上還套着皮靴。
” “‘這地方怎麼像一個藏屍所啊,’他說,‘這裡就你一個人嗎,上尉?’” “‘是的,長官。
’” “‘傷員有多少?’” “‘約二百二十人,将軍。
’” “‘國籍?’” “‘一百二十名是我們的同胞,約一百名是同盟國戰士,長官。
’” “‘死了多少個?’” “‘到目前為止,沒有,長官。
’” “他目不轉睛地盯着我,然後大聲說:‘Unm·glich’。
” “這個德語單詞是什麼意思?”美國人問。
“意思是‘不可能’。
然後他朝一排被褥走去。
用不着詢問,隻要看上一眼,他就
因為這是無鞍賽馬會,它們身上配有缰繩,但沒有馬鞍。
賽馬會的旗幟在裁判的看台前升起,人群中掀起一陣更響亮的歡呼聲。
院子裡,遊客的妻子站起來試了一下她那受傷的腳踝。
“我覺得我能這樣慢慢走。
”她說。
“再等一會兒,甜心,”她丈夫說,“然後我發誓,我們一定趕過去看熱鬧。
那麼第二個晚上呢?” “我為最後二十個,也就是最後那批德國傷員動手術,然後我用新到的設備和藥品,去給頭天晚上的傷員作進一步治療。
我現在有嗎啡和抗生素,對于那些最痛苦的危重傷員,我至少可以幫助他們走得平靜些。
” “有人死去嗎?” “沒有。
他們在生死線上掙紮,但沒人死去。
那天晚上沒有。
整個夜晚,那位年輕的修女一直在他們中間走來走去,一言未發,微笑着,用清涼的井水擦拭他們的臉,觸摸他們的傷口。
他們向她表示感謝,想去拉拉她的手,但她微笑着輕輕走開了。
” “我二十四小時咀嚼安非他命提神,但下半夜,藥品用完,我已經無事可做,勤務兵們也已經在牆邊睡着了。
我的罩衣、手上和臉上沾滿了其他年輕人的鮮血,我坐在那張錫耶納居民曾經用來吃飯的手術台旁,腦袋枕着雙臂睡了過去。
太陽升起時,我被一名勤務兵推醒了。
他一直在尋找食物,帶回來滿滿一罐正宗意大利咖啡,那一定是戰争開始時就貯藏起來的。
這是我一生中喝過的最好的咖啡。
” “那個姑娘,那個年輕的修女呢?” “她走了。
” “那麼傷員們呢?” “我很快巡視了遍院子,俯身檢查每一位戰士。
都還活着。
” “你肯定很高興。
” “太高興了,高興得難以置信。
這根本不可能。
設施那麼簡陋,這裡的條件那麼艱苦,戰士們的傷勢那麼嚴重,我的經驗又是那麼少。
” “這天是七月二日對嗎?解放日?” “對。
” “那麼同盟國軍隊最後攻進來了?” “錯。
他們沒有進攻錫耶納。
你聽說過陸軍元帥凱塞林嗎?” “沒有。
” “以我的觀點,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被低估的指揮官之一。
他在一九四零年獲得元帥軍杖,但在當時,任何德軍上将都能在西線打勝仗。
而在節節落敗時,要在抗擊具有優勢的敵軍過程中撤退則比較難。
” “有一類将軍能夠乘勝前進,另一類将軍能夠制訂邊戰邊退的計劃。
隆美爾屬于第一類,凱塞林屬于第二類。
他邊戰邊退,從西西裡退到奧地利。
到一九四四年,憑着絕對的空中優勢、先進的坦克、無窮無盡的燃料和供應品,以及當地老百姓的支持,同盟國軍隊本應在仲夏時就已橫掃整個意大利,是凱塞林讓他們步履艱難。
” “但與某些人不同,凱塞林不是野蠻人。
他富有文化涵養,鐘愛意大利。
希特勒命令他炸毀橫跨台伯河的羅馬市内橋梁。
那都是建築瑰寶。
凱塞林拒絕執行命令,這幫助了同盟國軍隊向前推進。
” “那天上午我捧着咖啡坐在院子裡時,凱塞林元帥命令施勒姆上将不放一槍一彈,把整個德軍第一空降軍團撤出錫耶納。
沒有任何東西遭到損毀或破壞。
我還不知道的是,教皇庇護十二世請求過夏爾·戴高樂,在他的自由法蘭西部隊奉命占領城市時,不要破壞它。
至于利默爾森與朱安之間是否訂立過秘密協定,這我們永遠無從知曉。
他們誰也沒有承認過,而且現在都已去世,但他們都接到過相同的命令:保住錫耶納。
” “沒打一槍?沒發一炮?沒扔一顆炸彈?” “沒有。
我們的傘兵在中午之前開始撤出。
整天都在撤兵。
下午三點鐘光景,外邊巷子裡響起一陣皮靴走路的腳步聲,第十四集團軍的軍醫出現了。
馮·斯特格利茨軍醫總監在戰前曾是一位著名的整形外科醫生。
在總醫院時,他連續幾天都在做手術,也已經累得筋疲力盡。
” “他站在拱門下,驚奇地凝視着四周。
和我在一起的有六名勤務兵,其中兩名在負責取水。
他打量我那沾滿血迹的白大褂,以及那張已被放回亮堂處的廚房餐桌。
他打量放在角落裡的那堆散發着異味的肢體:手掌、手臂和腿,有些腳上還套着皮靴。
” “‘這地方怎麼像一個藏屍所啊,’他說,‘這裡就你一個人嗎,上尉?’” “‘是的,長官。
’” “‘傷員有多少?’” “‘約二百二十人,将軍。
’” “‘國籍?’” “‘一百二十名是我們的同胞,約一百名是同盟國戰士,長官。
’” “‘死了多少個?’” “‘到目前為止,沒有,長官。
’” “他目不轉睛地盯着我,然後大聲說:‘Unm·glich’。
” “這個德語單詞是什麼意思?”美國人問。
“意思是‘不可能’。
然後他朝一排被褥走去。
用不着詢問,隻要看上一眼,他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