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文 在記憶的缺口折出一個青春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陳國偉(遊唱)
所謂的故事或許就是這樣,許多其他的故事加入它,令它本身也在不知不覺中日漸成長。
也許,這正是一個故事應有的姿态。
——恩田陸《出雲夜曲》
本書取材自她一九九七年出版的連作小說《三月的紅色深淵》中的最後一篇《旋轉木馬》,将原本三線叙述中的綠之丘校園故事,發展成更複雜且神秘的長篇。
在《旋轉木馬》中,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恩田陸本人、第三人稱的旅行女作家與水野理濑三人為叙述上體,分别呈現恩田陸構思《三月的紅色深淵》的概念與思考路徑、女作家(有可能也是恩田陸)在松江與出雲一帶旅行的所見所思、還有理濑在綠之丘遭逢的一連串神秘與恐怖事件。
除了恩田陸在小說中刻意采用的後設手法以外,三條故事線形成米蘭·昆德拉所謂“複調”,成為一種互相補充、對位、但又生産意義的結構,因此互為指涉的意義極為濃厚。
也因此,恩田陸在《沉向麥海的果實》中,不隻沿用了(旋轉木馬)中的綠之丘故事,其實是把整個互文的複雜結構,甚至是書中書《三月的紅色深淵》所代表的隐喻,全盤挪移到這本書中,而形成多重意義的指涉。
在恩田陸的《三月的紅色深淵》小說中,書中書《三月的紅色深淵》既是角色們的夢想之書,也是充滿神秘謎團的傳說之書,它涵涉人們對好故事的渴望,同時代表好故事的希望(無窮的可能性),但也同時是絕望(因為不可得)。
它既是所有謎團的真相,也是生命的一切可能。
同樣的概念也被援引入《沉向麥海的果實》。
在本作中,《三月的紅色深淵》再度出現,它原本是單純記載某個學校的書籍,卻引發了綠之丘創辦人以其為藍本建造校園的決心,也可說是記載了綠之丘曆史的重要文獻,卻從圖書館中無故消失。
到了後半段,它被意外地發現,引爆麗子等人的消失之謎,甚至是小說中最關鍵的,關于謎樣女主角理濑的生命真相。
然而,雖然這多重文本之間有概念上的相連,但恩田陸并不隻滿足于将一個短篇故事寫成長篇,在許多情節的發展上,她利用讀者對《旋轉木馬》情節的“既視感”,加以沿用、扭曲或完全改造,讓讀者穿梭于那些熟悉但又略帶陌生的記憶光影,而在突如其來的意外發展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閱讀滿足。
如《沉向麥海的果實》的三月之國一樣,那樣優雅但又神秘的校園隻是一個想象的孤島,在現實中幾乎不可得。
但讀者仍能在閱讀時,産生莫名的熟悉感,而在那些課桌椅的場景中,圖書館的午後慵懶氛圍裡,青少年男女的情緒悲喜伏線上,感受到強烈的“既視感”。
那正是因為恩田陸所營造出來的青春圖景,雖然有着幻想的形狀,但并不是完全的架空。
小說裡仍是存在許多真實的斷片,而透過這些斷片,讀者得以去回顧、拼湊、揣想自己的青春時期:對于每個不同的讀者來說,他們當然有各自的人生經驗,但校園的某些場景與角落、青澀的氣味與情感、成長的不安與悸動,卻是青春共同的圖像。
在這樣的基礎上,讀者透過文本中某些具有青春隐喻的物件、場景、事件,各自去尋找他們記憶中的過去,也許是分手的那場大雨、一個嫩紅的吻痕、白色情人節的手工巧克力、夏夜的煙火與海浪聲,那些年輕時才能夠恣意的青春、歡喜與
也許,這正是一個故事應有的姿态。
——恩田陸《出雲夜曲》
◎故事,從不存在開始
《沉向麥海的果實》是恩田陸第十部作品,也是她繼《第六個小夜子》、《球形的季節》後,又一以校園為主題的重要代表作。本書取材自她一九九七年出版的連作小說《三月的紅色深淵》中的最後一篇《旋轉木馬》,将原本三線叙述中的綠之丘校園故事,發展成更複雜且神秘的長篇。
在《旋轉木馬》中,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恩田陸本人、第三人稱的旅行女作家與水野理濑三人為叙述上體,分别呈現恩田陸構思《三月的紅色深淵》的概念與思考路徑、女作家(有可能也是恩田陸)在松江與出雲一帶旅行的所見所思、還有理濑在綠之丘遭逢的一連串神秘與恐怖事件。
除了恩田陸在小說中刻意采用的後設手法以外,三條故事線形成米蘭·昆德拉所謂“複調”,成為一種互相補充、對位、但又生産意義的結構,因此互為指涉的意義極為濃厚。
也因此,恩田陸在《沉向麥海的果實》中,不隻沿用了(旋轉木馬)中的綠之丘故事,其實是把整個互文的複雜結構,甚至是書中書《三月的紅色深淵》所代表的隐喻,全盤挪移到這本書中,而形成多重意義的指涉。
在恩田陸的《三月的紅色深淵》小說中,書中書《三月的紅色深淵》既是角色們的夢想之書,也是充滿神秘謎團的傳說之書,它涵涉人們對好故事的渴望,同時代表好故事的希望(無窮的可能性),但也同時是絕望(因為不可得)。
它既是所有謎團的真相,也是生命的一切可能。
同樣的概念也被援引入《沉向麥海的果實》。
在本作中,《三月的紅色深淵》再度出現,它原本是單純記載某個學校的書籍,卻引發了綠之丘創辦人以其為藍本建造校園的決心,也可說是記載了綠之丘曆史的重要文獻,卻從圖書館中無故消失。
到了後半段,它被意外地發現,引爆麗子等人的消失之謎,甚至是小說中最關鍵的,關于謎樣女主角理濑的生命真相。
然而,雖然這多重文本之間有概念上的相連,但恩田陸并不隻滿足于将一個短篇故事寫成長篇,在許多情節的發展上,她利用讀者對《旋轉木馬》情節的“既視感”,加以沿用、扭曲或完全改造,讓讀者穿梭于那些熟悉但又略帶陌生的記憶光影,而在突如其來的意外發展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閱讀滿足。
◎舊時光的召喚術
恩田陸在日本有“懷舊的魔術師”的稱号,不僅在于她善于書寫青春時代的題材,更重要的是她總是能以豐富的想象力,透過文學的手法重塑其實與想象的界線,營造出龐大的奇幻氛圍,在故事中創造出獨特的青春/時間感。如《沉向麥海的果實》的三月之國一樣,那樣優雅但又神秘的校園隻是一個想象的孤島,在現實中幾乎不可得。
但讀者仍能在閱讀時,産生莫名的熟悉感,而在那些課桌椅的場景中,圖書館的午後慵懶氛圍裡,青少年男女的情緒悲喜伏線上,感受到強烈的“既視感”。
那正是因為恩田陸所營造出來的青春圖景,雖然有着幻想的形狀,但并不是完全的架空。
小說裡仍是存在許多真實的斷片,而透過這些斷片,讀者得以去回顧、拼湊、揣想自己的青春時期:對于每個不同的讀者來說,他們當然有各自的人生經驗,但校園的某些場景與角落、青澀的氣味與情感、成長的不安與悸動,卻是青春共同的圖像。
在這樣的基礎上,讀者透過文本中某些具有青春隐喻的物件、場景、事件,各自去尋找他們記憶中的過去,也許是分手的那場大雨、一個嫩紅的吻痕、白色情人節的手工巧克力、夏夜的煙火與海浪聲,那些年輕時才能夠恣意的青春、歡喜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