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可愛的老闆一請求和他們坐在同一桌,他們頓時都變得高興了,頭腦裡起先那種化學反應一下子改變了,也就不再覺得怎麼失落了。
主人坐在這一桌了,此桌豈不就是主桌了麼? 于是他們都說,好啊,好啊,就坐在這兒吧,哪兒也别去了! 連那女記者,也眉開眼笑了。
她說:“大哥,以後請多關照。
” 老闆将夾在她指間的煙捏了去,摁滅在煙灰缸裡。
那一支煙她剛吸了兩口。
老闆說:“既然你叫我大哥,那我以後就真拿你當一個妹妹看待。
我對你的關照要從現在開始。
别吸那麼多煙。
戒不了,也要克制着少吸點兒。
女人養顔的首要一條那就是一定要少吸煙。
再說,幾位前輩坐在這兒,你一支接一支地吸煙,不是會嗆着他們嗎?” 女記者臉紅了。
老者們卻點頭不已。
一個個望着老闆的目光裡,滿是溫和。
“大哥”親昵地摟着“妹妹”的肩,又小聲說:“一會兒我叮囑秘書,讓她有問必答。
既然你已經是我妹妹了,我經曆中的一切事對你都不是秘密。
哪些該登出來,哪些不該登出來,你作主了。
你們也怪不容易的。
我是你大哥,我當然要成全你完成一次采訪任務啊!” 女記者就又淚盈盈的了。
話裡話外,批評有之,愛護有之,關照有之,能不感動麼? 别說女記者了,連幾位老者看在眼裡,聽在耳中,也皆動容了啊!現而今,在中國,人心莫測,世事詭谲,君子設防,小人猖獗;那麼實實誠誠地待人,難能可貴呀! 女記者擎杯,以内心裡充滿感激的語調說:“大哥,多謝了,那我敬你一杯!”——将小半杯紅酒一飲而盡。
老闆苦笑道:“你這個妹妹啊!你大哥一不吸煙,二不飲酒,三不賭博,四不喜尋歡作樂。
但既然你作為妹妹的幹了,我作為大哥的那隻能舍命陪小妹了!”——也将小半杯紅酒一飲而盡。
于是幾位長者,這個往女記者小盤裡夾菜,那個往老闆小盤裡夾菜。
幸而老闆坐到了這一桌,此桌的氣氛,不複沉悶,不複尴尬,漸漸變得活躍起來,融洽起來。
老闆誇老太太風度好,氣質好;女記者也誇,還猜老太太年輕時一定是天生麗質,教養極高的大家閨秀。
始終沉靜端坐不怎麼開口的老太太,再不開口就不好了。
她微笑道:“我年輕時嘛,天生麗質談不上,但是大家閨秀卻不假。
仗着有那樣的家庭作掩護,十四五歲就參加地下工作了,十六歲就秘密入黨了……” 另外幾位前輩都點頭,表明着證實的意思。
于是老闆和他“妹妹”肅然起敬。
老闆又小學生似的向老太太請教——什麼是法理學。
他說他聽過幾堂法哲學的課,問法理學和法哲學有什麼區别?說他正在加強自己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
說自己要成為優秀的實業家,不懂法怎麼行呢? 老太太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地說:“對的,對的。
法哲學嘛,是将法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探讨和研究法與國家,與社會,與每一個公民的實際關系。
比如在西方有些國家裡,長期以來關于是否應該有死刑的辯論,就是法哲學範圍的問題;又如具體的一樁案子,怎麼樣才能客觀公正地區分和界定正當防衛與防衛失當,那麼這就是一個法理學方面的問題了。
打一個比喻,法哲學探讨和研究的是戰略思想,而法理學具體制定的是戰役方案,懂了?” 好一個滿腹經綸深藏不露的老太太,正應了那麼一句話——貴人開口遲,開口皆知識。
老闆和他“妹妹”,真的是刮目相看起來,都顯出茅塞頓開,獲益匪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樣子。
老太太終于也主動擎杯在手,她環視着另幾位長者提議:“來來來,咱們也祝願這兩位年輕人在各自的事業上一帆風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都不必往起站了,與時俱進嘛,聯網吧!” 于是她率先用杯底輕磕桌面上的轉盤。
于是大家都響應之。
老太太又說:“都量力而行啊,意思到了就是了。
别因為是我的提議,就非得飲盡了不可似的,我沒那種野蠻的要求。
” 滿桌皆笑。
意思了意思之後,老太太悄問老闆:“你不再坐回去,真的沒什麼嗎?” 老闆再次扭頭朝原座望一眼,說沒什麼。
你們看,有我秘書在那兒應酬着,我坐回去了也顯得多餘啊! 大家就都朝那一邊望去,見幾位半大不小的公仆,已和那漂亮的秘書稔熟了似的,正杯杯相敬,正其樂融融。
實際上,老闆和他們的關系,早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有靈犀了,由利益鎖定的那麼一種關系了。
他是故意冷落他們給衆人看的。
他們也希望當衆被他冷落,以給大家這麼一種假相——他們個人和他這一位老闆一點兒特殊的關系也沒有。
他們來此,坐那兒,純粹因為工作的需要。
但私下裡,老闆若給他們打一個電話,說他有急事要見他們中的誰,限時二十分鐘到達,他們一般絕不會半個小時過去了還不出現。
往往的,會盡量提前出現在他面前。
背地裡,他們早已都是願意為他清除障礙,排憂解難的私仆了。
有人,又簡直可以說已是他這一位老闆的忠仆了。
老闆又說:“阿姨,我不年輕了啊,都五十出頭了。
” 這
主人坐在這一桌了,此桌豈不就是主桌了麼? 于是他們都說,好啊,好啊,就坐在這兒吧,哪兒也别去了! 連那女記者,也眉開眼笑了。
她說:“大哥,以後請多關照。
” 老闆将夾在她指間的煙捏了去,摁滅在煙灰缸裡。
那一支煙她剛吸了兩口。
老闆說:“既然你叫我大哥,那我以後就真拿你當一個妹妹看待。
我對你的關照要從現在開始。
别吸那麼多煙。
戒不了,也要克制着少吸點兒。
女人養顔的首要一條那就是一定要少吸煙。
再說,幾位前輩坐在這兒,你一支接一支地吸煙,不是會嗆着他們嗎?” 女記者臉紅了。
老者們卻點頭不已。
一個個望着老闆的目光裡,滿是溫和。
“大哥”親昵地摟着“妹妹”的肩,又小聲說:“一會兒我叮囑秘書,讓她有問必答。
既然你已經是我妹妹了,我經曆中的一切事對你都不是秘密。
哪些該登出來,哪些不該登出來,你作主了。
你們也怪不容易的。
我是你大哥,我當然要成全你完成一次采訪任務啊!” 女記者就又淚盈盈的了。
話裡話外,批評有之,愛護有之,關照有之,能不感動麼? 别說女記者了,連幾位老者看在眼裡,聽在耳中,也皆動容了啊!現而今,在中國,人心莫測,世事詭谲,君子設防,小人猖獗;那麼實實誠誠地待人,難能可貴呀! 女記者擎杯,以内心裡充滿感激的語調說:“大哥,多謝了,那我敬你一杯!”——将小半杯紅酒一飲而盡。
老闆苦笑道:“你這個妹妹啊!你大哥一不吸煙,二不飲酒,三不賭博,四不喜尋歡作樂。
但既然你作為妹妹的幹了,我作為大哥的那隻能舍命陪小妹了!”——也将小半杯紅酒一飲而盡。
于是幾位長者,這個往女記者小盤裡夾菜,那個往老闆小盤裡夾菜。
幸而老闆坐到了這一桌,此桌的氣氛,不複沉悶,不複尴尬,漸漸變得活躍起來,融洽起來。
老闆誇老太太風度好,氣質好;女記者也誇,還猜老太太年輕時一定是天生麗質,教養極高的大家閨秀。
始終沉靜端坐不怎麼開口的老太太,再不開口就不好了。
她微笑道:“我年輕時嘛,天生麗質談不上,但是大家閨秀卻不假。
仗着有那樣的家庭作掩護,十四五歲就參加地下工作了,十六歲就秘密入黨了……” 另外幾位前輩都點頭,表明着證實的意思。
于是老闆和他“妹妹”肅然起敬。
老闆又小學生似的向老太太請教——什麼是法理學。
他說他聽過幾堂法哲學的課,問法理學和法哲學有什麼區别?說他正在加強自己的法律意識,法制觀念。
說自己要成為優秀的實業家,不懂法怎麼行呢? 老太太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地說:“對的,對的。
法哲學嘛,是将法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探讨和研究法與國家,與社會,與每一個公民的實際關系。
比如在西方有些國家裡,長期以來關于是否應該有死刑的辯論,就是法哲學範圍的問題;又如具體的一樁案子,怎麼樣才能客觀公正地區分和界定正當防衛與防衛失當,那麼這就是一個法理學方面的問題了。
打一個比喻,法哲學探讨和研究的是戰略思想,而法理學具體制定的是戰役方案,懂了?” 好一個滿腹經綸深藏不露的老太太,正應了那麼一句話——貴人開口遲,開口皆知識。
老闆和他“妹妹”,真的是刮目相看起來,都顯出茅塞頓開,獲益匪淺,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樣子。
老太太終于也主動擎杯在手,她環視着另幾位長者提議:“來來來,咱們也祝願這兩位年輕人在各自的事業上一帆風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都不必往起站了,與時俱進嘛,聯網吧!” 于是她率先用杯底輕磕桌面上的轉盤。
于是大家都響應之。
老太太又說:“都量力而行啊,意思到了就是了。
别因為是我的提議,就非得飲盡了不可似的,我沒那種野蠻的要求。
” 滿桌皆笑。
意思了意思之後,老太太悄問老闆:“你不再坐回去,真的沒什麼嗎?” 老闆再次扭頭朝原座望一眼,說沒什麼。
你們看,有我秘書在那兒應酬着,我坐回去了也顯得多餘啊! 大家就都朝那一邊望去,見幾位半大不小的公仆,已和那漂亮的秘書稔熟了似的,正杯杯相敬,正其樂融融。
實際上,老闆和他們的關系,早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有靈犀了,由利益鎖定的那麼一種關系了。
他是故意冷落他們給衆人看的。
他們也希望當衆被他冷落,以給大家這麼一種假相——他們個人和他這一位老闆一點兒特殊的關系也沒有。
他們來此,坐那兒,純粹因為工作的需要。
但私下裡,老闆若給他們打一個電話,說他有急事要見他們中的誰,限時二十分鐘到達,他們一般絕不會半個小時過去了還不出現。
往往的,會盡量提前出現在他面前。
背地裡,他們早已都是願意為他清除障礙,排憂解難的私仆了。
有人,又簡直可以說已是他這一位老闆的忠仆了。
老闆又說:“阿姨,我不年輕了啊,都五十出頭了。
”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