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她的講述使些個身為正副四品公仆的男人們,對女性從政之不易感同身受,都由衷地說了些崇敬之至的話。
倘若趙慧芝并不接着劉思毅的話說什麼,氣氛還很可能會一時陷于尴尬。
因為常委們頭一次開這樣的常委會,理論上是挺有必要的。
常委們都是高智商的人,完全能領會那理論上的必要性。
但神仙會的前提是與會者的頭腦之中都有着自己可以神仙一下的意識。
大家當公仆當慣了,終日說公仆們才說的那一種話也說慣了,偶爾一次被倡導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聊聊天,并且可以是發牢騷式的聊聊天,并且聽着的都是另外的常委們,一時就都有點兒找不到正确的感覺了。
而感覺這玩意兒,油然而生的才是,幾經掂量,介入理性,非要首先在自己内心裡确定了正确性之後才肯說出口,那就不太是感覺,而是明智了。
凡當公仆當得太久了的人,無論大小,不分男女,漸漸地便都是些明智過剩、感覺稀少之人了。
歸根到底,誰肯表現點兒真性情,誰在這樣的一次常委會上的感覺才對頭。
但是關于真性情,這些大公仆們原本也是有的,隻不過早已不知被存放在哪一心角了,得從内心裡仔細翻找出來。
即使翻找出來了,還得願意捧出來才行。
趙慧芝就是在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似乎全都不知說什麼好的情況之下開口說話的。
她一帶了頭,接着便有幾位也講起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來。
大公仆們竟都是孝子。
有人講時眼淚汪汪的。
再接着有幾位講起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種種無奈,溢于言表。
于是有人索性發牢騷了,抱怨如今的百姓人心不古,公仆這一隻飯碗是越來越端不穩了…… 原計劃隻開一個多小時的會,沒想到五點半了才一個個意猶未盡地散去。
當大公仆們的“奧迪”專車一輛接一輛從省委機關大院開到馬路上,北方的舊曆的年底的天空,已經黑了下來。
常務副書記趙慧芝回到家裡,接了兩次電話,打了一次電話。
三十兒晚上嘛,第一次接的自然是拜年電話。
給她拜年的是市裡主管民營企業的副市長龔其敏。
龔其敏原是某縣鄉鎮企業辦公室的主任,當年煞費苦心地經人引薦得以認識了趙慧芝。
趙慧芝那一年已由組織部副部長升為部長,與龔其敏幾次接觸下來,認為他很值得栽培。
于是在十餘年間,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往上推他。
他也沒辜負她,在每一個台階上都曾幹得有聲有色。
沒有趙慧芝起的作用,市裡不會便少了一位副市長,自然也不會有了現在這位姓龔的副市長。
趙慧芝說:“其敏呀,下午咱們不是互相拜過年了嘛!” 龔其敏在電話那端說:“大姐,那不能算數。
往年的春節,三十兒晚上必給你打電話拜年,今年怎麼就能不打了呢?” 趙慧芝笑了。
她說:“你呀,咱們之間還需要講究那麼多禮數嗎?你就是不打這個電話,我也不會怪你啊!” 電話那一端,龔其敏從趙慧芝的語調聽出她的話是笑着說的。
這使他感到很愉快。
他又說:“大姐,整個春節假期,我就一次也不去看你了。
我對你和對你全家的祝福,可都在這次電話裡了啊!” 趙慧芝說:“打住打住,越說越見外啦。
” 龔其敏卻接着說:“還有,我給小宏寄了點兒美金去。
孩子在國外經商,怪不容易的。
何況他小姨和他姨夫一家三口也需要他掙錢貼補。
我這個當叔叔的,離得再遠,那春節也得有種表示啊!起碼能讓孩子知道,他龔叔叔心裡始終惦記着他。
” 他将話說完了,半天沒聽到趙慧芝的聲音。
一時不安起來,以為她對他的做法産生反感了。
他就又陪着小心說:“大姐……” 終于聽到趙慧芝輕輕歎了口氣。
接着聽到她說:“其敏啊,我替小宏、也替我妹妹一家三口謝謝你啦。
” 龔其敏從她的話中聽出了很飽滿的感動成分和感情成分。
覺得自己也獲得了一份厚重的春節禮物。
又說了一兩句感激的話,就識趣地将電話挂了。
趙慧芝的丈夫原是省電視台新聞部的主任,在率組采訪的過程中心髒病突發而亡。
那一年她剛當上省委副書記,夫妻感情笃深。
公公不在世了,婆婆一直和他們住在一起。
失去丈夫以後,她仍對婆婆很好,當母親一樣孝敬着。
并沒找什麼借口将婆婆安置到敬老院去,而是專為婆婆物色了一個順安縣護校畢業的女生做“阿姨”,主要職責是替她将婆婆侍奉得周周到到的。
直到前年,才将八十幾歲的婆婆也“發送”了。
這一點,衆口稱頌,傳為佳話。
省委常委的男人們全體都比較尊敬她,這一點也是個态度基礎。
兒子和兒媳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雙雙去了新西蘭。
幾年後沒成為教授或學者,加入了新西蘭的華人商群,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父母了。
她的妹妹和妹夫都是省美術家協會的會員,在省裡沒搞出什麼名堂。
于是帶着女兒也就是小宏的表妹也去了新西蘭,以為在國外能有所發展,然而卻仍沒抓住什麼機遇。
龔其敏在電話裡說“對你和對你全家的祝福”,令趙慧芝在大年三十兒這天晚上一時百感交集。
所謂她的全家已都在新西蘭。
而在這一套一百九十多平方米的多室多廳的住宅裡,此刻隻有她自己。
連那順安縣的“阿姨”都請準了假提前幾天回家過春節去了。
她曾多次打算去新西蘭探望探望骨肉親人,但每一次又都猶猶豫豫沒有成行。
怕真去了,親眼見到他們生活得不怎麼樣,自己回來以後平添心病。
他們也并未強烈要求她去過,而這就使她有理由猜測他們的人生都是不太順遂的。
他們每隔一兩年回國一次,每一次她都極力勸他們重返家鄉。
而他們卻都發誓,還鄉須衣錦。
不衣錦,不還鄉。
她正伶仃一人坐在沙發上想着那些心事,電話第二次響了。
是兒子從新西蘭打來的,向是省委常務副書記的媽問安。
當然,也通報了自己的平安,希望她不必牽挂。
幾句話後,當媽的單刀直入地問:“你龔叔叔又給你寄錢了吧?” 兒子在新西蘭那邊沉默片刻,回答是的。
她追問:“多少?” 兒子說:“沒多少。
” “到底多少?!” “五千……” “胡說!” “一萬,一萬一萬!媽我剛才腦子走神兒了……” “你還在撒謊!……” “三萬!我說實話行吧?媽你替我謝謝他吧,我怪不好意思給他打電話的……” “今天是三十兒你别忘了!那也得打,那也得拜年!那也得親口謝謝你龔叔叔!否則,你以後别回來見我了……” “好好好,媽你别急,我聽你的成了吧?……” 放下電話,趙慧芝又是一陣發呆。
對于龔其敏,她想她是一定要受之桃李,報之璧的。
她知道他的願望那也不過就是想在仕途上再登一個台階,由副市長而副省長。
她也知道無論對于他還是她,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當成一項“工程”來進行才有希望實現。
她覺得自己确實應該予以考慮了。
她認為這也算是一種投資,認為肯定有獲得長線回報的可能…… 想着想着,遂将電話從桌上捧起,放在膝上了。
她決定給劉思毅打個拜年的電話。
劉思毅暫時住在鴻祥賓館的一套三間組成的客房裡。
它從前是省委招待所,現在是省委省政府迎來送往的定點賓館。
小莫住在隔壁的一套普間裡。
趙慧芝的電話是直接撥到劉思毅的房間裡的,這個電話隻有常委們知道。
小莫那時正在劉思毅的房間裡幫他整理要帶走的東西,電話一響,小莫立刻拿了起來。
他聽出是趙慧芝的聲音,小聲問:“慧芝書記啊?我和思毅書記馬上就要去機場了,他登機前想按摩幾分鐘,您有什麼急事兒必須親自跟他說嗎?” 趙慧芝知道劉思毅有挺嚴重的頸肩綜合症,也知道辦公廳為他買了一張按摩椅。
小莫的話,使她握着話筒一時愣住了。
小莫說:“喂,喂……” 趙慧芝說:“小莫,你以前可是叫我慧芝同志的啊。
再說,我是副書記。
隻有對思毅書記,才能叫書記。
你那麼叫我,叫得可不對啊!” 小莫說:“加上那個副字,不是拗口嘛……” 趙慧芝打斷道:“即使你覺得再叫我慧芝同志不妥了,那也要叫我‘慧芝副書記’或‘趙副書記’,拗口也得這麼叫。
記住,往後可不許像剛才那麼随便亂叫了啊!” 小莫本想解釋,不是他自己那麼随便亂叫的,是劉思毅教導他那麼叫的。
話到嘴邊,又吞咽回去了。
他怕自己一解釋,話中又出哪種錯了。
他索性問:“您還沒說您找思毅書記有什麼事兒呢!” 趙慧芝說:“也沒什麼事兒,隻不過想問問他,打算往家裡帶點兒什麼不?……” 劉思毅卻已穿戴整齊地從裡間走到這個房間來了。
小莫告訴他是趙慧芝的電話,他看一眼手表,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電話。
不待趙慧芝那一端說什麼,他直截了當迫不及待地就問:“慧芝同志,你覺得下午的會開得怎麼樣?” 趙慧芝說:“很好啊,我也正想向你彙報彙報感想呢!” 劉思毅說:“咱們兩個之間,别說官話。
什麼彙報不彙報的,給你五分鐘時間,說說怎麼個好法?” 趙慧芝說:“兩個多小時差不多等于一年,還不好嗎?” 劉思毅問:“此話怎講?” 趙慧芝說:“一位省委書記,不是本省産生的,而是從外省調來的,他怎麼也得用一年的時間了解他人,也使他人了解自己吧?通常,一年的時間已經算短了,而下午那會,達到了差不多的目的。
” 劉思毅說:“你這麼認為,我心裡就踏實了。
有些事,人想怎麼做的時候,前思後想,想來想去,怎麼想都會覺得那麼做一下是必要的。
可是真那麼做了以後,心裡卻又會後悔了,就又會想來想去,覺得自己很可能是做了一件授人以柄的事……” 趙慧芝說:“你該動身了,别說那麼多了,更别想那麼多了。
你隻聽我說幾句就是了——你的動機是良好的,這大家已經和我一樣體會到了。
不僅良好,還很良苦。
效果也是不錯的。
可以說動機和效果是相一緻的。
好了,你真的該動身了,我也不跟你說太多了,祝你和淑敏同志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劉思毅搶着又說了一句話:“先别放!再聽我一句——我也替淑敏同志謝謝你!……” “又來了,我不聽了。
一路順風!……” 趙慧芝果斷地将電話挂了。
而此刻,小莫已在向劉思毅指自己的手表了…… 趙慧芝将電話放回桌上,想了想,認為自己在劉思毅臨行之前不失時機地給他打這一次電話,百分百是打對了。
對在這正是他心裡沒底的時候。
倘一個人因自己所做之事而心裡沒底,别人恰在此時對他的動機表示充分的理解,對他的做法表示充分的肯定,那麼,對方必然會給那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碼會給那個人留下一次深刻的印象。
如果以前對方給那個人留下的印象就很深,那麼,以後對方在那個人心目中的印象必然就更深了…… 那個人便是省委書記劉思毅,而自己在給他打電話的時候,就是“對方”——這一點,難道還有什麼疑義不成麼?…… 趙慧芝這位身為省委常務副書記的女性,雖然從來都不曾是一位智慧型的女性,卻一向是一位經驗型的女性。
她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在什麼情況之下怎麼說,在什麼時候怎麼做,主要憑的不是深思熟慮,而是憑的經驗。
她對她那一種經驗的正确性,一向又是很自信的。
什麼話,在什麼情況之下,經驗告訴她該怎麼說,她瞬間就會決定了那麼說;什麼事,在什麼時候,經驗告訴她該怎麼做,她也馬上就會那麼去做。
說過之後,做過之後,她又總是會獨自沉思一下,檢驗自己是否是按照自己的某些經驗去做的,有沒有做得背離經驗的地方。
如果背離了,居然效果同樣不錯,那麼她就會吸收成新的經驗。
如果并沒有背離,效果卻并不理想,甚至事與願違,通常她也不會多麼的後悔,更不會因而便懷疑自己經驗的正确性,而首先懷疑和檢讨自己運用那些經驗的方式方法…… 現在,她又多了一條做省委常務副書記的經驗,那就是——倘一位省委常
倘若趙慧芝并不接着劉思毅的話說什麼,氣氛還很可能會一時陷于尴尬。
因為常委們頭一次開這樣的常委會,理論上是挺有必要的。
常委們都是高智商的人,完全能領會那理論上的必要性。
但神仙會的前提是與會者的頭腦之中都有着自己可以神仙一下的意識。
大家當公仆當慣了,終日說公仆們才說的那一種話也說慣了,偶爾一次被倡導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聊聊天,并且可以是發牢騷式的聊聊天,并且聽着的都是另外的常委們,一時就都有點兒找不到正确的感覺了。
而感覺這玩意兒,油然而生的才是,幾經掂量,介入理性,非要首先在自己内心裡确定了正确性之後才肯說出口,那就不太是感覺,而是明智了。
凡當公仆當得太久了的人,無論大小,不分男女,漸漸地便都是些明智過剩、感覺稀少之人了。
歸根到底,誰肯表現點兒真性情,誰在這樣的一次常委會上的感覺才對頭。
但是關于真性情,這些大公仆們原本也是有的,隻不過早已不知被存放在哪一心角了,得從内心裡仔細翻找出來。
即使翻找出來了,還得願意捧出來才行。
趙慧芝就是在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似乎全都不知說什麼好的情況之下開口說話的。
她一帶了頭,接着便有幾位也講起自己的老父親老母親來。
大公仆們竟都是孝子。
有人講時眼淚汪汪的。
再接着有幾位講起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種種無奈,溢于言表。
于是有人索性發牢騷了,抱怨如今的百姓人心不古,公仆這一隻飯碗是越來越端不穩了…… 原計劃隻開一個多小時的會,沒想到五點半了才一個個意猶未盡地散去。
當大公仆們的“奧迪”專車一輛接一輛從省委機關大院開到馬路上,北方的舊曆的年底的天空,已經黑了下來。
常務副書記趙慧芝回到家裡,接了兩次電話,打了一次電話。
三十兒晚上嘛,第一次接的自然是拜年電話。
給她拜年的是市裡主管民營企業的副市長龔其敏。
龔其敏原是某縣鄉鎮企業辦公室的主任,當年煞費苦心地經人引薦得以認識了趙慧芝。
趙慧芝那一年已由組織部副部長升為部長,與龔其敏幾次接觸下來,認為他很值得栽培。
于是在十餘年間,一個台階一個台階地往上推他。
他也沒辜負她,在每一個台階上都曾幹得有聲有色。
沒有趙慧芝起的作用,市裡不會便少了一位副市長,自然也不會有了現在這位姓龔的副市長。
趙慧芝說:“其敏呀,下午咱們不是互相拜過年了嘛!” 龔其敏在電話那端說:“大姐,那不能算數。
往年的春節,三十兒晚上必給你打電話拜年,今年怎麼就能不打了呢?” 趙慧芝笑了。
她說:“你呀,咱們之間還需要講究那麼多禮數嗎?你就是不打這個電話,我也不會怪你啊!” 電話那一端,龔其敏從趙慧芝的語調聽出她的話是笑着說的。
這使他感到很愉快。
他又說:“大姐,整個春節假期,我就一次也不去看你了。
我對你和對你全家的祝福,可都在這次電話裡了啊!” 趙慧芝說:“打住打住,越說越見外啦。
” 龔其敏卻接着說:“還有,我給小宏寄了點兒美金去。
孩子在國外經商,怪不容易的。
何況他小姨和他姨夫一家三口也需要他掙錢貼補。
我這個當叔叔的,離得再遠,那春節也得有種表示啊!起碼能讓孩子知道,他龔叔叔心裡始終惦記着他。
” 他将話說完了,半天沒聽到趙慧芝的聲音。
一時不安起來,以為她對他的做法産生反感了。
他就又陪着小心說:“大姐……” 終于聽到趙慧芝輕輕歎了口氣。
接着聽到她說:“其敏啊,我替小宏、也替我妹妹一家三口謝謝你啦。
” 龔其敏從她的話中聽出了很飽滿的感動成分和感情成分。
覺得自己也獲得了一份厚重的春節禮物。
又說了一兩句感激的話,就識趣地将電話挂了。
趙慧芝的丈夫原是省電視台新聞部的主任,在率組采訪的過程中心髒病突發而亡。
那一年她剛當上省委副書記,夫妻感情笃深。
公公不在世了,婆婆一直和他們住在一起。
失去丈夫以後,她仍對婆婆很好,當母親一樣孝敬着。
并沒找什麼借口将婆婆安置到敬老院去,而是專為婆婆物色了一個順安縣護校畢業的女生做“阿姨”,主要職責是替她将婆婆侍奉得周周到到的。
直到前年,才将八十幾歲的婆婆也“發送”了。
這一點,衆口稱頌,傳為佳話。
省委常委的男人們全體都比較尊敬她,這一點也是個态度基礎。
兒子和兒媳是大學同學,畢業後雙雙去了新西蘭。
幾年後沒成為教授或學者,加入了新西蘭的華人商群,現在已是兩個孩子的父母了。
她的妹妹和妹夫都是省美術家協會的會員,在省裡沒搞出什麼名堂。
于是帶着女兒也就是小宏的表妹也去了新西蘭,以為在國外能有所發展,然而卻仍沒抓住什麼機遇。
龔其敏在電話裡說“對你和對你全家的祝福”,令趙慧芝在大年三十兒這天晚上一時百感交集。
所謂她的全家已都在新西蘭。
而在這一套一百九十多平方米的多室多廳的住宅裡,此刻隻有她自己。
連那順安縣的“阿姨”都請準了假提前幾天回家過春節去了。
她曾多次打算去新西蘭探望探望骨肉親人,但每一次又都猶猶豫豫沒有成行。
怕真去了,親眼見到他們生活得不怎麼樣,自己回來以後平添心病。
他們也并未強烈要求她去過,而這就使她有理由猜測他們的人生都是不太順遂的。
他們每隔一兩年回國一次,每一次她都極力勸他們重返家鄉。
而他們卻都發誓,還鄉須衣錦。
不衣錦,不還鄉。
她正伶仃一人坐在沙發上想着那些心事,電話第二次響了。
是兒子從新西蘭打來的,向是省委常務副書記的媽問安。
當然,也通報了自己的平安,希望她不必牽挂。
幾句話後,當媽的單刀直入地問:“你龔叔叔又給你寄錢了吧?” 兒子在新西蘭那邊沉默片刻,回答是的。
她追問:“多少?” 兒子說:“沒多少。
” “到底多少?!” “五千……” “胡說!” “一萬,一萬一萬!媽我剛才腦子走神兒了……” “你還在撒謊!……” “三萬!我說實話行吧?媽你替我謝謝他吧,我怪不好意思給他打電話的……” “今天是三十兒你别忘了!那也得打,那也得拜年!那也得親口謝謝你龔叔叔!否則,你以後别回來見我了……” “好好好,媽你别急,我聽你的成了吧?……” 放下電話,趙慧芝又是一陣發呆。
對于龔其敏,她想她是一定要受之桃李,報之璧的。
她知道他的願望那也不過就是想在仕途上再登一個台階,由副市長而副省長。
她也知道無論對于他還是她,這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當成一項“工程”來進行才有希望實現。
她覺得自己确實應該予以考慮了。
她認為這也算是一種投資,認為肯定有獲得長線回報的可能…… 想着想着,遂将電話從桌上捧起,放在膝上了。
她決定給劉思毅打個拜年的電話。
劉思毅暫時住在鴻祥賓館的一套三間組成的客房裡。
它從前是省委招待所,現在是省委省政府迎來送往的定點賓館。
小莫住在隔壁的一套普間裡。
趙慧芝的電話是直接撥到劉思毅的房間裡的,這個電話隻有常委們知道。
小莫那時正在劉思毅的房間裡幫他整理要帶走的東西,電話一響,小莫立刻拿了起來。
他聽出是趙慧芝的聲音,小聲問:“慧芝書記啊?我和思毅書記馬上就要去機場了,他登機前想按摩幾分鐘,您有什麼急事兒必須親自跟他說嗎?” 趙慧芝知道劉思毅有挺嚴重的頸肩綜合症,也知道辦公廳為他買了一張按摩椅。
小莫的話,使她握着話筒一時愣住了。
小莫說:“喂,喂……” 趙慧芝說:“小莫,你以前可是叫我慧芝同志的啊。
再說,我是副書記。
隻有對思毅書記,才能叫書記。
你那麼叫我,叫得可不對啊!” 小莫說:“加上那個副字,不是拗口嘛……” 趙慧芝打斷道:“即使你覺得再叫我慧芝同志不妥了,那也要叫我‘慧芝副書記’或‘趙副書記’,拗口也得這麼叫。
記住,往後可不許像剛才那麼随便亂叫了啊!” 小莫本想解釋,不是他自己那麼随便亂叫的,是劉思毅教導他那麼叫的。
話到嘴邊,又吞咽回去了。
他怕自己一解釋,話中又出哪種錯了。
他索性問:“您還沒說您找思毅書記有什麼事兒呢!” 趙慧芝說:“也沒什麼事兒,隻不過想問問他,打算往家裡帶點兒什麼不?……” 劉思毅卻已穿戴整齊地從裡間走到這個房間來了。
小莫告訴他是趙慧芝的電話,他看一眼手表,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電話。
不待趙慧芝那一端說什麼,他直截了當迫不及待地就問:“慧芝同志,你覺得下午的會開得怎麼樣?” 趙慧芝說:“很好啊,我也正想向你彙報彙報感想呢!” 劉思毅說:“咱們兩個之間,别說官話。
什麼彙報不彙報的,給你五分鐘時間,說說怎麼個好法?” 趙慧芝說:“兩個多小時差不多等于一年,還不好嗎?” 劉思毅問:“此話怎講?” 趙慧芝說:“一位省委書記,不是本省産生的,而是從外省調來的,他怎麼也得用一年的時間了解他人,也使他人了解自己吧?通常,一年的時間已經算短了,而下午那會,達到了差不多的目的。
” 劉思毅說:“你這麼認為,我心裡就踏實了。
有些事,人想怎麼做的時候,前思後想,想來想去,怎麼想都會覺得那麼做一下是必要的。
可是真那麼做了以後,心裡卻又會後悔了,就又會想來想去,覺得自己很可能是做了一件授人以柄的事……” 趙慧芝說:“你該動身了,别說那麼多了,更别想那麼多了。
你隻聽我說幾句就是了——你的動機是良好的,這大家已經和我一樣體會到了。
不僅良好,還很良苦。
效果也是不錯的。
可以說動機和效果是相一緻的。
好了,你真的該動身了,我也不跟你說太多了,祝你和淑敏同志過一個愉快的春節!” 劉思毅搶着又說了一句話:“先别放!再聽我一句——我也替淑敏同志謝謝你!……” “又來了,我不聽了。
一路順風!……” 趙慧芝果斷地将電話挂了。
而此刻,小莫已在向劉思毅指自己的手表了…… 趙慧芝将電話放回桌上,想了想,認為自己在劉思毅臨行之前不失時機地給他打這一次電話,百分百是打對了。
對在這正是他心裡沒底的時候。
倘一個人因自己所做之事而心裡沒底,别人恰在此時對他的動機表示充分的理解,對他的做法表示充分的肯定,那麼,對方必然會給那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碼會給那個人留下一次深刻的印象。
如果以前對方給那個人留下的印象就很深,那麼,以後對方在那個人心目中的印象必然就更深了…… 那個人便是省委書記劉思毅,而自己在給他打電話的時候,就是“對方”——這一點,難道還有什麼疑義不成麼?…… 趙慧芝這位身為省委常務副書記的女性,雖然從來都不曾是一位智慧型的女性,卻一向是一位經驗型的女性。
她說什麼話,做什麼事,在什麼情況之下怎麼說,在什麼時候怎麼做,主要憑的不是深思熟慮,而是憑的經驗。
她對她那一種經驗的正确性,一向又是很自信的。
什麼話,在什麼情況之下,經驗告訴她該怎麼說,她瞬間就會決定了那麼說;什麼事,在什麼時候,經驗告訴她該怎麼做,她也馬上就會那麼去做。
說過之後,做過之後,她又總是會獨自沉思一下,檢驗自己是否是按照自己的某些經驗去做的,有沒有做得背離經驗的地方。
如果背離了,居然效果同樣不錯,那麼她就會吸收成新的經驗。
如果并沒有背離,效果卻并不理想,甚至事與願違,通常她也不會多麼的後悔,更不會因而便懷疑自己經驗的正确性,而首先懷疑和檢讨自己運用那些經驗的方式方法…… 現在,她又多了一條做省委常務副書記的經驗,那就是——倘一位省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