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關燈
兒?!” “我尤其要警告你!”趙天亮瞪着他,“你要敢欺負我曉蘭姐,即使我遠在天涯海角,也會突然出現在你面前,跟你算賬!” 劉江得了理似的:“大家都看到了吧?咱們大思想家趙曙光的親弟弟,怎麼像街頭小流氓啊!” 趙天亮一拳将他打倒。

    劉江爬起來,撲向趙天亮,又被趙天亮一個大背摔倒。

    劉江第二次爬起,脫下了上衣,仿佛要大幹一場。

    春梅趕了過來,伸展雙臂,橫在二人之間:“天亮哥,我娘找你問事兒!”說着,便将趙天亮拖走了。

     劉江恨恨道:“龜兒子才又拿工資又算知青!” 趙天亮站住,要回頭去找劉江,卻被春梅拽走了。

     天黑了,王大娘在刷碗。

    馮曉蘭走出屋,輕聲說:“大娘,我去開會了啊!” 王大娘小聲道:“别去。

    進屋幫春梅學習!” “大娘,我不去不好。

    同是北京來的知青,經常在一起開會也是正常的。

    ” 春梅探頭屋外:“才不正常呢!你忘了上次,他們也說開會,結果卻一塊兒批判你這,批判你那!我看他們這次也沒安好心!” 院子裡,王大伯和趙天亮正在編籃子。

    馮曉蘭的話,他們都聽到了。

    王大伯一副無動于衷的樣子,趙天亮卻将籃子往地上一摔。

     王大伯道:“你看你,摔它幹什麼呢。

    自己編的東西,自己是不能摔的。

    ” 正在這時,門外傳來李君婷的咳嗽聲。

    她走了進來,彬彬有禮地說:“天亮,在跟大伯學編筐呀?” 趙天亮将頭一扭。

     王大伯糾正她:“這不叫筐,這叫籃子。

    ” 王大娘悄聲對馮曉蘭說:“别出去,讓你大伯對付。

    ” 李君婷仍彬彬有禮地說:“白天劉江他們通知馮曉蘭了,七點開會。

    現在快七點半了,她沒去,我親自來請她。

    ” 趙天亮猛地向李君婷轉過臉,欲開口說話,被王大伯豎起一掌制止:“你是我家的客,娃你别開口。

    ”他又對李君婷說,“我不讓她去。

    ” 李君婷一笑,不愠不火地:“大伯,這你可不對吧?” 王大伯也笑:“我對,你們不對。

    我是什麼人?貧下中農。

    你們是什麼人?知識青年。

    毛主席咋說?知識青年要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那好,我現在教育教育你們——秋收大忙時節,白天都幹一天活兒,晚上不早點兒歇息,也不許别人早點歇息,有啥會好開的?” 李君婷一本正經地:“不開會,人要變修的。

    ” “不吃飯,人要死的!沒有糧食,哪來的飯?不收莊稼,哪來的糧食?前晚不睡足覺,第二天哈欠連天的,又哪來的精氣神兒收莊稼?你們那整人來勁兒的屌蛋會,我看不開也罷!” 李君婷張張嘴,說不出話來。

     趙天亮贊道:“老貧農說得真好!” 馮曉蘭從窯洞走出,快步過來,息事甯人地:“大伯,别為難君婷了,我跟她去開會就是了。

    ” 李君婷哼一聲,猛轉身離去。

    馮曉蘭追了出去。

    趙天亮站起身來喊住馮曉蘭:“曉蘭姐!” 馮曉蘭站住,回頭看看他,又看李君婷背影,左右為難,最後還是追向李君婷…… 知青宿舍裡,武紅兵仰躺床上,發出輕微而均勻的鼾聲。

    李君婷和劉江坐在一張舊桌子後,劉江面前擺着翻開的小本。

    馮曉蘭站在他們面前,其他知青一溜坐在炕沿,一個個手拿紅寶書,煞有介事地闆着臉。

     李君婷拉着臉:“馮曉蘭,你要是不交代些你父親他們的動向,那就别想回去睡覺了。

    ” 馮曉蘭不屑地:“你們也要學疲勞戰術那一套?” 劉江一本正經地:“我們不是也都在奉陪嗎?” 馮曉蘭冷冷一笑:“那我還得謝謝你們喽?” 李君婷輕輕一拍桌子:“你别扭轉話題!” 馮曉蘭平靜地說:“自從‘文革’一開始,我就沒再見到過我父母,不知道他們現在是什麼情況,甚至不知道他們的死活。

    ” “回答另一個問題——你的信仰是什麼?”劉江瞪着眼。

     “很慚愧,我和我父母他們最大差别就在于,他們都是有堅定信仰的人而我,比他們差遠了。

    ” 劉江頗感意外:“你,你怎麼能說這種話?!你連馬克思主義也不信仰嗎?!” “我對馬克思主義其實所知甚少,沒有資格自诩是馬克思主義的信徒。

    ” “老天爺,她說了些什麼,你們可都親耳聽到了!”李君婷又命令劉江,“快記下來。

    一字不落地記下來!” 一名知青走到馮曉蘭面前,指斥道:“你有信仰!” 馮曉蘭輕蔑地看了他一眼:“既然我自己不知道,你卻知道我的信仰是什麼,那麼請說吧。

    ” “我的上帝!——是誰一吃驚就這麼說?是你!隻有資産階級才信仰上帝,這就證明,你滿腦子資産階級思想!” 李君婷雙手一拍:“老天爺,揭發得對!這麼重要的事實差點兒忽略了!” 馮曉蘭不慌不忙地說:“那隻不過是我的口頭語。

    君婷,你動不動就‘老天爺’,難道能說‘老天爺’也是你的信仰嗎?” 李君婷啞口無言。

    另一名知青接腔:“起碼證明你看外國小說看得太多了,中毒啦!” “如果說外國的全是資産階級的,中國從前的全是封建的,連蘇聯的也都是修正主義的,那我們還擁有什麼呢?毛主席教導我們: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

    ” 劉江道:“不談文化,隻談政治!彙報彙報你目前的思想吧。

    ” “目前我頭腦裡,隻有一種思想。

    ” 李君婷跟進地問:“什麼思想?”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隻聽得“砰”的一聲。

    門扇倒了下來,趙天亮出現在門外,他踩着門扇走了進來。

    衆人皆怔。

     趙天亮環指着李君婷們說:“戲演完了沒有?演完了沒有?還想演下去那就自己接着演。

    曉蘭姐,走!” 他抓住馮曉蘭腕子,往外便走。

     一名知青叫道:“他踢倒了門,不能讓他就這麼走了!” 于是他們圍住趙天亮和馮曉蘭。

     馮曉蘭将趙天亮掩在身後,忐忑地:“天亮,你快走,别管我!” 這時,窗子又忽然開了,窗外出現了春梅的半截身子。

     “我不進!”春梅一閃身,囤子撐窗台輕巧敏捷地躍入屋内。

    囤子指指馮曉蘭,指指自己張開的口,又指指趙天亮,接着手指繞自己臉畫了個圈,最後那手握成拳,對劉江們威懾地晃晃。

     一屋子知青怔愣地瞪着他。

     春梅胳膊肘支窗台上,雙手捧腮,不慌不忙,大大方方地說:“我哥他的意思是,曉蘭姐既然住我家,那就算我家一口人,欺負她等于欺負我們老王家。

    趙天亮現在是我家客人,我們貧下中農老王家是要臉面的人,絕不允許誰對我家客人無禮。

    誰要是偏和我家作對,那我哥可就對他不客氣了!”說完,打了個大大的哈欠:“哥,人家困死啦!” 囤子一手抓趙天亮腕子,一手抓馮曉蘭腕子,帶領他倆,踏着地上的門扇,走了出去。

    劉江、李君婷他們,一時你看看我,我看看他。

     “也許,咱們今天的戲演過頭了?”劉江自言自語。

     李君婷生氣地說道:“誰跟你們演戲了?!沒過!一點兒沒過!今天的會開得很及時,很重要!我明天要向縣裡彙報!” 武紅兵翻了次身,吧嗒吧嗒嘴,仍然繼續酣睡…… 天氣晴好。

    集市上,一個梳髻的媳婦正用紅紙剪李君婷戴草帽的側影。

    李君婷仍穿着昨天的衣裳。

    她的白襪子和黑扣絆鞋看起來特别顯眼。

     媳婦剪好,拿給李君婷看。

    李君婷滿意地點點頭:“還真像。

    ” 媳婦笑了:“你覺得像,那我就高興。

    ” 李君婷明明自我欣賞,卻又假言假語地說:“我有這麼好看嗎?” 媳婦也虛與應酬道:“你本人比我剪的好看!北京來的女知青我也見過些了,頂數你好看!” “你怎麼知道我是北京的?” “那聽口音還聽不出來呀?”應承的話還沒講完,那媳婦突然瞪大眼睛,“哎,你!” 李君婷已将自己的剪影揉了,莊重地說:“隻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像才能用紅紙剪,我哪兒配用紅紙剪呢。

    ” “那我……那,那張紙……” “算我的。

    ”李君婷從五彩紙中選了一張紫色的,又說:“給我用紫色的重剪一張吧,我喜歡紫色。

    ”說罷,重新擺好典型的紅衛兵姿勢。

    這時,恰好過來一個挑擔子的老漢,把她剛擺好的姿勢撞歪了。

     李君婷怒道:“看着點兒人!” 随後經過的一個男人大聲接了一句:“這兒不是戲台子!” 周圍擺攤的人笑了起來。

     李君婷有些羞惱,再加上擺出的是那麼一種姿勢,看去真的很好笑了。

     連媳婦也忍不住笑道:“得了,你别那樣了,怪礙别人事的。

    左不過就是剛才那麼一種樣子,我閉着眼也剪得出來。

    ” 雖然是“文革”時期,陝北小縣城的集市卻還相當熱鬧。

    農副産品、手工織物在這裡買賣着,人們在這裡自由地交換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一個樣子有二十二三歲、身材颀長、相貌俊朗的青年也在集市上轉着。

    他沒戴草帽,頭發挺長挺亂,臉上衣上還有些煤灰。

    他東瞧西看地尋找着什麼。

    直到看見挂着“寄賣店”招牌的小店,才眼睛一亮,走了進去。

     寄賣店的老師傅望着窗外,手指點拍子,在哼唱“穿林海跨雪原”,看見青年進來才停止哼唱。

     “老師傅,我想賣件東西。

    ” 老師傅不言語,點點頭。

     青年從腕上撸下手表,用衣襟裡子擦擦,遞給老師傅,又說:“我差不多找遍了縣城,才找到這麼一家寄賣店。

    ” 老師傅已戴上眼鏡,邊看表邊說:“以前是有好幾家的,不許開了。

    革命群衆強烈要求,才保留了這一處,要不我沒事兒幹了。

    你這是塊‘上海’……” “對。

    ” “去年的表,還算新的。

    ” “起碼也算九成新啊,蒙子上劃了一道兒。

    ” “注意到了。

    劃後,用牙膏磨過是吧?” 青年笑了:“對。

    ” “你倒挺誠實,不細看還真看不出來。

    打算要多少?” 青年鼓起勇氣:“一百行嗎?” 老師傅搖頭。

     青年接着說:“原價一百二。

    ‘上海’表,可不好買。

    ” 老師傅點頭道:“知道,知道,自己往下降降。

    ” “那,八十呢?” “你也别二十二十的往下降嘛!” 青年摸後脖頸:“不是怕降少了,您一翻臉幹脆不收了嘛!老師傅,實不相瞞,我是北京知青,下鄉在坡底村……” “抽到山西那邊幫着挖煤去了,對不?” “對對。

    我剛才已經說了,我不是寄賣,是賣了!再不贖回它了,所以請您……” 老師傅歎口氣:“我也實不相瞞,現而今的寄賣店,可是公家開的。

    如果照以前,是我自己開的,你說一百,我會還你個九十五。

    現而今不行,收高了,賣不出去,我要受批評的。

    九十,怎麼樣?” “行,行!比我自己二次出的價還多十元呢!” “那成交了。

    我再給你個别針兒,千萬把錢揣好,小心一出門丢了。

    ” “謝謝!” 老師傅一邊将表擺櫃台裡,一邊說:“甭謝,誰不喜歡實誠人啊!” 從寄賣店出來,青年買了一碗羊肉泡馍,等不及把馍在湯裡泡好,就狼吞虎咽地啃起馍、喝起湯來,全無半點斯文之氣。

    同桌的人笑他吃得沒有樣子。

     青年笑道:“從山西那邊搭運煤卡車回到咱陝北這邊來,一路沒吃東西,餓壞了!” 吃完泡馍,青年又在集市上買了一雙粉色的半高腰雨靴和一隻網兜。

    他正尋思着還要再買點什麼,突然有人撞了他一肩膀。

    青年站住。

    撞他的是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陝北青年,戴眼鏡,樣子挺文氣的。

     青年一愣:“你……” “跟我走。

    ” 青年略一猶豫,不由自主地跟在陝北青年身後。

     二人來到一處賣小農具的地方,這兒相對于集市中心,人少些。

    陝北青年從筐堆中拖出一隻舊拎包,對青年說:“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