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真不該反對你阻止沃克與小雯結婚。
” 我什麼都沒說。
我在想:金錢、金錢、金錢,它使多少中國姑娘,包括少女,将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廉價地奉獻給了某些外國人啊!或者一次性的“拍賣”,或者“零售”。
她們在這種交易中顯得那麼匆匆忙忙,那麼迫不及待,仿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她們簡直有點“不惜血本大犧牲”。
在這種交易中,她們的青春和美貌是秤砣,愛情,如果有的話,不過是秤星。
為了金錢,舞蹈演員嫁給渾身銅臭的鄙俗港商。
為了金錢,電影明星甘作外國佬的“廚房夫人”。
也許是一百比一,出了個小雯。
像外國人玩弄中國姑娘一樣,玩弄了一個外國人!是一報還一報麼?不過它落在我的外國朋友申·沃克頭上,有欠公允,也不仁義。
小雯使我聯想到了巴爾紮克筆下的“貝姨”,“攪水女人”,左拉筆下的“娜娜”。
外國人在中國廉價地得到了多少,總有一天他們也将為此付出多少!就好比火藥從中國傳到外國,八國聯軍的洋槍隊再利用它入侵中國一樣!這是觀念對觀念實行的報複,生活方式對生活方式實行的報複。
金錢——美貌能夠兌換金錢,不妨也可視為金錢——對金錢實行的報複。
小雯她以多麼特殊的方式向到中國來尋花踏柳的外國人警告:小心報複! 隻是我又多麼為沃克悲傷! 枯幹的樹枝被月輝投映在窗簾上,像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野貓在天棚亂竄,發出一陣陣令人驚悸的叫聲……整整兩個月内,沃克沒有再來我家。
他最後一次來時,車内放着一台二十英寸“日立”牌彩色電視機。
他告訴我,他在中國工作的合同已經期滿。
辦事機構對他的工作很滿意,希望他延長合同,他沒有答應。
他要回瑞典,機票已訂好了,第二天。
“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一直到我離開中國,你都是我的朋友。
兩年多來,你們夫妻一直視我為最受歡迎的客人。
每次到你家,我都體會了這一點。
十年内,也許我不會再到中國來了,這輛小汽車,這台電視機,送給你們作個紀念吧!……”他真摯地對我說。
我表示接受他的好意,卻不能接受他的小汽車和電視機。
我拿出儲蓄存折給他看——我的存款當時已足夠買三台彩色電視機,不過有黑白的看着,不急于買。
至于小汽車,我不會開,沒處存放,更弄不到汽油,它隻能給我帶來許多麻煩。
“我真傻,”沃克說,“明知你不會接受,可我還是……”我說:“沃克,記住兩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輕受一文,不敢忘一粥’。
這是我們更多的中國人作人的原則。
我們要努力保持我們中國人的民族自尊。
我們不但靠發展經濟,也靠保持民族自尊,才能自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
接受了你的小汽車和電視機,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心理,将會感到永遠失去了平衡。
希望你能諒解我……” 我将預先買下的一對景泰藍花瓶送給了他……沃克回國一個半月後,我才收到他的信。
信中說:我在中國,按照中國的觀念,與小雯結婚。
我在瑞典,按照瑞典的法律,已與小雯離婚。
她将在瑞典居住半年以上,獲得瑞典國籍後,去美國。
請你不必為她的處境擔憂,按照我們瑞典的離婚法,半年内我将擔負她起碼的生活費用。
她很善于交際,周圍已經開始有了一些新的朋友。
她還有“本錢”。
我倒有點佩服她了,一個重慶街道小工廠每月三十多元工資的保育員而能到瑞典,繼而将去美國,不靠權勢,不靠關系,她不是很有點了不起麼?我已不再恨她。
我重新評價她,認識她。
我覺得她身上有一種西方女性的冒險精神。
上個世紀是不少西方人到中國冒險,如今某些中國姑娘到西方冒險的世紀似乎開始了,用你們中國的話說,她算不算一個“女強人”呢?但願她在美國交好運……我回信說:目前的中國,政策對外開放,幾乎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渴望擴展自己精神的、思想的、觀念的、經曆的和生活的天地。
更多的中國人憑的是天才、學問、知識、勤奮,在國外獲得榮譽和學位,使全世界相信中國人的普遍智商一點也不比西方人低。
他們是真“強人”。
而小雯,不過是一個商品化了的女人。
因而她的冒險精神,不過是“通貨膨脹”現象。
這種女人,中國有,瑞典有,美國也有。
過去有,現在有,将來還有。
半年後,沃克從英國給我來信,告知他經朋友推薦,在英國某大學任教。
附帶一筆,小雯已獲瑞典國籍,到美國去找那個美國人了…… 我就想到了《娜娜》這本書結尾的兩句話:打到巴黎!打到巴黎!…… 算來她已經二十五歲了。
小學文化水平,字寫得很糟糕,沒有任何才情,隻有一張漂亮的臉,隻有一具女人
” 我什麼都沒說。
我在想:金錢、金錢、金錢,它使多少中國姑娘,包括少女,将自己的青春和美貌,廉價地奉獻給了某些外國人啊!或者一次性的“拍賣”,或者“零售”。
她們在這種交易中顯得那麼匆匆忙忙,那麼迫不及待,仿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她們簡直有點“不惜血本大犧牲”。
在這種交易中,她們的青春和美貌是秤砣,愛情,如果有的話,不過是秤星。
為了金錢,舞蹈演員嫁給渾身銅臭的鄙俗港商。
為了金錢,電影明星甘作外國佬的“廚房夫人”。
也許是一百比一,出了個小雯。
像外國人玩弄中國姑娘一樣,玩弄了一個外國人!是一報還一報麼?不過它落在我的外國朋友申·沃克頭上,有欠公允,也不仁義。
小雯使我聯想到了巴爾紮克筆下的“貝姨”,“攪水女人”,左拉筆下的“娜娜”。
外國人在中國廉價地得到了多少,總有一天他們也将為此付出多少!就好比火藥從中國傳到外國,八國聯軍的洋槍隊再利用它入侵中國一樣!這是觀念對觀念實行的報複,生活方式對生活方式實行的報複。
金錢——美貌能夠兌換金錢,不妨也可視為金錢——對金錢實行的報複。
小雯她以多麼特殊的方式向到中國來尋花踏柳的外國人警告:小心報複! 隻是我又多麼為沃克悲傷! 枯幹的樹枝被月輝投映在窗簾上,像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野貓在天棚亂竄,發出一陣陣令人驚悸的叫聲……整整兩個月内,沃克沒有再來我家。
他最後一次來時,車内放着一台二十英寸“日立”牌彩色電視機。
他告訴我,他在中國工作的合同已經期滿。
辦事機構對他的工作很滿意,希望他延長合同,他沒有答應。
他要回瑞典,機票已訂好了,第二天。
“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一直到我離開中國,你都是我的朋友。
兩年多來,你們夫妻一直視我為最受歡迎的客人。
每次到你家,我都體會了這一點。
十年内,也許我不會再到中國來了,這輛小汽車,這台電視機,送給你們作個紀念吧!……”他真摯地對我說。
我表示接受他的好意,卻不能接受他的小汽車和電視機。
我拿出儲蓄存折給他看——我的存款當時已足夠買三台彩色電視機,不過有黑白的看着,不急于買。
至于小汽車,我不會開,沒處存放,更弄不到汽油,它隻能給我帶來許多麻煩。
“我真傻,”沃克說,“明知你不會接受,可我還是……”我說:“沃克,記住兩句話,‘君子之交淡如水’,‘不輕受一文,不敢忘一粥’。
這是我們更多的中國人作人的原則。
我們要努力保持我們中國人的民族自尊。
我們不但靠發展經濟,也靠保持民族自尊,才能自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
接受了你的小汽車和電視機,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心理,将會感到永遠失去了平衡。
希望你能諒解我……” 我将預先買下的一對景泰藍花瓶送給了他……沃克回國一個半月後,我才收到他的信。
信中說:我在中國,按照中國的觀念,與小雯結婚。
我在瑞典,按照瑞典的法律,已與小雯離婚。
她将在瑞典居住半年以上,獲得瑞典國籍後,去美國。
請你不必為她的處境擔憂,按照我們瑞典的離婚法,半年内我将擔負她起碼的生活費用。
她很善于交際,周圍已經開始有了一些新的朋友。
她還有“本錢”。
我倒有點佩服她了,一個重慶街道小工廠每月三十多元工資的保育員而能到瑞典,繼而将去美國,不靠權勢,不靠關系,她不是很有點了不起麼?我已不再恨她。
我重新評價她,認識她。
我覺得她身上有一種西方女性的冒險精神。
上個世紀是不少西方人到中國冒險,如今某些中國姑娘到西方冒險的世紀似乎開始了,用你們中國的話說,她算不算一個“女強人”呢?但願她在美國交好運……我回信說:目前的中國,政策對外開放,幾乎使每一個中國人都渴望擴展自己精神的、思想的、觀念的、經曆的和生活的天地。
更多的中國人憑的是天才、學問、知識、勤奮,在國外獲得榮譽和學位,使全世界相信中國人的普遍智商一點也不比西方人低。
他們是真“強人”。
而小雯,不過是一個商品化了的女人。
因而她的冒險精神,不過是“通貨膨脹”現象。
這種女人,中國有,瑞典有,美國也有。
過去有,現在有,将來還有。
半年後,沃克從英國給我來信,告知他經朋友推薦,在英國某大學任教。
附帶一筆,小雯已獲瑞典國籍,到美國去找那個美國人了…… 我就想到了《娜娜》這本書結尾的兩句話:打到巴黎!打到巴黎!…… 算來她已經二十五歲了。
小學文化水平,字寫得很糟糕,沒有任何才情,隻有一張漂亮的臉,隻有一具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