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那麼坦誠,那麼親切,那麼真摯。

    注視着我時,我便覺心中的煩愁減少了許多許多。

     那時他家的居住條件很不好。

    因附近正在施工,院落已不存在。

    他家僅有兩間廂房。

    每次接待我的那一間,有十三四平米左右,中間以木條為骨,裱着大白紙,作為間壁。

    裡邊一半可能是他的卧室,外邊一半是他的寫作間。

    一張桌子,就占去了外間的大部分面積。

    我們兩人落座,第三個人就幾乎無處安身了。

    房檐下,生着小煤爐,兩次去他家都見房檐下炊煙袅袅,地上貼着幾排新做的煤餅子。

     我問他為什麼居住條件這樣差? 他笑笑,說:“這不是滿好嗎?有睡覺的地方,有寫作的地方,可以了。

    ” 告辭時,他都一直将我送到公共汽車站。

     我向他傾述了許多做人和處世的煩惱。

    他循循善誘地開導了我許多做人和處事的道理。

     他這樣對我說過:多一份真誠,多一個朋友。

    少一份真誠,少一個朋友。

    沒有朋友的人,是真正的赤貧者。

    誰想尋找到完全沒有缺點的朋友,那麼就連他自己都不可能成為他的朋友。

    一個人有許多長處,卻不正直。

    這樣的人不能引為朋友。

    一個人有許多缺點,但是正直,這樣的人應該與之交往。

    正直與否,這是一個人品質中最重要的一點。

    你的朋友們是你的鏡子。

    你交往一些什麼樣的朋友,能衡量出你自己的品質來。

    我們常常是通過與朋友的品質的對比,認清了我們自己實際上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北影的一位同志,從前曾在吳老領導下工作過。

    他敬稱吳老為自己的“老師”——他已經是四十五六歲了。

    我常于晚上看見他在廠院内散步,卻從未說過話。

     有次我們又相遇,他主動說:“吳老要我代問你好。

    ”我們便交談起來,主要話題談的是吳老。

     他告訴我這樣一件事:當年他與六個年輕人在吳老直接領導之下工作,某天其中一人丢了二百元錢,向吳老彙報了。

    吳老囑他不要聲張,說一定能找到。

    過了幾天,六個年輕人都在場的情況下,吳老将二百元錢交給失主,說:“你的錢找到了。

    不知是哪位同志找到後放到我抽屜裡了。

    ”失主自然非常高興。

    當天,又有二百元錢出現在吳老抽屜裡。

    原來他交給失主的那二百元錢,是他自己的。

    但對這件事,他再也沒追究過。

    六個年輕人先後離開他時,都戀戀不舍,有的甚至哭了…… “因為吳老當時很信任我,隻對我一個人講過這件事。

    ”我那位北影的同事說:“吳老認為,究竟誰偷了那二百元錢,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六個年輕人中,有一個犯了一次錯誤,但自己糾正了。

    這使我感到高興啊!” 聽了這件事以後,我心中對吳老愈加尊敬。

    他使我聯想到了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

     對年輕人寬宏若此,真不愧老教育家風範。

     因吳老身體不好,業餘時間又在寫作,我怕去看望他的次數多了,反而打擾他,就再未去過他家。

     我最初幾篇稚嫩的小說發表,将刊物寄給他。

     他回信大大鼓勵了我一番,而且稱我“曉聲文弟”,希望我也對他的作品提出藝術意見,使我愧怍之極。

    信是用毛筆寫的,至今我仍保存。

     半年後,我出差在外地,偶從報紙上看到吳老去世的消息,悲痛萬分。

    将自己關在招待所房間裡,失聲恸哭一場……《北極星》和《布衣集》,我都非常喜愛。

    我們中學時期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延安的紡車》,便收在《北極星》中。

    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愛《布衣集》。

     我将《布衣集》放在我書架的最上一檔,與許多我喜愛的書并列。

     吳老,吳老,您生前,我未當面對您說過這句話,如今您已身在九泉之下,我要對您說——您是我在北京最尊敬的人。

    不僅僅因為當年您使我的姓名免于羞恥地出現在全國第四次“高教”會的簡報上,不僅僅因為您後來對我的引導和教誨,還因為您的《布衣集》。

    雖然它是那麼薄的一本小集子,遠不能與那些大部頭的長篇小說或什麼全集、選集之類相比,雖然它沒有獲得過什麼文學獎。

    您真摯地召喚并在思想上、情操上實踐着“布衣精神”。

    這種精神目前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