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關燈
很像…… 兒子小學五年級時,在班級新年聯歡會上表演自編的“小品”——《被爸爸罰站的孩子》,獲得了一個文具盒,文具盒所代表的是一等獎。

    一等獎哇!他們望子成龍的心又死灰複燃了。

    常在家裡鼓勵甚至命令兒子摹仿葛優、陳佩斯、趙本山、香港頭牌搞笑影星周星馳。

    他們不但覺得兒子确确實實有表演的天才,而且具有葛優式的前額、趙本山式的下巴、陳佩斯式的苦惱小人物無奈無助的天生表情、周星馳說話時那一種快速的神經質的半結巴不結巴的特殊蛙力…… “兒子,你長大了想當影視明星麼?” 當爸的這麼問。

     “比如周星馳,你不是挺喜歡看他演的電影麼?你忘了爸爸媽媽帶你看過他主演的……” “《大話西遊》。

    他演孫悟空。

    ” “對對,你說你想當影視明星麼?” 兒子莊重地考慮了一會兒,淡淡地回答:“也行。

    ” 當爸的說:“兒子,這麼回答不可以。

    要非常肯定地回答——想,或不想。

    因為,這關系到你将來的人生前途,關系到爸媽如何盡快培養你成材的義務和責任。

    關系到達麼嚴肅的問題,你不可以僅僅用‘也行’兩個字回答!” 兒子又考慮了一會兒,小聲兒回答:“那……那就……想……” 于是,他們又一次不惜動用一點點有限的積蓄。

    又開始四處求人、送禮,搭上七拐八繞的關系,終于在本市最出名的少兒表演培訓學校招考前夕,搞到一張報考表。

     招考那一天下小雨。

    妻子因商店盤點清庫,得加班,是他陪着兒子去考的。

    偌大一個廳用屏風隔開,一半是考場,一半是候考場。

    考孩子時,不許家長往考場探頭探腦。

    但考場那邊兒的回答、朗頌、唱歌,屏風這邊卻能聽得一清二楚…… 忽然候考場一片騷動,是由于一顆據說當年受過培訓而如今成了“星”的二十來歲的靓妹的出現,家長們唧唧喳喳地傳言她是來兼當考場老師的。

     一位當媽的跟她認識,牽着自己的女兒走到她跟前,似乎胸有成竹地當衆問她自己為女兒“設計”的“形象”如何? 二十來歲的“星”将那花枝招展的女孩兒從頭到腳從腳到頭打量一番,遂将那當媽的扯到一旁,神秘兮兮悄悄地說:“你怎麼給女兒梳了兩條小辮兒?多沒時代感!多沒個性!我當年考取可是剪的短發,和男孩子的分頭差不多長的短發!老師們所以一眼就相中了我有培養前途!” 于是那原本胸有成竹的媽着急了,頓着一雙穿高跟鞋的腳直嚷嚷:“誰帶剪刀了誰帶剪刀了!誰帶了我花高價借用一次……” 還真有那有備無患的家長,當即從挎包裡掏出剪刀來,不過沒立刻租借給她,而是首先咔嚓兩剪刀,果斷地破釜沉舟地将自己女兒的兩條小辮剪了下來…… 于是那一把剪刀在些個帶了女兒來考的家長們手中傳、搶、奪。

    于是十幾分鐘以後,幾乎所有的小女孩兒們都變成了短發的假小子。

     那些個爸媽手裡攥着剪下來的一截截小辮兒不知該如何處置,而變成了假小子的小女孩們一個個體瞧我我瞧你面面相觑…… 忽然又是一片騷動——一輛嶄新的進口“子彈頭”轎車馳至門外停下。

    車門一開,依次下來八個大人!最後才下來一位西服革履的小小闊少,看去年齡最大也不超過十二歲。

    聽八個大人相互間的稱呼,不難判斷他們是那小小闊少的爸、媽、叔、姨、爺、奶、姥爺、姥姥。

    一幹人等簇擁着小小闊少,揚揚長長地便往屏風後直奔而去。

    這引起了其他家長們的憤憤不平,都嚷嚷着指責怎麼可似不排隊不等叫号? 那小小闊少的叔一瞪眼睛:“亂嚷嚷什麼?等不耐煩的出去!我們每年贊助二三萬,難道連這點兒優先的資格還沒有?” 霎時間大廳裡被鎮住得鴉雀無聲,家長們一個個噤若寒蟬,仿佛認為他才真正是決定自己兒女命運的人。

     那小小闊少的姨鶴立雞群地站在大廳中央打手機,以仿佛站在舞台上演話劇的音量說:“一會兒就離開!不過走走形式。

    其實沒這必要,可咱們貝奇心勁兒高哇!孩子嘛,也得滿足一下他走走過場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