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一個十七八歲的姑娘又是誰呢?她不高不矮的身材是多麼的苗條啊!她穿一件白色的布滿小藍花的短袖衫,一條藕色的裙子。
手臂和腿白皙得如同象牙,烏黑的齊耳的短發裹着一張标緻的鵝蛋臉兒,也白皙得如同象牙,兩腮泛着淡淡的紅暈。
她的眉很習,很細,也很長,眉梢一直延入到鬓發中。
在那樣兩條秀眉下,是一雙黑白分明的杏眼。
都說雙眼皮兒的眼睛,尤其女性的眼睛,毫無争議地美過于她們的單眼皮兒的眼睛。
他卻認為她那一雙單眼皮兒的杏眼,肯定是全中國無與倫比的最美的眼睛,那雙眼睛裡有一種恬靜無比的單純得像小鹿一樣的眼神兒。
她胸脯很豐滿,走路的姿态很悠然。
她腳穿一雙帶扣絆的平底的黑布鞋,未穿襪子,襯得她的腳面也白得如玉…… 那麼她究竟是誰呢? 他不知道。
那一年他已是一名初二的男生。
“文化大革命”早就開始了,他在去學校參加“大批判”活動的路上常看見她,她顯然也是一名初二或初三的女生,但顯然和他不是一所學校的,否則他們就有機會同路了。
他看見她時,她總是從一條坡路上悠然地走下來,而他則必須橫穿過那一條坡路走入一條胡同。
他往往故意低着頭放慢腳步走,待與她的距離接近了,才突然擡起頭,為的是能夠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她那張清麗的臉。
即使如此,他也從未能引起過她的注意。
是的,從未。
那一年的夏季他大約看見過她十五六次、有幸近距離欣賞過她七八次。
但她從未因他而放慢過腳步,目光也從未向他瞟過一次。
他雖然處心積慮地接近于她,雖然巴望着獲得到她的一瞥,哪怕是不經意的一瞥,但她卻渾然不覺。
她眼中的一種漠然的眼神兒,好像中國當年發生的一切天翻地覆的大事件,都一概地與她毫不相幹…… 第二個夏季,他就再也沒看見過她。
然而她成了他确曾暗戀過的一個戀人。
一個美得使他根本不敢想入非非隻不過希望再見到幾次哪怕一次的美神。
直至他現在四十六歲了,當年的她仍印象清晰地保留在他記憶中。
無論什麼時候隻要回想,她就會栩栩如生地從他的記憶中浮現出來,比他對自己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任何深刻記憶都難忘懷。
他明白,毫無疑問的,她将在自己的記憶中被珍藏一輩子了。
後來,他的父親由于心髒病而猝死。
父親在班上扛着一個沉重的麻袋沒走幾步一頭栽倒,死得那麼的容易。
再後來他母親患了癌症。
母親沒住過院,因為沒有工作單位,沒哪方面墊付醫藥費,也就住不起醫院,母親是一天天熬死在家裡的。
那是他記憶中最悲慘的一些日子,班級的初中畢業合影上甚至也沒有他。
在母親一天天病于床上苦熬的日子裡,他哪兒有心思照畢業照?也舍不得交那七角多錢。
母親臨終前,一手抓着他的手,一手抓着弟弟的手,噙淚告訴他——他并不是父母的親生兒子,與父母沒有血緣關系。
他是父母結婚三年多以後,父親從一個鐵路橋洞下撿的。
當年母親愁于不孕,于是一商議,就将他當自己的親生骨肉撫養着了。
不料才半年後,不知哪一副偏方對父母哪一方起了效用,母親竟又不可思議地懷上了孕,所生自然應是比他小一歲多的弟弟…… 母親說:“君生啊,兒呀,天地良心,媽對你究竟怎麼樣,你心裡總該是有數的。
媽不指望你年年為我和你爸燒紙上墳什麼的,隻求你能像照顧自己的親弟弟一樣,照顧好你弟。
不管親生不親生,你們倆可都是媽一手拉扯大的……” 那時刻他就伏在母親身上失聲痛哭,那真叫是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來。
他并不在乎什麼養母和生母的區别,也不在乎自己是被生下自己的女人緣何抛棄的,他隻是絕望于一位将他撫養大,并以她自己做人的道德準則諄諄教誨他的善良的女人眼睜睜地就要死了。
而她是這世界上最愛他的女人,也是他所最敬最親的女人。
他無法救她活下去的絕望,以及他以後也将沒機會報答她的恩情的絕望,使他恨不得替她死,陪她死…… 他一邊失聲痛哭一邊絕望地用自己的額撞炕沿。
撞得木炕沿咚咚響,撞得額頭腫了起來。
而母親,則流着淚哀求他:“兒呀兒呀,别這麼樣啊!”媽知道你心裡難受,可你這樣,媽看着心裡也難受啊!……” 母親骨瘦如柴的雙手,慌慌地抖抖地護着硬木炕沿,為的是不使他的額頭一下下直接磕在炕沿上 第二天,他和弟弟給母親淨臉
手臂和腿白皙得如同象牙,烏黑的齊耳的短發裹着一張标緻的鵝蛋臉兒,也白皙得如同象牙,兩腮泛着淡淡的紅暈。
她的眉很習,很細,也很長,眉梢一直延入到鬓發中。
在那樣兩條秀眉下,是一雙黑白分明的杏眼。
都說雙眼皮兒的眼睛,尤其女性的眼睛,毫無争議地美過于她們的單眼皮兒的眼睛。
他卻認為她那一雙單眼皮兒的杏眼,肯定是全中國無與倫比的最美的眼睛,那雙眼睛裡有一種恬靜無比的單純得像小鹿一樣的眼神兒。
她胸脯很豐滿,走路的姿态很悠然。
她腳穿一雙帶扣絆的平底的黑布鞋,未穿襪子,襯得她的腳面也白得如玉…… 那麼她究竟是誰呢? 他不知道。
那一年他已是一名初二的男生。
“文化大革命”早就開始了,他在去學校參加“大批判”活動的路上常看見她,她顯然也是一名初二或初三的女生,但顯然和他不是一所學校的,否則他們就有機會同路了。
他看見她時,她總是從一條坡路上悠然地走下來,而他則必須橫穿過那一條坡路走入一條胡同。
他往往故意低着頭放慢腳步走,待與她的距離接近了,才突然擡起頭,為的是能夠有機會近距離欣賞她那張清麗的臉。
即使如此,他也從未能引起過她的注意。
是的,從未。
那一年的夏季他大約看見過她十五六次、有幸近距離欣賞過她七八次。
但她從未因他而放慢過腳步,目光也從未向他瞟過一次。
他雖然處心積慮地接近于她,雖然巴望着獲得到她的一瞥,哪怕是不經意的一瞥,但她卻渾然不覺。
她眼中的一種漠然的眼神兒,好像中國當年發生的一切天翻地覆的大事件,都一概地與她毫不相幹…… 第二個夏季,他就再也沒看見過她。
然而她成了他确曾暗戀過的一個戀人。
一個美得使他根本不敢想入非非隻不過希望再見到幾次哪怕一次的美神。
直至他現在四十六歲了,當年的她仍印象清晰地保留在他記憶中。
無論什麼時候隻要回想,她就會栩栩如生地從他的記憶中浮現出來,比他對自己童年和少年時期的任何深刻記憶都難忘懷。
他明白,毫無疑問的,她将在自己的記憶中被珍藏一輩子了。
後來,他的父親由于心髒病而猝死。
父親在班上扛着一個沉重的麻袋沒走幾步一頭栽倒,死得那麼的容易。
再後來他母親患了癌症。
母親沒住過院,因為沒有工作單位,沒哪方面墊付醫藥費,也就住不起醫院,母親是一天天熬死在家裡的。
那是他記憶中最悲慘的一些日子,班級的初中畢業合影上甚至也沒有他。
在母親一天天病于床上苦熬的日子裡,他哪兒有心思照畢業照?也舍不得交那七角多錢。
母親臨終前,一手抓着他的手,一手抓着弟弟的手,噙淚告訴他——他并不是父母的親生兒子,與父母沒有血緣關系。
他是父母結婚三年多以後,父親從一個鐵路橋洞下撿的。
當年母親愁于不孕,于是一商議,就将他當自己的親生骨肉撫養着了。
不料才半年後,不知哪一副偏方對父母哪一方起了效用,母親竟又不可思議地懷上了孕,所生自然應是比他小一歲多的弟弟…… 母親說:“君生啊,兒呀,天地良心,媽對你究竟怎麼樣,你心裡總該是有數的。
媽不指望你年年為我和你爸燒紙上墳什麼的,隻求你能像照顧自己的親弟弟一樣,照顧好你弟。
不管親生不親生,你們倆可都是媽一手拉扯大的……” 那時刻他就伏在母親身上失聲痛哭,那真叫是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來。
他并不在乎什麼養母和生母的區别,也不在乎自己是被生下自己的女人緣何抛棄的,他隻是絕望于一位将他撫養大,并以她自己做人的道德準則諄諄教誨他的善良的女人眼睜睜地就要死了。
而她是這世界上最愛他的女人,也是他所最敬最親的女人。
他無法救她活下去的絕望,以及他以後也将沒機會報答她的恩情的絕望,使他恨不得替她死,陪她死…… 他一邊失聲痛哭一邊絕望地用自己的額撞炕沿。
撞得木炕沿咚咚響,撞得額頭腫了起來。
而母親,則流着淚哀求他:“兒呀兒呀,别這麼樣啊!”媽知道你心裡難受,可你這樣,媽看着心裡也難受啊!……” 母親骨瘦如柴的雙手,慌慌地抖抖地護着硬木炕沿,為的是不使他的額頭一下下直接磕在炕沿上 第二天,他和弟弟給母親淨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