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裡有一塊錢
關燈
小
中
大
長的白線,轉個彎,白線竟拉出一個天大的問号。
2 籬笆外頭,有人在招手。
蘋果枝桠一片花的粉白,遮住了那個人的臉,可是我想起來了:隔壁翠老太大約好要來喝杯茶,她來晚了,我也幾乎忘了這約會。
腰杆兒挺直的老太大很正式地和我握手,然後将左手托着的一盤蛋糕遞過來: "我知道你不會有時間烘蛋糕,"她說。
"所以我就烘了一個。
" 切蛋糕的時候,她再度為遲到道歉: "您知道我為什麼晚到嗎?今早在火車上,和一個年輕女人聊起來。
竟然是個蘇聯人,偷偷在這兒打工掙活……才來一個月,我就把她請到家裡吃午飯,帶她逛了逛,看看德國的環境……" 蘇聯?我記起來了。
在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裡。
翠老太大在結冰的小路上摔了一跤,差點跌壞了腿。
她到小村郵局去彙款,五百馬克。
彙入救濟蘇聯過冬的特别帳号。
每年入冬前。
翠老太大會囤積四十公斤的蘋果,存在陰涼的地下室。
"一次買四十斤,"她說,"可以比零買省下好幾塊錢呢!"她很得意地要我效法。
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踩着薄冰小路去彙五百塊錢……好多錢哪,對她而言——給一個她從不曾去過的國家,那遙遠的蘇聯? "這種蛋糕,"老太太選了一塊大的,放在我碟裡,"一定要新鮮吃,隔一天都不行。
" 我端上滾熱的茶,香氣彌漫着客廳。
"那個蘇聯女人,我送給她一袋衣服和化妝品,"老太太在茶裡加奶,她的手背上布滿了褐色斑點,"她顯得很難過,害我也覺得不知如何是好,似乎傷了她的自尊……她說,離開蘇聯以前,她一直以為不管怎樣蘇聯都是個世界強國哩!" "我沒到過蘇聯,可是,您可以說我對這個國家有着特别複雜的感覺,"她慢慢地喝茶,"您知道德軍在二次大戰期間包圍列甯格勒的曆史吧?圍城九百多天,列城内一草一木都被啃光,到父母易子而食的地步。
我不認得什麼蘇聯人,可是我覺得德國人對蘇聯人有曆史的債……我在幫着還債……" 她也知道她的五百馬克不知道會落在誰的手裡;她也知道一卡車一卡車來自德國的救濟物資,堵在蘇聯荒僻的轉運站口,不見得運輸得出去;她更知道蘇聯很大,再多的人再多的彙款,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她也看見,在電視上,"捐款蘇聯"變成一個如火如荼的媒體運動…… "您知道我是生在波蘭的德國人,戰敗後我們被趕出家園,流亡到德國,我那時隻有廿歲,在一個小農村裡總算找到了一個小學教師的工作。
住在一個沒有暖氣、沒有食物的小屋子裡。
每天下課之後,您知道我幹什麼嗎?" 老太太微笑着,眼裡流過回憶的一點柔和:"等孩子們都走光了,我這做老師的,逐行逐排地彎腰去撿孩子們吃剩掉落的面包碎屑,撿起來,帶回冰冷的房間,偷偷地吃……有時候,吃着吃着,眼淚就掉了下來……" "當時,有些農夫,種了些馬鈴薯、番茄,知道我是個流亡的外鄉人,總會一句話不說地,在窗前放個南瓜、幾粒馬鈴薯、三兩塊面包……" "我永遠記得那些慷慨給我面包的人。
今天我有面包吃,也希望分一塊出去,給沒有面包的人吃。
" 老太大眼光轉到窗外,有鳥雀來啄食我灑在草地上的玉米。
她看了一會,回過頭來,說: "您知道嗎?我們是連夜逃離波蘭的,蘇聯軍的炮火聲不斷地跟着我們的馬車。
我的姊姊,她突然跳下車往回跑,說是要去拿什麼結婚紀念的一個東西——她就再回不來了。
我後來聽說,那一夜她被蘇軍強暴了不知多少次……" 我們安靜地坐着,聽見教堂的鐘聲當當地響起。
一九九一年七月
2 籬笆外頭,有人在招手。
蘋果枝桠一片花的粉白,遮住了那個人的臉,可是我想起來了:隔壁翠老太大約好要來喝杯茶,她來晚了,我也幾乎忘了這約會。
腰杆兒挺直的老太大很正式地和我握手,然後将左手托着的一盤蛋糕遞過來: "我知道你不會有時間烘蛋糕,"她說。
"所以我就烘了一個。
" 切蛋糕的時候,她再度為遲到道歉: "您知道我為什麼晚到嗎?今早在火車上,和一個年輕女人聊起來。
竟然是個蘇聯人,偷偷在這兒打工掙活……才來一個月,我就把她請到家裡吃午飯,帶她逛了逛,看看德國的環境……" 蘇聯?我記起來了。
在剛過去的這個冬天裡。
翠老太大在結冰的小路上摔了一跤,差點跌壞了腿。
她到小村郵局去彙款,五百馬克。
彙入救濟蘇聯過冬的特别帳号。
每年入冬前。
翠老太大會囤積四十公斤的蘋果,存在陰涼的地下室。
"一次買四十斤,"她說,"可以比零買省下好幾塊錢呢!"她很得意地要我效法。
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踩着薄冰小路去彙五百塊錢……好多錢哪,對她而言——給一個她從不曾去過的國家,那遙遠的蘇聯? "這種蛋糕,"老太太選了一塊大的,放在我碟裡,"一定要新鮮吃,隔一天都不行。
" 我端上滾熱的茶,香氣彌漫着客廳。
"那個蘇聯女人,我送給她一袋衣服和化妝品,"老太太在茶裡加奶,她的手背上布滿了褐色斑點,"她顯得很難過,害我也覺得不知如何是好,似乎傷了她的自尊……她說,離開蘇聯以前,她一直以為不管怎樣蘇聯都是個世界強國哩!" "我沒到過蘇聯,可是,您可以說我對這個國家有着特别複雜的感覺,"她慢慢地喝茶,"您知道德軍在二次大戰期間包圍列甯格勒的曆史吧?圍城九百多天,列城内一草一木都被啃光,到父母易子而食的地步。
我不認得什麼蘇聯人,可是我覺得德國人對蘇聯人有曆史的債……我在幫着還債……" 她也知道她的五百馬克不知道會落在誰的手裡;她也知道一卡車一卡車來自德國的救濟物資,堵在蘇聯荒僻的轉運站口,不見得運輸得出去;她更知道蘇聯很大,再多的人再多的彙款,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她也看見,在電視上,"捐款蘇聯"變成一個如火如荼的媒體運動…… "您知道我是生在波蘭的德國人,戰敗後我們被趕出家園,流亡到德國,我那時隻有廿歲,在一個小農村裡總算找到了一個小學教師的工作。
住在一個沒有暖氣、沒有食物的小屋子裡。
每天下課之後,您知道我幹什麼嗎?" 老太太微笑着,眼裡流過回憶的一點柔和:"等孩子們都走光了,我這做老師的,逐行逐排地彎腰去撿孩子們吃剩掉落的面包碎屑,撿起來,帶回冰冷的房間,偷偷地吃……有時候,吃着吃着,眼淚就掉了下來……" "當時,有些農夫,種了些馬鈴薯、番茄,知道我是個流亡的外鄉人,總會一句話不說地,在窗前放個南瓜、幾粒馬鈴薯、三兩塊面包……" "我永遠記得那些慷慨給我面包的人。
今天我有面包吃,也希望分一塊出去,給沒有面包的人吃。
" 老太大眼光轉到窗外,有鳥雀來啄食我灑在草地上的玉米。
她看了一會,回過頭來,說: "您知道嗎?我們是連夜逃離波蘭的,蘇聯軍的炮火聲不斷地跟着我們的馬車。
我的姊姊,她突然跳下車往回跑,說是要去拿什麼結婚紀念的一個東西——她就再回不來了。
我後來聽說,那一夜她被蘇軍強暴了不知多少次……" 我們安靜地坐着,聽見教堂的鐘聲當當地響起。
一九九一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