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足迹

關燈


    她小口的啜着可樂,似乎那是很珍貴的飲料。

    喝完之後,她把拉環套在手指上,定定的看着出神。

     方木有些不解,開口問道:“還要喝麼?” 廖亞凡慢慢的轉過頭來,眼眶中已飽含淚水。

     “你看,”她舉起左手,臉上的表情如夢似幻,“它像不像戒指?” 第47中學殺人案已案發近一周,偵查工作進展緩慢。

    從以往的命案偵查經驗來看,确定作案動機後,就可以進一步鎖定嫌疑人範圍,逐一展開排查。

    然而,本案卻是個例外。

    楊學武所做的現場重建不可謂不精細,也得到了分局的認可,但是,卻絲毫無助于本案的偵查工作。

    警方以“報複”作為偵查思路,重點排查與于光自殺相關的人員,甚至對死者曾體罰過的其他學生及其社會關系都一一核實,卻始終一無所獲。

    對相關物證的調查也未缺的明顯進展。

    其中,鋼筆、習題集和A4白紙均為日常用品,查找其來源無異于大海撈針。

    至于保險箱和鐵鍊,經查,保險箱系浙江某保險櫃公司所産,在市内多家超市及辦公用品店均有銷售,查找購買者需假以時日。

    現場發現的鐵鍊經鑒定後,系牽引寵物狗所用的狗鍊,其銷售點同樣遍布全市,難以作為線索跟進。

     此外,分局對這起殺人案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懈怠情緒。

    參與偵辦此案的幹警多已為人父母,因為孩子,沒少受老師的氣。

    盡管自己這份工作讓每個警察都平添一份強悍之氣,但是自己孩子受到老師的體罰或者不公平待遇時,也隻能選擇忍氣吞聲。

    所以,這樣一個老師,因為體罰學生而遭到殘忍的報複,警察們所表現出來的态度,與其說是長期職業生涯所帶來的冷漠,還不如說是幸災樂禍。

    有的警察甚至說:“這案子還破什麼啊?就讓那些王八蛋老師看看,欺負學生是什麼下場!” 如果說這種聲音在警方内部隻是暗地流傳的話,社會輿論對第47中學殺人案的反應可謂沸反盈天。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恐怕就是C市電視台新聞頻道“C市導報”節目組。

    此前,節目組對于光自殺一事做了連續三天的跟蹤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而作為報道核心人物的魏明軍随後被殺,更是讓節目組感到興奮莫名。

    他們立刻抓住這一難得的新聞線索,不僅做了專題報導,還開通新聞熱線、微博和短信平台,邀請觀衆參與讨論。

    随着讨論的日益熱烈,節目組趁熱打鐵,會同“對話”欄目組辦了一期名為“血染的習題集”的電視訪談節目。

     節目邀請了市内多所高校的法學、心理學和教育學專家,第47中學的校長和于善平夫婦以及魏明軍的遺孀也在受邀之列。

     訪談被安排在當晚八點與新聞頻道播出,全市有近千萬觀衆收看了這個節目。

    節目現場氣氛熱烈,受邀專家分别從各個角度對這兩起悲劇進行了讨論和分析,場外觀衆也通過撥打熱線電話的方式參與節目。

    從專家和觀衆的觀點來看,對于善平夫婦更多的是同情,盡管魏明軍也是受害者之一,指責之聲卻不絕于耳。

     節目行将結束的時候,現場出現了意外,先是第47中學的校長因為難以忍受觀衆的指責甚至謾罵,當場拂袖而去。

    随即,于善平夫婦和魏明軍的遺孀爆發了争執。

    魏明軍的遺孀一再強調自己也是受害者,魏明軍已然被害,雖然他對于光的做法不妥,但是罪不至死。

    于光的媽媽則認為魏明軍一家根本沒有認錯的态度,情緒失控之下,更是起身向對方沖過去,伸手欲打,盡管被在場的嘉賓攔住,這個失去兒子的女人仍舊不依不饒。

     “他該死!該死!我隻恨為什麼不是我殺了他……那個人是大俠!英雄!” 這惡毒的話讓魏明軍的遺孀終于崩潰,她渾身抽搐了幾下之後。

    當場昏厥過去。

     盡管節目以一片混亂收場,但當晚的收視率創造了C市電視台的曆史記錄。

     同時,“那個人是大俠”的說法不胫而走。

     他是不是大俠,在警方看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盡快抓住他。

    然而,在這個城市中遊走的兇徒并非僅有他一個。

    很快,警方的精力就被其它惡性刑事案件分散掉,第47中學殺人案實際上處于一種擱置狀态。

     仍在繼續追查本案的,隻有兩個人。

    米楠和方木。

     在上次的案情分析會上,米楠沒有及時作出足迹分析的意見,讓分局領導略有不滿。

    實際上,米楠在近期一直處于一種情緒低落的狀态,整日把自己關在足迹室裡作分析和實驗。

    方木給她打過幾次電話,大多數都被拒絕接聽,即使接通,也隻是簡短的對話幾句,随後就挂斷。

     這不是方木喜歡的狀态。

    在廖亞凡重新出現之後,一切都改變了。

    相對于家裡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