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氣爽天高 猛鹫蒼鵬投網底 言甘計巧 悲聲慘血滿城東
關燈
小
中
大
刷生風,台下兩派的人也張口結舌,緊張萬狀。
“太極派”的朱劍秋連進三步,踏離宮,走坎位,振乾剛,用坤柔,招招使到極緻,霎時之間,秦如山左肩已中了一劍,鮮血湧濕衣袖,秦如山雖慘叫了一聲,但随即穩據台心,心想:“今日在衆目睽睽之下,我秦如山即使死于劍下,也要死得英雄!”立刻咬住下唇,忍住劇痛,鷹瞵虎視,向朱劍秋沖去。
因為他下定了決死之心,劍法再不局限于“昆吾派”的招式,隻找狠毒的去使,每招都對正朱劍秋要害殺去,這時朱劍秋雖然勝了一劍,但卻想保持全勝,極力避免為對方所傷,所以心中不知不覺已經改攻為守,劍勢也随而趨弱,用這來阻擋秦如山餓虎下山之勢,駁雜不定之招,反而顯得舉棋不定,束手束腳,隻見他出艮宮,退坤位,不自覺的已退近台邊,當秦如山一招“玉虎旋風”沖到之時,腳步一偏,竟爾滑了下去。
秦如山急速一個箭步,進據台邊,一不做,二不休,将劍一劃,竟将朱劍秋的手斬斷…… 當下鑼聲一響,齊大标宣布秦如山勝了這場,台邊又挂出了三個紅牌,表示這一場他共得了三點。
“昆吾派”的人均歡呼得意,可把“太極派”的人氣得個七竅生煙,因己方的人确實先跌下台來,此點無法否認。
但認為秦如山當朱劍秋離台之後,仍然揮劍斬人,有違下台傷人之義,均指責他不合規矩,有意欺人,所以都鼓噪起來。
齊大标見場中片混亂,立加制止,又道:“你們在場内須聽我的!手中見高下,刀劍不留情,各憑本事取勝。
誰個心服口不服,到場外去算賬,不許在這裡瞎鬧。
”說罷又吩咐台邊的手下道:“把他擡下去!”幾個人走過去将暈了過去的朱劍秋擡走。
當下吳驚天眼睛裡又是恨火,又是熱淚,捧着朱劍秋的斷臂,一擲擲向“昆吾派”的人那裡去,同時道:“趕明兒看你們不賠我們十條手臂!” 那邊李長騰舉手一接,答道:“多多承領!有本事再來做虧本生意!”“昆吾派”的人也跟着轟笑起來。
笑聲未己,已另有一人躍上台去。
那躍到台上的人,右手提着一把大刀,刀把上紮着一方火紅巾,極之惹眼。
那時秦如山一場得勝,意興甚豪,正欲離台。
那人忽對他道:“秦老頭子,我看你的劍不一定格外利,隻不過格外長,我憑這把鈍刀,想也對付得過去。
” 說話的人是“玄玄刀”的陳石頭,他本來是泰安的佃戶,後來因受不了咐主的壓迫,殺人留債,遠走膠州。
秦如山以前在泰安做過護院,陳石頭早就認識他,他們莊裡的一個佃戶的女兒叫做桂香的,本來與陳石頭相好,後來被秦如山糟蹋過,竟然上吊了,所以陳石頭對他早就有了根。
剛才又見他台下傷人,心裡更按捺不住。
他與“太極劍”朱劍秋那群人雖然素不相識,可是也有一點淵源,因為“玄玄刀”與“太極劍”都是張三豐祖師所傳,所以也可說是分枝而同幹。
就為了這幾點關系,他就從觀衆座中走上台去,要與秦如山較個高下。
他的嘴不大饒人,剛才說秦如山的劍不是“利”而是“長”,就是暗諷他台下傷人。
秦如山回頭一看,覺得發證的人好生面善,思索一陣,終于也辨認出來,心想這殺人犯怎麼也鬥膽到了這裡來,不禁大為生氣,便對他罵道:“你這混蛋原來還留着命,竟敢當衆對你老子胡說八道,大概是活得膩了?” 陳石頭冷笑道:“你這老而不别僅嘴兇,别看我陳石頭爛命一條,有本事你來取去!” 其時“昆吾派”的人見秦如山已大戰了一場,又怕堕對方輪戰之計,都想勸他下去,可又為着他的面子,不能出口,但李長騰實在忍耐不住了,便對他道:“師傅,讓我去收拾這小子。
” 陳石頭便對他道:“這位哥兒别忙,讓我先對付了你師傅,再來找你。
有例在先,也是兩場作一場打,你覺得如何?” 這一來更不給“昆吾派”留面子,秦如山也更下不了台,乃憤怒地罵道:“你這混蛋不知死活,看我斬你個七零八碎!”乃揮劍來剌。
陳石頭一刀格住,喝道:“糟老頭且慢,讓我先問一同。
”說罷轉頭向吳驚天方面道:“你們要左手還是要右手?”他這句話本來是用來氣秦如山而幫“太極派”的,可奈“太極派”的人聽來,卻另是一番滋味,他們想:“難道我們報不了此仇,倒要你這小子出頭!”所以不但不領情,反而生了反感。
當下吳驚天隻哼了一聲。
陳石頭一時想不到那許多,回頭對秦如山道:“他們不好意思開價,還是我來跟你講生意吧,糟老頭,先借左手!”說着便運刀直劈。
秦如山用劍一撩,想不到對方刀力沉雄,手中劍幾乎震去。
秦如山見陳石刀力沉雄,不敢輕慢,但心中禁不住奇怪:“數年不見,這年頭傻腦的土包子,他從哪裡學得這等本事?”殊不知陳石頭遠走膠州之後,就結識了“玄玄平庸之輩可比,否則手中劍剛才已經被震脫手。
當下秦如山雖避開了對方第一次猛烈的刀鋒,無奈陳石頭究竟勢準力猛,展、抹、砍、劈,毫不放松,所謂“雙刀看的是走,單刀看的是手”,他除了右手中的刀兇猛如虎之外,一隻左掌,随刀進退,裹身擊敵,簡直如虎添翼。
秦如山鹫起鹘落,但陳石頭一交上了手,一把刀連綿不絕,任憑秦如山左飄右忽,那摺摺的刀光總是不離眉睫,不容他有絲毫喘息的機會。
戰了五十六個回合,秦如山雖未被對方的鋒刃粘着皮肉,卻實在已氣力不繼。
但他深知刀劍無情,臨危更其心亂不得,所以一面避免吃虧,一面亦專心消耗陳石頭的精力,以便可乘之隙。
戰又移時,陳石頭刀法一松,他即反守為攻,一連三劍,一招狠過一招,專取對方右腕,可奈陳石頭也粗中有細,他記起了程三玄教他的一個口訣:“一招勇,兩招松,三招便或空”,這是臨敵時的大忌,這口訣是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變通出來的,程三玄教他時,要他時時要保留餘勁。
目下他見秦如山連進三招,狠雖是狠,究竟餘勁無多,所以一直到他最後一招“青龍探海”戳過來時,方運足全力,用刀背劈下去,立聞噹的一聲,秦如山的劍已被震落地下。
“昆吾派”的人均以為陳石頭利刀再起之處,秦如山一定濺血橫屍。
怎知陳石頭卻停刀不動,大聲對秦如山道:“糟老頭,你認輸吧!”秦如山哪受得了這當衆的折辱,倒吸了一口氣,立刻揮掌上前,意欲死拼。
陳石頭持刀一擋,左手撿起地上的劍,又大聲道:“我不殺手無寸鐵的人,把家夥拿去?”說着把劍向秦如山抛去。
秦如山把劍接,運盡全身所有的内勁,手一閃,即見一道寒光疾如鷹隼,直向陳石頭胸口飛去,這舍命的一招,叫做“荊轲擊柱”,乃屬秦如山的孤注一擲,眼見陳石頭即将穿胸而死,怎料他“玄玄刀”一挑,回身一拖,右腳起處,秦如山慘叫一聲,已跌落台下。
忽見那邊看台上一陣紛亂,原來剛才秦如山的飛劍被陳石頭一挑之後,竟自飛向人叢,幸有一人騰身接住。
與此同時,另一邊也人聲雜沓,原來陳石頭把秦如山的一條斷臂撿起,擲向“太極派”的人那邊去。
兩邊的紛擾之聲未已,那騰身接劍的人從人叢中走出來,走到“昆吾派”的人那裡,雙手捧劍,向李長騰一揖,把劍遞過去,同時道:“諸位英雄請将寶劍收回,小徒一時鹵莽,十分得罪,待這場比武過後,本人一定帶他前來賠罪!”說這話的人是“玄玄刀”的程三玄。
“昆吾派”的人不聽猶可,聽得這是陳石頭方面的人之後,個個怒形于色,恨不得殺之而甘心。
當下李長騰拒不接劍,睨視一下他身邊的一位老者,那老者看着程三玄冷冷地一笑,緩聲道:“你們太極派确有兩手,可是也不過一條手臂換一條手臂,兩不相虧。
難道由你來講講人情,我們]的生意就不做了麼?” 程三玄知道對方誤會了他與陳石頭是“太極派”的人,乃趕緊解釋道:“我們跟太極派的人不是一路,也沒有幫拳的意思,隻是小徒一時鹵莽,請諸位萬勿誤會。
”說罷又捧劍向那老者送去。
那老者收了冷笑,卻仍舊拒而不接。
程三玄一一再卑詞謝過,對方總不接受,心中也感不快,但仍然面色謙和,向那老者捧劍再揖。
但對方面色更加嚴厲,雙目如火,咄咄逼人,程三玄再也忍受不了,乃将捧着的劍向地下一放,轉身便走。
怎料那老者伸臂一攔,有如鐵棒當胸,欲行不得。
那老者随将地上的劍拾起,随手一揮,劍柄即沒入地中,劍尖如筍向天,留在地面的隻剩一尺左右,他并對程三玄道:“請在這裡稍候,好為令徒收屍。
” 那時李長騰向老者遞過一劍道:“師公,你的劍。
”那老者傲笑一聲,利劍出鞘,立即躍登台上。
程三玄知道憑陳石頭那點火候,恐怕敵不過那位老者,所以也随着跳上台去,擋在陳石頭的面前,對那老者道:“勞動你老人家去鬥那無名小子,豈不斤兩不稱麼?” 那老者一聽,知道對方是要與自己交手,又想:“他的話也未嘗無理,憑我這把年紀,即使把那小子殺死台上,人家不也會說我是欺弱怕硬?”當下擺了一個架式,對程三玄道:“老夫極願一一領教,請亮兵器吧!” 程三玄心想:“兵器上手,雙方易于殺傷,這更不是解怨之道。
” 主意打定,乃有意大聲地對那老者道:“我們不用兵器,若果老英雄能把我迫落台下,我一樣認輸。
” 台下四邊的人聽到程三玄此言,都注視着那老者。
那老者雖然恨不得三招兩劍即把對方刺倒,為秦如山洩恨,可是總不能用自己的劍去鬥對方的肉掌,要不更要招人恥笑,無可奈何,乃将劍向台下一扔,李長騰立時接住。
那時程三玄已作了一個拳式,向那老者一挂道:“請老英雄教訓吧!”那老者給他一再挑撥,再也忍耐不住,一個箭步,拳随掌上,對正程三玄面門打去。
那老者向程三玄面門攻去,掌風如霆,程三玄一閃腰,一撤腿,總算避開了這淩厲的一擊,但知對方的拳掌都已有深厚的功力。
要知那老者是“昆吾派”的第五傳弟子,當年潘元圭把“昆吾劍”傳與孟教華,孟教華傳與馮希陽,馮希陽傳與鄂棣園,鄂棣園傳與賈雲鶴,賈雲鶴傳與劉文石,從此枝葉繁茂,那老者也就是“文”字輩的人,叫做吳文璧。
單從這“石”、“璧”兩字去看,就可以意會到賈雲鶴當年對他,比對劉文石更為珍愛。
他使的那套拳掌會乃從“昆吾劍”變化而來,将“昆吾劍”的八八六十四趟,先則拳掌各一,陰陽互濟,化為一百二十八數,再又就左右、前後、上下正反之宜,八八互生,再化變為千零二十四數,所以有千變萬化之妙,同門的人替他那套拳掌安上一個名字,叫做“陰陽八合拳”。
剛才他打向程三玄面門那一式,叫做“冬雷春雨”,掌用剛勁,如冬雷劈空,屬陽性;拳用柔術,如春雨化泥,屬陰性。
而所謂“陰柔”不過就其表面而言,實則内力比“陽剛”之式更重,對方如隻注意避其陽剛之掌,而疏忽了他那陰柔之拳,往往後悔莫及。
吳文璧被程三玄一個“霹靂拳”震開之後,因掌剛拳柔及掌柔拳剛兩式均先後為程三玄所破,而且迅速還招,中途截劈,力大功深,上場時的輕敵之心,早已不複存在。
他雙目圓光四射,有如日月當空,無隙不窺,萬物皆照,又複蓄氣丹田,聚力腕底,設法破對方的“霹靂拳”,此時仍然掌先拳後,引誘程三玄來劈,待到半途,突偏身削其腕脈,果然掌随風到,程三玄以意料不及,中了一掌,扒的一聲,雙方均覺劇痛異常。
程三玄雖被擊中,因為運用了消卸功夫,實在所傷甚輕,此時又一個連環掌,從橫處向吳文璧削去,程三玄這兩下用的是“玄玄刀”中的“橫掃千軍”之法,不過是以掌代刀。
吳文璧見他掌利如刀,橫裡掃來,有撥雲見日之勁,急用由“昆吾劍”化變而來的“摸失扶手”之法,消掌進拳,同時心中也不覺驚,他想:“剛才我對正他的腕脈一擊,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一百斤力總有,他竟并未受措,而仍迅速還掌,此人絕不可輕視!” 其實吳文璧這種想法,在旁觀戰的宋一龍也早就有了,他初見程三玄使用“霹靂拳”的拳法,很快便想起了柳含英,所以對于他後來的每一招,都很留心去看,更覺他進退迎拒,幾乎無一樣不與柳含英相同,心中更是驚怪。
當下見吳文璧兩拳重似雙槌,利如鐵鳌,同時向程三玄兩邊太陽穴夾擊,想把程三玄圓咕咕的一顆頭顱砸成齑粉! 正當危交眉睫之際,程三玄忽獨樹右掌,直切吳文璧兩拳。
隻聽嘞的一聲,吳文璧的指節已經沁血。
宋一龍知道這一下叫做“如來飛
“太極派”的朱劍秋連進三步,踏離宮,走坎位,振乾剛,用坤柔,招招使到極緻,霎時之間,秦如山左肩已中了一劍,鮮血湧濕衣袖,秦如山雖慘叫了一聲,但随即穩據台心,心想:“今日在衆目睽睽之下,我秦如山即使死于劍下,也要死得英雄!”立刻咬住下唇,忍住劇痛,鷹瞵虎視,向朱劍秋沖去。
因為他下定了決死之心,劍法再不局限于“昆吾派”的招式,隻找狠毒的去使,每招都對正朱劍秋要害殺去,這時朱劍秋雖然勝了一劍,但卻想保持全勝,極力避免為對方所傷,所以心中不知不覺已經改攻為守,劍勢也随而趨弱,用這來阻擋秦如山餓虎下山之勢,駁雜不定之招,反而顯得舉棋不定,束手束腳,隻見他出艮宮,退坤位,不自覺的已退近台邊,當秦如山一招“玉虎旋風”沖到之時,腳步一偏,竟爾滑了下去。
秦如山急速一個箭步,進據台邊,一不做,二不休,将劍一劃,竟将朱劍秋的手斬斷…… 當下鑼聲一響,齊大标宣布秦如山勝了這場,台邊又挂出了三個紅牌,表示這一場他共得了三點。
“昆吾派”的人均歡呼得意,可把“太極派”的人氣得個七竅生煙,因己方的人确實先跌下台來,此點無法否認。
但認為秦如山當朱劍秋離台之後,仍然揮劍斬人,有違下台傷人之義,均指責他不合規矩,有意欺人,所以都鼓噪起來。
齊大标見場中片混亂,立加制止,又道:“你們在場内須聽我的!手中見高下,刀劍不留情,各憑本事取勝。
誰個心服口不服,到場外去算賬,不許在這裡瞎鬧。
”說罷又吩咐台邊的手下道:“把他擡下去!”幾個人走過去将暈了過去的朱劍秋擡走。
當下吳驚天眼睛裡又是恨火,又是熱淚,捧着朱劍秋的斷臂,一擲擲向“昆吾派”的人那裡去,同時道:“趕明兒看你們不賠我們十條手臂!” 那邊李長騰舉手一接,答道:“多多承領!有本事再來做虧本生意!”“昆吾派”的人也跟着轟笑起來。
笑聲未己,已另有一人躍上台去。
那躍到台上的人,右手提着一把大刀,刀把上紮着一方火紅巾,極之惹眼。
那時秦如山一場得勝,意興甚豪,正欲離台。
那人忽對他道:“秦老頭子,我看你的劍不一定格外利,隻不過格外長,我憑這把鈍刀,想也對付得過去。
” 說話的人是“玄玄刀”的陳石頭,他本來是泰安的佃戶,後來因受不了咐主的壓迫,殺人留債,遠走膠州。
秦如山以前在泰安做過護院,陳石頭早就認識他,他們莊裡的一個佃戶的女兒叫做桂香的,本來與陳石頭相好,後來被秦如山糟蹋過,竟然上吊了,所以陳石頭對他早就有了根。
剛才又見他台下傷人,心裡更按捺不住。
他與“太極劍”朱劍秋那群人雖然素不相識,可是也有一點淵源,因為“玄玄刀”與“太極劍”都是張三豐祖師所傳,所以也可說是分枝而同幹。
就為了這幾點關系,他就從觀衆座中走上台去,要與秦如山較個高下。
他的嘴不大饒人,剛才說秦如山的劍不是“利”而是“長”,就是暗諷他台下傷人。
秦如山回頭一看,覺得發證的人好生面善,思索一陣,終于也辨認出來,心想這殺人犯怎麼也鬥膽到了這裡來,不禁大為生氣,便對他罵道:“你這混蛋原來還留着命,竟敢當衆對你老子胡說八道,大概是活得膩了?” 陳石頭冷笑道:“你這老而不别僅嘴兇,别看我陳石頭爛命一條,有本事你來取去!” 其時“昆吾派”的人見秦如山已大戰了一場,又怕堕對方輪戰之計,都想勸他下去,可又為着他的面子,不能出口,但李長騰實在忍耐不住了,便對他道:“師傅,讓我去收拾這小子。
” 陳石頭便對他道:“這位哥兒别忙,讓我先對付了你師傅,再來找你。
有例在先,也是兩場作一場打,你覺得如何?” 這一來更不給“昆吾派”留面子,秦如山也更下不了台,乃憤怒地罵道:“你這混蛋不知死活,看我斬你個七零八碎!”乃揮劍來剌。
陳石頭一刀格住,喝道:“糟老頭且慢,讓我先問一同。
”說罷轉頭向吳驚天方面道:“你們要左手還是要右手?”他這句話本來是用來氣秦如山而幫“太極派”的,可奈“太極派”的人聽來,卻另是一番滋味,他們想:“難道我們報不了此仇,倒要你這小子出頭!”所以不但不領情,反而生了反感。
當下吳驚天隻哼了一聲。
陳石頭一時想不到那許多,回頭對秦如山道:“他們不好意思開價,還是我來跟你講生意吧,糟老頭,先借左手!”說着便運刀直劈。
秦如山用劍一撩,想不到對方刀力沉雄,手中劍幾乎震去。
秦如山見陳石刀力沉雄,不敢輕慢,但心中禁不住奇怪:“數年不見,這年頭傻腦的土包子,他從哪裡學得這等本事?”殊不知陳石頭遠走膠州之後,就結識了“玄玄平庸之輩可比,否則手中劍剛才已經被震脫手。
當下秦如山雖避開了對方第一次猛烈的刀鋒,無奈陳石頭究竟勢準力猛,展、抹、砍、劈,毫不放松,所謂“雙刀看的是走,單刀看的是手”,他除了右手中的刀兇猛如虎之外,一隻左掌,随刀進退,裹身擊敵,簡直如虎添翼。
秦如山鹫起鹘落,但陳石頭一交上了手,一把刀連綿不絕,任憑秦如山左飄右忽,那摺摺的刀光總是不離眉睫,不容他有絲毫喘息的機會。
戰了五十六個回合,秦如山雖未被對方的鋒刃粘着皮肉,卻實在已氣力不繼。
但他深知刀劍無情,臨危更其心亂不得,所以一面避免吃虧,一面亦專心消耗陳石頭的精力,以便可乘之隙。
戰又移時,陳石頭刀法一松,他即反守為攻,一連三劍,一招狠過一招,專取對方右腕,可奈陳石頭也粗中有細,他記起了程三玄教他的一個口訣:“一招勇,兩招松,三招便或空”,這是臨敵時的大忌,這口訣是從“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變通出來的,程三玄教他時,要他時時要保留餘勁。
目下他見秦如山連進三招,狠雖是狠,究竟餘勁無多,所以一直到他最後一招“青龍探海”戳過來時,方運足全力,用刀背劈下去,立聞噹的一聲,秦如山的劍已被震落地下。
“昆吾派”的人均以為陳石頭利刀再起之處,秦如山一定濺血橫屍。
怎知陳石頭卻停刀不動,大聲對秦如山道:“糟老頭,你認輸吧!”秦如山哪受得了這當衆的折辱,倒吸了一口氣,立刻揮掌上前,意欲死拼。
陳石頭持刀一擋,左手撿起地上的劍,又大聲道:“我不殺手無寸鐵的人,把家夥拿去?”說着把劍向秦如山抛去。
秦如山把劍接,運盡全身所有的内勁,手一閃,即見一道寒光疾如鷹隼,直向陳石頭胸口飛去,這舍命的一招,叫做“荊轲擊柱”,乃屬秦如山的孤注一擲,眼見陳石頭即将穿胸而死,怎料他“玄玄刀”一挑,回身一拖,右腳起處,秦如山慘叫一聲,已跌落台下。
忽見那邊看台上一陣紛亂,原來剛才秦如山的飛劍被陳石頭一挑之後,竟自飛向人叢,幸有一人騰身接住。
與此同時,另一邊也人聲雜沓,原來陳石頭把秦如山的一條斷臂撿起,擲向“太極派”的人那邊去。
兩邊的紛擾之聲未已,那騰身接劍的人從人叢中走出來,走到“昆吾派”的人那裡,雙手捧劍,向李長騰一揖,把劍遞過去,同時道:“諸位英雄請将寶劍收回,小徒一時鹵莽,十分得罪,待這場比武過後,本人一定帶他前來賠罪!”說這話的人是“玄玄刀”的程三玄。
“昆吾派”的人不聽猶可,聽得這是陳石頭方面的人之後,個個怒形于色,恨不得殺之而甘心。
當下李長騰拒不接劍,睨視一下他身邊的一位老者,那老者看着程三玄冷冷地一笑,緩聲道:“你們太極派确有兩手,可是也不過一條手臂換一條手臂,兩不相虧。
難道由你來講講人情,我們]的生意就不做了麼?” 程三玄知道對方誤會了他與陳石頭是“太極派”的人,乃趕緊解釋道:“我們跟太極派的人不是一路,也沒有幫拳的意思,隻是小徒一時鹵莽,請諸位萬勿誤會。
”說罷又捧劍向那老者送去。
那老者收了冷笑,卻仍舊拒而不接。
程三玄一一再卑詞謝過,對方總不接受,心中也感不快,但仍然面色謙和,向那老者捧劍再揖。
但對方面色更加嚴厲,雙目如火,咄咄逼人,程三玄再也忍受不了,乃将捧着的劍向地下一放,轉身便走。
怎料那老者伸臂一攔,有如鐵棒當胸,欲行不得。
那老者随将地上的劍拾起,随手一揮,劍柄即沒入地中,劍尖如筍向天,留在地面的隻剩一尺左右,他并對程三玄道:“請在這裡稍候,好為令徒收屍。
” 那時李長騰向老者遞過一劍道:“師公,你的劍。
”那老者傲笑一聲,利劍出鞘,立即躍登台上。
程三玄知道憑陳石頭那點火候,恐怕敵不過那位老者,所以也随着跳上台去,擋在陳石頭的面前,對那老者道:“勞動你老人家去鬥那無名小子,豈不斤兩不稱麼?” 那老者一聽,知道對方是要與自己交手,又想:“他的話也未嘗無理,憑我這把年紀,即使把那小子殺死台上,人家不也會說我是欺弱怕硬?”當下擺了一個架式,對程三玄道:“老夫極願一一領教,請亮兵器吧!” 程三玄心想:“兵器上手,雙方易于殺傷,這更不是解怨之道。
” 主意打定,乃有意大聲地對那老者道:“我們不用兵器,若果老英雄能把我迫落台下,我一樣認輸。
” 台下四邊的人聽到程三玄此言,都注視着那老者。
那老者雖然恨不得三招兩劍即把對方刺倒,為秦如山洩恨,可是總不能用自己的劍去鬥對方的肉掌,要不更要招人恥笑,無可奈何,乃将劍向台下一扔,李長騰立時接住。
那時程三玄已作了一個拳式,向那老者一挂道:“請老英雄教訓吧!”那老者給他一再挑撥,再也忍耐不住,一個箭步,拳随掌上,對正程三玄面門打去。
那老者向程三玄面門攻去,掌風如霆,程三玄一閃腰,一撤腿,總算避開了這淩厲的一擊,但知對方的拳掌都已有深厚的功力。
要知那老者是“昆吾派”的第五傳弟子,當年潘元圭把“昆吾劍”傳與孟教華,孟教華傳與馮希陽,馮希陽傳與鄂棣園,鄂棣園傳與賈雲鶴,賈雲鶴傳與劉文石,從此枝葉繁茂,那老者也就是“文”字輩的人,叫做吳文璧。
單從這“石”、“璧”兩字去看,就可以意會到賈雲鶴當年對他,比對劉文石更為珍愛。
他使的那套拳掌會乃從“昆吾劍”變化而來,将“昆吾劍”的八八六十四趟,先則拳掌各一,陰陽互濟,化為一百二十八數,再又就左右、前後、上下正反之宜,八八互生,再化變為千零二十四數,所以有千變萬化之妙,同門的人替他那套拳掌安上一個名字,叫做“陰陽八合拳”。
剛才他打向程三玄面門那一式,叫做“冬雷春雨”,掌用剛勁,如冬雷劈空,屬陽性;拳用柔術,如春雨化泥,屬陰性。
而所謂“陰柔”不過就其表面而言,實則内力比“陽剛”之式更重,對方如隻注意避其陽剛之掌,而疏忽了他那陰柔之拳,往往後悔莫及。
吳文璧被程三玄一個“霹靂拳”震開之後,因掌剛拳柔及掌柔拳剛兩式均先後為程三玄所破,而且迅速還招,中途截劈,力大功深,上場時的輕敵之心,早已不複存在。
他雙目圓光四射,有如日月當空,無隙不窺,萬物皆照,又複蓄氣丹田,聚力腕底,設法破對方的“霹靂拳”,此時仍然掌先拳後,引誘程三玄來劈,待到半途,突偏身削其腕脈,果然掌随風到,程三玄以意料不及,中了一掌,扒的一聲,雙方均覺劇痛異常。
程三玄雖被擊中,因為運用了消卸功夫,實在所傷甚輕,此時又一個連環掌,從橫處向吳文璧削去,程三玄這兩下用的是“玄玄刀”中的“橫掃千軍”之法,不過是以掌代刀。
吳文璧見他掌利如刀,橫裡掃來,有撥雲見日之勁,急用由“昆吾劍”化變而來的“摸失扶手”之法,消掌進拳,同時心中也不覺驚,他想:“剛才我對正他的腕脈一擊,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一百斤力總有,他竟并未受措,而仍迅速還掌,此人絕不可輕視!” 其實吳文璧這種想法,在旁觀戰的宋一龍也早就有了,他初見程三玄使用“霹靂拳”的拳法,很快便想起了柳含英,所以對于他後來的每一招,都很留心去看,更覺他進退迎拒,幾乎無一樣不與柳含英相同,心中更是驚怪。
當下見吳文璧兩拳重似雙槌,利如鐵鳌,同時向程三玄兩邊太陽穴夾擊,想把程三玄圓咕咕的一顆頭顱砸成齑粉! 正當危交眉睫之際,程三玄忽獨樹右掌,直切吳文璧兩拳。
隻聽嘞的一聲,吳文璧的指節已經沁血。
宋一龍知道這一下叫做“如來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