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塗炭而已。
” 李靖道:“世子既然仁懷天心,又何必去收集修編呢?” 李世民道:“我編這本書的目的。
乃藉此以殺止殺,我所取的戰役,大部份都是以少制衆,以弱擊強的奮襲之戰,以最小的犧牲,去換取最大的戰果。
因此,我不想廣為流傳出去,設若流入一個獨夫暴君之手,将不知要作多少孽。
目前這部書僅德言兄與我兩個人過目,将來加入先生,也就是三個人了,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深入了解。
” 李靖道:“世子不是說這是一部教戰之書,要刻版拓印,給所有将領們作參照嗎?” “不錯,那隻是半部而已,舉出各種範例,指明取勝與成功之道,讓他們自行揣摩去,至於那些分析、評介,則隻有主帥才得過目。
” 劉文靜道:“是啊!世子撰書的書房,禁戒森嚴,除了徐公子之外,任何人都不得進入。
大家都知道這是唐營中最高的機密,藥師先生一來就得參與機密,可見世子對先生的倚重!”言下頗有點酸溜溜的感覺。
李世民笑道:“劉先生莫不是被擋了兩次駕而生氣了?” 劉文靜這:“這個卑職怎麼敢!卑職是個文人,不解武事,真要看到了,也是莫名其妙。
那兩次卑職是有急事要找世子禀報,并不是要去窺探機密。
” 李世民道:“劉先生既然知這自己是文人,就不該往那個地方去。
我一向是文武分開的,文書房絕無武人插足,武備室也嚴禁文人進入,誰都不能例外,各司其職,各守其分,才不至混淆。
” 劉文靜讪然道:“是,是,那是卑職魯莽。
” 李世民又道:“劉先生,你是父王的智囊,也可以算是我的長輩,父王對你言聽計從,出入内戶不禁,但在我這裡不行,我是分得很清楚的,将來能夠自由出入武文兩處簽押房的隻有一個藥師先生。
” 李靖忙道:“這個李靖不敢要求例外。
” 李世民道:“這不是例外,是我認為先生文武兩途,都堪當重寄,自然沒有避忌先生的道理。
我之所以要将兩處規劃界限,不準往來,主要是沒有遇上身兼文武的人,沒有那分素養,知道的事多了并不是好事。
” 劉文靜又碰了一個釘子,隻有唯唯不作聲了。
由這件事,李靖對李世民又多了一層認識,也多了一分敬意與好感,這個年輕人是了不起,見得遠,有魄力,有擔代,能知人,也能用人。
李靖從狄去邪那兒學來一點相人術很神妙,他不會看一般人,隻會看皇帝。
一個人是否成為真命天才明主,不但相貌氣質要夠,而且胸襟修養也要夠。
這個年輕人符合每一個條件,難道他真是未來的真命天子?真命天子,不必刻意去找,自然而然,他會自己出來的。
雖然無法預先知道他的模樣,但是此人一出現,就會給人一種與衆不同的感覺,自然而然地能認出他來。
李靖心中已隐隐地有這種感覺,這個年輕人,将來一定是皇帝…… 而且一定是名垂千古不朽的皇帝,隻要跟着他,将來也必将有一番千秋不磨的偉大事業,隻要是這一個判斷不錯,其他的倒不必期之過切了。
一個不朽的皇帝,必然要先建立一個不朽的帝國,那可不是一步能蹴的。
一切都決定了,就要商量聯合作戰的事,依李世民的意思,當時就要将兵符交給李嫡。
但是李靖自己反對道:“世子,這畢竟要唐公才能決定,且待諸異日再說吧!” “沒問題,父王已經授我全權處理了。
” 李靖笑道:“那隻是指軍機上的一切措施,卻沒有将兵符轉移包括在内,此其一;李靖新進,未有寸功之獻,遽受重寄,恐怕也難以令人心服。
” “先生别這麼想,隻要世民支持你,任何人都不會反對的,何況先生聲望卓隆,無人不知。
” 李靖莊嚴地道:“蒙世子厚愛,李靖也不敢妄自菲薄,李靖若歸唐,沖鋒陷陣非我所長,但居間策劃,李靖倒是小有心得。
不過憑空一句話,要别人聽我,李靖自己也不敢如此要求,且待這一次戰後,等李靖稍有表現,世子歸報唐公也好說話些。
” 李世民道:“可是刻下正要對宇文成都用兵,先生若不掌兵符,如何能使事權統一?” 李靖笑道:“世子仍請掌兵符,李靖當率所部配合世子作戰,若李靖有需世子支援之處,自當透過德言兄,向世子請示好了。
” 李世民再三固請,李靖堅持不肯,也隻得罷了。
接下去是商讨用兵配合的細節,李靖留下了徐德言與樂昌公主,請李世民帶了劉文靜與柴紹回營。
李世民知道李靖用兵如神,精於策劃,不願有太多人與聞,尤其是劉文靜好用詭謀,對李靖的用兵一定會有很多詢問,勢将造成很大的困擾。
若是将劉文靜撇開,則他目前正受唐公的重視,派出來也是居于臨軍和地位,不便太過於冷落他,所以乾脆自己把他帶了回去。
劉文靜不想走,他倒沒有惡意,隻是想對李靖作更深一層的了解,遊說李靖來歸,他也盡了很大的力,在唐公面前一力促成,唐公派他前來,也是主辦這件事。
不過他發現見到李靖之後,自己好像沒什麼用了,心中不由悶悶不樂。
忍不住在歸途上發牢騷說:“李藥師的才幹是不錯的,隻是太過於狂傲,目中無人,将來是很難與人合作。
”柴紹笑道:“這倒是不錯,他那人可以交朋友,因為他對朋友熱心,一諾千金,急人之難,為了幫助人可以連性命都不要;但是卻很難與人共事,因為他做事有一定的方針,不會受别人的影響。
” 李世民道:“這正是一個将帥的氣魄,為将者,決勝於方寸之間,必須要有專斷獨行的氣魄,才不會受人家的影響。
”劉文靜道:“這樣剛愎自用,不是太危險了嗎?萬一他的判斷錯誤,又不肯受人的勸告……” 李世民道:“劉先生,你是文人,不解用兵,身為主帥的人,本來就是一個最孤獨的人,他必須對戰局負全責,失敗了無可推托,所以他們也很少需要别人的意見。
而且别人也很難給他正确的意見,因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對全局有充分的了解。
” 劉文靜忍不住道:“照世子的說法,這将帥的人選,可就太難求了。
” “不錯,所以才說:三軍易得,一将難求。
” “既是如此,元帥身邊為什麼要那麼多的參贊呢?” “那隻是提供各項資料,幫助主帥去了解戰局,最後的決策卻是主帥一個人來決定。
我舉個例子好了:假如一個主帥分配任務時,分發一支弱兵去攻擊敵人的主力。
在别人看來,這無異是飛蛾撲火,必死無疑……” 劉文靜道:“沒有這麼笨的主帥吧!” 李世民笑道:“有!而且還是曆史上的名将,他派這支軍隊出去,原是準備送死的,目的在吸住敵方主力,而且誘敵深入,然後以兩翼包抄合擊,殲敵於絕地之中。
” 劉文靜道:“原來是有此作用,那自然又當别論了,但他可以說明給人知道呀!” “不能。
軍機是絕大機密,不能輕洩。
再者,如果說明了,那支誘敵的軍隊軍心潰敵,鬥志全無,未經接觸就先已散了,如此一來,敵人也看出端倪,不會輕易上當了。
所以這種決定,隻有主帥一個人的心裡,任何人都不能與聞,所以一場戰争的功過、得失全在主帥。
” 劉文靜道:“這麼看來,主帥确是不容易幹。
” 李世民道:“當然,求良将尤難於求良相,主帥人人可為,但一個好的主帥,則無異是國之瑰寶,萬中不得其,李藥師是百世難得的将才,我們能得到他,實在太幸運了!” 劉文靜道:“我大唐營中,難道沒人此得上他嗎?” 李世民道:“不錯,不僅我唐營中找不到,放眼天下恐怕也難得有人與之匹敵。
” 劉文靜笑道:“那不就是無敵於天下了?” 李世民道:“應該是如此。
但良将未必能每戰必勝,像漢代名将李廣,雖為一代名将,其奈時運不濟,不是别人無法配合,就是受阻於天時或突發事項,以至於他經常是在非戰之罪的因素下吃了敗仗。
” 劉文靜默然不語。
XXXXXX 李世民又道:“李廣之敗,人為因素居多,他一直被壓在衛青的手下,多有牽制,以緻於事事無法如願配合,所以我們若要用李靖,就必須要給他充分的權力,不能去牽制他。
” “給他太多的權力行嗎?将來收回可難了。
” 柴紹忍不住道:“藥師是個沒有野心的人,我們對他再優遇,也不可能像虬髯客對他那樣客氣吧!可是虬髯客仍然未能拉住他的心。
他之所以投唐,完全為的是世民。
” 劉文靜道:“虬髯客雖強,仍是海寇,實力不足與我正統的軍旅相較,他選取我們也是為了他自己。
” 柴紹冷笑道:“劉先生對虬髯客的部屬了解多少?” 劉文靜道:“我完全不了解,但是我知道李藥師手中的人不過萬餘而已,雖有舉足輕重之力,仍不足以取天下,目前的十八路反王,那一個不是擁有好幾萬軍力的?” 柴紹連話都懶得多說了,隻哼一聲道:“李靖不肯接收世民的兵符,一則是他謙虛,二則也是他想表現一下他的實力,這次他隻料集了幾千人來此,我們不妨看看他是如何作戰,他的兵又是怎樣打仗的。
” 三個人回到唐營後不久,徐德言夫婦也回來了,說到李靖的計劃,果然是隻要唐軍派出一支人馬,於明日寅正發動佯攻,牽制住宇文成都的注意,但是要唐營的人守住陣腳,不讓宇文成都沖出重圍逃逸,破敵的事由他負責。
李世民自然依計而行,劉文靜則認為這樣配合,縱然不見功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倒也未加批評。
到了第二天早上,李世民親率一支兵,到潼關前挑戰,發動搶攻,宇文成都也循例堅守不出戰,以擂木石塊等阻止唐軍登城。
正在相持不下時,忽然一聲号炮沖天而起,接着從四面八方,湧出無數健兒,一手持盾,一手持刀,飛越登牆,擂木、灰石、弩箭都擋不住,頃刻間就被玫進了城牆。
宇文成都大驚,忙調集大軍來迎戰,那知這批健兒們行動迅速異常,一擁而上,利用街上的屋舍,幾頭一發動圍堵,硬把宇文大軍吃死在街上。
李世民也趁機揮軍殺進城中,宇文成都見大勢已去,倉惶帶了不到一千人,由他的流金铛殺開一條血路而去。
宇文成都已無鬥志,隻希望唐軍中沒有那個要命的對頭-家李元-,他至少還能沖殺過去。
等他沖破了唐軍的三道陣線,千餘部屬剩下不到一半,正慶幸着能保住性命,那知道突地又竄來一彪人馬。
當頭一員小将又黑又瘦,手中卻持着兩個此西瓜還大的鐵錘,赫然正是在長安競技時,勇奪天下第一勇士的李元-! 李元-在馬上哈哈大笑道:“宇文成都,小爺在這兒等你半天了,我們一直沒機會正式交手,今天可得打個痛快!” 宇文成都心膽俱裂,雖無鬥志,但是碰上了頭,也隻有硬着頭皮拼了。
這是一場罕見的劇鬥,兩個人使的都是重兵器,碰撞一下,火花四射,聲響震耳,兩個人的馬匹卻受不了巨大的震蕩,兩三回合後已倒了下來。
由馬戰換成步戰,李元-更方便了,他的鋼-柄短,本也适合於近身搏戰,一連十幾大-,都是用足了氣力砸将下來,宇文成都勉強橫過流金铛來招架,十幾-後,他已兩臂酸麻,虎口裂血,步步後退。
以前拼戰,都是他以雄力來壓制人,今天自己嘗到了這種滋味,心情可想而知。
(孤劍生掃描武俠屋OCR)
” 李靖道:“世子既然仁懷天心,又何必去收集修編呢?” 李世民道:“我編這本書的目的。
乃藉此以殺止殺,我所取的戰役,大部份都是以少制衆,以弱擊強的奮襲之戰,以最小的犧牲,去換取最大的戰果。
因此,我不想廣為流傳出去,設若流入一個獨夫暴君之手,将不知要作多少孽。
目前這部書僅德言兄與我兩個人過目,将來加入先生,也就是三個人了,我不希望有更多的人去深入了解。
” 李靖道:“世子不是說這是一部教戰之書,要刻版拓印,給所有将領們作參照嗎?” “不錯,那隻是半部而已,舉出各種範例,指明取勝與成功之道,讓他們自行揣摩去,至於那些分析、評介,則隻有主帥才得過目。
” 劉文靜道:“是啊!世子撰書的書房,禁戒森嚴,除了徐公子之外,任何人都不得進入。
大家都知道這是唐營中最高的機密,藥師先生一來就得參與機密,可見世子對先生的倚重!”言下頗有點酸溜溜的感覺。
李世民笑道:“劉先生莫不是被擋了兩次駕而生氣了?” 劉文靜這:“這個卑職怎麼敢!卑職是個文人,不解武事,真要看到了,也是莫名其妙。
那兩次卑職是有急事要找世子禀報,并不是要去窺探機密。
” 李世民道:“劉先生既然知這自己是文人,就不該往那個地方去。
我一向是文武分開的,文書房絕無武人插足,武備室也嚴禁文人進入,誰都不能例外,各司其職,各守其分,才不至混淆。
” 劉文靜讪然道:“是,是,那是卑職魯莽。
” 李世民又道:“劉先生,你是父王的智囊,也可以算是我的長輩,父王對你言聽計從,出入内戶不禁,但在我這裡不行,我是分得很清楚的,将來能夠自由出入武文兩處簽押房的隻有一個藥師先生。
” 李靖忙道:“這個李靖不敢要求例外。
” 李世民道:“這不是例外,是我認為先生文武兩途,都堪當重寄,自然沒有避忌先生的道理。
我之所以要将兩處規劃界限,不準往來,主要是沒有遇上身兼文武的人,沒有那分素養,知道的事多了并不是好事。
” 劉文靜又碰了一個釘子,隻有唯唯不作聲了。
由這件事,李靖對李世民又多了一層認識,也多了一分敬意與好感,這個年輕人是了不起,見得遠,有魄力,有擔代,能知人,也能用人。
李靖從狄去邪那兒學來一點相人術很神妙,他不會看一般人,隻會看皇帝。
一個人是否成為真命天才明主,不但相貌氣質要夠,而且胸襟修養也要夠。
這個年輕人符合每一個條件,難道他真是未來的真命天子?真命天子,不必刻意去找,自然而然,他會自己出來的。
雖然無法預先知道他的模樣,但是此人一出現,就會給人一種與衆不同的感覺,自然而然地能認出他來。
李靖心中已隐隐地有這種感覺,這個年輕人,将來一定是皇帝…… 而且一定是名垂千古不朽的皇帝,隻要跟着他,将來也必将有一番千秋不磨的偉大事業,隻要是這一個判斷不錯,其他的倒不必期之過切了。
一個不朽的皇帝,必然要先建立一個不朽的帝國,那可不是一步能蹴的。
一切都決定了,就要商量聯合作戰的事,依李世民的意思,當時就要将兵符交給李嫡。
但是李靖自己反對道:“世子,這畢竟要唐公才能決定,且待諸異日再說吧!” “沒問題,父王已經授我全權處理了。
” 李靖笑道:“那隻是指軍機上的一切措施,卻沒有将兵符轉移包括在内,此其一;李靖新進,未有寸功之獻,遽受重寄,恐怕也難以令人心服。
” “先生别這麼想,隻要世民支持你,任何人都不會反對的,何況先生聲望卓隆,無人不知。
” 李靖莊嚴地道:“蒙世子厚愛,李靖也不敢妄自菲薄,李靖若歸唐,沖鋒陷陣非我所長,但居間策劃,李靖倒是小有心得。
不過憑空一句話,要别人聽我,李靖自己也不敢如此要求,且待這一次戰後,等李靖稍有表現,世子歸報唐公也好說話些。
” 李世民道:“可是刻下正要對宇文成都用兵,先生若不掌兵符,如何能使事權統一?” 李靖笑道:“世子仍請掌兵符,李靖當率所部配合世子作戰,若李靖有需世子支援之處,自當透過德言兄,向世子請示好了。
” 李世民再三固請,李靖堅持不肯,也隻得罷了。
接下去是商讨用兵配合的細節,李靖留下了徐德言與樂昌公主,請李世民帶了劉文靜與柴紹回營。
李世民知道李靖用兵如神,精於策劃,不願有太多人與聞,尤其是劉文靜好用詭謀,對李靖的用兵一定會有很多詢問,勢将造成很大的困擾。
若是将劉文靜撇開,則他目前正受唐公的重視,派出來也是居于臨軍和地位,不便太過於冷落他,所以乾脆自己把他帶了回去。
劉文靜不想走,他倒沒有惡意,隻是想對李靖作更深一層的了解,遊說李靖來歸,他也盡了很大的力,在唐公面前一力促成,唐公派他前來,也是主辦這件事。
不過他發現見到李靖之後,自己好像沒什麼用了,心中不由悶悶不樂。
忍不住在歸途上發牢騷說:“李藥師的才幹是不錯的,隻是太過於狂傲,目中無人,将來是很難與人合作。
”柴紹笑道:“這倒是不錯,他那人可以交朋友,因為他對朋友熱心,一諾千金,急人之難,為了幫助人可以連性命都不要;但是卻很難與人共事,因為他做事有一定的方針,不會受别人的影響。
” 李世民道:“這正是一個将帥的氣魄,為将者,決勝於方寸之間,必須要有專斷獨行的氣魄,才不會受人家的影響。
”劉文靜道:“這樣剛愎自用,不是太危險了嗎?萬一他的判斷錯誤,又不肯受人的勸告……” 李世民道:“劉先生,你是文人,不解用兵,身為主帥的人,本來就是一個最孤獨的人,他必須對戰局負全責,失敗了無可推托,所以他們也很少需要别人的意見。
而且别人也很難給他正确的意見,因為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對全局有充分的了解。
” 劉文靜忍不住道:“照世子的說法,這将帥的人選,可就太難求了。
” “不錯,所以才說:三軍易得,一将難求。
” “既是如此,元帥身邊為什麼要那麼多的參贊呢?” “那隻是提供各項資料,幫助主帥去了解戰局,最後的決策卻是主帥一個人來決定。
我舉個例子好了:假如一個主帥分配任務時,分發一支弱兵去攻擊敵人的主力。
在别人看來,這無異是飛蛾撲火,必死無疑……” 劉文靜道:“沒有這麼笨的主帥吧!” 李世民笑道:“有!而且還是曆史上的名将,他派這支軍隊出去,原是準備送死的,目的在吸住敵方主力,而且誘敵深入,然後以兩翼包抄合擊,殲敵於絕地之中。
” 劉文靜道:“原來是有此作用,那自然又當别論了,但他可以說明給人知道呀!” “不能。
軍機是絕大機密,不能輕洩。
再者,如果說明了,那支誘敵的軍隊軍心潰敵,鬥志全無,未經接觸就先已散了,如此一來,敵人也看出端倪,不會輕易上當了。
所以這種決定,隻有主帥一個人的心裡,任何人都不能與聞,所以一場戰争的功過、得失全在主帥。
” 劉文靜道:“這麼看來,主帥确是不容易幹。
” 李世民道:“當然,求良将尤難於求良相,主帥人人可為,但一個好的主帥,則無異是國之瑰寶,萬中不得其,李藥師是百世難得的将才,我們能得到他,實在太幸運了!” 劉文靜道:“我大唐營中,難道沒人此得上他嗎?” 李世民道:“不錯,不僅我唐營中找不到,放眼天下恐怕也難得有人與之匹敵。
” 劉文靜笑道:“那不就是無敵於天下了?” 李世民道:“應該是如此。
但良将未必能每戰必勝,像漢代名将李廣,雖為一代名将,其奈時運不濟,不是别人無法配合,就是受阻於天時或突發事項,以至於他經常是在非戰之罪的因素下吃了敗仗。
” 劉文靜默然不語。
XXXXXX 李世民又道:“李廣之敗,人為因素居多,他一直被壓在衛青的手下,多有牽制,以緻於事事無法如願配合,所以我們若要用李靖,就必須要給他充分的權力,不能去牽制他。
” “給他太多的權力行嗎?将來收回可難了。
” 柴紹忍不住道:“藥師是個沒有野心的人,我們對他再優遇,也不可能像虬髯客對他那樣客氣吧!可是虬髯客仍然未能拉住他的心。
他之所以投唐,完全為的是世民。
” 劉文靜道:“虬髯客雖強,仍是海寇,實力不足與我正統的軍旅相較,他選取我們也是為了他自己。
” 柴紹冷笑道:“劉先生對虬髯客的部屬了解多少?” 劉文靜道:“我完全不了解,但是我知道李藥師手中的人不過萬餘而已,雖有舉足輕重之力,仍不足以取天下,目前的十八路反王,那一個不是擁有好幾萬軍力的?” 柴紹連話都懶得多說了,隻哼一聲道:“李靖不肯接收世民的兵符,一則是他謙虛,二則也是他想表現一下他的實力,這次他隻料集了幾千人來此,我們不妨看看他是如何作戰,他的兵又是怎樣打仗的。
” 三個人回到唐營後不久,徐德言夫婦也回來了,說到李靖的計劃,果然是隻要唐軍派出一支人馬,於明日寅正發動佯攻,牽制住宇文成都的注意,但是要唐營的人守住陣腳,不讓宇文成都沖出重圍逃逸,破敵的事由他負責。
李世民自然依計而行,劉文靜則認為這樣配合,縱然不見功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倒也未加批評。
到了第二天早上,李世民親率一支兵,到潼關前挑戰,發動搶攻,宇文成都也循例堅守不出戰,以擂木石塊等阻止唐軍登城。
正在相持不下時,忽然一聲号炮沖天而起,接着從四面八方,湧出無數健兒,一手持盾,一手持刀,飛越登牆,擂木、灰石、弩箭都擋不住,頃刻間就被玫進了城牆。
宇文成都大驚,忙調集大軍來迎戰,那知這批健兒們行動迅速異常,一擁而上,利用街上的屋舍,幾頭一發動圍堵,硬把宇文大軍吃死在街上。
李世民也趁機揮軍殺進城中,宇文成都見大勢已去,倉惶帶了不到一千人,由他的流金铛殺開一條血路而去。
宇文成都已無鬥志,隻希望唐軍中沒有那個要命的對頭-家李元-,他至少還能沖殺過去。
等他沖破了唐軍的三道陣線,千餘部屬剩下不到一半,正慶幸着能保住性命,那知道突地又竄來一彪人馬。
當頭一員小将又黑又瘦,手中卻持着兩個此西瓜還大的鐵錘,赫然正是在長安競技時,勇奪天下第一勇士的李元-! 李元-在馬上哈哈大笑道:“宇文成都,小爺在這兒等你半天了,我們一直沒機會正式交手,今天可得打個痛快!” 宇文成都心膽俱裂,雖無鬥志,但是碰上了頭,也隻有硬着頭皮拼了。
這是一場罕見的劇鬥,兩個人使的都是重兵器,碰撞一下,火花四射,聲響震耳,兩個人的馬匹卻受不了巨大的震蕩,兩三回合後已倒了下來。
由馬戰換成步戰,李元-更方便了,他的鋼-柄短,本也适合於近身搏戰,一連十幾大-,都是用足了氣力砸将下來,宇文成都勉強橫過流金铛來招架,十幾-後,他已兩臂酸麻,虎口裂血,步步後退。
以前拼戰,都是他以雄力來壓制人,今天自己嘗到了這種滋味,心情可想而知。
(孤劍生掃描武俠屋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