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燈
皇帝對這件事倒是無以置喙,頓了一頓才道:“反正殺都已經殺了,他也不是兇手,朕相信可以把這事壓下來的,國公可以放心地叫他出來。

    ” “老臣不敢放心。

    ” “這又是怎麼說呢?國公難道信不過朕?” “老臣相信陛下有用人的誠懇,但卻不敢相信宇文氏會看陛下的面子而寝息此事。

    ” 這使皇帝很沒面子,忍不住道:“國公,朕是皇帝。

    ” 楊素幹脆敞開來說了:“陛下雖為萬民之尊,但是有幾個人是陛下動不了的,宇文一族就是其中之一。

    ” 他還沒有把自己說在裡面,但是語氣中卻顯然是沒把皇帝看在眼裡。

    皇帝忍不住就想發作了。

    可是楊素接下去的話卻壓住了他的怒意。

     “陛下且莫生氣,老臣手中有數十道奏章,那是曆年在外地各處地方官員或軍旅将領控劾宇文家人種種跋扈不法情狀的,任何一紙奏章都足以構成他們家滅門大罪,但老臣為了不使陛下為難,都壓了下來。

    ” “這是為了什麼?” “陛下,若是老臣真把這些狀子轉了上去,在朝廷上公開出來,陛下辦是不辦?不辦則有損天威,辦,陛下辦得了嗎?宇文族掌握着天下一半的勢力……” 皇帝的臉色很難看,卻沒有話說了。

    這的确是事實,宇文氏一族、楊素,再加上皇室本身,差不多是各占了三分之一的軍權實力,互為制衡,誰也不敢動誰。

     楊素哈哈大笑道:“萬歲爺,你也不必為這種事生氣,慢慢想法子,把兵權收回一統,你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了。

    ” 炀帝恨得心癢癢的,迎空虛擊一拳道:“會有這一天的,國公,你等着看好了。

    ” 楊素道:“老臣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老臣年事已邁,近又多病,大概也沒幾年好活,想是看不到那一天的來臨。

    但老臣多少可以為陛下盡點力,老臣一旦西歸後,立刻就會有人将老臣的手書分送到老臣的部屬那兒去,要他們一緻齊力效忠陛下,望陛下好好照顧他們……” 炀帝忙道:“這是……說些什麼呢?國公還碩健得很!” “老了!腰腿精神都不行了,因此隻好躲懶,留在家中偷閑了。

    若是老臣再年輕個十歲,一定會為陛下效忠,将這些權臣逆子一掃而平,使陛下真正地一統天下。

    ” 這番話說得很誠懇,倒是使炀帝的心中一軟,幾乎想停止住此來的目的,可是楊素又接下去說:“老臣自知近來禮貌較差,對陛下太不知恭敬,可是老臣說句不知進退的話,陛下雖然英武聖明,有着滿腔的雄圖大略,但究竟年事太輕,穩健不足,好動妄明之氣,這是很危險的事,所以老臣讓陛下受點委曲,也是為了磨磨陛下的火氣。

    ” 這番話說得皇帝的火又上來了。

    楊素的用心雖好,态度卻令人受不了,他仿佛是以皇帝的長輩師長自居了。

     但是他城府漸深,喜怒已可不形之於色,居然和顔悅色地道:“朕知道國公的苦心,不會怪國公的。

    ” 楊素似乎心中很得意,因為他教訓的這個人是萬民之尊的皇帝。

    能夠對皇帝以這種口吻說話,還要皇帝乖乖地聽着,這是何等的風光,那簡直此做皇帝還過瘾。

    因此,楊素也變得關心炀帝起來。

    望着皇帝的臉道:“聽說陛下巳罷朝兩天了,而且陛下的氣色不大好。

    ” 炀帝知道這是機會,忙歎了口氣:“是的,朕已病了兩天了,兩日兩夜,未能合睫,精神那裡會好呢?” “是啊!聽說陛下夜發惡夢,一夕數驚,那可不能開玩笑,該讓大夫好好地治一治。

    ” “禦醫開了藥了,如非是些甯神定心之劑,朕這病卻是起自心悸,藥不對症。

    服了沒多大的用的,朕是特地到國公這兒來讨教求援的。

    ” “啊!老臣不懂醫埋,更不會治心病。

    ” “不,這事隻有跟國公商量了……” “陛下,究竟是什麼事呢?” 皇帝看看左右,樂昌公主已然會意,忙起身告退,并把兩名侍女也召退到遠處傳候了,隻有華玉雙抱劍侍立在兩丈多的閣門之處,目力可及,以防不測。

     皇帝放低了聲音,此手劃腳的說了一遍,華玉雙聽不到他說什麼,但他的人情卻是充滿了驚悸與恐怖,想必是一件十分可怖的事。

    而且楊素聽了也頻頻變色,等皇帝說完了,竟失聲呼叫道:“竟會有這種事?” 皇帝的聲音也放大了一點,略可聽聞:“本來朕也不信這怪力亂神之說,本就是子虛烏有的,可是朕隻要眼睛一合上,那些魅影立即出現,使朕不得不信。

    ” 楊素道:“這是不能不信的,所以老臣在征戰之際,總不忘緻祭鬼神,遇有廟宇,一定盡力維護,甚至於還命令小軍把傾圮之處,修繕完整……” 皇帝叫道:“原來是這麼間事,難怪朕問那鬼卒說,那件事國公也有份,因何不來祟國公去,鬼卒說國公於東嶽神君有恩,曾數蒙保全,故而帝君特頒谕不準前來打擾……” 楊素神色一怔道:“老臣與東嶽帝君神凡異途,怎麼會對他有過恩情呢?啊!是了,老臣早年曾經領軍讨賊山東,賊黨退守山中,據東嶽廟頑抗,當時有人獻策,以火攻之,賊群必将死無噍頰。

    老臣怕毀及廟宇,冒渎神明,隻把四周團團圍住,雖是多費了幾日才竟全功,但算是把廟宇保全了。

    ” 皇帝道:“庇全之德自然非同小可。

    那鬼卒還說國公乃天神臨凡,本身即有一股威煞之氣,使得陰魂不敢逼近,這也是他們不敢來吵擾的原因。

    ” 這番話是楊素最聽得進的,他一直都笃信鬼神,也總以為自己是上應天命而生,所以才有這般大的福命,因此十分開心,哈哈大笑道:“那裡,那裡!老臣是個庸庸碌碌之人,那裡會是什麼天神轉世!”說了又怕奚落了皇帝,因此又補上一句道:“陛下乃人中之君,也必然是紫微照命!” 皇帝歎了口氣道:“朕也曾以此相詢但那鬼卒卻說朕因耽於酒色,帝星晦暗,故而-魂才敢相欺,以前因時得國公之輔助,聾威所至,諸邪僻易,最近國公不去臨朝,也下再入宮了,故而陰氣猖獗,衆邪齊至。

    ” 這更叫楊素相信了,忍不住道:“老臣一再勸陛下少近女色,注重修身,那是有道理的。

    帝阙宮中,本有諸神保護,但男女好合之舉最易沖撞神明,諸神迥避,自然就邪祟橫生了!老臣多年不近女色,自老妻故後,守身全分,府中雖有美女千百,老臣絕不沾染。

    ” 皇帝皺眉道:“朕現在知道了,但目前卻是要解開這困境才行。

    ” “這個……陛下可以召請方士入宮驅邪。

    ” “試過了,沒有用。

    據方士說,此等邪祟非同一般遊魂野鬼,乃東嶽頒下殊符,準其索-,隻有東嶽下牒,才能把他們召回去。

    ” “這倒有點困難了,陛下何不着人先去祭掃東嶽以示修好,然後再行文相求。

    ” “國公,這是私事,人君對地神行文卻是公務,公不及私,這措辭已極點困難,且往來行文。

    均須抄達天帝,東嶽又怎敢循私賣放人情?” 皇帝是個極頂聰明人物,這套鬼話是他臨時講的,但是因為楊素深信此道,竟是活靈活現,楊素連連點頭。

    皇帝道:“為今之計,最好私下與東嶽打個交道,因為老鬼與楊勇都在東嶽轄下,他肯下牒召回就沒事了,國公既是與東嶽有舊,就請去說項一下如何?” “這個……陛下要老臣跑一趟泰山?” “這倒不必,國公這麼大的歲數,朕也不好意思要國公跑這麼遠;而且鬼魂是神氣相通,無遠弗屆的,據那鬼卒所雲,他們現在日間就栖息在城外的東嶽廟。

    ” 楊素道:“這長安城還有東嶽廟?” 皇帝道:“東嶽乃司鬼之神,每個城中都有廟宇的,長安的這一所朕但知其名,卻沒有去過,故而特地來邀國公同去一次,向東嶽疏通一下。

    ” 楊素道:“什麼?今天就要去?” “最好是快點解決,否則朕實在不堪其擾。

    ” 楊素皺起眉頭,未作立即表示。

     皇帝又道:“此事不宜令很多人知道,朕才單身前來,希留國公也能隐秘些,若是風聲傳出去,說朕領頭祭拜東嶽,實非教民之道。

    ” 楊素道:“老臣耽慮也在此。

    ” 皇帝道:“能不能動用國公府中的家将先往東嶽廟去部署警戒,禁絕閑人。

    然後我們再悄悄地去。

    ” 楊素擔心的是皇帝在外搗蛋,欲對他不利。

    現在聽說禁衛由自己的家将負責,就不像有埋伏的樣子,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帝自己也伴随着一起去,楊素是最放心不過了,一有風吹草動,先執下皇帝為質就行了。

    對這位皇帝,楊素可吃定了,别看年紀大他三四倍,但楊素一把,可以把皇帝提起來。

     個子既小,身材又矮,無拳無勇,一付病容,此起楊素來,什麼都不如,因此楊素已然動心,但仍沉吟道:“老臣去一趟當然是可以的,但不知有沒有用。

    ” 皇帝歎了口氣:“不管有沒有用,總得試一下,這件事隻有國公為朕分憂了,即或東嶽不肯因循,也叫他作個交代,究竟要如何。

    常此以往,睡不交睫,朕實不堪其擾。

    若是沒辦法,朕隻有行碟天庭,請求作一公平判決了。

    ” 楊素一聽可急了,因為弑殺先帝是他下手的,由於事态緊急,他并沒有跟楊廣商量過,雖是完全為了楊廣,但這件弑君案,楊廣可沒有參預密謀,嚴究起來,楊廣隻是事後未加揭發追究而已,行兇的人可是他。

     人可欺,鬼神不可欺,此事若是上達天庭,他楊素的罪孽可重了。

    楊素戎馬一生,孑然一身,無牽無挂,年逾九十,實在已沒什麼可怕的了,唯一可懼者就是冥譴。

    因此他連忙制止了皇帝道:“老臣今天就伴陛下去一趟,好歹要弄個結果出來。

    東嶽若是不講情面,老臣拼擔個不是拆了他的廟宇,叫他無處安身去!”心裡一急,本性就流露出來了:威脅、利誘,甚至於耍賴撒潑等流氓手段,也都不惜使用了。

     皇帝被楊素留下小聚,因為兩個人都沒有享樂的心情,所以并沒有大張筵席,隻是準備了幾樣菜,對酌而已,而且把侍候侑酒的美女都免了,成了一次真正的清談。

     談話的内容倒大部份是國事,楊素問,皇帝答,楊素說,皇帝聽,兩人之間的關系雖很密切,但卻是以楊素為主。

    每次的國事商詢,都是這種情形,不過,這倒是皇帝可以忍受的,因為皇帝不懂軍事,而楊素卻是權威,他的意見與決定都極為正确,而且是别人無法更易修正的。

     自從楊素在家中遇上了刺客之後,即已托病不朝,皇帝遇上了非相詢不可的大事,隻有移樽來求教,不過皇帝的态度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和順而巳。

     這又使楊素有點疑心,他知道李靖夫婦還在長安,所以立即着人去通知,要他們幫忙負責一下東嶽廟的警衛工作,而且也就這件事徵詢一下他們的意見。

     李靖接到消息後,倒是無法拒絕,楊素的存在,對自己是有利的,因為神龍門的一切活動,都可以藉楊素的名義而得到公開的庇護,再者,楊素對他們夫婦二人也實在不錯,這個忙無論如何是要幫的。

     李靖把得力的人手都密布在沿途以及東嶽廟的周圍,以各種身份掩護,卻看不到一絲異狀。

     李靖夫婦則帶了薛飛霞與董輕雲進入到廟裡,那兒也很平靜,有幾千名道士火工等,看來也是安份的出家人。

     主持道長叫李淳風,生得仙風道骨,頗有點道行似的,李靖跟他談了一下,知道他與自己的摯友狄去邪同出一師,李靖說了自己與狄去邪的交情與關系,大家顯得很融洽。

    李靖見時間差不多了,才告訴他說:今晚越國公楊素可能會伴随王駕前來進香。

     李淳風似乎不怎麼驚訝,笑笑道:“貧道在數日前早有預感,知道今日會有貴人降臨,所以一大早,即已命廟中弟子将各處打掃乾淨,焚香以待了。

    ” 李靖倒是有點意外地道:“道長既有善知未來禍福的神通,弟子想請教一下:今日之吉兇如何?” 李淳風笑道:“施主若詢本身之體咎,貧道可以奉告的,是大吉大利。

    ” “弟子問的不是自己,而是問越公。

    ” 李淳風道:“無兵刀血光之險,否則貧道可擔不起幹系,一定早就設法禳解了。

    ” “其他方面的驚險呢?”李靖繼續追問。

     李淳風反問道:“施主是指那方面?” “弟子無法取決是那一方面,凡是能使人生命發生危險的遭遇或驚吓都可以算在内。

    ” “這個貧道就無法預測了。

    貧道的蔔象隻能測知今天不會有兵刃刺客之厄,卻無法看到一個人的内心去。

    ” 李靖道:“為什麼要看到人的内心去?” 李淳風道:“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凡是到東嶽廟來燒夜香的人,多半是做了虧心事的,前來祈求諒解免禍的,鬼神有莫測之杌,他們會遭到什糜貧道實難預料。

    ” 李靖不禁暗中佩服,這道士的确有些神通,他竟能大緻料到楊素等人會來求祈什麼,因此誠敬地問道:“東嶽所掌乃人生之善惡休咎,人未蓋棺,難作定論,冥報豈能及於生前?” 李淳風笑道:“這是一般人的情況,至若巨奸大惡之徒,作惡多端,罪大惡極,偏又陽壽未終,便等不及至其死後,生前施報亦屬有之。

    如有人遍體生惡瘡,呻吟床榻,竟日不得安,痛澈心骨,膿臭溢室,即所謂刀劍地獄,至若婦人染血崩之疾,終日沉淪於血污之中,是即受難於血污地獄之中。

    ” 李靖被他說得有點毛骨悚然,因為他邊說邊指:手指所及,即為兩廂各處地獄,光線陰暗,鬼卒兇睛陂然,漸有深意,此刻尚是白天,若是黑夜來此,定又恐怖多倍。

    因而問道:“生前之冥報,都是假疾病而行之嗎?” 李淳風道:“天心沓沓,玄妙難測,會以各種方法以彰其徵,卻是無法預料,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也是信而有徵的。

    ” “這是無法預防的了?”張出塵問出了地最迫切的問題。

     李淳風笑了一笑回答道:“未知其來,欲防無由,最好的辦法,莫過於端正行止,問心無愧,自然百邪不侵。

    ” 張出塵默然,夫婦二人退到廟外,準備前來迎迹揚素。

     楊素與湯帝在薄暮中乘馬來到的,李淳風出來相迎,也僅是薄施一禮,揖而不跪,楊素因為對出家人一向禮敬,并不在意,皇帝心中則不高興了。

     因為皇帝已經得到宇文化及的先容,知道這老道就是要搗鬼的人,而宇文化及必然也告訴過他,自己是皇帝,這牛鼻子居然敢如此傲慢,等孤整掉了楊素老賊之後,再來慢慢的給你一點好看! 李淳風一點都不知道皇帝心中對他不滿,款待他們入雲房奉茶,聽取他們的來意,知道他們要在神前祈夢進香便立刻去準備了。

     祈夢的屋子在大殿兩側,窗口有個小方孔,剛好可以隐約的望見大殿上的神像以及麾下的神兵鬼卒,香煙缭繞,如駕雲霧,益增其神秘之感。

     祈夢的靜室是一人一間獨處的,室中沒有床榻,隻有一架短幾,人在室中虔心叩禮膜拜,對着一炷清香,遙望神殿,入夜之後,必有所夢。

     李靖與張出塵到靜室來私見楊素,他忙問道:“藥師、出塵,辛苦你們了,這廟中的一切都看過了?” “看過了,沿途四周也派了可靠的人,稍有響勁,他們立刻就會示警,在安全的防衛上,國公可以放心,今夜縱有千軍萬馬,也難以傷到國公。

    ” “這廟裡是否有什麼呢?” 李靖笑道:“國公若是問機關暗室之類,我可以保證沒有,至於說交通鬼神,我就不敢亂作猜測了。

    ” “藥師,你信不信這一套。

    ” 李靖感到很難回答,頓了一頓才道:“我并不否定鬼神之存在,卻不讓鬼神左右我的行動。

    ” 楊素歎了口氣:“你們到底還年輕。

    老夫在年輕時,也是這般想法,認為鬼神乃依憑人而生,何得左右人之禍福?等到年事漸高,漸漸地就改變這種想法了。

    ” 他沒說是如何改變的,也沒說改變到什麼樣子,大概這是他内心的一個秘密,所以不願宣之人前。

     李靖也沒有追問,隻是道:“再晚就在室外不遠處,國公如有什麼發現,招呼一聲便是。

    ” 楊素謝了兩句,關上了門,李靖與張出塵在不遠處的一聞靜室中,秉燭讀書。

    也不知等了多久,估計着夜已很深了。

    忽聽得楊素在房中大聲地叫了起來,李靖連忙過去,仗劍推開了房門,但見楊素面如土色地縮在屋子的一隅,抖着聲音大叫道:“聖上饒命!殿下饒命!這不關臣事,這不關臣事!” 他的手指着窗口的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