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水臨池,最宜秋夜賞月,這亭名還是朕題的呢。
” “這是國公自己改的,他認為賞花玩月,最易傷志,所以改了這個題跋,取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意思,來惕厲自己居安思危,不忘進取。
” 話很刺耳,而擅改題跋,更叫皇帝不開心,雖然那是他在做皇子時所題,但現在已是至尊天子了,一字一匾,做臣子的當視為無上至寶才是,這老匹夫居然敢改掉了,他心目中,置朕於何地? 氣歸氣,卻是一無奈何。
楊素對這個皇帝不敬之處太多了,此起這改題亭名來更嚴重多倍的也不知有多少,這又算得了什麼! 在别的臣子而言,這就是大不敬罪,要砍頭的,若以罪名計,楊素縱有千百顆頭顱也不夠砍的。
皇帝忍住了心中的火氣,而且也到了所謂的風雨亭前。
皇帝擡頭一看,新題的風雨亭三個字筆力萬鈞,氣勢淩絕,确是比他的那一手字有力量多了。
他倒是個識貨的人,看了新題的匾額後,心氣稍平,說道:“這是何人的手筆,氣勢不凡,想來是位極品人物。
” 華玉雙道:“陛下誇贊的是。
這是民女的主人李藥師所題。
他是民女所知最為特出不凡的人物。
” 當着皇帝的面,如此地誇贊一個人,那是很失态的事,隻不過在越國公第,這一切都是例外。
皇帝也不生氣,隻是道:“如此俊傑,奈何不為朕用!” 華玉雙道:“陛下用不起他的。
” 皇帝這下子生氣了,道:“這是什麼話,越國公用得起的人,朕為天子卻用不起?” “家主人并未為國公所用,隻是為了舊日情誼,偶而為國公盡些微力而已。
國公也用不起家主人,因為家主人才雄志大,做一個郡縣小吏是委屈了他,若是要他绾虎符,領一二軍,鎮麾一方,國公又沒有那麼大的權柄。
” 最後這句話,總算叫皇帝開心了一點,楊素畢竟還有做不到的事情,因道:“國公沒有,朕有,你那主人若是肯為朝廷效力,朕絕不使他失望。
” “哈哈……陛下不必為拉攏這個人才而多費心思了,老臣已經為陛下盡過心,卻無法說動他。
” 是楊素由亭欄探出頭來了,先說了那番話,然後才看見他在亭台的門口現身,淺淺地作了一躬道:“陛下好興緻,居然一個人跑到這兒來散心了,老臣未能遠迎,死罪,死罪!決請上來吧!” 天下用這等口氣,如此禮數來對待皇帝的,也隻有楊素了,他口稱老臣,也曾說了兩句死罪來表示歉意,但是,那意思卻跟一般人說“抱歉!抱歉!”并無差别,而且他的語氣和态度卻連半點歉意都沒有。
見了楊素的面,皇帝不自而主的就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總覺得有點虛心似的。
這種感覺不是今日才有,很早以前就開始了。
因為楊素掌握他最多秘密,每一件虧心事,楊素都知道或參與,每一次他出了纰漏,也都是楊素替他擺平的。
無形之中,他變得有點怕楊素,這是任何人難免的。
但凡一個掌權的人,必有一些親信,他對這些人言聽計從,幾乎到了無所不依的程度,甚至於那些親信犯了錯,當權者不但視而不見,有時還為之掩飾。
第三者看去總以為是當權者識人不明受小人的包圖,這是一種很膚淺的想法。
一個再藐視法律的人,一旦自己當權後,就會變成最守法的人,因為他的權要靠法來維持,法律代表秩序,權則是由秩序而産生。
法律失去了威,權亦無存,可是他有時曲意枉法去維護一些人時,不是因為他愛這些人,而是怕這些人。
因為這些人幫他做過更多的,更大的違法的事,一旦抖出來,他必将威信全失,所以他不得不掩護這些人。
所以,等他真正地有了權力,可以不再受威脅時,第一個用刀的,必然是他所謂的親信。
那些所謂受寵信的人,實際上卻是他最恨的人。
炀帝與楊素的關系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他在步上那八級階梯時,幾乎有力不從心之感,最後一級,還是楊素拉他一把,扶他上去的。
這種情形經常發生,使炀帝常恨自己沒出息,為什麼見到楊素就會六神無主,但今天卻恰好能配合他所帶來的消息。
亭中燃着一爐檀香,爐上烹着一壺沸水,兩名侍女跪在一旁煮茗,席上一架短幾,雍容美麗的樂昌公主跪坐在一端,幾上則散着一副棋盤,幾個殘子。
樂昌公主是最重禮儀規矩的,整個越公第,炀帝對她的印象最好,她從皇帝進來起,就低頭跪侍一側,等到皇帝坐定了,她才膝行過來叩見。
炀帝忙道:“夫人,不敢當,不必行此大禮。
” 樂昌公主道:“臣妾不敢損卻廷威,這是臣妾的本份。
” 楊素初時感到很不順耳,後來倒也習慣這種腔調了,因此笑道:“陛下,老臣家中隻有徐夫人是受過宮廷規矩的,所以也隻有她懂得這一套,陛下别見怪。
” 他是為其他人的失禮而道歉?還是為樂昌公主的多禮而解釋,他沒作進一步說明,皇帝也隻好含糊地應着道:“不敢當,不敢當。
朕微服而來,就是不認為自己是皇帝,大家随便一點的好。
” 每個人都很随便了,皇帝這樣說,無非也是給自己裝點一下面子而已,坐定後,侍女捧上新沏的茶來,皇帝-了一口,不禁贊道:“好茶,好茶,入口芬芳,香充齒頰而不散,國公倒是懂得享福……” 楊素大笑道:“老臣一生戎馬,生死沙場,那裡懂得這些!都是徐夫人來後,才帶領着老臣也沾了光。
” 炀帝道:“帝王之家,享受之道也是一門大學問,而直也是氣勢的表現,隻可惜先帝不懂這些,把舊日宮中的人都遣散了,新換進宮中的,則根本不懂,說來笑話,現在皇宮中有許多東西,有的不知名目有的不解用途,隻好任其閑置,看來那天徐夫人得閑,到宮中去指點他們一下,也免得糟蹋了好東西。
” 楊素不待樂昌公主開口即已道:“等徐夫人有空,老臣立即送她入宮去好了。
” 這根本是一句敷衍的話,皇帝要徵召一名女官入宮,還得等她有空,豈不是笑話了?可是皇帝卻為之無可奈何,因為得閑入宮是皇帝自己說的,楊素沒有當面拒絕,就已經很給面子了。
無論如何,這在皇帝而言,總是件不大高興的事,所以皇帝讪然他顧,為解除自己的難堪而問道:“聽國公說曾經為朕邀約過李藥師入朝效命。
” 楊素道:“這個老臣倒是确曾盡過力,因為此人才堪大用,老臣雖然能給予方便,容其盡量發揮,但是陛下卻能給予他正式的名義,使其功有所償!” 這話使皇帝高興了一點,連忙道:“是啊!人材當為國家朝廷之用,才是正途。
” “可是老臣卻碰了一鼻子的灰,被他拒絕了,而他拒絕的言辭使老臣無以為辯。
” “這……他是怎麼拒絕呢?” “他說與老臣無怨無仇。
為什麼要送他上死路去呢?” 皇帝勃然怒道:“這是什麼話?怎見得為朝廷效力,就是死路一條?” “陛下,他的話一點不錯,因為有人容不得他,若是到朝為官,必死無疑,誰也保護不了他。
” “誰會容不了他?” “宇文氏一族。
前兩年國舅老爺在市上為人所殺,兇手是他的朋友,宇文氏把帳都記在他頭上了。
” 皇帝約略地聽過這件事,眉頭微皺道:“這個嘛,殺人者死,國有明文,他若是個明理的便不該包庇兇手。
” 楊素道:“問題是宇文惠及那小子确是該死,在長安市任意殺人,搶擄民女,無惡不作,他的那些朋友,乃是見義勇為而殺人。
王子犯法,尚應與庶民同罪,那天宇文惠及橫行不法,竟無人去管束他,江湖義士,替天行道,李藥師自然不會把他的朋友交出來。
” (孤劍生掃描武俠屋OCR)
” “這是國公自己改的,他認為賞花玩月,最易傷志,所以改了這個題跋,取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意思,來惕厲自己居安思危,不忘進取。
” 話很刺耳,而擅改題跋,更叫皇帝不開心,雖然那是他在做皇子時所題,但現在已是至尊天子了,一字一匾,做臣子的當視為無上至寶才是,這老匹夫居然敢改掉了,他心目中,置朕於何地? 氣歸氣,卻是一無奈何。
楊素對這個皇帝不敬之處太多了,此起這改題亭名來更嚴重多倍的也不知有多少,這又算得了什麼! 在别的臣子而言,這就是大不敬罪,要砍頭的,若以罪名計,楊素縱有千百顆頭顱也不夠砍的。
皇帝忍住了心中的火氣,而且也到了所謂的風雨亭前。
皇帝擡頭一看,新題的風雨亭三個字筆力萬鈞,氣勢淩絕,确是比他的那一手字有力量多了。
他倒是個識貨的人,看了新題的匾額後,心氣稍平,說道:“這是何人的手筆,氣勢不凡,想來是位極品人物。
” 華玉雙道:“陛下誇贊的是。
這是民女的主人李藥師所題。
他是民女所知最為特出不凡的人物。
” 當着皇帝的面,如此地誇贊一個人,那是很失态的事,隻不過在越國公第,這一切都是例外。
皇帝也不生氣,隻是道:“如此俊傑,奈何不為朕用!” 華玉雙道:“陛下用不起他的。
” 皇帝這下子生氣了,道:“這是什麼話,越國公用得起的人,朕為天子卻用不起?” “家主人并未為國公所用,隻是為了舊日情誼,偶而為國公盡些微力而已。
國公也用不起家主人,因為家主人才雄志大,做一個郡縣小吏是委屈了他,若是要他绾虎符,領一二軍,鎮麾一方,國公又沒有那麼大的權柄。
” 最後這句話,總算叫皇帝開心了一點,楊素畢竟還有做不到的事情,因道:“國公沒有,朕有,你那主人若是肯為朝廷效力,朕絕不使他失望。
” “哈哈……陛下不必為拉攏這個人才而多費心思了,老臣已經為陛下盡過心,卻無法說動他。
” 是楊素由亭欄探出頭來了,先說了那番話,然後才看見他在亭台的門口現身,淺淺地作了一躬道:“陛下好興緻,居然一個人跑到這兒來散心了,老臣未能遠迎,死罪,死罪!決請上來吧!” 天下用這等口氣,如此禮數來對待皇帝的,也隻有楊素了,他口稱老臣,也曾說了兩句死罪來表示歉意,但是,那意思卻跟一般人說“抱歉!抱歉!”并無差别,而且他的語氣和态度卻連半點歉意都沒有。
見了楊素的面,皇帝不自而主的就有一種不自在的感覺,總覺得有點虛心似的。
這種感覺不是今日才有,很早以前就開始了。
因為楊素掌握他最多秘密,每一件虧心事,楊素都知道或參與,每一次他出了纰漏,也都是楊素替他擺平的。
無形之中,他變得有點怕楊素,這是任何人難免的。
但凡一個掌權的人,必有一些親信,他對這些人言聽計從,幾乎到了無所不依的程度,甚至於那些親信犯了錯,當權者不但視而不見,有時還為之掩飾。
第三者看去總以為是當權者識人不明受小人的包圖,這是一種很膚淺的想法。
一個再藐視法律的人,一旦自己當權後,就會變成最守法的人,因為他的權要靠法來維持,法律代表秩序,權則是由秩序而産生。
法律失去了威,權亦無存,可是他有時曲意枉法去維護一些人時,不是因為他愛這些人,而是怕這些人。
因為這些人幫他做過更多的,更大的違法的事,一旦抖出來,他必将威信全失,所以他不得不掩護這些人。
所以,等他真正地有了權力,可以不再受威脅時,第一個用刀的,必然是他所謂的親信。
那些所謂受寵信的人,實際上卻是他最恨的人。
炀帝與楊素的關系就是最明顯的一個例子。
他在步上那八級階梯時,幾乎有力不從心之感,最後一級,還是楊素拉他一把,扶他上去的。
這種情形經常發生,使炀帝常恨自己沒出息,為什麼見到楊素就會六神無主,但今天卻恰好能配合他所帶來的消息。
亭中燃着一爐檀香,爐上烹着一壺沸水,兩名侍女跪在一旁煮茗,席上一架短幾,雍容美麗的樂昌公主跪坐在一端,幾上則散着一副棋盤,幾個殘子。
樂昌公主是最重禮儀規矩的,整個越公第,炀帝對她的印象最好,她從皇帝進來起,就低頭跪侍一側,等到皇帝坐定了,她才膝行過來叩見。
炀帝忙道:“夫人,不敢當,不必行此大禮。
” 樂昌公主道:“臣妾不敢損卻廷威,這是臣妾的本份。
” 楊素初時感到很不順耳,後來倒也習慣這種腔調了,因此笑道:“陛下,老臣家中隻有徐夫人是受過宮廷規矩的,所以也隻有她懂得這一套,陛下别見怪。
” 他是為其他人的失禮而道歉?還是為樂昌公主的多禮而解釋,他沒作進一步說明,皇帝也隻好含糊地應着道:“不敢當,不敢當。
朕微服而來,就是不認為自己是皇帝,大家随便一點的好。
” 每個人都很随便了,皇帝這樣說,無非也是給自己裝點一下面子而已,坐定後,侍女捧上新沏的茶來,皇帝-了一口,不禁贊道:“好茶,好茶,入口芬芳,香充齒頰而不散,國公倒是懂得享福……” 楊素大笑道:“老臣一生戎馬,生死沙場,那裡懂得這些!都是徐夫人來後,才帶領着老臣也沾了光。
” 炀帝道:“帝王之家,享受之道也是一門大學問,而直也是氣勢的表現,隻可惜先帝不懂這些,把舊日宮中的人都遣散了,新換進宮中的,則根本不懂,說來笑話,現在皇宮中有許多東西,有的不知名目有的不解用途,隻好任其閑置,看來那天徐夫人得閑,到宮中去指點他們一下,也免得糟蹋了好東西。
” 楊素不待樂昌公主開口即已道:“等徐夫人有空,老臣立即送她入宮去好了。
” 這根本是一句敷衍的話,皇帝要徵召一名女官入宮,還得等她有空,豈不是笑話了?可是皇帝卻為之無可奈何,因為得閑入宮是皇帝自己說的,楊素沒有當面拒絕,就已經很給面子了。
無論如何,這在皇帝而言,總是件不大高興的事,所以皇帝讪然他顧,為解除自己的難堪而問道:“聽國公說曾經為朕邀約過李藥師入朝效命。
” 楊素道:“這個老臣倒是确曾盡過力,因為此人才堪大用,老臣雖然能給予方便,容其盡量發揮,但是陛下卻能給予他正式的名義,使其功有所償!” 這話使皇帝高興了一點,連忙道:“是啊!人材當為國家朝廷之用,才是正途。
” “可是老臣卻碰了一鼻子的灰,被他拒絕了,而他拒絕的言辭使老臣無以為辯。
” “這……他是怎麼拒絕呢?” “他說與老臣無怨無仇。
為什麼要送他上死路去呢?” 皇帝勃然怒道:“這是什麼話?怎見得為朝廷效力,就是死路一條?” “陛下,他的話一點不錯,因為有人容不得他,若是到朝為官,必死無疑,誰也保護不了他。
” “誰會容不了他?” “宇文氏一族。
前兩年國舅老爺在市上為人所殺,兇手是他的朋友,宇文氏把帳都記在他頭上了。
” 皇帝約略地聽過這件事,眉頭微皺道:“這個嘛,殺人者死,國有明文,他若是個明理的便不該包庇兇手。
” 楊素道:“問題是宇文惠及那小子确是該死,在長安市任意殺人,搶擄民女,無惡不作,他的那些朋友,乃是見義勇為而殺人。
王子犯法,尚應與庶民同罪,那天宇文惠及橫行不法,竟無人去管束他,江湖義士,替天行道,李藥師自然不會把他的朋友交出來。
” (孤劍生掃描武俠屋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