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走的是一條平實的路不是碰運氣混日子。

     虬髯客志在争天下,成敗未知,他們隻是在冒險。

    李靖紮穩他們的基礎,充實他們的内涵,強化他們的組織,使他們成為一支真正的勁旅。

     追随虬髯客,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追随李靖,沒有一步登天的富貴,但靠得住,使信可以成大的前程,不管誰居天下,他們仍然是受到重視的國之幹城。

     虬髯客給他們是成成功與毀滅各一半的機會,李靖給他們則是一個建立功業的機會,所以他們做了一個理智為抉擇。

     虬髯客在事後向李靖苦笑道: “賢弟,幸虧認識了你,使我知道了以前做法的錯誤,也更建立了我從頭幹起的決心,所幸發現的早,尚有機會從新來過。

    ” “是的,大哥,據狄去邪的推測預言,變亂将在五六年之後,你從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小弟隻有一個建議,要成大業,可以起於草-,但不可成於草。

    ” 虬髯客道:“賢弟,這話是怎麼說呢?” “大哥的基業是在江湖中建立的,這股力量可借以成事,不能倚以守城,因此你必須盡早物色一批理國治軍的幕僚,匡助你建立制度,訂定規章,成立一個朝廷,不是旦夕間事,等立國後再來着手就太遲了。

    ” 他盤桓了兩天就走,這一分手又是兩年,兩年中,他沒有出海,但是也行蹤不明。

     他很守諾言,把舊有的一切全部送給了李靖,跟神龍門斷了所有的關系。

     李靖與張出塵倒是頗為懷念,這位結義的兄長了,他們從狼狽逃亡,身無寸縷開始,到了今天這個局面,俨然成為未經明令公開承認的一方之雄,全是虬髯客的賜予。

     神龍門的勢力是暗的,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它的存在,甚至於連官府都知道,卻對他們一直眼開眼閉。

    因為李靖與張出塵還有着一個身份,他們是越國公的特使差官,國公府的特差不是官,但是見官大一級,連地方州府刺史對他們都要畢恭畢敬。

    特差做些什麼,無須對人解釋,他們是國公的私人代表,尤其是越國公楊素,手握兵符,權傾天下,連皇帝都沒在他眼中,更遑論其他人了。

     隋炀帝登基是楊素一力促成的,從弑殺文帝到改口诏,禅命新君,鸩殺故廢太子楊勇,都是楊素一手包辦,而當時最支持炀帝楊廣的,也隻有一個楊素,論功行賞,他自然差不了。

    可是他原來已經富貴頂天,再也沒有法子加以封賞了,除非把皇帝讓給他做。

    以他所掌的實力,登九五之尊也并非難事,隻是此老十分聰明,知道自己年紀大了,又沒有後人,犯不着再去操那個心,為天下生民去動腦筋。

     楊素的權力已不下於皇帝,還要做皇帝幹嗎?入宮陪宴,他跟皇帝分庭抗禮,對面而坐,一名宮人為他斟酒時,不小心濺濕了他的衣裳,不待皇帝同意,他自己下命令,叫力士把犯錯的宮人拖出去杖斃。

     廷前失儀,本來也該重責,皇帝若是自己降旨,也是差不多的,打死一名宮人,皇帝是漫不經心的,但是楊素自己下令處分,這未免太過份了,使得皇帝心中很不痛快。

     不過,楊素當時官高權重,皇帝沒有發作出來。

    以前楊廣做皇子時,做了什麼不對的事,楊素還會不客氣當面訓斥的,那時楊廣聽了也無所謂,一則他必須倚重楊素,二則有求于他,三則他訓得在理上。

     現要楊廣已貴為天子,楊素卻依然故我,遇有不如意的事,不管有多少人,照樣直言訓斥,楊廣雖然聽着,在人前博個禮遇老臣的賢名,但對帝王的尊嚴是一種打擊,炀帝對這些事耿耿在心,非常不痛快。

     當然也有些臣子對楊素桀骛無禮看得不順眼,他們并不知道楊素幫炀帝登基的内幕,不知道楊素的權力有多大,於是就上表奏,劾楊素冒犯帝威,要求加以重辦。

     炀帝看見了這些奏章,心頭感到出了一口氣,但卻感到很為難。

    楊廣自然知道目前是辦不了楊素的,一片江山,全仗這老頭兒在撐着,一半的兵權在他手上,另一半也不是皇帝掌得了的,卻在一些臣權的掌中,說也可憐,皇帝左右,隻有一些為數少得可憐的禁衛軍,然而這禁衛軍的統領,也還是楊素任命提拔而起來的。

     換言之,楊素手中握着楊廣的江山,楊廣當然動不了他。

    他把那些奏章給楊素看,一方面表示小惠,另一方面也是含有警告的意思,告訴楊素已犯衆怒,以後當收飲一點。

     那知楊素看過奏章之後,竟十分冷淡平靜地問道:“陛下對這些奏章打算作何處理?” 這是反過來逼問皇帝了,楊廣大出意外,心裡雖是恨得牙癢癢,但口中仍得說:“朕怎麼會聽他們胡說八道!” 這已經是很給楊素面子了,但楊素顯然還不滿足,冷冷地道:“這倒也不算胡說八道,因為他們彈劾的都是事實,老臣在禮上,确有欠缺之處。

    ” “這……”皇帝隻有說:“這是他們無知,朕在王子時,即對國公尊敬萬分,時常踵受教誨,耳聆教訓的,現在雖已登基,國事大小,無一不是國公在操勞,備極艱苦,朕理當尊敬。

    ” 楊素道:“這倒不敢當。

    老臣隻是未忘先帝之托付而已。

    ” 皇帝在薨時,若太子年幼,未足以處理國事,勢必要托付一兩位顧命大臣,匡助皇帝處理國事,這個匡助,實際上就是決定,隻是再經由皇帝口再宣一次而己。

    這種顧命大臣,自然是十分靠得住的,而且也是極有權勢,足以舉足輕重,左右大局的重臣。

     然而隋文帝卻是在病中被楊素弑殺的,所宣的口谕也被揚素擅自更改了,那時楊廣巳然成年了,無須托孤了,楊素卻說出了先帝的托付,那是在警告楊廣,别忘了,你這皇帝是我擡舉你上了這個寶座的,我老頭子不搶你的寶座已經夠客氯了,你可别想在我面前端皇帝架子。

     果然,這句話擊中了楊廣的弱點。

    他自然明白這個皇帝是如何當上的,那個瘡疤揭不得,楊素在他登基未滿一月,帶了一批禦林軍入宮,把那個惹禍的宣華夫人拖出去絞死了。

     隋炀帝舍不得,卻也沒法子,因為楊素的話很難聽:“現在外面對先帝之薨,頗受謠言傳說,都是不利於陛下的,有些還牽涉到老臣。

    ” 炀帝正在怒火頭上,忍不住吼道:“誰敢冒渎帝威?兵全在你手上,抓起他來砍頭呀!” 楊素卻淡淡地道:“老臣正在這麼做。

    謠言之起,必有所源,當時在先帝身畔耳聆目-授禅大命的人,都是謠言之源,老臣已一一加以芟除,這宣華是最後一個。

    ” 楊廣道:“宣華絕不會亂說話的。

    ” “她怎麼不會亂說話?陛下該記得,當初就因為地亂說話,才引起軒然大波。

    謠言止于智者,陛下本沒有那些事,何畏他人虛誣?但陛下卻将先帝的人留在身邊,怎麼不叫人捕風捉影地胡謅呢?” 楊廣沒話說了,隻得道:“那就把她遣出宮去好了,何必一定又要除掉她呢?” 楊素道:“不可。

    此婦不是安份的人,遣出宮去,她更不知道會亂說出些什麼話了。

    除患務澈,陛下今後亦宜廣修仁德。

    ” 炀帝名廣,臣下每有奏對於禮必須避諱,隻有楊素不理這個碴兒,甚至於還擺下臉來訓,楊廣隻有忍下了。

     現在他重提先帝之事,看樣子又要借題發揮罵人了。

    楊廣忙道:“是!是!這些人不知道國公盡瘁國事,更不會明白朕禮教先帝老臣的苦心,國公别與他們一般見識。

    ”也乾脆先把話說了,免得又挨唠叨。

     楊素卻不肯罷休,哼了一聲道:“老臣此時貴為國公,又豈是他們這些小言官所能奏劾的!以下犯上,有損體制,陛下可以大度不究,老臣卻不能坐視此輩猖狂,這些卷子老臣帶走,明日早朝,老臣要好好懲誡他們一番。

    ” 他也不要皇帝的同意,抓起了奏章就走了,氣得楊廣直翻眼,卻無可奈何,暗侮多此一舉。

     楊素回到國公府,怒氣沖沖,本來想把那些人一律綁上砍了的,幸得樂昌公主在側,婉言勸他不能做得太過份,尤其是當衆損了皇帝的威嚴,實為不智之舉,也會引起其他人反應。

     楊素總算接受了樂昌公主的建議,把那些人處分的條件作成個條子,在早朝時,着人送到皇帝手中,讓皇帝自己宣讀,以保持他皇帝的尊嚴。

     這總算是一大讓步了,皇帝再不接受,則是自讨沒趣,而且樂昌公主才華絕世,替皇帝草拟了一道诏旨,大意是說越國公楊素為先帝股肱手足,忠心為國,功勳齊天,朕於私視若親長,於公敬如師保,群臣亦應如此,嗣後不得再對國公有失禮之言章。

     再者,她所列的處分也妙,有輕有重,輕者小作呵責,重者罰俸三月,廷杖三十,甚至於有一兩個人,還蒙獎賞。

    說他們直言敢诤,隻是知事未明,小作獎勵。

     同樣是奏劾楊素,處分不同,受獎或小賞的,大都是正直,官聲頗佳的言官,而重責者,則是看準了皇帝的喜怒所好,拍馬屁以邀上寵的,這些人政聲必不佳,所以罰得也重,表示皇帝不糊塗,十分英明。

     這一宣布,皇帝博了賢聲,奏劾楊素自然也不了了之,但使炀帝更恨他了,也更為害怕他了。

     李靖與張出塵就在這個時候,悄悄來到了京師。

     當然,他們還是先向樂昌公主遞了個知會,充分了解了楊素的态度後,才敢要求請見楊素的。

     楊素聽見了他們夫婦的到來,十分高興,一疊聲的叫請,這請自然是在秘室相見。

     秘室雖在越公府中,卻不經由正門出入,也不經由邊門或側門,它的門戶在國公第外不遠處的一所民宅,有地道通向國公第的書房。

     這是一個最秘密的設置,楊素有時為了要秘密出去會晤什麼人,或者要請什麼人來秘密會晤時,才用到它,因此,真正知道這秘密的不過三數人而已。

     樂昌公主和張出塵都是其中之一,這道門戶的設置還是樂昌公主一手監工的,這也-是為了楊素的安全。

     楊素雖然權價一時,手中也握有重兵,但是卻不能把兵都養在京師國公第内,那兒最多隻有輪值保衛的數百親兵而已,這數目太少了。

     楊素在朝中的敵人太多了,想置他於死地的人此此皆是,這些人在勢力上雖不如他,可是在朝中也居於重要地位,家裡面也有數百親兵家将。

     有爵位的公侯将相,府第中可設有親兵護衛,這是朝廷的制度,如若這些權貴得到皇帝的一道秘旨聯合起來要對付那一個,往往會利用黑夜,會合親兵,包圍了府第,進行逆襲,那時縱有千軍萬馬,也是遠水難救近火。

     楊素以此為憂,因為他曾以此計并掉了幾個政敵,現在自然也怕别人對他來這一手。

     樂昌公主為他獻此策,如遇警,立即立由密室地道逸出,隻要能躲過包圍,就能召來自己的軍隊,就不怕被敵人暗攻了,整個秘道完成後,楊素十分滿意,因此也對樂昌公主更為器重。

     李靖與張出塵來到那所民宅,仍是帶着薛飛霞與董輕雲,她們已經成了李靖的身邊人,再也不會離開了。

     她們不但是李靖最得力的助手,也是最忠心可靠的護衛,不管到那裡,她們都随行。

     樂昌公主已經在入口處吩咐過了,一行四人很順利的進入秘道。

    來到書房中時,楊素已在那兒等待了,不但沒有帶侍衛,連侍候的下人都摒去了。

     一别四年,楊素已略見衰态,本來還有幾根花白的黑髯,現在己變成全白了;不過精神還不錯,見了他們,先是一聲爽朗大笑,一手一個,攙住他們不讓下拜,然後道:“哈……小紅、藥師,你們這兩個孩子,一走了這麼多年,不來看我也罷了,連封請安的信也不給寫來,莫非把我這老頭子丢到九霄雲外去了!” 李靖夫婦倆對這個老人都有着一分歉意。

    李靖紅着臉不做聲,張出塵卻連眼眶都紅了,因為她喜歡穿紅衣服,楊素叫她小紅,對她十分寵愛,雖然經常――臉頰,或是抱抱她,但是卻出之於親長對子女的慈愛。

    别無一絲猥亵的意味。

    楊素在六十歲那年,已經完全摒除女色,府中縱有成百的美女姣童,他卻一無所染,每夜都是一人獨宿,這也是他到了耄年猶能精神矍铄的原因。

    樂昌公主是隋文帝賜給他的,也因為在他這兒,能保住了名節輿清白,才會對他如此盡心。

    至於張出塵,以前更像是他的小女兒,常在他懷中撒嬌,老少二人逗趣為樂,此刻雖當着李靖,也沒什麼好避忌的。

     張出塵含着淚珠笑道:“老爺子,瞧你說的,我們這不是來了嗎?”她理着楊素的長髯,十分嬌柔。

     楊素也頗為激動,拍拍她道:“小紅,好孩子,我可不是怪你,隻是思念你得緊?相信你也明白,我一直就拿你當成了自己的女兒。

    ” “我知道,我明白的,老爺子。

    ” “你恐怕還是不夠明白,否則你也不會這麼跑了。

    你跟藥師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璧人,我一見到藥師,就想到要為你們撮合了,所以我才硬把藥師留了下來。

    ” “老爺子,紅兒跟李郎都明白您這番心意的。

    ” “你們明白,那為什麼還要走?你們要成親,告訴我一聲,我會不答應嗎?還會為你大大地熱鬧一番。

    ” 李靖這才一揖道:“國公,再晚等夤夜急奔,不是為了避國公。

    而是再晚闖了禍。

    ” “我知道,你是指殺了宇文惠及那小子,這沒什麼,他們再有種,也不敢到我的府裡來抓人。

    ” 李靖道:“國公固然不懼,但那個時候,宇文氏貴為皇族,國公與他們正面沖突總是不好。

    ” 楊素大笑道:“你們多慮了。

    宇文氏一家與老夫向來就不和,他們若能整得了我,早就下手了,并不在乎為那一個理由。

    ” 宇文氏與楊素不相和事實,互不相容更是衆所周知,但那個時候,楊素肯不肯為一個門人去和宇文氏破臉就難說了。

    反正現在事過境遷,由得他說好聽了,李靖隻能感激地道:“國公擡愛,再晚銘感五内,再晚之所以要走,并非全為此,再晚是想去創一番事業。

    ” 楊素點點頭道:“這倒是句正經話,藥師,我知道你的志向所在,在京師,我卻是無法給你太多的幫助,你要帶兵,我手裡雖有兵,卻不能提拔你作主将,因為你并無寸進之功,我的那些兒郎都跟了我多年的,我不能平白的找個人去壓在他們上面;而且,兵雖是我的,名義上仍屬朝廷,我也不能平白無故地推舉一個主帥去,這與制度不合,我有權,卻不能任意濫用。

    ” “再晚明白,所以再晚要去自謀發展。

    ” 楊素興奮地道:“這一點老夫要佩服你了。

    你出去了四五年,居然弄成今天的局面,太讓人驚奇了。

    ” “那隻是沾了出塵的光,她認了個好哥哥。

    ” 楊素大笑:“你是說虬髯客?藥師,你太謙虛了。

    虬髯客不久前來過,談到你時,對你佩服得五體投地。

    他說他與小紅結義,主要是為了拉攏你,他對你治軍用兵的成就,沒口交贊,譽為天下第一人傑。

    ” “那是張大哥的謬獎。

    ” “張仲堅這個人心高氣傲,不輕易許人的,他說你,就絕對差不了。

    藥師,聽說他把一切都交給你,自己又另起了一番爐竈。

    ” “這隻是大哥的關愛,再晚卻受之有愧。

    ” 楊素笑道:“這倒不必客氣,你就生受了他吧,他對老夫說過了,這些人的形迹已現,漸漸難以保密了,交給了你,你們夫婦倆跟老夫有淵源,能冠上一個半明半暗的名義,不受官方的羅蘇。

    在他自己手上,反倒麻煩了,他總不能再頂着老夫門下的名義。

    ” 以虬髯客獨來獨往的聲名與脾氣,倚仗權貴門下求禮是做不到的,但是沒有那麼一個官方的名義,他們在地方上想要聚衆練武,那就太招搖了,也會視為造反的行為,但是欲求精戰陣之訓練,又勢必要常排練不可。

     楊素可以給這個名義,他可以說是自己甄選新的家将,先要從事訓練工作。

     事實上,神龍門下,都以這個名義在各地方展開了一兩次公開的活動,地方官府聽說是越國公府在訓練甄選親兵護衛,不但未加幹涉,而且還多方協助,借出了校場處所以供應用,為的是讨好。

     當然也有人以此來向楊素求證,楊素也是一口承認了,李靖等來此,也是為此向楊素求援的,因此李靖立即作表示道:“此事給國公增添了很多麻煩吧,再晚特緻謝意。

    ” 楊素哈哈大笑道:“麻煩的确不小,若非是老夫,換了第二個人,恐怕連腦袋也會因此保不住。

    ” 李靖一驚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楊素道:“因為各地都有密報到京,對你的那批人動靜十分注意,尤其是看到他們戰技的精良,武技的超凡,着實令人吃驚,奏報到皇帝那兒,宇文老頭兒更是心驚肉跳,為之不安,他統計了一下在各地的零星數人,居然有一萬五千多人,今天在禦校場閱點禦林軍時,他就借皇帝的口提出相詢,問我要那麼多的家将幹什麼。

    ” 樂昌公主端了幾盅茶,一一放在他們面前笑道:“老爺子是怎麼回答的?” 楊素笑道…“還不是照你的話回答?” 張出塵忙道:“樂昌姐是怎麼說的?” 樂昌公主道:“我想到遲早會有人提出相詢的,怕老爺子一時想不出如何答覆,這樣反而引人猜疑,而且有人嫉妒老爺子權重,也可以藉此機會吓吓他們,就說老爺子自知樹大招鳳,平時得罪的人太多,不得不找些人來自衛。

    ” (孤劍生掃描武俠屋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