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林無靜樹
關燈
小
中
大
樹,川無停留。
無知物尚如此,何況有知之人。
蕭定權垂下了眼簾,将這青藍色的宇宙阻隔于肉身之外。
十六日,孝端皇後梓宮将發引,具醴告太廟,遣官祭西山之神,祈禱永佑安甯。
同時朝議較前更加洶湧。
二十日,梓宮發引。
本日晨,皇帝親緻祭于孝端皇後靈,皇太子,皇帝妃嫔,皇太子妃嫔,趙王,長沙郡王,皇孫協同奉送。
太子妃與皇帝妃嫔并列,皇孫同趙王定楷及長沙郡王定梁并列。
定權具服至祭完畢,側首橫了定梁一眼,正在逾矩輕輕撫摸皇孫脊柱的定梁擡起頭來,輕聲解釋的同時詢問道:“阿元不舒服,一直在咳嗽。
殿下要攜臣等赴陵安厝皇堂,路又遠風又大,不如就讓阿元留下來吧。
”定權看了看皇孫,皺眉道:“渾話。
”定梁無奈,用手摸了摸皇孫額頭,又附在他耳邊輕聲說了些什麼,大約是安慰之語,皇孫點了點頭。
定權不再理會他們,禮部遣員上前引導,禮侍傅光時也在一旁,被定權一瞥,本來煞白的臉色又添上了一層青黃,連忙垂首。
定權路過他身邊,輕輕歎了口氣,道:“傅侍郎宦齡比本宮年紀還大,也服侍過了兩朝天子。
本宮看你平素為官為人還算謹慎,怎麼這次,比他們小孩子家還不懂事?”他語氣中不含責備,傅光時的面色卻又由青黃轉成了鐵青,站立原地嘴角抽搐了半日,突然口吐白沫直挺挺的向後厥了過去。
緻祭後皇太子需親自赴西山陵寝,待安厝皇堂後,奠玄纁玉璧,文武百官具喪服詣宮門外奉辭。
典禮繁缛,禮畢一來一回,神主還宮,文武百官再次素服迎于宮門時已近酉時。
此後回宮,百官行奉慰禮畢,皇太子陪同皇帝以醴馔祭。
本夜,遣醴馔告謝西山之神以複土。
至此,孝端皇後喪儀的第一個階段總算結束。
此外二十七日後的禫祭,一周年的小祥,二周年的大祥便同屬後事。
因為皇帝并無特旨,定權更衣後又立刻折回康甯殿,服侍皇帝晚膳并備詢問。
一日勞碌,皇帝用的卻不多,随意吃了兩口便放下了箸匙,不問陵寝皇唐事,卻忽然發問道:“聽說阿元病了?”定權點頭道:“他在宮中養得太嬌氣,是孱弱了些,騎了一天馬,回程就有些發熱。
臣子失儀,臣向陛下謝罪。
”皇帝道:“朕聽說他前幾日便有些不好,你知道,為何不叫人報朕,還執意要帶他出去吹風?”定權道:“臣并不知道,何況國之重禮,臣不敢私愛一子。
”皇帝道:“他去與不去,你明知道朕不會介意。
”定權道:“臣亦不敢妄測天心,臣并不知道。
”皇帝問道:“那麼你關心些什麼?知道些什麼?許案的進展?”定權答道:“是陛下的親軍衛審的禦案,詳情沒有人敢報給臣,臣雖關心,但是也不知道。
” 皇帝似笑非笑打量了他片刻,不過十餘日,他的雙頰深陷,兩眼圈下一抹郁青,是一副疲憊和憔悴交織的敗相,皇帝問道:“那你要不要跟朕去看看?” 定權一怔後恢複了平靜,躬身道:“臣聽憑陛下差遣。
” 陳瑾趨上前,協同定權服侍皇帝更衣畢,輿辇亦已準備妥當。
皇帝升輿,見定權仍站立一旁,遂招手道:“你也上來。
”定權略略環顧左右,便也沒有堅辭,謝恩後登輿,與皇帝北面對座。
輿外的内臣,手持宮燈,兩列魚貫随行,深宮中的點點燈火,如點點星輝,在夜色中無聲無息的環繞追逐着紫薇正座,以及這侵入紫薇垣的前星。
狹小空間中皇帝衣上的藥氣再度逼迫侵襲,定權正襟危坐,垂目摧眉,保持着不得不逾禮時能做出的最恭敬的姿态。
皇帝審視着他,他的恭敬當中,緊張,防備,敷衍和心不在焉兼而存之,這過于熟悉的微妙氣質勾引起了皇帝的不悅,突襲一般開口問道:“聽說今日你把傅光時罵暈了過去,你如今果然好本事。
”然而太子看似在神遊物外,卻沒有任何怔忡與遲疑,立即回答了皇帝的問話:“臣并沒有說他什麼,隻說他不懂事,在場的幾個人想必都是聽到的。
臣私忖陛下令金吾衛審此案,就是不欲司法介入,鬧得天下盡知不好收拾,這既是為臣着想也是為大局着想,他卻隻為一己打算,如此沉不住氣,耽誤了陛下的大事。
”皇帝微微颔首道:“不錯,選這樣蠢材去輔弼你,是朕的失策。
”定權的眉目依舊低垂,道:“他腦子不大靈光或許是有的,隻是臣不明白,他今日的态度,似乎是愚且怯,然而敢在陛下寝殿前訴苦伸冤,又似乎是愚且勇——這個人的為人,臣倒有些琢磨不透。
”皇帝哼道:“你無非是想和朕說這又是你兄弟的指使。
”定權道:“臣沒有證據,不敢妄言。
但是這半月來,朝中的情勢,陛下光明燭照,權臣究竟是臣還是另有其人?”皇帝道:“這個今時尚不好界定,朕隻是不曾想到,你二十載儲君,人緣會差到這個份上。
”定權歎氣道:“失道寡助,親戚叛之,臣之謂也。
”皇帝一笑道:“也不必洩氣,戶部的人,從頭到尾都是講你好話的。
”定權亦一笑道:“可惜他們隻算賬,不修史。
” 皇帝不理會他的抱怨,轉而問道:“這還是你首次去金吾衛的衙門罷?”定權道:“是,不過臣知道地方——就在宗正寺的西邊。
”皇帝道:“你還是忘不了那裡。
”定權颔首道:“以茲自省,以備警戒,是以銘心刻骨,不敢稍忘。
”皇帝閉
無知物尚如此,何況有知之人。
蕭定權垂下了眼簾,将這青藍色的宇宙阻隔于肉身之外。
十六日,孝端皇後梓宮将發引,具醴告太廟,遣官祭西山之神,祈禱永佑安甯。
同時朝議較前更加洶湧。
二十日,梓宮發引。
本日晨,皇帝親緻祭于孝端皇後靈,皇太子,皇帝妃嫔,皇太子妃嫔,趙王,長沙郡王,皇孫協同奉送。
太子妃與皇帝妃嫔并列,皇孫同趙王定楷及長沙郡王定梁并列。
定權具服至祭完畢,側首橫了定梁一眼,正在逾矩輕輕撫摸皇孫脊柱的定梁擡起頭來,輕聲解釋的同時詢問道:“阿元不舒服,一直在咳嗽。
殿下要攜臣等赴陵安厝皇堂,路又遠風又大,不如就讓阿元留下來吧。
”定權看了看皇孫,皺眉道:“渾話。
”定梁無奈,用手摸了摸皇孫額頭,又附在他耳邊輕聲說了些什麼,大約是安慰之語,皇孫點了點頭。
定權不再理會他們,禮部遣員上前引導,禮侍傅光時也在一旁,被定權一瞥,本來煞白的臉色又添上了一層青黃,連忙垂首。
定權路過他身邊,輕輕歎了口氣,道:“傅侍郎宦齡比本宮年紀還大,也服侍過了兩朝天子。
本宮看你平素為官為人還算謹慎,怎麼這次,比他們小孩子家還不懂事?”他語氣中不含責備,傅光時的面色卻又由青黃轉成了鐵青,站立原地嘴角抽搐了半日,突然口吐白沫直挺挺的向後厥了過去。
緻祭後皇太子需親自赴西山陵寝,待安厝皇堂後,奠玄纁玉璧,文武百官具喪服詣宮門外奉辭。
典禮繁缛,禮畢一來一回,神主還宮,文武百官再次素服迎于宮門時已近酉時。
此後回宮,百官行奉慰禮畢,皇太子陪同皇帝以醴馔祭。
本夜,遣醴馔告謝西山之神以複土。
至此,孝端皇後喪儀的第一個階段總算結束。
此外二十七日後的禫祭,一周年的小祥,二周年的大祥便同屬後事。
因為皇帝并無特旨,定權更衣後又立刻折回康甯殿,服侍皇帝晚膳并備詢問。
一日勞碌,皇帝用的卻不多,随意吃了兩口便放下了箸匙,不問陵寝皇唐事,卻忽然發問道:“聽說阿元病了?”定權點頭道:“他在宮中養得太嬌氣,是孱弱了些,騎了一天馬,回程就有些發熱。
臣子失儀,臣向陛下謝罪。
”皇帝道:“朕聽說他前幾日便有些不好,你知道,為何不叫人報朕,還執意要帶他出去吹風?”定權道:“臣并不知道,何況國之重禮,臣不敢私愛一子。
”皇帝道:“他去與不去,你明知道朕不會介意。
”定權道:“臣亦不敢妄測天心,臣并不知道。
”皇帝問道:“那麼你關心些什麼?知道些什麼?許案的進展?”定權答道:“是陛下的親軍衛審的禦案,詳情沒有人敢報給臣,臣雖關心,但是也不知道。
” 皇帝似笑非笑打量了他片刻,不過十餘日,他的雙頰深陷,兩眼圈下一抹郁青,是一副疲憊和憔悴交織的敗相,皇帝問道:“那你要不要跟朕去看看?” 定權一怔後恢複了平靜,躬身道:“臣聽憑陛下差遣。
” 陳瑾趨上前,協同定權服侍皇帝更衣畢,輿辇亦已準備妥當。
皇帝升輿,見定權仍站立一旁,遂招手道:“你也上來。
”定權略略環顧左右,便也沒有堅辭,謝恩後登輿,與皇帝北面對座。
輿外的内臣,手持宮燈,兩列魚貫随行,深宮中的點點燈火,如點點星輝,在夜色中無聲無息的環繞追逐着紫薇正座,以及這侵入紫薇垣的前星。
狹小空間中皇帝衣上的藥氣再度逼迫侵襲,定權正襟危坐,垂目摧眉,保持着不得不逾禮時能做出的最恭敬的姿态。
皇帝審視着他,他的恭敬當中,緊張,防備,敷衍和心不在焉兼而存之,這過于熟悉的微妙氣質勾引起了皇帝的不悅,突襲一般開口問道:“聽說今日你把傅光時罵暈了過去,你如今果然好本事。
”然而太子看似在神遊物外,卻沒有任何怔忡與遲疑,立即回答了皇帝的問話:“臣并沒有說他什麼,隻說他不懂事,在場的幾個人想必都是聽到的。
臣私忖陛下令金吾衛審此案,就是不欲司法介入,鬧得天下盡知不好收拾,這既是為臣着想也是為大局着想,他卻隻為一己打算,如此沉不住氣,耽誤了陛下的大事。
”皇帝微微颔首道:“不錯,選這樣蠢材去輔弼你,是朕的失策。
”定權的眉目依舊低垂,道:“他腦子不大靈光或許是有的,隻是臣不明白,他今日的态度,似乎是愚且怯,然而敢在陛下寝殿前訴苦伸冤,又似乎是愚且勇——這個人的為人,臣倒有些琢磨不透。
”皇帝哼道:“你無非是想和朕說這又是你兄弟的指使。
”定權道:“臣沒有證據,不敢妄言。
但是這半月來,朝中的情勢,陛下光明燭照,權臣究竟是臣還是另有其人?”皇帝道:“這個今時尚不好界定,朕隻是不曾想到,你二十載儲君,人緣會差到這個份上。
”定權歎氣道:“失道寡助,親戚叛之,臣之謂也。
”皇帝一笑道:“也不必洩氣,戶部的人,從頭到尾都是講你好話的。
”定權亦一笑道:“可惜他們隻算賬,不修史。
” 皇帝不理會他的抱怨,轉而問道:“這還是你首次去金吾衛的衙門罷?”定權道:“是,不過臣知道地方——就在宗正寺的西邊。
”皇帝道:“你還是忘不了那裡。
”定權颔首道:“以茲自省,以備警戒,是以銘心刻骨,不敢稍忘。
”皇帝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