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林無靜樹

關燈
靖甯七年二月初四日,禮部定大行皇後喪禮。

    金吾左衛于前夜奉旨拘系詹事府主簿許昌平,本日不動聲色抄查許氏位于京東的宅邸,并接着拘系其家中老仆及童子。

     初五日,凡舉在京官員五品以上者素服至宮門外,具喪服入臨後,喪服行奉慰禮。

    命三日後除服。

    由于緝捕事出秘密,禮部侍郎兼詹事府正詹傅光時本日方聽聞屬下牽涉欽察禦案,追根溯源,許昌平當日由禮部平調入詹府時,有賂于他,是經由他的舉薦,數年來又與其有隸屬長貳的親密幹系,種種都是無可隐瞞事,傅氏左思右想,心膽俱裂,情急下竟素服入宮,于康甯殿前伏阙恸哭不已,直至皇帝怒令羽林衛強行将其曳出宮門。

    宮門外百官喪服臨大行皇後喪儀,驚見哭得面胖臉腫的傅光時由門内被擲出,尤撫門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口稱有罪。

    據旁觀者言,其情如喪考妣,其勢撼天動地。

     拜其所賜,許氏被拘捕案一日内舉朝皆知。

    天子在此時,徑以直統的上直親軍衛中旨興獄,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衆臣隻能理解為勢使之然。

     初六日臨喪後,大理寺、都察院上書,稱皇帝興禦案而回避有司,有違國家制度。

    皇帝下中旨申斥,言國喪期間,一應司法官員诋诟君父,颠倒本末,違備倫常,拟待大喪後嚴懲,刑部雖未參與其中,也一并受斥。

    除新任刑部尚書代本部請罪外,餘兩司官員不服,以為都禦史為首,本日内再次上書請求介入調查。

    皇帝令中書令杜蘅将奏疏留中,衆司法官轉而攻讦杜蘅,言其阿君屍位。

    站立于衆臣之首的杜蘅面色十分難看,但因是喪中,人人面色皆不好看,所以也并不十分醒目。

     初七日,以禦史台為首的清流言官也大抵得知此事,因為國喪,連奔走串聯都不必,從宮門離開後便再次聚結商議,約定除服後聯名上疏。

    本日,金吾衛指揮上報,因許府抄出證物不足,罪臣本人又一概否認,口稱冤屈,且拒不言出與東宮關聯,隻道僅有公務往來。

    其位卑是一,所掌職責毫無需要東宮親自下問處又是一,此語自然信之不足,疑點頗多,皇帝下旨,言允許鍛煉。

     初八日,百官除服,以牲醴告太廟,上大行皇後谥冊文,定谥号孝端。

    因國有戰事未息,谕令蜀王、廣川郡王及所有京外親藩,在地遙祭無需返京。

     初九日,恢複常朝。

    朝中議事如下:言制孝端皇後神主事;言戰事順利;言中書令杜蘅失職;言内府興獄,有礙于司法公道;言皇太子宜借機中止參與一切庶政,專心主持大行皇後喪儀等等。

    其中以言官支持都察院和大理寺官員,同求遣官共察詹府官員被拘系一案之聲勢,最為浩大。

    朝事之紛繁,曆來有之;朝事之冗亂,唯五年前可比拟。

     衆臣在忙于議論争辯攻讦合縱連橫之餘,不忘察看天顔及皇太子玉容。

    皇太子昂首直立于禦座之下,軒揚的雙眉,壓低的唇角與座上天子的走勢相同,一樣冷淡平靜。

     十二日,命以栗木制孝端皇後神主。

    常朝議事,延續前次議題。

    雖因梓宮未發,群臣尤在隐忍,但是皇太子逼迫手足兄弟倉卒之藩,且常年不敬繼後,方導緻孝端皇後薨卒的議論已經開始私下流傳。

    同時流傳的,是許氏的被拘或與謀反有關。

     是仲春的夜晚,望已至,夜幕初臨。

    天色如青黛,無月無星。

    在朝臣們看來,已經外失軍,内失政,上失天心,下失人心的孤家寡人皇太子蕭定權,在形同軟禁的情況下,獨自漫步到了東宮後苑。

     遠處跟随着幾個侍衛,他止住腳步,他們也止住腳步,靜夜中的幾抹魅影,與他保持恰到好處的恭敬與警戒并舉的距離。

     沒有一絲風,連輕薄的春衫在動作靜止後也毫不動搖。

    沒有一絲聲音,連呼吸都隐忍到了最低的極限。

    沒有光,最後一線光明已逐夕陽隐退;也沒有完全黑暗,他的雙眼仍然可以辨識出足下的路程。

    環繞的宮室如此堂皇,身處的廣場如此空曠,天地如此溫暖,如此寂靜。

    他擡起頭來,凡人的眼睛望向有限宮城,有限家國,有限人生之上的無限宇宙。

     在暗夜中,将呼吸隐忍到生與死的臨界,就可以聽得到宇宙的聲音。

    千裡外金屬撞擊的聲音,血肉之軀被金屬砍碎的聲音;殺戮者的興奮,瀕死者的恐懼,憤怒的嘶吼,膽怯地哀鳴,鐵蹄,戰鼓,号角,混合如動地驚雷;隐隐的驚雷滾過千裡,風流雲動,攜帶着雨露滋潤的烏雲飄移到了江河湖海上,水入水的聲音,水助水的聲音,水勢激漲的驚濤拍岸聲,祈雨者失望的歎息聲;被歎息聲包圍的朝堂内,宮牆中,人們的竊竊私語聲,無數雙因為悲傷,因為憤怒,因為恨而閃爍的紅眼睛裡,每一滴淚水跌落入塵埃的聲音。

     還有刑者無忌的獰笑聲,受刑者隐忍的悲鳴聲,肉體被扭曲,骨骼在竹木下斷裂的聲音;潛行入暗夜的女子輕如狐狸的腳步聲,與身攜使命的小人交頭接耳聲,消息的層層傳遞聲,消息的終端,懷疑的無聲,權衡的無聲,與決斷的無聲。

     還有那些公平的心,正義的心,還有自認為公平的心,自認為正義的心,将辦好事的好心,将辦壞事的好心,将辦壞事的壞心,将辦好事的壞心,每一顆心跳動的聲音。

     沒有風,太子林側柏的樹葉依舊在沙沙作響,萬葉千聲。

     宇宙間,林無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