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室迩人遠
關燈
小
中
大
實滿可以好好的說一次話。
譬如,我先來示範誠意——他這個時候找你,是問許主簿的事情罷?” 阿寶點頭,道:“是。
” 定權道:“我或者能猜想到你的難處,你的母親雖不在了,但是你說到的那個寫信人,于你而言,大約貴重不下你的母親罷?” 阿寶點頭,道:“是。
” 定權道:“其實你很清楚,你就算告訴了他許主簿的事情,寫信人也未必能得真平安。
何況許主簿的事情,除了私下裡他與我過從甚密,大約你也并不知道其它什麼了。
” 阿寶道:“是。
” 定權颔首道:“所以我想告訴你一件事,請你設法傳遞給貴上——用什麼方式我不管,因為我相信你能夠辦好。
你不必擔心,這樣做不單對我有好處,對你也有好處,因為這事是真的,你完全可以拿它向貴上交差,甚至向他提出點條件。
如今的形勢,大概他和你都很清楚,這應該是他最後一次用到你了。
” 阿寶微笑道:“如今,形勢?” 定權笑道:“思慮傷人,你才沒看出來嗎?走到這個地步,不是他死,就是我要做廢太子了。
” 阿寶淺淡的笑意中有嘲諷的意味:“這麼比較的話,還是殿下占了一點便宜。
” 定權搖頭,平淡而認真的否認:“阿寶,看來你還是不夠了解我。
廢了我和殺了我有什麼分别,我不可能允許自己活着,留給他們侮辱的機會。
話既說到這裡,我不妨也先請你,萬一果然如此,設法帶一支匕首給我。
” 她的雙肩輕輕一抖,他察覺了,伸手按住了她單薄的肩頭,道:“陛下已對我下了禁足令,除了大行皇後的喪儀,我寸步難行。
預計不錯,我的一舉一動,以後都會有人監察。
過了今夜,大概我不再方便到你這裡來了,所以,這句話我現在就要說給你聽。
” 阿寶輕輕點頭,道:“殿下請講。
” 定權垂下頭,将嘴唇湊近她耳畔,朱燈映照,窗外看去,是纏綿悱恻的交頸合影。
合影糾纏,融彙,搖蕩,終于厘解拆分。
她似乎聽得很仔細,但是沒有接話,他自顧繼續:“你告訴他,這是你親眼看見,親耳聽說。
他若不相信,可先行驗證坐實,再上報官家——如何,這話不算我诳你罷?” 她仍舊不置可否,他也并不介意,最後叮囑:“但是時機要緊,這話不需你現在即說,你也不可現在即說。
約莫從今日起半月内吧,希望許主簿可以熬得過禁府的鍛煉。
” 他站起身道:“我一向堅信,你是聰明人,這半月也是留給你考慮和謀畫的時間。
我相信你能夠思想明白。
如我所言,為什麼我們不精誠協作,再彼此分得些少利益呢?” 阿寶終于開口問道:“殿下憑什麼相信?” 定權拍了拍她的肩頭,一笑道:“因為你和我太像,所以我相信你有那種智慧,也有那種孤勇,事到臨頭,更加如此。
” 他這動作,深深讓她厭煩,她記得他數次對自己做過這相同的動作,這或者就是他們永無親密無間機會的原因和明證。
她太清明,他也太清明,所以他會選擇她作為對手,或會選擇她作為同袍,唯獨不會的,就是選擇她作為伴侶。
她也再次厭煩的回想起,這是她自己的錯誤,不是他的。
再沒有多餘的囑咐,他轉身離開,他們的太過相似,使他清楚,她在厭煩的同時,已經開始仔細的思考。
能盡的人事皆已盡。
隻是,全盡到後,了無意趣。
靖甯七年二月初四日,禮部定大行皇後喪禮。
五日至七日,凡舉在京官員五品以上者素服至宮門外,具喪服入臨後,喪服行奉慰禮。
三日後除服。
八日,以牲醴告太廟,上大行皇後谥冊文,定谥号孝端。
因國有戰事未息,谕令蜀王、廣川郡王及所有京外親藩,在地遙祭無需返京。
十二日,命以栗木制孝端皇後神主。
十六日,孝端皇後梓宮将發引,具醴告太廟,遣官祭西山之神,祈禱永佑安甯。
所謂蓋棺定論,貴如配天皇後,不外乎是。
譬如,我先來示範誠意——他這個時候找你,是問許主簿的事情罷?” 阿寶點頭,道:“是。
” 定權道:“我或者能猜想到你的難處,你的母親雖不在了,但是你說到的那個寫信人,于你而言,大約貴重不下你的母親罷?” 阿寶點頭,道:“是。
” 定權道:“其實你很清楚,你就算告訴了他許主簿的事情,寫信人也未必能得真平安。
何況許主簿的事情,除了私下裡他與我過從甚密,大約你也并不知道其它什麼了。
” 阿寶道:“是。
” 定權颔首道:“所以我想告訴你一件事,請你設法傳遞給貴上——用什麼方式我不管,因為我相信你能夠辦好。
你不必擔心,這樣做不單對我有好處,對你也有好處,因為這事是真的,你完全可以拿它向貴上交差,甚至向他提出點條件。
如今的形勢,大概他和你都很清楚,這應該是他最後一次用到你了。
” 阿寶微笑道:“如今,形勢?” 定權笑道:“思慮傷人,你才沒看出來嗎?走到這個地步,不是他死,就是我要做廢太子了。
” 阿寶淺淡的笑意中有嘲諷的意味:“這麼比較的話,還是殿下占了一點便宜。
” 定權搖頭,平淡而認真的否認:“阿寶,看來你還是不夠了解我。
廢了我和殺了我有什麼分别,我不可能允許自己活着,留給他們侮辱的機會。
話既說到這裡,我不妨也先請你,萬一果然如此,設法帶一支匕首給我。
” 她的雙肩輕輕一抖,他察覺了,伸手按住了她單薄的肩頭,道:“陛下已對我下了禁足令,除了大行皇後的喪儀,我寸步難行。
預計不錯,我的一舉一動,以後都會有人監察。
過了今夜,大概我不再方便到你這裡來了,所以,這句話我現在就要說給你聽。
” 阿寶輕輕點頭,道:“殿下請講。
” 定權垂下頭,将嘴唇湊近她耳畔,朱燈映照,窗外看去,是纏綿悱恻的交頸合影。
合影糾纏,融彙,搖蕩,終于厘解拆分。
她似乎聽得很仔細,但是沒有接話,他自顧繼續:“你告訴他,這是你親眼看見,親耳聽說。
他若不相信,可先行驗證坐實,再上報官家——如何,這話不算我诳你罷?” 她仍舊不置可否,他也并不介意,最後叮囑:“但是時機要緊,這話不需你現在即說,你也不可現在即說。
約莫從今日起半月内吧,希望許主簿可以熬得過禁府的鍛煉。
” 他站起身道:“我一向堅信,你是聰明人,這半月也是留給你考慮和謀畫的時間。
我相信你能夠思想明白。
如我所言,為什麼我們不精誠協作,再彼此分得些少利益呢?” 阿寶終于開口問道:“殿下憑什麼相信?” 定權拍了拍她的肩頭,一笑道:“因為你和我太像,所以我相信你有那種智慧,也有那種孤勇,事到臨頭,更加如此。
” 他這動作,深深讓她厭煩,她記得他數次對自己做過這相同的動作,這或者就是他們永無親密無間機會的原因和明證。
她太清明,他也太清明,所以他會選擇她作為對手,或會選擇她作為同袍,唯獨不會的,就是選擇她作為伴侶。
她也再次厭煩的回想起,這是她自己的錯誤,不是他的。
再沒有多餘的囑咐,他轉身離開,他們的太過相似,使他清楚,她在厭煩的同時,已經開始仔細的思考。
能盡的人事皆已盡。
隻是,全盡到後,了無意趣。
靖甯七年二月初四日,禮部定大行皇後喪禮。
五日至七日,凡舉在京官員五品以上者素服至宮門外,具喪服入臨後,喪服行奉慰禮。
三日後除服。
八日,以牲醴告太廟,上大行皇後谥冊文,定谥号孝端。
因國有戰事未息,谕令蜀王、廣川郡王及所有京外親藩,在地遙祭無需返京。
十二日,命以栗木制孝端皇後神主。
十六日,孝端皇後梓宮将發引,具醴告太廟,遣官祭西山之神,祈禱永佑安甯。
所謂蓋棺定論,貴如配天皇後,不外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