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君臣父子

關燈
衆臣見太子去遠,這才散開,默默看着張陸正從中走過。

    一時間,各式各樣的目光都投至了他的身上,人群裡忽有個低低聲音道:“小人。

    ”張陸正亦不回頭,隻是垂首而去。

    齊王見狀,輕輕一笑,背着手從後走了出來,登時有幾個見機的官員滿臉帶笑,拱手道:“二殿下。

    ”齊王隻是笑着點頭回意,便穿過諸臣,徑自而去。

     陳謹按照皇帝的意思,待衆人散盡後,方将顧思林引至了清遠殿側殿皇帝的書房中。

    皇帝已換上了常服,在殿内等候,見他進來,忙吩咐道:“慕之腿疾,不必跪了。

    ”顧思林卻到底又行了大禮,皇帝見他起身時頗有些費力,便親自上前扶了,待他坐下,方指着他右膝問道:“慕之這毛病還是皇初年在薊遼打仗的時候留下的吧?”顧思林撫膝笑道:“陛下還記得這些小事。

    ”皇帝笑道:“這又有誰人不知,你顧将軍沖鋒時叫人射中了膝頭,就在馬背上生生把那狼牙箭拔了下來,還硬是策馬上前斬了敵首頭顱。

    一時三軍傳遍,你那馬上潘安的名号才沒有人再叫了。

    ”顧思林笑道:“那時年少輕狂,不知害怕。

    就是這箭傷,也不曾當回事情來看待,随便紮裹了一下,看見好了就作罷了。

    隻是近幾年來,每每變天時,都會酸痛難當,行走不便,才後悔少時不曾好生調養,到老方落下了這樣的毛病。

    ”皇帝聽他此語,亦感歎道:“是呀,一晃便二十幾年了。

    想當年你我在京郊馳騁,走馬上南山,徹夜不歸的時候,都還是烏發紅顔的少年子弟。

    而如今挾彈架鷹,攜狗逐兔的已是兒孫輩的人物了,逝者如斯,我們這做父祖的又如何不自歎垂垂老矣呢?” 顧思林想起當年二人在南山上的誓詞,心中噓唏,離座跪倒道:“陛下,太子失德,竟犯下這等罪事來,臣在天子面前替他請罪了。

    ”皇帝見他終是說到此事,歎了口氣去扶他道:“慕之何必如此,起來說話吧。

    ”顧思林哪裡肯起,隻是垂淚道:“若張尚書在今日朝會上說的都是真的,臣并不敢為太子分辨,阻擋陛下行國法家法。

    隻是望陛下念他尚且年少,一時行錯踏偏,好生教訓便是。

    念之……孝敬皇後她隻剩了這點骨血,臣若保不住他,日後九泉之下還有何面目去見皇後?陛下就算是看在先皇後的面上,也請從輕發落,饒過他這一回吧。

    ”說罷隻是連連叩首,皇帝摻扶無用,也隻得随他去了,半晌見他停住方道:“慕之,朕這次生氣,不光是為了那混賬案子的事情,更是因為他太不曉事,連他母親的話都敢拿出來混說。

    八月宴上你是沒來,你若瞧見他那副樣子,換作是顧逢恩,你又當怎麼辦?”顧思林泣道:“太子大了,身邊佞臣小人也便多了,不知是誰教給了他這渾話。

    若是臣知道,便甯死也是要相阻的。

    太子并不知此事的深淺輕重,臣想他再糊塗,也是斷斷不敢行悖逆不孝,抵诟父母之事的。

    若是他一心明白其中原委還如此行動,陛下要如何處置,臣都不會多出一語。

    ” 皇帝默默看了他半晌,方道:“朕相信你說的話。

    李柏舟的事情,朕心裡其實也一直是有數的。

    ”顧思林隻是低頭道:“世間有何事,能逃過聖天子洞鑒?”皇帝輕輕一笑,道:“朕也不過是肉眼凡胎,哪裡能夠體察得了那麼許多?朕不想瞞你,前次處分他,就是提醒他李柏舟的事情,朕已經是知曉的,朕并不願放縱得他不成樣子,釀到無可收拾的地步,再被人指責說是不教而誅。

    ”顧思林叩首道:“臣代太子謝過陛下呵護保全之恩。

    ”皇帝皺眉道:“你也先不必謝,早朝之上,此事既當着衆人又提了起來,居然還拿出了他自己寫的鐵證,他又是那麼個疲頑樣子,朕怎麼放得過他?還是先關他幾日,叫人去查查這件事情,然後再說吧,不然叫朕怎麼向天下人交待?朕看太子也該是好好得點教訓了。

    ”顧思林低聲道:“是。

    ” 皇帝道:“他的事情也就這樣了,你起來吧。

    ”吩咐陳謹扶了顧思林起身,又道:“兒女的事,你替他操一世的心都是不夠的。

    朕記得逢恩今年也有二十六七了吧?”顧思林聞言,心中微微一震,答道:“是,他屬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