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舍内青州

關燈
本朝例制,正衙常參乃是逢三。

    其日辰時初,五品以上文武官員便要由有司引導,全部赴班,等候皇帝早朝。

    時候既早,會見又頻,家居離皇城遠的官員,便十分辛苦,是以素日的朝會,衆人心中并無太大熱忱,定要拖到卯時末,才肯出面。

    然則今日卻不同,諸官員皆不約而同,來得絕早。

    卯時初刻,嘉隅門外便聚了一片人物,三一群,五一堆,喁喁而談,或走來串去,東說幾句,西聽兩聲。

    一時看去,宮門外隻是一片朱紫之色。

    雖說有失官緘,但朝時尚未到,有司也不好說些什麼,隻得背着手來回走動。

    偶有一兩句入耳,卻也無非是:“,聽說昨日将軍遞了奏呈給陛下?”“今日朝會,太子殿下自然是要來的。

    ”“宋侍郎,聽說這幾日殿下就一直不曾出席過筵講?”“朱侍郎,聽聞令郎已經定下親事了?何時可到府上讨喜酒喝啊?”“張尚書,昨夜可是不曾睡好,怎麼這臉色這般難看,哈哈哈,天塌下來自有個子高的撐着,張尚書又不是最高的,有什麼好憂心的?呵呵。

    ”“鄭編修還是兩榜進士呢,這詩都亂了韻了。

    ”“何為亂韻,還請指教?前朝人便說了,該死十三元,誰說作詩必要遵古韻?”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有司不由搖了搖頭,頻頻看那沙漏,隻覺今日漏的絕慢,直疑心是堵死了。

    如是四五回,好容易舒了口氣,高聲報道:“卯時三刻,百官赴班。

    ”衆人這才悻悻住口,各自整頓冠帶簪笏,待殿門一開,默默按序魚貫而入,文東武西,相對為首。

    站定之後,或有親厚的相隔得近的,卻又開始交首接耳。

    急得有司隻是咳道:“諸位,諸位,朝紀,官緘!” 顧思林随後便到了,甫一入殿,人聲便低了許多。

    衆人聞他卧病,此時偷眼打量,卻果真是有些步履不穩,面色損悴。

    各各私底裡互看,卻并無一人上前相問。

    顧思林素來為人謙和,雖階低職微者,亦頗假以辭色,是故所到之處,定是一片逢迎之聲。

    此刻見了這尴尬場面,隻是微微一笑,也不同百官招呼,便走到文官隊列中站定了。

    衆人這才暗暗舒了口氣。

     再少頃二王也來了,自在群臣之北站了。

    太子卻是又過了一刻才到,進了殿也是一語不發,徑自走到了二王之前。

    二王連忙躬身行禮,群臣許久不曾見他,亦跪拜見禮道:“拜見太子殿下。

    ”太子與往日不同,面上并無笑意,默默轉了一眼四周,目光落在顧思林身上,見他也随衆伏拜在地,忙偏過了頭去,幹巴巴回道:“免禮。

    ”衆人紛紛起身,果覺今日的氣氛異于往昔。

    悄悄查看殿首四人,卻見他們各自隻看向一邊,整個朝堂之上,一時一聲咳嗽也不聞。

     皇帝在辰時初刻便準時到達,諸臣按有司宣導跪興,見禮完畢,方站起身,便聞皇帝皺眉問道:“怎麼回事,顧尚書懷病,就讓他這麼站着嗎?”陳謹賠笑道:“陛下,這個按着規矩……”皇帝瞪他一眼道:“賜座。

    ”顧思林忙出列躬身謝道:“謝陛下隆恩,隻是此賜臣萬不敢領受。

    ”皇帝笑道:“你隻管坐便是,朕不是為别的,隻是為你腿上舊疾,站久了怕不好。

    ”顧思林再辭道:“臣再謝陛下天恩垂憫,隻是這朝堂之上,儲副侍立,臣下安敢受座?”皇帝聞言,轉頭瞥了定權一眼,問道:“太子,你說顧尚書該不該坐?”定權臉色發白,躬身道:“回陛下,該坐。

    ”皇帝道:“那他适才說的話,又是什麼道理?”定權隻覺口中又幹又苦,咽了口唾涎,道:“顧尚書坐,是聖恩隆厚;臣立,是臣子本分。

    兩者看似不同,其實本出一源。

    ”皇帝笑道:“顧尚書聽清楚了,太子若是說得對,便請安坐吧。

    ”顧思林無法,隻得伏拜謝恩,陳謹在一旁将他摻起來,扶他坐好,這才回到皇帝身後。

     皇帝向下環顧一周,但見人人垂首,開口道:“前些日子顧尚書和太子都病了,至今日止,顧尚書仍未大安,可朕還是把他也叫來了。

    為了什麼呢?朕想列位臣工定也是心内有數。

    ”說罷拈過一份奏表道:“念出來。

    ” 陳謹答聲遵旨,接過奏疏,高聲誦道:“武德侯樞部尚書長州都督臣顧思林誠惶誠恐伏首謹拜于皇帝陛下。

    臣本魯鈍武夫,才識既薄,德性複淺,非有定國安邦之武功,亦無金聲玉振之文采。

    所以衣紫袍,結金绶,出則淨道,入則鳴鐘,食則甘肥,居則廣廈者,皆賴地厚天高,聖恩重也。

    臣每思及此,赧愧汗顔,爽濑清風之際,如處暑伏而臨炭;輾轉難安,錦茵繡褥之間,如卧荊棘而被薪。

    常有夜半起坐,撫膺長歎事,何也?蓋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