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龍魚服

關燈
亦出公卿,如此看來,亦未必不是寶地。

    ”許昌平微微欠身道:“殿下所賜符錄墨寶,臣感恩不盡。

    ”定權看着他笑了笑道:“芹意而已,主簿不必介懷。

    ”喝了一口童子奉過的白水,想了想,開口問道:“長州的軍報,主簿知道了麼?”許昌平道:“臣看過衙内邸報,已經知道了。

    ”定權道:“主簿前次登門,孤曾言道,日後還要請教——今日所來,就是問問此事尊意以為如何?”許昌平知他請教一語未必真,觀察之意卻确實,略一思忖,道:“殿下恕臣直言。

    ”定權點頭道:“請講。

    ”許昌平道:“淩河一戰始自元年九月,大小戰役亦逾十次,遷延迄今已近一載。

    臣妄言,此戰形勢可以李氏一案為分水。

    說句誅心之論——拖,于殿下有利。

    此役已為我朝戰勢扭轉之關鍵,若是取勝,則離決戰之日不遠,按照朝廷車馬錢糧籌集派送的進度算,至多三年之間,虜禍徹底可肅清。

    三年時間,于殿下而言太過倉促,難以安心陳畫,周密安排,國舅自然是在為殿下打算。

    ” 定權不置可否道:“我前日已給長州方面送了些東西過去了。

    ”許昌平疑惑道:“何物?”定權道:“一封字帖而已。

    ”許昌平道:“什麼帖?”定權望了窗外,半晌方咬牙道:“我親書的安軍帖。

    ” 許昌平愣了片刻,回過神時竟如裂雷擊過一般,喃喃念道:“安軍未報平,和之如何,深可為念也。

    ?”定權笑道:“不想許主簿于書道有如此造詣”。

    許昌平不理會他的玩笑,陡然站起身自顧問道:“殿下的信走了多久了?”定權細細查看他神情,撫頭笑道:“已有月餘了。

    ”見許昌平隻是一味驚怒的望着自己,終于正色道:“主簿這又是何必呢?我現下雖是将不孝不悌、弄權預政、心狠手毒的罵名都背上了。

    可心中也知這淩河軍民,皆是我朝臣子。

    ”許昌平不可思議搖首後退,頹然落座道:“殿下果真是這麼想的,果真是這麼說的?”定權點頭道:“我不是不懂事理的三歲小兒,當然知此舉于我甚是不利。

    ——隻是軍中将士,背長棄幼,飲冰踏雪,終不免馬革裹屍,埋骨塞外,皆是為守我國家江山之門戶,護我萬萬臣民之平安。

    邊鄙疆民,亦皆有父母兄弟,天倫骨肉,世代為我朝開邊墾土,向來虜禍肆虐,鐵蹄踏處,便成修羅地獄,家破人亡。

    年年望王師佑黎庶,王師又怎可将其視作胙肘,拱手相送與寇仇。

    我同齊藩之争,若是敗了,不過我一身之事,至多再搭上顧氏一族。

    但若任由戰事這樣拖延下去,便是我一朝之事,是天下之事。

    我既身為儲君,怎可殺人以政?怎可為一己之私,令千萬子民落入虎狼饕餮之口?” 見許昌平望他不語,一笑又道:“我的元服冠禮舉行不易,想來主簿也聽說過的。

    但内裡詳細,恐怕你卻并不清楚。

    壽昌五年,我已十六歲,卻遲遲未冠。

    李柏舟當時剛由樞部入省,京衛中尚有三分之一在他掌握之中,可謂炙手可熱。

    趁着天心未明之際,一心隻想托了齊藩上位,一時間隻是劍拔弩張,四方活動。

    大司馬與我分隔萬裡,泥于征伐,自顧不暇。

    孤根本無法可施,隻待坐斃,是當時的吏書,孤的先師盧先生帶着一幹舊臣,拼死為我争來的這個冠禮。

    盧先生因此事緻仕,其餘的人貶的貶,流的流。

    真待我行冠禮的那日,盧先生已不在朝中。

    ”定權說到此處,聲音已有些暗啞,他自己也覺察了,便不再說話。

    一時屋内二人隻是相對無語,半晌方聽定權清了清嗓子接着說道:“那日給我加冠的有司,對我說:‘侍親以孝,接下以仁。

    遠佞近義,祿賢使能。

    ’我答道:‘臣雖不敏,敢不祗奉。

    ’心裡隻想,若母親看到便好了,若老師看到便好了。

    哪知就在我行完冠禮的當夜,盧先生便缢死在了家中。

    ” 許昌平垂首跪下道:“殿下,臣不忍聞。

    ”定權定定注視他道:“我不說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空話。

    隻是昔日盧先生授課,有一語我記憶良深。

    為君子者,有所為,有所不為。

    有所為極易,有不為極難。

    他還跟我說過,上古時候君子一詞,就是人君之意。

    今日若我無此不為,便是未來得以踐祚,百歲之後也難見祖宗,難見恩師。

    我此日來,也是為了告訴你此事。

    你欲抽身,孤不攔留。

    我可命人将你轉回禮部或其餘清貴地,未來也好避些風雨。

    但主簿若不改前意,則日後四方牽系之事,還要多勞用心。

    ” 許昌平頓首道:“殿下若為君,必是明君。

    臣為明君而死,死有榮焉。

    殿下意既已決,則亦請早作謀略。

    ” 定權聞他又提及前事,搖頭道:“你們促狹文人,一向把将軍稱做大司馬,也是因為他還挂着樞部尚書的頭銜,可是他不涉部務已經十多年了,樞部的事務根本無由置喙。

    他也領過京營,隻是年深月久,其間早有更疊。

    我的名聲在朝中固然不好,但有的罪名,确屬冤屈。

    ” 他前事固有試探之意,但亦不失坦蕩接納之心。

    然而涉及此事,卻依舊半分不肯改口。

    許昌平亦知結交未深,不可強求,隻得點頭叩首道:“臣願不恥卑鄙,竭涓埃以忠王事。

    ” 定權伸手挽他起來,面上似有幾分傷感,道:“願主簿待我,便如盧先生一般。

    ”許昌平聽了這話,已半起身,便又跪了下去,以額觸掌,良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