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白龍魚服

關燈
上,由住持供至殿中觀音寶像之前。

     阿寶見奉養完畢,住持退立一側,定權卻舉雙手與額頂持平,先躬身敬拜,再履三跪九叩之儀,不似禮佛,竟如對人君施禮一般,不由微感奇怪。

    随他一同拜祝後,悄悄擡眼瞻仰寶相,卻見其上觀世音柳眉鳳目,體态盈麗,安坐于須彌山間,雙手交疊于右膝之上,一足據起,一足踏一支初綻蓮花,廉垂的雙目于秀媚之中,隐帶剛毅,竟然略有母儀風度,與他處迥然不同。

    定權禮佛既畢,見她注視聖像,解釋道:“這寺廟本是由先皇後發願建築,先皇後從前亦經常親自寫經事佛。

    此像是本朝能工敬塑,頗為傳神。

    觀者不論據于何處,皆受菩薩注目,可察無上慈悲。

    ”仰頭呆呆看了那菩薩慈顔良久,突然輕輕說道:“其實今日才是先皇後的忌辰。

    ”阿寶一時啞口無言,不知如何應對,他已經慢慢退至了殿外。

    從寺中出來之時,寺外街上已經人聲鼎沸,更有許多仕女雜行其間,發上簪着剪缯的艾草、石榴、萱草一類的應節飾物。

    道路旁的酒肆、商鋪,瓦子之前,因為車馬在人群中容與拒前,定權隻得下馬步行,走了兩步,看見道邊賣角粽攤鋪,才想起來早已錯過了午膳的時間,駐足揀了幾隻角粽,一眼瞥眼還有櫻桃煎、查梨條、罐子黨梅、釀梅等等蜜煎和香糖果子,便忙又指指點點讓販者每樣都揀了一包,随行侍從忙上前幫他提了。

    那賣果子的人見二人轉身便走,一把扯住在一旁觀看的阿寶問道:“這位娘子,你家相公還沒有算賬呢。

    ”阿寶剛開口道:“這不是……”便聞定權回頭道:“正是,錢款都是我家娘子掌管,你問她要便是。

    ”幾個侍從本來有代為付款的,看見主君胡鬧,便不再幹涉,隻躲在一旁竊笑觀望。

    他突然如此無聊,倒令阿寶束手無策,隻得上前伸手道:“我身上無錢,不如把東西還給人家。

    ”定權連忙護住蜜果,示意随侍前去結賬,在她耳邊輕聲笑問:“我給你的俸祿不夠麼?這孝敬主君的機會,别人搶都搶不來,唯有你還朝外推。

    ”又下令将角粽分給衆人,自己揭破紙封,将蜜餞一一嘗過,認真吩咐道:“這兩樣你收着,給我帶回去,剩下的不中吃,不如一會拿去送人。

    ”阿寶怒道:“每包上都挖了個洞的,怎麼拿得出手?”定權想了想道:“那便賞給你罷。

    ”未待阿寶回話,擺手道:“街上不便,等回去再謝恩吧。

    ” 阿寶哭笑不得,此處行人稍少,見他上馬,隻好懷抱着七八包蜜果上轎。

    又行了五六裡,大約再入街市,隻覺檐子在人群中左右避閃,便忍不住撩起簾幕一角,朝外張望,忽聞定權問道:“知道那是什麼地方麼?”阿寶向他馬鞭所指的地方望去,見巷陌盡頭,是一座朱門大府,街上雖已摩肩接踵,府門前數百丈外卻有持刀侍衛把守,極為清淨肅穆,看了看門外台階及兩旁瑞獸,道:“應當是王府。

    ”定權笑道:“不錯,你看比起報本宮來如何?”阿寶忖度着言辭道:“藩王之府如何比得上鶴駕青宮?”定權調轉鞭頭輕輕敲了她的額角一下道:“胡亂奉承——這是今上當年的潛邸,如今的齊王府,比咱們那裡可氣派多了。

    ”見她抿嘴一笑,問道:“又有什麼好笑的?你初進京是住在何處?”阿寶道:“是城西。

    ”定權又問:“之前來到過此處麼?”阿寶道:“不曾。

    ”定權道:“繁華熱鬧之處盡在東城,沒見識過實在吃虧,你說你應當如何謝我?”因适才買果子一事已教他打岔了一番,此時阿寶倒也不覺得氣氛拘謹,禮法嚴肅,遂還口道:“殿下對京中這樣熟悉,想來也不是第一次偷偷出來了罷?”定權在馬上俯身反問道:“怎麼?你要寫奏本參我?”兩人一在轎上,一在馬上,一來一去對嘴對舌,已有道上仕女看見,不住指指點點,和同伴笑語。

    定權揚眉笑道:“你知道她們剛才在說些什麼麼?”阿寶道:“還請指教。

    ”定權低頭道:“她們是羨慕你家相公少年風流呢。

    ”阿寶一愣,卻見他策馬翩翩,行于轎邊,臉上又是那副洋洋得意的神情,輕輕啐了一聲,摔下了簾幕。

     定權此行的目的卻是京東一處巷口的兩扇黑漆小門,既已行到,下馬吩咐阿寶道:“你在轎中坐等便是,我有些公事要辦。

    ”又對侍從下令道:“去叫門。

    ”那侍從上前打了十數下,方搖出來一個白首老翁,問道:“官人何事?”侍從問道:“詹事府主簿廳主簿許大人諱昌平可在府上,我家主人訪問。

    ”那老翁看了看定權,問道:“敢問尊上貴姓?”侍從方想開口,定權已經答道:“敝姓褚,是許大人舊交,煩請通禀。

    ”那老翁問清楚了,又慢慢搖着去了,片刻,許昌平便飛奔至門外,見定權上下打扮,不好見禮,隻得一揖,将定權讓了進去。

    直到進了客房,這才倒身拜道:“殿下折節,臣萬不敢當。

    ”定權随手扶了扶他,笑道:“不過今日無事,從宮中出來,順道看看京中過端五。

    不想走得近了,便來你府上走走。

    ”一面撩袍坐了,四顧歎道:“京中有俗話,道是有發頭陀寺,無官禦史台。

    主簿所居既非太學,亦非烏台,不想也竟清廉如此。

    ”又道:“主簿不坐,孤竟是反客為主了。

    ” 許昌平這才坐了,笑道:“殿下謬贊了,白屋貧寒,辱貴人折節,臣惶恐。

    ”定權道:“白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