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停雲霭霭
關燈
小
中
大
頭一抖,似乎并不甚感慌張,就勢慢慢将雙手從膝頭移下,掌心觸地,俯身叩首道:“臣知罪。
”行動恭謹到了十分,語氣卻頗為漠然。
皇帝平素最厭惡他這副模樣,怒道:“怎麼?你越權逾矩,染指大政,尚覺得委屈不成?”定權淡淡道:“臣不敢,請陛下處分。
”王慎深知他愈是如此,皇帝怒氣便愈熾。
偷眼瞧向皇帝,果見他嘴角牽動,兩道深深的騰蛇紋登時升起,顯是已怒到了極處。
一時間父子二人僵持,殿内諸人也皆噤若寒蟬,隻檐下鐵馬叮咚作響,卻是風起得愈發大了。
如是對峙了半晌,才聞皇帝吩咐道:“去取廷杖來。
”王慎見他半日竟思忖出這麼一個主意來,不由大驚,連忙求乞道:“陛下欲如何?”皇帝冷冷道:“他自己都認了罪,你還有什麼要替他辯白的。
”王慎撲通一聲跪倒勸道:“宗室有過,不涉謀叛,援國朝成例,不過奪俸申斥,刑不上大夫,何況王公?儲副萬金之體,牽系國祚,不可輕損,請陛下千萬慎之。
”皇帝冷笑道:“朕知道太子朕已經得罪不起,朕的兒子朕也得罪不起麼?”忽聞定權在其下接話道:“得罪一語,臣萬不敢承受,陛下定要使用,臣有死而已,還請陛□恤收回。
”又對王慎道:“這是陛下天恩,常侍緣何不察?陛下之意,則此非君罪臣,乃父教子,非是國法,而行家法。
請常侍千萬體恤我,速去傳旨。
”又擡頭道:“起居注可也聽明白了,此我天家家事,你等可速速回避。
”侍奉一旁的兩個起居注面面相觑,手中筆也停了下來,卻又見定權叩首道:“臣謝過陛下回護保全之恩。
” 皇帝在一旁冷眼相看,此時幹笑一聲,竟未再發作,隻揮手吩咐道:“你們退下,方才是朕怒語,望勿錄入。
”眼見得衆人退出,才又對王慎道:“你還愣着做什麼?他等你的成全,你反倒不肯了麼?”王慎此時在一邊細細思索前事,方稍稍悟出今日事體,遠不若自己想得簡單。
年底決獄時未經申報推恩赦免個把無大罪的低級官員,雖然于律不符,深究起來也可以扣上以庶政侵大政的罪名,但此舉自前朝起便早已是朝中私下的成例,上下皆心知肚明也是不争實情。
今日皇帝卻借此發難,所為因由,想必父子二人心中皆如明鏡一般,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倒是他自己一個外人,反倒在一旁幫襯了若幹兩頭皆不讨好的腔調。
雖是想明白了,終究還是覺得心寒齒冷,又不忍心眼看太子吃虧,悄悄一目,隻見他眸子低垂,一副神遊物外的神情,仿似此事便根本沒有自己的幹系一般。
也知道以他素來的脾氣,此刻讓他求饒真是難上青天,隻好跺腳退了出去。
不時王慎回歸,将一應事務鋪排完畢,便有内侍托了漆盤上來,要幫定權除冠。
定權側首避了過去,自己動手将頭上戴的折腳皂紗巾摘了下來,又伸手解除腰上玉帶,站起身走到刑凳前。
帶着滿目嫌惡抹了抹那黑色刑凳,低頭瞧了一眼自己的手指,這才俯下身去。
皇帝不去管他種種做作,隻笑對王慎道:“你看他從小到大,隻有這些小聰明,這些年來一點也不曾長進。
”王慎答也不敢,笑亦不忍,隻得将頭尴尬點了兩點。
一時聽得沉沉杖擊聲起,更是咬牙攢眉,不忍去看,心中默默計數,待數到四十有奇,仍不聞太子□求告,亦不聞皇帝松口恩赦,不由得着了慌。
睜眼一看,隻見定權一張俊秀面孔,此刻早成青白之色,連五官皆已扭曲,吓得不輕,連忙撲通一聲跪倒,央告皇帝道:“陛下開恩。
”又轉頭對定權道:“殿下,殿下你說句話呀,老奴求你了。
”見父子二人皆不為所動,終是咬了咬牙,耳語勸道:“殿下,你想想娘娘罷。
”定權影影綽綽地聽到這話,已近昏迷的神志激靈一凜,忽然從嘴角牽出了一個難看苦笑,咬牙低聲道:“陛下——”。
皇帝問道:“他有什麼話?” 王慎忙替他描補道:“殿下乞陛下寬恕。
” 皇帝看了王慎一眼,又冷目了定權半晌,終于擡了擡手,見内侍随即停了行杖,頓了片刻道:“罷了,你且回你的西府去,這兩月也先不必出席經筵朝會,好好閉門思過吧。
謝罪的文書,□坊上奏。
”說罷拂袖而去,見王慎愁眉苦臉随在身後,問道:“你既如此擔心他,都不懼當面欺君了。
不去送他,此時又跟過來做什麼?”王慎尴尬笑笑,道:“老臣不敢。
”卻還是留步原地,待皇帝去遠了連忙折回,去查看定權。
一個低階内侍卻橫生好奇,趁人皆不注意扯住一年小侍者問道:“陛下說王常侍的話是什麼意思?”那小侍答道:“是為了替遮掩殿下先前說的那句話吧。
”那内侍道:“你離得近,可聽見了?”小侍道:“我聽見了,殿下說的是——陛下,這不公平。
”那内侍問:“什麼不平?”小侍冷笑道:“我怎麼知道,想是天下本無公平事。
譬如你向我打聽了,扭頭便報給你家陳大人,獲獎獲賞,我還覺得不平呢。
”那内侍笑斥道:“你休要渾說。
”轉頭看左右無人,摟着他肩去了。
”行動恭謹到了十分,語氣卻頗為漠然。
皇帝平素最厭惡他這副模樣,怒道:“怎麼?你越權逾矩,染指大政,尚覺得委屈不成?”定權淡淡道:“臣不敢,請陛下處分。
”王慎深知他愈是如此,皇帝怒氣便愈熾。
偷眼瞧向皇帝,果見他嘴角牽動,兩道深深的騰蛇紋登時升起,顯是已怒到了極處。
一時間父子二人僵持,殿内諸人也皆噤若寒蟬,隻檐下鐵馬叮咚作響,卻是風起得愈發大了。
如是對峙了半晌,才聞皇帝吩咐道:“去取廷杖來。
”王慎見他半日竟思忖出這麼一個主意來,不由大驚,連忙求乞道:“陛下欲如何?”皇帝冷冷道:“他自己都認了罪,你還有什麼要替他辯白的。
”王慎撲通一聲跪倒勸道:“宗室有過,不涉謀叛,援國朝成例,不過奪俸申斥,刑不上大夫,何況王公?儲副萬金之體,牽系國祚,不可輕損,請陛下千萬慎之。
”皇帝冷笑道:“朕知道太子朕已經得罪不起,朕的兒子朕也得罪不起麼?”忽聞定權在其下接話道:“得罪一語,臣萬不敢承受,陛下定要使用,臣有死而已,還請陛□恤收回。
”又對王慎道:“這是陛下天恩,常侍緣何不察?陛下之意,則此非君罪臣,乃父教子,非是國法,而行家法。
請常侍千萬體恤我,速去傳旨。
”又擡頭道:“起居注可也聽明白了,此我天家家事,你等可速速回避。
”侍奉一旁的兩個起居注面面相觑,手中筆也停了下來,卻又見定權叩首道:“臣謝過陛下回護保全之恩。
” 皇帝在一旁冷眼相看,此時幹笑一聲,竟未再發作,隻揮手吩咐道:“你們退下,方才是朕怒語,望勿錄入。
”眼見得衆人退出,才又對王慎道:“你還愣着做什麼?他等你的成全,你反倒不肯了麼?”王慎此時在一邊細細思索前事,方稍稍悟出今日事體,遠不若自己想得簡單。
年底決獄時未經申報推恩赦免個把無大罪的低級官員,雖然于律不符,深究起來也可以扣上以庶政侵大政的罪名,但此舉自前朝起便早已是朝中私下的成例,上下皆心知肚明也是不争實情。
今日皇帝卻借此發難,所為因由,想必父子二人心中皆如明鏡一般,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倒是他自己一個外人,反倒在一旁幫襯了若幹兩頭皆不讨好的腔調。
雖是想明白了,終究還是覺得心寒齒冷,又不忍心眼看太子吃虧,悄悄一目,隻見他眸子低垂,一副神遊物外的神情,仿似此事便根本沒有自己的幹系一般。
也知道以他素來的脾氣,此刻讓他求饒真是難上青天,隻好跺腳退了出去。
不時王慎回歸,将一應事務鋪排完畢,便有内侍托了漆盤上來,要幫定權除冠。
定權側首避了過去,自己動手将頭上戴的折腳皂紗巾摘了下來,又伸手解除腰上玉帶,站起身走到刑凳前。
帶着滿目嫌惡抹了抹那黑色刑凳,低頭瞧了一眼自己的手指,這才俯下身去。
皇帝不去管他種種做作,隻笑對王慎道:“你看他從小到大,隻有這些小聰明,這些年來一點也不曾長進。
”王慎答也不敢,笑亦不忍,隻得将頭尴尬點了兩點。
一時聽得沉沉杖擊聲起,更是咬牙攢眉,不忍去看,心中默默計數,待數到四十有奇,仍不聞太子□求告,亦不聞皇帝松口恩赦,不由得着了慌。
睜眼一看,隻見定權一張俊秀面孔,此刻早成青白之色,連五官皆已扭曲,吓得不輕,連忙撲通一聲跪倒,央告皇帝道:“陛下開恩。
”又轉頭對定權道:“殿下,殿下你說句話呀,老奴求你了。
”見父子二人皆不為所動,終是咬了咬牙,耳語勸道:“殿下,你想想娘娘罷。
”定權影影綽綽地聽到這話,已近昏迷的神志激靈一凜,忽然從嘴角牽出了一個難看苦笑,咬牙低聲道:“陛下——”。
皇帝問道:“他有什麼話?” 王慎忙替他描補道:“殿下乞陛下寬恕。
” 皇帝看了王慎一眼,又冷目了定權半晌,終于擡了擡手,見内侍随即停了行杖,頓了片刻道:“罷了,你且回你的西府去,這兩月也先不必出席經筵朝會,好好閉門思過吧。
謝罪的文書,□坊上奏。
”說罷拂袖而去,見王慎愁眉苦臉随在身後,問道:“你既如此擔心他,都不懼當面欺君了。
不去送他,此時又跟過來做什麼?”王慎尴尬笑笑,道:“老臣不敢。
”卻還是留步原地,待皇帝去遠了連忙折回,去查看定權。
一個低階内侍卻橫生好奇,趁人皆不注意扯住一年小侍者問道:“陛下說王常侍的話是什麼意思?”那小侍答道:“是為了替遮掩殿下先前說的那句話吧。
”那内侍道:“你離得近,可聽見了?”小侍道:“我聽見了,殿下說的是——陛下,這不公平。
”那内侍問:“什麼不平?”小侍冷笑道:“我怎麼知道,想是天下本無公平事。
譬如你向我打聽了,扭頭便報給你家陳大人,獲獎獲賞,我還覺得不平呢。
”那内侍笑斥道:“你休要渾說。
”轉頭看左右無人,摟着他肩去了。